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908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docx

最新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

个人事迹材料800字范文五篇

个人事迹则写出个人的简要事迹即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个人事迹材料800字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个人事迹材料800字作文1

我生于2009年8月22日,是我县第二小学五(5)班的学生。

我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在实践中能够勤于动手,敢于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我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从二年级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快乐阅读伴我成长”的长远读书计划,要求自己每天无论多忙,都要抽出至少半个小时进行课外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几年来,我已学了好几本读书笔记和日记,年年获得学习的日记习作星。

广泛的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培养了我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学习中,我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

虚心好问是我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我不断发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成绩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成绩面前,我从不骄傲,我认为,这算不了什么,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必须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无论在家在校,我都能够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和熏陶,因此,我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树苗,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我。

我勤勤恳恳地为班级和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总是做得有条不紊。

身为班干部,除了帮助老师收发作业,还经常帮助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辅导。

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耐心地尽我所能,认真讲解,直到同学弄明白为止。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组长我不仅要动员小组同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还要认真组织大家进行合作交流,最主要是带领每个组员汇报展示。

我利用自己的语文优势,教会大家如何表达、评价,大家齐心协力,你帮我赶,共同进步,多次被评为“最佳小组”。

去年期末我们小组还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习小组”。

我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和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

班主任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个人事迹材料800字作文2

谢同学是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15A中药01班的一名学生,她勤劳、善良、敬老爱亲,是在学校学生的典范。

经学校团委研究决定推荐该同学为敬老爱亲的“向上向善好青年”。

谢洁彩同学父亲为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积劳成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智力残疾不仅没有劳动能力,还需要人家照顾;是县的低保贫困户。

贫苦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她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反而激励她长成了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这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爸爸妈妈。

现在在县城上学需要住校,但是只要周末回家,她都会包揽了家中的家务,母亲没有自理能力,她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妈妈聊天。

虽然妈妈不一定能明白她在说什么,但是她仍乐此不疲。

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

因此她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

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她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她会特别珍惜。

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

她总是执着的追求着。

她追求思想向上。

“做个好青年,做个好学生”。

她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中职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

她追求学习向上。

对待学习,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她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

她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特别喜欢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她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

在学校里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

她是班级的生活委员,从担任这项工作那一天起,她就用强烈的责任心承担起了一份责任。

管理好班级的宿舍,按时组织同学们填写好回家登记表,发现宿舍同学间出现问题主动为他们进行调解,多次为班级的宿舍争取到“文明宿舍”称号。

她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她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个人事迹材料800字作文3

韦思浩,男,1938年出生,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康厦村人。

韦思浩老先生生前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生活俭朴,经常出去收捡垃圾,一个月5000多的退休工资舍不得用,经常化名资助寒门学子,结对希望工程等等,而自己却住在没有装修、不通水电的房子里。

他还很爱读书学习,退休后每周都要去图书馆三四次,每次借阅前都自觉洗手,为了防止把书弄花。

近期,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微博、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微博等大量媒体都纷纷报道、转载了这位“拾荒老人”的先进事迹。

2010年12月13日,东阳市六石街道康厦村77岁的韦思浩因车祸抢救无效死亡。

韦思浩老人生前爱读书,捡拾垃圾,住不通水电的房子,而他的身后却留下一叠助学凭证和寒门学子的感谢信。

生活俭朴,长年匿名捐资助学

上世纪60年代,韦思浩从老杭大中文系毕业,走上三尺讲台。

退休前,他是中学一级教师。

在任教期间,有些学生家境贫困,韦思浩就会拿出一些钱来资助他们。

在上世纪90年代,教师每月的工资不高,但他还是经常拿出几百元资助学生。

退休后,每月有5600多元退休金,却每天省吃俭用,把钱都用于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

生前,韦思浩住在杭州天城路的万家花园小区,是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房子。

房子没有装修,是交付时的毛坯房,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任何家具。

女儿吴女士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只小包,里面装着身份证和一叠证书、票据、信件,其中有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捐款360元,1994年)、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

吴女士说,包中的信件是一些学生写给“魏丁兆”的,虽然时间已久,但字迹依然清晰。

直到那一刻,她才知道,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化名资助寒门学子。

这些信中,有的学生表达了收到捐款后的感谢之情,有的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

“父亲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起过这些事,他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

”吴女士说,她在江西工作,到杭州的机会不多,每次到杭州,也是匆匆回程。

当时,有人跟她说,父亲在捡垃圾,她怎么也不相信。

这几天,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墙角堆着可乐瓶等瓶瓶罐罐,这些是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

父亲平时过得很节俭,他把钱省下来,捐给寒门学子。

热爱学习,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透过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这就是韦老师生前给大家的印象。

直到韦老师离开,身边的人都感叹,退休后,有钱有房,他应该可以过得很好。

但是,他的晚年一直过得很清贫。

韦思浩老师特别看重学习。

1996年,韦老师还自学获得了浙江大学外贸经济专科学历证书。

除此之外,他几乎每周都会在杭州图书馆“泡”上两天。

“他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学习,我大姐都退休了,他还要求她继续读书,因为我是自考的本科,他常提醒我说没有三妹的全日制本科硬,提醒我要继续学习。

”二女儿吴女士说。

韦思浩老师的三个女儿都生活在外地,女儿们劝了很多次,希望他搬过去跟她们住,但他就是不愿意。

单位分的房子,女儿们想给他装修一下,但他说那样太浪费了,就是不肯。

因为父亲脾气倔,她们也不能强硬。

韦老师退休后,从不使用手机,所以每次女儿们来看他,都是守在门口等着老人回家,隔三差五,小区保安都熟悉了。

“他身体一直不错,因为他就是不要我们照顾,我就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微信,请他们帮忙多多照应一下爸爸,有事马上给我们打电话。

2018年11月26日,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发,这名“拾荒老人”就是韦思浩。

女儿吴女士还从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面签名写着“韦思浩”,本人意愿一栏写着:

本人十几年前就决定身后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撒江河。

个人事迹材料800字作文4

苏芳同志自1992年从西北政法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平安法院工作以后,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被省、海东法院、地、县机关、分别授予

“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女法官”等荣誉称号,三次立功受奖,并于2014年荣获第十一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基层法庭是人民法院的前沿阵地。

苏芳同志1992年参加工作伊始,即被安排到平安县法院三合法庭工作。

1995年,苏芳同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

从担任法官的第一天起,她自感法官的责任重大,为了无愧于法官的神圣称号,在工作中丝毫不敢怠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精心审理好一个又一个看似细小,却关系农村、社区和谐稳定的民事案件,用一个女法官特有的细腻和耐心化解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纷争。

院里把她安排到平安法庭工作,她愉快的接受了工作调

整。

接手的也都是家庭纠纷等一些案件,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家庭成员间的一些家务利益冲突,处理起来费时、费力。

据不完全统计,苏芳同志在平安法庭工作的4年时间里,共审理和参加合议婚姻家庭案件近323件,由于工作耐心细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双休日,在大家的眼里是一个悠闲、舒适的代名词,“法官没有双休日,因为当事人没有双休日”,这却是苏芳同志对双休日的另一种解释。

在平安人民法庭工作期间,她共利用双休日审结案件14件,许多案件都是因为当事人受到她的这种工作精神而感动,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有人说,“选择了法官,那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

苏芳同志从事审判工作十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始终坚守审判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惑,坚韧而执着地守望着那架法律的天平,坚守着心中司法为民的理想。

十几年来,苏芳同志办案877件无一错案,调解率达

78.9%。

拒吃请50余次,拒收礼折合人民币5000余元。

“柔情只为群众,铁骨愿护公平”。

正是多年来满怀忠于法律、服务群众的一腔热情,苏芳同志才能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唱响着一曲曲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忠诚之歌。

第二篇:

优秀学生800字材料

莫春燕同学是桂林市三合中心校六年级学生。

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她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

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

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她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她会特别珍惜。

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

莫春燕同学,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在课余时间她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全校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女子一等奖,还多次在学校组织书写、征文、手抄报等比赛中获奖。

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她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使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

她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但她并不骄傲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着更多的同学。

同时她也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进取。

个人事迹材料800字作文5

有这样一个人,30年风里来,雨里去,皮肤黝黑,岁月把他打磨的就像一个地道的老农,他把情、把心、把魂系在了天山公路上,他熟知西部天山那拉提至库尔勒这条公路上的每一个桩号、每一座桥梁,他爱护民族团结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在他的领导下,巩乃斯公路段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交通系统政风行

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

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伊犁公路总段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伊犁公路总段巩乃斯公路段段长。

心系各族职工和沿线司机、旅客,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2009年11月16日,天山深处异常寒冷,海拨近3000米的国道218线383公里至384公里处因风吹雪被堵,积雪厚度达1.5米。

带领巩乃斯公路段职工在空气稀薄的山顶与风吹雪搏击5个小时,成功救助了25辆客货运输车辆和75名司机、旅客;17日,顾不上歇息,他又再次带领职工在国道218线救助了52辆客货运输车辆和200多被困名旅客;今年1月,他和同事来到那拉提公路段,配合新疆陆航团援救因风雪被困的11名牧民;2月19日大年初六,他告别妻儿,前往天山深处十几公里的雪崩灾害路段,凭借多年的经验,科学指挥,积极抢险,在七天之内打通了公路,将被堵的上百辆车救了出来;4月15日至21日,他在艾肯达坂顶着8级大风,冒着生命危险,一天一顿饭,渴了、饿了就吃口雪,奋战七天七夜,将被阻的30多辆车和120多名旅客、司机安全救出……仅2009年11月15日至2010年5月30日,他和同事就救助了上千名司机和旅客,天山公路上随处都有他和同事抗风雪保畅通的身影。

2008年12月的一天,巩乃斯林场职工丘丽梅、退休老干部王世英、蒙古族职工刀来家的住宅失火,他凌晨2时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带领同事开着铲车前去救火。

面对凶猛的火势,他亲自驾车将起火点推开,把防火沟挖开,有力地遏止了火势的蔓延。

林场副场长吾买尔江一谈起这件事,总要提起。

在他的心里,贵林不仅是巩乃斯公路段的段长,也是他们巩乃斯林场、巩乃斯乡和过往司乘人员的段长。

巴州和静县巩乃斯乡和巩乃斯公路段是民族团结共建单位。

每逢大雪天气,就忙着义务为该乡除雪清障,打通牧民通道,帮助牧民转场、过冬。

今年2月23日至28日,他带领同事奋战七天七夜,打通了艾峰达坂,使巴州拉运救灾物资的车辆如期到达,被雪灾围困的牧民及时得到救助。

一起运送物资的巴州一位副州长紧紧握着的手说:

“养路工人好样的,我代表巴州人民政府和各族受灾群众向你们表示感谢……在蒙古族牧民的心里,成了最值得信任的兄弟。

在“一帮一”活动中,与维吾尔族职工买合木提、哈萨克族职工吐尔逊、塞力克结成对子。

吐尔逊的弟弟和妹妹没有工作,家庭负担重。

一直在生活上帮助他。

2007年,在他帮助下,吐尔逊在巩乃斯林场开了一家旅游接待站,为他的弟弟、妹妹解决了工作,家庭收入逐步提高。

2006年,武警交通八支队某团修建国道218线进驻巩乃斯公路段,忙前忙后,为部队官兵解决吃住问题,为他们提供住房、车库。

团长王军感慨地说:

“多亏了郑段长,我们的工程能够按期交工,郑段长功不可没。

“宁静方能致远,平凡造就辉煌”。

他长年工作、生活在天山深处,他与各民族兄弟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致力于公路交通事业发展,成就了今日天山公路“畅、洁、绿、美”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