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004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黎平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黎平三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南北文化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

从周朝起,北方诸侯

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

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

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

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

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

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

打败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

南方部

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

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放出一段光彩。

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贯注着现实主义精神,

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钧。

南方文化

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

彩的艺术世界。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

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

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

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

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

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而南方文化则是优

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

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

为主,一望无际。

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

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

化发展趋势。

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

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

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

中。

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

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

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

“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

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

20世纪前半

叶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

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

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节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南北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其文化

被称为“蛮夷文化”。

B.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贯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中以屈原的《离骚》

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化,

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

D.中国属于北方文化系统的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

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黄河与长江则从远古

时期就形成了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B.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巫术文化可以激发屈原的灵感,丰富屈原多姿多彩的艺

术世界,刺激屈原无穷无尽的想象。

C.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和南北文化的对立融合,而当南北文学走向合

流后便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D.20世纪,北方文化已经衰落,文化中心南移。

20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

向北方传播,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

展,还不时地放出一段光彩。

B.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

民歌的刚健质朴,南北文化分庭抗礼。

C.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

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

流,如北伐战争,就表明南方文化在起引导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一鹤,宛平人。

为诸生,见天下大乱,即究心兵事。

崇祯三年举于乡,授教谕,以荐迁丘县

知县。

巡按御史禹好善以一鹤知兵,荐之。

授兵部员外郎,寻擢天津兵备佥事,改饬汝南兵备,

驻信阳。

时熊文灿总理南畿、河南等地军务,主抚议。

一鹤降盗魁黄三耀,又降其死贼顺天王之

党刘喜才。

左良玉降其贼李万庆,一鹤抚而定之数万。

文灿屡上其功,荐之,进副使,调郧阳。

文灿诛杨嗣昌代以一鹤能荐之擢右佥都御史代方孔炤巡抚湖广时湖广贼为诸将所逼多窜入四

川。

一鹤以云南军移镇当阳,中官刘元斌以京军移镇荆门,相掎角。

献忠陷襄阳,与革里眼、左

金王等东萃黄州、汝宁间。

一鹤移驻蕲州,焚舟,遏贼渡。

贼移而北,一鹤又断横江,贼不敢渡。

……一鹤起乡举,不十年秉节钺,廷臣不能无忮。

御史卫周允上疏丑诋一鹤。

一鹤亦连疏引疾,

帝疑其伪,下所司严核。

先以襄阳陷,夺职戴罪,至是许解官候代。

十二月,襄阳、德安、荆州连

告陷,一鹤趋承天护献陵。

陵军栅木为城,贼积薪烧之,烟窨纯德山。

城穿,一鼓而登,犯献陵,

毁裎殿。

守陵巡按御史李振声、总兵官钱中选皆降,遂攻承天,岁除,明年正月二日,有以城下贼

者。

城陷,一鹤自经。

先是左良玉军扰襄、樊,一鹤疏纠之。

既,良玉自襄走承天,军饥而掠,乞

饷于一鹤,不许。

良玉衔之。

至是,一鹤谋留良玉兵,良玉走武昌,故及于难。

(节选自《明史.宋一鹤传》,有删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灿诛杨嗣吕/代以一鹤能/荐之/擢右佥都御史/代方孔炤巡抚湖广/时湖广贼为诸将

所逼/多窜人四川/

B.文灿诛/杨嗣吕代/以一鹤能/荐之/擢右佥都御史/代方孔炤巡抚湖广/时湖广贼为诸将

所逼/多窜入四川/

C.文灿诛/杨嗣吕代/以一鹤/能荐之/擢右佥都御史/代方孔炤巡抚湖广/时湖广贼为诸将

所逼/多窜人四川/

D.文灿诛杨嗣吕/代以一鹤能/荐之/擢右佥都御史代方孔炤/巡抚湖广/时湖广贼为诸将

所逼/多窜入四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是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的学生的统称。

B.崇祯是年号,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C.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记载有明一代历史。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一鹤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早年间,他虽然只是一个童生,但是看到天下大乱,就用心

地研究军事,后来也终能学以致用。

B.宋一鹤有很强的军事能力,在任天津兵备佥事期间,屡立战功,因此熊文灿多次上报他

的功劳并举荐他,宋一鹤升任副使,调到了郧阳。

C.宋一鹤在作战的时候,是一个能与和他人合作的人,在剿灭湖广一带的贼兵时,就和中

官刘元斌互为掎角。

D.宋一鹤是一个非常有气节的人,在承天保护献陵的战斗失利后,有人投降,但他仍坚守

承天,因有叛徒,城陷后他白杀身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鹤亦连疏引疾,帝疑其伪,下所司严核。

(2)至是,一鹤谋留良玉兵,良玉走武昌,故及于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齐天乐·蝉

仇远①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

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

朝朝暮暮。

奈一度

凄吟,一番凄楚。

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②,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③。

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

离情正

苦。

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

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①仇远是由宋入元时人。

王沂孙曾有同调同题的词,影射杨琏真伽盗窃南宋帝后陵寝

的暴行。

仇远这首词和其风格极为相近。

②谩,欺诳;省,反思省悟。

③齐女:

蝉的别称,有齐女

化蝉故事。

8.词的第一句“夕阳门巷荒城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有什么作用?

(5分)

9.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词人为什么要“浅莎寻蜕羽”?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白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李白《行路难》中“____”,表现了诗人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

信心与愿望的强音。

(3杜甫《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

”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

”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

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

“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

今晌午蛭

黏(干)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

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

磨成百,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

“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

“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

“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

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

”李十三说,“咋哩?

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气,馍就

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其实早就知道李十三写戏的这条规矩,之所以明知故问,不过是无话找话,改变一下

话题,担心李十三再纠缠他送麦子的事。

他随之悄声悄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

“哥呀,这一向的

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

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

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

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

(干)面口至!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

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

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约定一天,亲朋好友

都来聚会,多有话丰收的诗蕴,也有夏收大忙之后歇息娱乐的放松。

许多村子在“忙罢会”到来

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

待田舍娃刚一打住

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

“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

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

咱的戏演得好嘛!

你的戏编得好嘛!

”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

“《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

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

“话说完了没?

我把面擀好了,切

不切下不下?

“下。

”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

我来时吃过了。

”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

子的口袋提起来,问:

“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李十三拽着田舍娃的胳膊,不依不饶非要他吃完饭再走,夫人也是不停嘴地挽留。

田舍娃

正当英年,体壮气粗,李十三拉扯了几下,已经气喘不迭,厉声咳嗽起来,长期胃病,又添了气短

气喘的毛病。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

边竟是空的。

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

田舍娃随之把

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

“哥呀!

我来迟了。

我万万没想到你的光景过到盆

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

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

“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

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

”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夫人在一旁替他开脱:

“舍

娃你哭啥嘿?

你哥从早到晚唱唱喝喝都不愁……”

田舍娃抹一把泪脸,瞪着眼说:

“只要我这个唱戏的有的吃,咋也不能把编戏的哥饿丁!

”随

之又转过脸,对夫人说:

“嫂子,俺哥爱吃黏(干)的汤的尽由他挑。

过几天我再把麦背来。

田舍娃抱拳鞠躬者三,又绽出笑脸:

“今黑还要赶场子,兄弟得走了。

”刚走出门到院子里,又

折回身:

“哥呀!

我知道你手里正谋算一本新戏哩!

我等着。

“好!

你等着。

”李十三嗓门亮起来。

说到戏,他把啥不愉快的事都掀开了,“有得麦吃,哥就

再没啥扰心的事了。

(节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田舍娃知道李十三断粮特来送麦,而李十三为证明白己并不断粮,特以“不

容置疑的口气”让妻子为田舍娃擀面做饭。

B.“咱的戏演得好嘛”“在白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这些描述刻画出田舍娃对表

演成功的得意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文化的渴望。

C.“哥Ⅱ也,正谋算啥新戏本哩”“我知道你手里正谋算一本新戏哩”文章一前一后反复写田

舍娃提及新戏,意在表现他需要新戏的急切心情。

D.小说以“李十三推磨”为题,揭示了以磨面为生、只知道写剧本的李十三“不会务庄稼”,

以致四处借面维持生计的辛酸人生。

E.本文语言颇具地方口语色彩,如“蛭黏(干)面”“死疙瘩”“今日格”。

如此质朴传神的语

言使小说情趣盎然,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2)作品中的李十三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画线的语段有哪些作用?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田舍娃为什么能与李十三结为好弟兄?

请联系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汤一介先生的思想与人生

作为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的哲嗣,汤一介先生继承了家族“义不逃责、事不避难”的家训。

借用李中华先生的说法:

如果仅就学术成就而言,汤用彤先生的许多贡献或难以超越,但综合来

看汤一介先生算得上是“光前裕后”,作出了他自己的独特贡献。

如果以孔颖达“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的角度来理解立德的话,主要目标有两个:

一是建立一

种规范,二是让许多人受益。

汤一介先生的很多工作都是具有建立规范的意义的。

我们知道,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引领性的事件、开创一个时代风气。

比如,在20世纪80年

代,“走向未来”“文化:

中国与世界”等系列作品都可以看做是思想潮流的一种风向标。

而在这

其中,汤一介先生创建中国文化书院的举动很特别。

当时社会上依然盛行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

性的评价,创立书院的举动却力图改变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儒家彻底否定的思维定式,重新建立

人们对文化传统的温情和敬意。

这样的做法为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的兴起,乃至21世纪

之后的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基础。

如果将“博施济众”抽象地理解为乐于帮助人,那么,大家都知道,汤一介先生和乐黛云先生

都是热心伸出援手的人。

他们对待学生是如此,对待其他人也一样。

汤一介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与乐黛云先生的坚贞感情。

他们婚后不久,乐黛云

就因为右派被下放,许多人让他划清界限,但汤一介先生因始终以“乐黛云同志”称之,而被当时

的主事者批评。

他们自喻为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互相砥砺、互相启发。

在乐黛云先生的眼里:

汤一介先生“做事情一板一眼,自己很累,看别人做不好又担心。

他想得多,总是很忧心,不像

我,做不好也不会遗憾。

汤一介先生知识广博,却几乎没什么其他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爱应

酬。

喜欢听的歌也就那几首,喜欢看的就是几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菜坞电影,知心朋友也

就几个。

汤一介先生生活很朴素,吃的菜就那几样,对穿不太讲究。

他冬天戴的帽子是毛线的,

想给他换一个皮的或呢的,他死活不同意。

在很多人的眼中,汤一介性格内向,但他其实是个很

重感情的人,很爱小孩,也很喜欢年轻人,只是他不大表现出来,和他聊久了,他会把掏心窝的话

都说出来。

”他对年轻人的关心,我自己亦有深刻的体会。

因为他经常会阅读年轻人的作品,看

到其中的优点,他会鼓励,使人如沐春风。

许多人对于汤一介先生参与梁效写作组,多有微词,对此,汤一介先生并没有避讳,首先他

自己很诚恳地说,参加“梁效”是一个错误。

但我同意这样一种看法:

“虽有过错,无心为恶”。

果我们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去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所谓立功就是“功济于时”。

如果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十几年的学术发展史来看,汤一

介先生所进行的工作以“功济于时”来评断毫不为过。

北京大学的李中华教授与汤一介先生共

事多年,是汤先生许多学术组织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说过:

汤一介先生组织能力极强,他善于

团结、整合力量。

(《汤一介传》,185页)。

这是学术界的共识,1984年,汤一介先生在王守常、李

中华等先生的协助下,创办中国文化书院,通过举办讲习班的方式,使梁漱溟、冯友兰等一大批

宿儒重登讲台。

而李泽厚、方立天、庞朴等先生,也借助这个平台,展现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传统

的理解。

中国文化书院编辑出版了许多著作,采取的都是兼收并蓄的态度。

当然,汤一介先生最为人了解的是他2003年开始组织编撰的<儒藏》。

按照汤一介先生谦

虚的说法,他当时已经年逾七十,进行系统哲学思考的最好的年华已过去,那么就利用他的学术

见识和组织能力来进行大型的文献整理工作。

中国历史上,有过佛教和道教的文献集成工作,

儒家的著作则没有,他的倡议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汤一介先生亦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儒藏》编

撰和研究中心”。

但是因为工作量巨大,要凝聚全国甚至世界的400多位学者,最初还存在大量

的资金缺口,汤一介先生一方面是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筹集民间资金。

2014年,《儒藏》100册出版,可以说,这个宏大的工程是汤一介先生以生命的力量来推动的。

2010年,汤一介先生创立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汤一介先生构想中的儒学研究院首先是

一个整合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

室、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整合在一起,共同做课题、带研究生、开设儒学课程。

儒学研究院的

开放性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学校内,而且还会扩大到全国甚至世界,汤一介先生办儒学研究院的

目标和宗旨有五句话:

“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

遍价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汤一介先生的工作都是具有建立规范的意义的。

“走向未来”“文化:

中国与世界”等系

列作品都可以看做是思想潮流的一种风向标,起着规范的作用。

B.如果“博施济众”可以理解为乐于帮助人,那么,汤一介先生与乐黛云先生都是博施济众

的人,他们对待学生是如此,对待其他人也一样。

C.部分人对于汤一介先生参与梁效写作组,多有微词。

对此,汤一介先生并没有避讳,首

先他自己很诚恳地说,参加“梁效”是一个错误。

D.与汤一介先生共事多年的同事都认为他组织能力极强,善于团结、整合力量,中国文化

书院编辑出版的许多著作与这种能力是有关联的。

E.汤一介先生创立的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开放性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学校内,已经扩大

到全国甚至世界。

(2)乐黛云眼中的汤一介有着怎样的特点?

(6分)

(3)文章为什么要提到汤一介先生参加梁效写作组的事情?

(6分)

(4)作者是围绕哪两个方面描写汤一介的?

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2015年3月27日,“中韩公共外交合作:

共筑美好梦想”第二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在北京

举行,与会中韩人士纷纷就相关话题

②讨论虽然热烈,却很难达成统一的看法,作家和评论家对文化散文的内涵,但也

有一个共识,这就是:

文化散文关键要有深邃思想和文化意识。

③中美两国分别借海牙核峰会和APEC会议实现了两次元首会晤。

其中,“瀛台夜话”实现

了两国元首长达五个多小时破纪录的式交谈。

A.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B.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C.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畅所欲言D.推心置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坚持就业为导向,面向有创业愿望的农民T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强化创业培训、实训和

服务,增强创业成功率和成活率。

B.推崇绿色出行的宝马,与万科社区合作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趣跑,活动涉及社区跑步训

练营、i3试驾等丰富内容。

C.中国是文化大国,中国的传统手作艺却面临消失,其消失的原因是它们已经由日常用品

退化为订制类的商品造成的。

D.陈蔚文是始终保持观察热情的作家,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进入她视线的范畴,她的作品

取材于日常,又超越日常。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纸”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纸上

创意艺术展于2015年首设,每年举办一次,旨在以“纸”为载体,____;____

,,。

①关注纸上艺禾所具有的时代性、观念性、发展性等问题

②通过智慧性的创意设计实践唤醒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③帮助受众了解更多的纸类创意成果和最新的创意理念

④以实现“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发展愿景”

⑤从而实现印刷创意产业的价值升华与发展空间拓展

⑥通过创意设计来提升印刷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A.②③⑥④⑤①B.⑤①②⑥③④C.②④⑥③①⑤D.⑤②③⑥④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