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478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自清散文概括.docx

朱自清散文概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朱自清散文概括

  篇一:

朱自清散文介绍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

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

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

”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本书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了《憎》、《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义》、《春晖的一月》、《说梦》、《绿》等。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特别是《绿》、《荷塘月色》。

  散文核心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

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

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

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

《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

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伦郭杂志》、《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

  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散文举例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春晖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杂记》

  《女人》

  《飘零》

  《背影》

  《阿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海行杂坊》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儿女》

  《白马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哀互生》

  《春》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买书》

  《初到清华记》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论诚意》

  《沉默》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正义》

  篇二: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文如其名。

  特点体现在“朱”、“自”、“清”三个字上:

  为国为民的丹心、忠心唯“朱”可表;

  写意抒情的真心、诗心缘“自”而发;

  构思用笔的凝练、淡雅非“清”难蕴。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摘要)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文如其名。

体现在“朱”、“自”、“清”三个字上:

为国为民的丹心、忠心唯“朱”可表;写意抒情的真心、诗心缘“自”而发;构思用笔的凝练、淡雅非“清”难蕴。

  心“朱”、缘“自”、现“清”。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体现着他那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用“朱”字来概括方显先生的心之丹、心之忠。

他的散文,来源于生活,深刻的表现着“自我”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求真求实,题材平实朴素,以小见大,用“自”来界定他的选材应不为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诗如画,清丽淡雅,构思精巧,用语凝练,文笔清新自然。

读后余香悠远。

用一个“清”字来形容应该是恰切的。

  这是笔者对朱自清散文的特点的浅显概括。

  (关键词)特点散文朱自清论述

  (正文)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

  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丹心呈“朱”

  朱自清是诗人,是作家,也是民主战士。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有一类散文充分的体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说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的话,那么朱自清的这类散文就是软鞭和藤索,这软鞭和藤索毫不留情的抨击着当时的黑暗政府,鞭挞着日本帝国主义。

他用文章用行动证明着一个民主战士的爱国的丹心。

  在《执政府大屠杀记》中,作者被段祺瑞政府的无耻行为激怒了,想着那些可爱的死在“三·一八”惨案中的人民,他写道:

“就是不谈什么人道,难道连国家的体统,临时执政的面子都不顾了么?

段祺瑞你自己想想吧!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朱自清勇敢的站出来,喊出来,写出来,真正的体现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在朱自清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签名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

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已身做起,此虽然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

体重四十一公斤。

”这是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那天写的,当时他毅然签了名并说: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他身患严重的胃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从日记的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片丹心为国家的民主战士的高大形象。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语,见《别了,司徒雷登》)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忠心呈“朱”

  朱自清的散文从骨子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民主主义斗争意识,这正是发自他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忠心上。

从电车上的小事到卖掉儿女的思考,无不体现着朱自清那“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对国对民的忠心。

  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中,作者由于喜欢小孩子对电车上的小白种人多看了几眼,而小白种人看见“我”在看他,有意识地换了原有的详和的面孔,变成一脸的粗俗与凶恶,“仿佛眼睛有话

  似的:

‘咄!

黄种人,黄种支那人,你——你看吧!

你配看我!

’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

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

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分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那大白种人的手走了。

”作者要把这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就是要唤醒大家:

我们之所以被白种人轻视,完全归根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经济长期滞后且又被侵略的原因。

他在用笔告诉国人:

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

如果说鲁迅的《药》是唤醒国人的一剂猛药,那么这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则是一剂明目散,让国人真正的看清自己,看清国体。

那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正是朱自清对国对民的赤胆忠心么?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文中,作者将亲眼看到的七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小女孩的事记录了下来,同时对小女孩的未来悲惨命运作了层层的思考与剖析。

他指出:

造成这种惨痛的悲剧的罪魁祸首,既不是小女孩的父母,也不是那该死的人贩子,而是那让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那丑陋无比、残酷无比的反动统治者。

作者将这个在旧社会司空见惯的事重视起来,发掘出来,使人痛心,使人警醒。

这也正缘自朱自清的拳拳的爱国之心,爱民之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心缘“自”

  朱自清的散文是“求真”的,读他的散文总觉得有一种亲切与真诚充溢其中,这就是朱自清散文追求的一种平淡自然的写实风格。

而所选的题材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些小事。

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

  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

作者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也正是作者抓住了“我的生活”这个“自”的源头活水,才能撷取生活,反映生活。

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背影》一文所历之事多数人都熟识的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段撷取下来呢,又有多少人对这个细节感受得如此细腻和深刻呢?

而朱自清却能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用真心真情抒写出了被世人称道的名篇佳作。

这正是作者内心存真、生活求真的一个最好的见证,因为有了真心,所以才用真心观察,才用真心感悟,才能真正的体会到那背影所蕴含的浓浓厚厚的父爱。

先生抓住了自我生活的小小片段,从小小片段中撷取其中的一个特写,用自己的真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描摩,最终以小见大的抒写了感动了几代人的传世名篇。

  《给亡妇》一文撷取了作者夫人生前的许多片段,正是这些片段的娓娓道来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沉痛的悼念之情,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老实说,我的脾气可不太好,迁怒的事儿有的是。

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

”“你的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了!

大夫劝你到西山静养,你丢不下孩子,又舍不得钱;劝你在家里躺着,你也丢不下那份儿家务。

”朱自清能够从自身经历

  篇三: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特色

  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抒情散文脍炙人口。

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

一、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丽的文词,却那么动人,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

“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这样一片真挚感情的人叙写,不论它是否与人性论、人情论、人道主义这样的理论大道理搭界,毕竟总是最能扣响人们的心弦,引来心坎深处的深深共鸣的。

  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锐地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端末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透过对背影的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跃出纸面。

描写背影时最先显现于读者眼帘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态,色调十分浓重。

这一高洁的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给人以憨厚朴实的印象,而且为下面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写他的动作,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继则“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最后推出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特写镜头:

“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样子”。

这里写的是背影,实际上揭示的是父亲内在的感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使人们真切地窥见到他为儿子不惜劳苦的深情!

通过凝练的文笔以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

作者写父亲的对话都很简短,只有四次,但话短情深。

四句都集中在送别时,这些话可谓语语平常,再简朴不过了,但其中却是蕴含着千情万绪。

其实作者当时已是二十岁青年,来往北京已多次了,但父亲心目中他仍是个孩子,因而如此牵肠挂肚,一百个放心不下。

在这里,对话实际上是一种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父亲临别时的心绪、情态及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就加重了“背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从上可见,“背影”之所以如此动人,关键是作者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的心理动态和内在情绪作了深入的揣摩,有深刻的体会,正如他所说的,“仔仔细细下一番功夫,才能写出种种心情和关系”。

这种全物察真的态度正是朱自清缜密细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鲜明表现,而“背影”的魅力也恰是由这一“工夫”得来的。

  其次,“背影”的动人处还在于作者倾注于形象中的感情力量。

在谈到《背影》成因时,朱自清曾说,这是因为他当时接到父亲的来信,其中说他“膀子疼痛得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看完信他泪如泉涌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特别是浦口车站分别的情形,“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可见文章是在感情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写成的,但作者并没有以抽象语言表述自己对父亲的刻骨思念,而是把感情熔铸于为自己所塑造的形象之中。

作品写父亲均从“我”的视角出发,三次“背影”都是从“晶莹的泪光”中映现出来的,儿子眼泪和父亲背影的交相融汇,从“背影”这一最佳角度下笔,大大增强了形象内蕴的浓度,把俗话所说的“人之常情”跃然纸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产生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

此外,在作品里,作者也没有向读者直接诉说自己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相反的却是不断叙说自己的悔恨心情,后悔当年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真太聪明了”。

作者巧妙地以悔恨来反衬思念,从而使思念之情显得格外深沉了。

因此,通过“我”对“背影”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很自然地会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引起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

  朱自清成功的散文创作,当然不止《背影》,他的《给亡妇》、《儿女》等,同样以肺腑

  之言感染着无数读者;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写景抒情中不忘自我,而《荷塘月色》更是以不忘社会的独特心境贯穿始终,即如《春》和《绿》这样的景色描述文章也能给读者深深感受到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他的作品就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

  二、朱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本色。

《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写于1927年7月他在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时期。

清华园是一个平常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照一般来说,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则较难描写;画家做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因为月景的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幻着,很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3]然而,朱自清却能够把一个月夜死荷塘写得那样的饶有生意,不愧为现代语言大师;我们在这短短的《荷塘月色》里,看不到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作者只凭着一时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却十分迷人。

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

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

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痕迹。

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们潜心观察,悉心体会的。

比如写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舒畅。

对荷叶的描写,不禁使人联想起《天鹅湖》里小天鹅们的圆圆的挺挺的裙子,再看作者笔下的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那荷花的洁白,晶莹美好,不仅是月光下荷花的写实,更是作者对荷花深情厚爱的体现。

即便是写荷香,作者也绝不肯作平庸的描写,而是借助通感,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比喻这随着微风飘拂而来的似断还续的缕缕幽香,以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思。

风过荷塘是一瞬间的现象,但也没有逃过作者敏锐的观察,他形容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就连不能见一些颜色的流水,作者都感到它的“脉脉”含情啊!

对于月光的描写,作者描绘了它照在夜间塘面上的氤氲水气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的美的景观,和照在花叶上所涂上的象在牛奶中洗过一般”的柔和的色调,在这两个比喻的基础上用“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来表示置身于这种境界所引起的梦幻似的感觉,而这三种意象的朦胧飘渺,将作者当时的不满黑暗却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向往光明却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心理与自然景观和谐的契合起来。

最后写由采莲联想到梁元帝的《采莲曲》和南朝乐府《西洲曲》,并引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这实质仍是写作者对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更多的是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层怀古之情和乡思之愁。

就这样,原只是清华园中僻静少人的一角,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诗情画意。

不愧是一代散文巨匠!

  三、朱自清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便是文质并茂、富有情致。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

《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

《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朱自清的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有口皆碑。

在质朴中见风华,其人如是,其文也如此。

就以《绿》为例,写游仙岩梅雨潭,并无人为的曲笔,但写景色之美,不在“景”上做文章,却在“色”上下功夫,抓住一个“绿”字,写尽了梅雨潭之诱人可爱!

文章给人的艺术美感与古代散文中的《小石潭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七板子”的雕栏、家具、家具上的大理石、玻璃、灯彩、光影……都用表现各种色彩的词语细致形容。

再如《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脉脉的”、“阴阴的”,还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等26个叠词的运用使得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中朱自清是通过文字的描绘,构成油画般的效果的,他在记述自然景色时,写出自己细致独

  到的观察,进行加倍的描写,运用泼墨似的技法作出充分的勾勒;这种工笔画的作风,是由于他的词藻华美、精雕细刻,像这样加倍的描写,才保证他画幅中的许多形象,达到十分精确、丰满和浑厚的程度。

他这些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文字,一点儿也为显出斧凿之痕,在这些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情韵的文字底下,更显得是蕴藏了十分饱满的形象。

朱自清尽力用文采去渲染和烘托形象,这正是他运用词藻的高超之处!

  朱自清华美的文采,与朴素无华的风格、平常的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描写的景色和人事,都是从平凡常见的境界中显出新颖的发现。

他的散文创作之成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

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

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

“《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

朱自清?

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

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

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

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

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

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

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

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

有这样一件事:

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

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

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

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

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

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

  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

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