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658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一至四单元期中复习.docx

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期中复习

一、需要默写的古诗:

(8首)

《望驿台》 、《秋思》、《宿新市徐公店》、《村晚》、《暮江吟》、《夜泉》、《迢迢牵牛星》、《嫦娥》 

二、第三单元诗词:

(古诗三首,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共5篇)

《望岳》、《观沧海》、《 饮湖上初晴后雨》《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

三、诗词理解:

(一)《观沧海》

1、《观沧海》的作者是 三国 时期,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

名 吉利 ,字 孟德 ,小名 阿瞒 。

2、解释加点字:

(1)东临碣石:

临:

 登上 ,碣石:

 山名

(2)水何澹澹:

何:

 多么 ,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3)山岛竦峙:

竦峙:

 高高耸立 ,竦:

 通“耸”,高 ,峙:

 挺立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

 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

 银河 ,若:

 像 。

(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

 庆幸 ,咏:

 歌咏 ,志:

 理想 , 咏志:

 表达心志

3、《观沧海》这首古诗的中心:

全诗气势雄浑,苍凉悲壮,融入了诗人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 。

4、《观沧海》这首诗通过描写 大海壮丽 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 诗人对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二)《望岳》

1、《望岳》的作者是 唐 朝的诗人 杜甫 ,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

后世又称 杜少陵 , 杜工部 。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他的诗也被称为“ 诗史 ”。

杜甫与李白合称“ 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

2、解释加点字:

(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岱宗:

 对泰山的尊称 ,夫如何:

 怎么样 ,齐鲁:

齐国在泰山 北 ,鲁国在泰山 南 。

代称 山东 地区。

未了:

 不尽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阴阳:

阴指山之 北 ,阳指山之 南 。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

 使心胸激荡 ,决:

 裂开 ,眦:

 眼眶 。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

“决眦入归鸟”这句话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

 应当、定要 ,凌:

 登上 。

小:

 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3、《望岳》这首古诗的中心:

描写了 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抒发了 自己勇于攀登 , 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 洋溢着 蓬勃的朝气 。

﹡4、三山五岳分别指中国内的名山。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

一般认为三山指: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是指: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岳特点:

 雄 险 秀 幽 峻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宋 朝的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 ,字 子瞻 ,又字 和仲 ,号 东坡居士 。

2、解释加点字: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

 正显得美 ,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

(2)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 西施 。

3、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中心: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

﹡ 4、唐宋八大家包括:

唐朝:

 韩愈 , 柳宗元 。

宋朝: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欧阳修 , 王安石 , 曾巩 。

 

四、课内文言文: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 《世说新语》 ,作者是 南朝宋 的 刘义庆 。

2、解释加点字:

(1)期:

 约定 

(2)舍去:

 不再等候而离开 (3)舍 :

 抛弃 (4)去:

 离开

(5)乃至:

 才到 (6)委:

 抛弃 (7)引:

 拉(表示友好的动作)

(8)顾:

 回头看

3、陈太丘之友的性格特点:

 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的性格特点:

 聪慧,有胆识,正直 。

4、这则故事告诫人们:

 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和友谊。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相传是 战国 时 列御寇 所撰。

2、解释加点字:

(红字重点掌握)

(1)东游:

 向东游历 

(2)见:

 看见 (3)辩斗:

 辩论,争论

(4)其:

代词,两小儿 (5)故:

 原因 (6)以:

 认为 

(7)始:

 刚刚 (8)去:

 距离 (9)日中:

 正午 (10)初:

 刚刚 (11)及:

到,至(12)则:

 就 (13)为:

(14)盖:

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5)盘盂(yú):

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沧沧凉凉:

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

寒冷的意思。

(17)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

(18)决:

决断,判定,判断。

(19)笑:

嘲笑,讥讽。

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0)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孰, 谁 。

为,同“谓”,说,认为。

汝, 你 。

知,同 “智”,智慧。

3、孔子的品质特点:

 谦虚谨慎 、 实事求是 。

4、《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宇宙无限,知识无限,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