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512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模拟检测70例解析

一、选择题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

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植被破坏 ⑤垂直节理发育 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使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D.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3.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冬小麦 水稻 B.春小麦 水稻 C.水稻 小麦  D.谷子 水稻

【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由甲、乙、丙三地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位于黄土高原,乙位于松嫩平原,丙位于东南丘陵。

三地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一是降水集中,二是植被破坏。

第2题,甲地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改良应退耕还草、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乙地黑土冲刷,肥力下降,改良应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丙地土质黏重,呈酸性,改良可掺沙子使用石灰中和。

第3题,乙地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丙地为水稻。

 4.(2011·合肥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4~5题。

4.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之间的联系。

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

5.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答案】A 

【解析】: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等原料或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2011·浙江教育考试院)读图,完成6-7题。

 

6.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2020年前应重点加快发展的都市区是(  )

 A.杭州都市区    B.金华一义乌都市区C.温州都市区    D.宁波都市区

 7.浙江省限制开发的区域应包括(  )

 A.衢州—丽水高速公路沿线地区B.宁波—温州间的沿海地区

 C.千岛湖周边地区           D.环杭州湾城镇群地区

【答案】6.B  7.C 

【解析】:

第6题,金华—义乌都市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从平衡全省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方面考虑,都应该重点发展金华—义乌都市区。

第7题,区域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一致,千岛湖属于保护区,应保护其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应成为限制开发区域。

 (2010年广东质量评估)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8~9题。

8.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

C.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

D.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A是贵州、B是广西、C是云南、D是四川,四个省区都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迁移表现为净迁出,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目的。

9.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       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

【答案】 B

【解析】 制约“大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相对落后,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所致

(2011·天津六校联考)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10~11题。

10.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

【答案】B

【解析】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云雾天气多,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

1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答案】A

【解析】长江三角洲不位于地震带附近;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长城以北多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少。

 

 (2011·杭州模拟)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回答12~13题。

12.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答案】A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由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明显,因而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13.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

说明(  )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

【答案】C

【解析】第13题,我国东部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而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大,故1月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

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答案】B

【解析】:

读图知A为宁夏平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所产葡萄品质好,利于发展酿酒业。

15.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长期大水漫灌,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易形成土壤盐碱化。

1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

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港的年平均气温低于丙港     ②阴影区农业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③地势大致是东高西低           ④亚热带硬叶林分布最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非洲南端。

同纬度的甲港受暖流影响,气温比受寒流影响的丙港要高。

阴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从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受海陆分布影响,该处亚热带硬叶林分布面积相对较小。

17(2011年辽宁沈阳质检)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答案】C 

【解析】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

(2012届广东佛山高三地理摸底试卷)甲图是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的喀什经济特区位置图,乙图是1980年我国最早建立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位置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深圳、珠海特区相比,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有    

 A.工农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B.位于西北边陲,利于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

 C.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雄厚     D.毗邻海洋,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与深圳、珠海特区相比,喀什的优势是位于西北边陲,利于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

19.为发挥区域优势,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A.提供土地、劳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        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

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

【答案】C

【解析】在“前店后厂”模式中,港澳地区负责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提供土地、劳力,对产品进行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

 (2012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通常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

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

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             

B.低水平下降型地区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C.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

D.1985-2003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

【答案】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第Ⅱ类为较高水平波动型,Ⅲ为较低水平波动型,Ⅳ为低水平下降型。

经济越发达,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越强。

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福建。

21.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提出从“速度东部”向“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      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③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要提高经济效益应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出口工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2012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图7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

 C.丙国→甲国→乙国 D.丙国→乙国→甲国

【答案】D

23.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     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

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答案】C

【解析】根据进口与出口的比例关系,可以推断出丙国第一阶段的利润较高。

24、(2012届陕西师大附中高三10月考地理试题)最近渤海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位于海底,RS和GPS不能监测到,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需要借助GIS等技术分析才能知道。

(2012届深圳市宝安区高三9月调研测试)图11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25题。

25.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技术

【答案】C

【解析】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

第10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C

(2012届苏北四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测试)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图11),回答26~27题。

26.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GPRS

【答案】B

【解析】GPS技术用于精确定位,GIS技术用于分析、提供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RS利用传感器接受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用以揭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27.2011年6月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A.闽          B.赣          C.吉           D.豫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11日收割小麦的省份有山东、河北南部、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河南北部、云南。

(2011年江苏调研)“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8-29题。

28若乙图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考察队员利用手中的GPS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

A.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

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       D.获取古长城毁坏情况的图片

【答案】28B 29D

【解析】古长城沿山脊的走向分布→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山脊分布→①、②位于山脊→①沿等高线分布,②沿山脊走向分布→②为古长城经过位置。

GPS的定位和导航功能→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和海拔,确定考察队员的前进方向→而获取古长城的毁坏情况需借助遥感技术。

30(2011年山东泰安质检)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答案】C

【解析】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

(2011年长沙统考)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完成31~34题。

31.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A.地形更崎岖 B.气候更干旱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33.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31A  32B 33A

【解析】

 (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

读图,回答34~35题。

34.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5.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4.D 35.D

【解析】第34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

第35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

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因此选D。

36(2010·聊城二模)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

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b位于西南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易造成生态破坏。

37、(2011·常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地区农牧业用地的过渡带分布图,农牧业用地过渡带也是自然地理环境过渡地带,与此相关的正确叙述有(  )

①干旱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②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

 ③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④外流区与内流区过渡地带

A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应相当于200mm年降水量通过地区,与图中区域相比,位置偏西;我国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应相当于秦岭—淮河一线,故A、C不正确。

 (2012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38-39题。

38.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可知,该地区坡度陡,地形起伏大,能源中薪柴比重最大,对植被破坏严重,即可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水。

39.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南方某山区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不切实际,太绝对了,用矿物擞科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也很难实现,所以解诀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小水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40.(2010年高考广东卷)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城市大气的碳氧平衡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答案】A

【解析】绿地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调节城市大气的碳氧平衡。

绿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城市温度、增加城市大气湿度的作用。

影响城市日照时间的主要是天气状况,而非绿地。

绿地可以吸收部分废气,但不会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2011·哈尔滨模拟)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据此回答41~42题。

4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4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答案】41.B 42.A 

【解析】第4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第42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011·苏州模拟)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

读图,回答43~44题。

43.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44.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答案】43.C 44.A

【解析】第4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

第44题,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2011·泉州模拟)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回答45~46题。

                                 

“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45.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答案】B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46.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答案】C 

【解析】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2012届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当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47~48题。

47.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             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

C.每种粒径的泥沙各深度都有分布     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

【答案】B

【解析】

48.下列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   )

A.流域土地利用状况  B.流域降水状况C.流域植被覆盖率   D.流域地势高低

【答案】D

【解析】植被覆盖率较小或土地利用不合理,加上降水量较大时容塌发生水土流失,那么流入河流的泥沙变多,导致河流含沙量变大,故流域的地势高低的影晌较小。

 (2011年南京模拟)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49~50题。

49.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铁矿资源丰富  B.水土流失严重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左图为山西,右图为德国鲁尔区,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此基础上,这两地都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区域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