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951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docx

教学设计历年考题

2015年上半年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

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母亲安慰我说:

“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

”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

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母亲告诉我:

“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

”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梢了一张,并作了记号。

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我激动地说。

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

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2)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

(15分)

(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

(15分)

【答案】

  

(1)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正确分析父亲刚正、诚实、讲信用的人物形象。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学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手法。

提高自己的体悟理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诚实、讲信用是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2)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

(15分)

  第1组:

父亲角度

  问题1: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父亲的描写,谈谈感受。

  问题2:

概括父亲身上的高贵品质。

  问题3:

父亲内心“选择“与”矛盾“的核心在什么,请你设计父亲的内心独白。

  理由: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这组问题从父亲的角度,通过逐层提问设疑,深入文章中心,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诚信守实的做人原则,明白“道德难题”的真正内涵。

  第2组:

母亲角度

  问题1:

如何理解开头段落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的含义,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读课文,解读“财富”的含义

  问题2:

母亲安慰我说:

“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什么是“道德难题”,我心中的疑问解开了吗?

  问题3:

父亲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了吗?

我明白了吗?

请谈启示。

  理由:

从母亲的角度,串起全文情节脉络,让学们清晰明了把握文章重点。

  第3组:

“我”的角度

  问题1:

文中“我”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2:

我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

  问题3:

我“释怀”了吗?

明白了吗?

我们家最富有的是哪个时刻?

为什么

  理由:

从“我”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作者的内心,更能通过“第一人称”解读文本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诚信、信任。

  (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

(15分)

  【理由】本文的核心是通过“道德难题”的由来以及结局,向人们揭示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实、守信,从而懂得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文章反复论述的核心就是“诚实守信”。

而板书设计的原则是力求简单大方,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这则板书正是符合这个原则,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义务教肓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要说明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四基”。

(8分)

(2)若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22分)

 

【答案】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要说明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四基”。

(8分)

  ①基础知识。

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得圆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

  ②基本技能。

学生在观察圆的特点,动手操作画圆的过程中锻炼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③基本思想。

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④基本活动经验。

学生通过动手,增加操作体验。

  

(2)若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简单认识圆,并理解掌握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对圆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并能借助圆规正确画出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22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课本55页的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车轮,花坛和水池等都是圆形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认识圆。

  二、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对圆有个直观、明确的形象认识

  

(一)找一找

  组织学生找一找身边或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的?

  

(二)画一画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

  2、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三)折一折

  1、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圆剪下了,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依次重复几次,发现有什么变化,能得到什么规律。

  2、结合同学们的观察发现,教师讲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3、练习:

用彩笔描画出下列圆的半径和直径。

  三、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圆规快速而准确的画出不同大小的圆:

首先将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为半径;其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圆心;最后,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体会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想一想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

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

2014年下半年

答:

(1)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教师应从如下几点开展识字教学: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2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3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4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014年上半年

26.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答:

《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

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答:

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可将文本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见27题答案)

2013年下半年

四、教学设计

  26.《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

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劝,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Pengpaishuoqiesuo

  澎湃烁窃梭

  Lvzaoweiyuncang

  旅藻微蕴藏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要点】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写作方法,细致有序地描写了海底世界。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查字典理解注音字的含义,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等词语造句,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3.依据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三个题目如下:

  设计题目1:

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澎湃”、“蕴藏”造句。

  设计意图:

通过造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课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

  设计题目2:

让学生按照语文小组的形式讨论第二段和第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展开的,分别写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文章的核心段落,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设计题目3:

海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有哪些呢,课后搜集一些你海洋的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

  设计意图:

通过搜集海底生物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体会到跟大家分享自己成果的喜悦。

  27.

  练习1.请在下面个小题的括号上天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1)3/5=3*()/5*()=9/()

  

(2)7/8=()/48

  (3)4/18=()/()=4*5/18*()=2/()

  练习2.请分别找出与1/3和1/2相等的数

  7/145/253/96/185/103/154/12

  2/418/5418/369/185/1526/522/6

  

(1)试简要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解决和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明白不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

(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