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五.docx
《届广东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五
专题强化练(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潘先生在难中
叶圣陶
碧庄地方两军开火了。
让里的人家很少有开门的,店铺自然更不用说,路上时时有兵士经过。
他们快要开拔到前方去,觉得最高的权威附灵在自己身上,什么东西都不在眼里,只要高兴提起脚来踩,都可以踩做泥团踩做粉。
这就来了拉夫的事情:
恐怕被拉的人乘隙脱逃,便用长绳一个联一个拴着胳臂,几个弟兄在前,几个弟兄在后,一串一串牵着走。
因此,大家对于出门这件事都觉得危惧,万不得已时,也只从小巷僻路走,甚至佩着红十字徽章如潘先生之辈,也不免怀着戒心,不敢大模大样地踱来踱去。
于是让里的街道见得又清静又宽阔了。
上海的报纸好几天没来。
本地的军事机关却常常有前方的战报公布出来,无非是些“敌军大败,我军进展若干里”的话。
街头巷尾贴出一张新鲜的战报时,也有些人慢慢聚集拢来,注目看着。
但大家看罢以后依然不能定心,好似这布告背后还有许多话没说出来,于是怅怅地各自散了,眉头照旧皱着。
这几天潘先生无聊极了。
最难堪的,自然是妻儿远离,而且消息不通,而且似乎有永远难通的征兆。
次之便是自身的问题,“碧庄冲过来只一百多里路,这徽章虽说有用处,可是没有人写过笔据,万一没有用,又向谁去说话?
——枪子炮弹劫掠放火都是真家伙,不是耍的,到底要多打听多走门路才行”。
他于是这里那里探听前方的消息,只要这消息与外间传说的不同,便觉得真实的成分越多,即根据着盘算对于自身的利害。
街上如其有一个人神色仓皇急忙行走时,他便突地一惊,以为这个人一定探得确实而又怕的消息了;只因与他不相识,“什么!
”一声就在喉际咽住了。
红十字会派人在前方办理救护的事情,常有人搭着兵车回来,要打听消息自然最可靠了。
潘先生虽然是个会员,却不常到办事处去探听,以为这样就是对公众表示胆怯,很不好意思。
然而红十字会究竟是可以得到真消息的机关,舍此他求未免有点傻,于是每天傍晚到姓吴的办事员家里去打听。
姓吴的告诉他没有什么,或者说前方抵住在那里,他才透了口气回家。
这一天傍晚,潘先生又到姓吴的家里;等了好久,姓吴的才从外面走进来。
“没有什么吧?
”潘先生急切地问。
“照布告上说,昨天正向对方总攻击呢。
”
“不行,”姓吴的忧愁地说;但随即咽住了,捻着唇边仅有的几根二三分长的髭须。
“什么!
”潘先生心头突地跳起来,周身有一种拘牵不自由的感觉。
姓吴的悄悄地回答,似乎防着人家偷听了去的样子,“确实的消息,正安镇今天早上失守了!
”
“啊!
”潘先生发狂似地喊出来。
顿了一顿,回身就走,一壁说道,“我回去了!
”
路上的电灯似乎特别昏暗,背后又仿佛有人追赶着的样子,惴惴地,歪斜的急步赶到了家,叮嘱王妈道,“你关着门安睡好了,我今夜有事,不回来住了。
”他看见衣橱里有一件绉纱的旧棉袍,当时没收拾在寄出去的箱子里,丢了也可惜;又有孩子的几件布夹衫,仔细看时还可以穿穿;又有潘师母的一条旧绸裙,她不一定舍得便不要它,便胡乱包在一起,提着出门。
“车!
车!
福星街红房子,一毛钱。
”
“哪里有一毛钱的?
”车夫懒懒地说。
“你看这几天路上有几辆车?
不是拼死寻饭吃的,早就躲起来了。
随你要不要,三毛钱。
”
“就是三毛钱,”潘先生迎上去,跨上脚踏坐稳了,“你也得依着我,跑得快一点!
”
“潘先生,你到哪里去?
”一个姓黄的同业在途中瞥见了他,站定了问。
“哦,先生,到那边……”潘先生失措地回答,也不辨问他的是谁;忽然想起回答那人简直是多事——车轮滚得绝快,那人决不会赶上来再问,——便缩住了。
红房子里早已住满了人,大都是十天以前就搬来的,儿啼人语,灯火微暗,但颇有点热闹的气象。
主人翁见面之后,说,“这里实在没有余屋了。
但是先生的东西都寄在这里,也不好拒绝。
刚才有几位匆忙地赶来,也因不好拒绝,权且把一间做厨房的厢房让他们安顿。
现在去同他们商量,总可以多插你先生一个。
”
“商量商量总可以,”潘先生到了家似地安慰。
“何况在这样时候。
我也不预备睡觉,随便坐坐就得了。
”
他提着包裹跨进厢房的当儿,以为自己受惊太厉害了,眼睛生了翳,因而引起错觉;但是闭一闭眼睛再睁开来时,所见依然如前,这靠窗坐着,在那里同对面的人谈话,上唇翘起两笔浓须的,不就是教育局长么?
他顿时踌躇起来,已跨进去的一只脚想要缩出来,又似乎不大好。
那局长也望见了他,尴尬的脸上故作笑容说,“潘先生,你来了,进来坐坐。
”主人翁听了,知道他们是相识的,转身自去。
“局长先在这里了。
还方便吧,再容一个人?
”
“我们只三个人,当然还可以容你。
我们带着席子;好在天气不很凉,可以轮流躺着歇歇。
”潘先生觉得今晚上局长特别可亲,全不像平日那副庄严的神态,便忘形地直跨进去说,“那么不客气,就要陪三位先生过一夜了。
”
(节选自《中国现代精美短篇小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先生的难堪主要体现在与妻儿分离,消息不通,难于团圆,其次就是自身的问题,比如时局与自身的利害关系等。
B.从潘先生不停打听时局独自逃难、整理那些没寄出去的旧衣物的描写中,可看出潘先生是一个苟且偷安、麻木自私、斤斤计较的小市民。
C.“让里的街道见得又清静又宽阔了”,是因为街道上出现了“拉夫的事情”,而出现了“拉夫的事情”的原因就是碧庄地方两军开火,本地部将要开拔到前方去了。
D.因为潘先生是红十字会会员,所以红十字会办事处的姓吴的办事员才悄悄告诉潘先生确实的消息“正安镇今天早上失守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项,强加因果。
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姓吴的办事员告诉潘先生消息与潘先生是红十字会会员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
D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节选一开始就写本地军事机关的前方战报,时局动荡,人心惶惶,潘先生逃难和难中谋职的故事就此展开。
B.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揭露出当时军阀混战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C.当潘先生得知正安镇失守后,那惊讶的神情以及他那转身去避难的急切动作,不仅写出了他内心的惶恐,还写出了他的自私。
D.本文语言幽默诙谐,犀利风趣,比如,开头部分写拉夫事件“用长绳一个联一个拴着胳臂……一串一串牵着走”,让人看后忍俊不禁。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项,“潘先生逃难和难中谋职的故事就此展开”错误,选文没有写潘先生“难中谋职的故事”,只写了潘先生逃难到了福星街的红房子里。
答案:
A
3.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好似这布告背后还有许多话没说出来”这句话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本内容,从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意两方面去分析理解,并抓住文中有助于理解句子的重要词句,比如“无非是些‘敌军大败,我军进展若干里’的话”“但大家看罢以后依然不能定心”“姓吴的悄悄地回答”“确实的消息,正安镇今天早上失守了”“红房子里早已住满了人”等进行分析。
答案:
①布告内容无非就是敌败我胜之类的话,而正安镇失守之类的话并未说出来,因为这些话不可告人,说明布告内容虚假。
②这句话反映的是民众看到布告后的反应,说明当时人们处于惶恐不安和怅然焦虑的状态之中。
③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揭露出军阀混战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4.小说描写红房子屋内的情况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品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去分析。
红房子屋内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多,结合全文分析其原因即可;二是环境条件差,要分析这些人为何要来如此拥挤的地方。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红房子”是红十字会的住所,战争时期人们多到此避难。
答案:
①红房子屋内早已住满了人,说明来避难的或流离失所的人很多,这都是战争带来的后果,与前文写“碧庄地方两军开火了”,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②红房子屋内“儿啼人语,灯火微暗,但颇有点热闹的气象”,写出了逃难者住处的环境条件恶劣,从侧面揭露出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③潘先生逃难到红房子后像“到了家似地安慰”,从侧面刻画出潘先生们卑怯偷生、随遇而安、屈服于丑恶现实的性格弱点。
④描写红房子屋内光线不好、吵闹、人多,没有余屋,潘先生只好被安插在狭小的厨房的一间厢房里,为潘先生与教育局长邂逅做铺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留 痕
滕敦太
儿子要带女朋友来家,再三叮嘱茂老汉,一定要编几个精致的竹篮子,让女朋友带回娘家。
儿子的事是大事,女朋友初次上门,人家都是准备金银首饰,儿子却让他编竹器,这不由得让茂老汉开始不重视。
儿子有些得意地告诉父亲:
女朋友的父母在大地方做水晶生意,编几件精致的小竹器,里边放上水晶,能产生绝佳的艺术效果,他未来的岳父母一定喜欢。
这可关系到儿子的终身幸福啊!
茂老汉就开始擦汗。
给大地方的人编竹器,得用最好的材料。
茂老汉最拿手的是编竹篮、竹筐,但现在很少编了。
竹编需要用细的刺槐烘弯做把手,这些年本地刺槐几乎绝迹。
用别的树做把手,会走形,不坚实。
茂老汉将自行车打足气,带上绳子、砍刀,到西山买了一捆竹子。
回来的路上,他特意走了一条没走过的山岭路,看能不能找到刺槐树。
他一定要用最好的材料做竹器把手,决不能在这上面给儿子丢分。
野外一片果园,护园林居然全是刺槐!
茂老汉像捡到了宝,兴冲冲地来到果园,却看见园里的小屋锁着门,冬季农闲,没人。
茂老汉吸了两个多小时的旱烟,天快黑了,果园主人也没回来。
茂老汉咬牙在合适的地方砍了十多棵小刺槐,截好捆在车上。
然后取出几张票子,从护院小屋的窗户扔了进去。
由于走的是一条陌生路,茂老汉到家快半夜了。
他一边做饭,一边在院中堆起木柴,烧火烘烤刺槐。
很久没有闻到这股味道了,茂老汉仿佛忘记了劳累。
十几天后,儿子带着女朋友水柔上门,水柔身材娇小,软语吴音,甜甜的“阿叔”叫得茂老汉合不拢嘴。
水柔抚摸着编好的竹器,不住声地喊:
“太美了、太美了!
”她当即拍照,把照片发给父母。
第二天,水柔父亲回电,说这样的竹编最适合放在店里展示水晶。
他把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很多同行都要订购,并用微信发来了定金,定做一百件。
儿子很兴奋地说:
“爹啊,水柔老家可是国际知名的商业大城市,您的竹编如果在那里畅销,以后就可能走向国际啊!
”
茂老汉苦笑着说:
“我也愿意让竹编有个好市场,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啊。
可这竹编的把手,用刺槐最好,现在买不到了啊。
”
水柔心细,她轻声地说:
“阿叔啊,您老这些材料在哪儿买的?
价钱不是问题。
”
茂老汉忽然感觉老脸发烧,说话也支支吾吾:
“是一个野外果园作为防护林的,不知人家卖不卖。
”
儿子办事利落,一个电话,朋友就开来了工具车。
几个人带上刀锯,由茂老汉引路来到岭上,找到那片果园。
主人还是不在。
儿子与朋友一嘀咕,一个用刀,一个用锯,直接动手砍伐刺槐树。
水柔也戴上手套,往车上扔树枝。
茂老汉急了:
“这怎么行?
你得跟人家商议啊!
”儿子直起腰:
“爹,砍树要紧,咱也不会让人家吃亏的,给他钱呢!
”
“那也不行,有钱也不能抢啊!
”茂老汉顿足。
倒是水柔明事理,过来劝:
“阿叔,咱先少砍点儿,这不是急用吗?
用完再来买。
”
“对!
”儿子很亢奋,“这片刺槐,够我们用的了!
”
茂老汉不再说话,他不能驳水柔的面子,又感觉不对劲。
这一片护园的刺槐,要长好几年,可卖树,就不值钱了。
换成谁,也不会同意的。
有了把手材料,茂老汉的院子里,每天都要生火烤刺槐。
缭绕的烟雾里,茂老汉的眉头越皱越紧。
儿子与水柔再来时,坐着一个中型工具车,好装竹篮、竹筐。
看着满屋子的竹器,儿子喜不自禁,当即要找朋友,再去砍刺槐树。
“不用去了。
”茂老汗嘟囔了一句。
“咋了?
”儿子不解。
“不用去了,我,我以后不能编了。
”茂老汉支支吾吾。
“咋啦?
”这次是水柔问,“阿叔,是不是身体累了?
”“我不能编竹器了,我的右手,废了。
”儿子过来拉拉父的右手五根手指内侧,烤肿的肌肉扭曲着,吓人。
“爹,这是怎么啦?
”“爹老啦,烤把手时,烫伤了手筋,以后不能再编竹器了。
”
儿子与女朋友走时带走了编好的竹器,留下了几声叹息。
儿子与水柔很长时间没有音信了,茂老汉真想他们,更想早点抱孙子,没事的时候,茂老汉一边吸烟,一边对着院墙上烤把手时留下的黑色痕迹出神。
“编竹器活,竹子要青,把手要白,良心要正。
”这是师傅的师傅留下的话,茂老汉看看右手,那是他故意抓住烤得炽热的把手自己烫的。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茂老汉听到儿子要自己编竹器的重要性时,开始擦汗,说明老汉很重视儿子的这个要求,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故而紧张擦汗。
B.冬季农闲时节,父亲却能在满山树林之中找到自己理想的竹编材料——刺槐,说明父亲为儿子做这件事时尽心尽力。
C.“‘那也不行,有钱也不能抢啊!
’茂老汉顿足。
”这里的“顿足”写出了老汉内心的懊悔与痛苦。
D.“儿子与女朋友走时带走了编好的竹器,留下了几声叹息”,这里的“几声叹息”,是对茂老汉烫伤致使自己丢失生财机会的埋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D项,“埋怨”错误,应是对失去商机的失落和因为编竹器而让父亲受伤的自责、痛心。
答案:
D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水柔问茂老汉刺槐从哪里买的时,老汉忽然感觉老脸发烧,说话也支支吾吾,这里运用神态和细节描写,写出老汉因偷拿别人东西而惭愧。
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作者对每个人物以及故事了如指掌,利于故事展开,有较强的艺术效果。
C.小说中儿子和水柔两个人物的出现,是为了故事的展开和衬托主要人物茂老汉的形象,也是为了揭示世人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的庸俗面。
D.“编竹器活,竹子要青,把手要白,良心要正”引述师傅的师傅留下的话,点明茂老汉最后突然醒悟的原因,也才有了老汉烫伤自己右手的情节。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突然醒悟”错,从“茂老汉不再说话,他不能驳水柔的面子,又感觉不对劲”“茂老汉的眉头越皱越紧”等可知,茂老汉的内心一直经受着这句话的拷问。
答案:
D
3.概括文中茂老汉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本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结合人物的相关言行。
文中茂老汉听说要给儿子女朋友的父母编竹器时积极寻找最好的材料,不给儿子丢脸,体现了茂老汉对儿子的疼爱;茂老汉在寻得刺槐后没有立刻砍伐反而苦苦等候果园主人、给果园主人留下现金,体现了茂老汉的诚信;最后茂老汉宁愿烫伤自己也不愿再昧着良心去砍刺槐体现了茂老汉的正直。
答案:
①手艺精巧。
茂老汉能够用竹器和刺槐编出精美的竹器。
②疼爱子女。
他愿意为儿子去山里找材料且违背自己意志给儿子编制竹器。
③善良诚信。
果园主人不在时,他没有直接砍树而是等到天快黑了才满怀愧疚地砍走槐树,并留下了相应的现金。
④为人正直,有高尚操守。
当儿子提出再次去伐刺槐时,老汉宁愿烫伤自己也不改变原则。
4.请结合全文,谈谈小说标题“留痕”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小说标题“留痕”表层含义是茂老汉家院墙上烤把手时留下的黑色痕迹,也指茂老汉为了不昧良心而烫伤右手的伤痕;根据文末“‘编竹器活,竹子要青,把手要白,良心要正。
’这是师傅的师傅留下的话”可知,“留痕”的深层含意是指师傅留在茂老汉心中的正直之痕。
答案:
①火烤刺槐时墙上留下的痕迹;②茂老汉故意烫手留下的伤痕;③师傅在茂老汉心中留下的正直的生命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