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371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1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

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谁来告诉大家?

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

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

独坐敬亭山。

  3、解题:

“独坐”是什么意思?

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

  课件

  :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

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

(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

(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

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2

  一、导入新课

  

(一)背诵古诗。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二)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

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

  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

  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三)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是: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

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

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二)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

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三)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

可以帮助别人。

还有

  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四)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

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1.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

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

  的什么?

“青螺”有指的什么?

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

那是

  一种怎样的感觉?

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

(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

  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

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

  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3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

(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

忆江南渔歌子。

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的知识?

(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

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

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

(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

(美妙)好不好?

为什么?

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

(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

熟悉。

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

(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

(比较:

红胜火;比喻:

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

(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

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

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