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52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docx

快递行业分析报告

 

2012年快递行业分析报告

 

2012年8月

一、快递业概念和管理体系

1、国内外快递业的定义

快递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国内外相关组织对快递的定义各有侧重。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通过比较快递的各种定义,试图得到快递的基本属性。

各国对快件的标准都有一定的规定,主要是内件、重量和尺寸方面的规定。

如我国邮政法规定,包裹重量一般不超过50千克,长、宽、高任一边不超过1.5米、合计不超过3米。

快递的基本属性包括服务性、网络及规模经济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等。

从客户的角度,服务性是最主要的,国内外的定义都强调,快递是一个动态过程,涵盖从寄件人发件到收件人收件之间,快递服务组织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综合。

快递综合服务包括基本投递服务和增值服务,分别有以下特征。

(1)基本投递服务

而基本的投递服务包括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三个要求。

(2)增值服务

除以上基本要求外,国外快递更强调增值服务。

一类是对基本投递服务要求的提高,如次日到达、开箱验货、保价等。

另一类包括COD(货到付款)、服装试穿、上门退换货等深度服务。

2、主要服务和定价模式

按照不同的标准,快递有不同的分类,如按内件内容可分为商务文件、私人信函和包裹。

从统计角度看,快递通常是按地域和时间分类。

(1)按地域分类

国内的快递产品主要按地域范围划分,分为同城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含港澳台)快递三类。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在国内城际市场按照空间运距,还可以细分为跨区城际快递和区域内城际快递,如华南区、华东区等。

一般区域是以国家行政区域划分为准,但不同的快递企业在设定企业的服务区域时可能会有所不同。

就国内标准快递而言,目前EMS价格为首重20元/500克,续重6-15元/500克;四通一达首重为1千克,价格也较EMS便宜,区域内首重大致为6-12元,江浙沪收发货价格最低,部分偏远省份为15-18元;同城快递价格更为低廉,一般在10元以下。

而以淘宝店主和商业楼宇为主的签约客户还可享受5-9折不等的优惠。

(2)按递送时间分类

为满足客户对快件时效性的要求,多家快递公司推出了限时送达的服务。

快件可因此分为当日达、次晨达、次日递、隔日达等各类时限产品。

3、行业管理模式

邮政法颁布之前,我国快递行业由国家邮政局和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外经贸部)双头管理。

国际快递经营许可原需后者批准后,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

邮政法颁布之后,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不再参与邮政的监督管理。

2009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邮政法颁布之前,已获得该部门批准或者备案并登记的相关企业可到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领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这也是近期多家国内外快递企业开始申请快递许可证的原因,事实上,很多企业已从事快递业多年。

拿到许可证的法律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

邮政法颁布之前,已获得该部门批准或者备案并登记的相关企业可到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领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国邮政市场法律体系由法律、行业规章、规范性文件、行业标准组成,目前已形成“一法两规两标”的体系框架。

邮政法规定邮政企业以外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

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二、历史与现状:

持续高成长,异地快递占主导

1、历史回顾:

政策壁垒渐放开,国企、民企、外企共竞争

改革开发30多年来,我国快递产业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市场容量逐渐扩大,而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增长和物流政策放开,给中国快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兴起阶段:

国有企业为主的时期

国际上快递业务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快捷、可靠的个性化运输方式。

我国快递服务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引入快递业务这样一种新的服务理念与运营模式,使国际快递服务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服务贸易行业之一,其标志是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OCS)率先于1979年6月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外运)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快件代理协议(当时要求国际货代企业在中国经营快递业必须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随后,外经贸部授权中国外运公司运作国际快递业务)。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经营快递的企业。

随后,其他国际快递巨头,如DHL、TNT、FedEx及UPS等相继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达成快递代理协议。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特定的体制、政策及人文环境,决定了快递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曲折性和必然性。

国际快递巨头均选择与中外运达成代理协议进入中国市场。

1985年,中国邮政成立了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成为我国本土第一家专业快递企业。

与国际快递企业不同的是,EMS不仅从事国际快递业务,也从事国内快递业务,并在两个市场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的国际快递市场,EMS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快递市场,EMS更是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民营快递企业的出现。

1986年,新中国第一部邮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颁布。

该法明确了邮政专营的范围,同时正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从事国际快递业务的事实。

该法第八条规定:

“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条规定实际上意味着即使在当时,信件专营也是有一定条件的。

当时的规定,为中国快递产业的发展留下了适当的法律空间。

(2)发展阶段: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存的时期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邮政速递(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依托独特的资源和要素优势、灵活的机制,成为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理想目的地,也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在这些地区,民营经济不断扩大,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商务文件、样品、目录等传递的时效性、方便性、安全性产生更高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应运而生。

目前,在中国快递产业中有代表性的两家民营快递企业——申通快递和顺丰速运都是于1993年分别在浙江和广东起家的。

民营快递企业提供了企业迫切需要而当时EMS又难以满足的更高需要的服务,因而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

民营快递企业异军突起,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转型阶段:

快递产业对外开放时期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收入为574.6亿元。

中国快递市场庞大的市场前景、较低的进入壁垒,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同行快递企业和行业外潜在进入者的目光。

外资快递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尤其是全球快递产业四巨头(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敦豪国际DHL、天地快运TNT)在中国不断参与合资、并购或独资,加快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步伐,以求占据更多国内件市场份额。

目前,四大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境内均建立起与其全球网络相连的本地网络。

据报道,至2007年四大国际快递已占据中国国际快递服务市场90%的份额。

而近年来网购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催生出巨大的国内异地快递服务需求,民营快递企业借此高速成长,不断壮大。

2、过去10年中国快递业收入复合增速29%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2011年为36.7亿件(不包括邮政企业);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2011年达到758亿元(不包括邮政企业)。

3、当前市场结构:

异地快递占主导,东强西弱

(1)国内异地快递是主要业务内容

快递产业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目前全国快递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年营业额700多亿元人民币。

国家邮政局将快递市场细分为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

市场参与主体除了有中邮速递、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少数国有快递企业外,还有众多民营快递企业,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快递企业如四大快递巨头纷纷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投资。

目前,国有、民营、外资三大市场主体有规模不等的企业两万多家(包括加盟制的分支机构)。

中国幅员辽阔,因此不管从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上来看,国内异地快递都是快递业占比最大(同时也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业务。

据邮政局披露的数据,2008年至2011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速为39.4%,收入复合增速为27.7%,收入增速低于业务量增速显示了同质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单票价格的下降。

国际快递方面,由于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近三年业务量和收入复合增速均在10%以下,同时低增速也说明国际快递需求并不如国内快递庞大。

同城快递方面,2008年至2011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国内同城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速为26.7%,收入增速为28.6%。

量价增速基本相当,表明同城快递单票价格近几年趋于稳定。

(2)区域结构:

东强西弱

区域格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快递业务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差距明显,这预示着这些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4、当前竞争格局:

各细分市场均不相同

(1)国际快递市场:

寡头垄断

国际快递业务是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业务,企业必须具备综合的运输能力、遍布全球的投递网络、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是快递市场中的高端业务,因而板块利润最高(国际快递业务的毛利率约20-30%)。

自1986年TNT与中外运合资建立“中外运-天地快件有限公司”开拓我国国际快递业务以来,四大快递巨头纷纷采取合资方式打入中国市场。

而当时垄断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EMS,由于并未形成自己的航空运力和国际投递网络,主要依赖民航的商业航班和各国邮政制定的邮路,这使其国际空运的时间和能力受限制,网络效率也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而大打折扣,因此EMS的服务水平与国际快递巨头差距较大,在竞争中慢慢败下阵来,其在国际快递市场的份额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约90%下降到现在的约10%。

当前该细分市场现已被各外资巨头所垄断,四大国际快递巨头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国际快递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

(2)国内异地快递市场:

垄断竞争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主要是指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快递业务。

区域内的业务与区域间的业务有明显差异。

区域内的快递业务可以通过公路或铁路完成,区域间的业务一般需要依赖航空运力。

该细分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潜力最大,毛利率10%-20%。

EMS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

其80%以上的快递业务是国内异地快递,2011年,公司可比口径国内速递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国内快递业务总收入的29.46%,国内速递业务收入排名第一。

其优势来自于政府信誉和国内遍布城乡的投递网络与综合运输能力。

与此同时,民营快递企业正迅速壮大,通过加盟制快速扩张,在区域内市场话语权不断加强,如申通快递在江浙沪快递市场份额已达30%以上,顺丰速运立足珠三角地区,从1993年成立以来迅速发展壮大,市场规模仅次于中邮速递,截至2012年3月公司已建立25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了中国大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并且是民营快递企业中为数不多的拥有自有飞机的公司之一。

据估算,201年,国内异地快递市场按收入计算,中邮速递、顺丰、申通和圆通占据了九成以上的份额,民营快递龙头顺丰和申通近年来的占有率快速上升。

作为中国最广泛的业务模式,异地快递的组织模式是典型的集散中枢辐射的方式,快递公司通过区域中心、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