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817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docx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一doc

2010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

(一)

回顾2009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及其点评

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1、陕西卷

(一)作文题

材料作文: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

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

“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

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

加油!

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

“兔子擅长的是奔跑!

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

”思想家仙鹤说:

“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

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点评

全国卷一、陕西卷的作文题为材料作文。

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小兔子和小松鼠学游泳最终没有学会。

考生在审读材料的时候要抓住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鹤的感慨、评说,即“兔子擅长的是奔跑!

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

”“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

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稍加思考,便不难把握材料的含意:

(1)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特长进行相应培养;

(2)每个人都有各自潜能,所能做是巩固、强化与释放。

(3)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合起来就是,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施教。

明确了这一材料立意,选取自己能把握的角度,按新材料作文“引——议——联——结”四步,不难写出相应文章。

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2

(一)作文题

根据阅读材料,自拟题目。

阅读材料:

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作为圣诞节的礼物。

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

“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

”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

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

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

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

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二)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首先要审读材料。

从材料来看,它没有明显的主题词和主题句。

但我们可以抓住这样一些短语并将它们与相应的结果结合起来并进行思考,如“非常奇怪”“疑惑不解”“没有轻易地放过”“认真的分析比较”。

于是我们可抓住故事的意义就是,真理的发现,离不开“好奇”“思索”“比较分析”,还可得出诸如“重视生活中的细节”“凡事要细心认真”等认识。

有了这样的把握,相信只要扣住新材料作文的常规思路:

引——议———联——结,是不难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材料作文。

要想获得高分,一是看能否写出“识见”,二是看是否分析得深刻。

三、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

(一)作文题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二)点评

这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目。

它能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

如学生大都唱过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还能背下相关的歌词。

这对学生写好该作文是有帮助的。

这个题目,有个词可能会被学生所忽略,这就是“隐形”二字,而这恰是主题的关键所在。

“翅膀”是比喻,是象征,它要受“隐形”的限制。

这就意味着这里的“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是心中的信念,一种永不放弃信念,可以是心中的梦想,一种执著不移的理想,还可以是某种指导自己人生的精神或文化。

若不能深刻地把握以上所说,就写不好这道作文。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卷的作文题是一个有一定难度,把学生引向心灵思索的好题目。

四、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

(一)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二)点评

上海卷今年的作文题由多年的命题作文,变成了材料作文。

就这一材料来说,比较单一,就是“板桥体”现象。

这一现象的表明艺术创造,不仅要模仿,还要重创造。

不能失却个性与风格。

书法艺术创作如此,其它亦然。

只要抓住这一立意指向,所谈的方面和角度可自由选择。

五、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天津卷

(一)作文题

以“我说九零后”为话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800字左右。

(二)点评

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

学生都会有话可说,因为评价自身嘛。

不过它要求介绍评价的不是单个的自己,而是一代人。

这就需要考生能从九零后的思想、性格、生活等方面抽绎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进行评析。

不能一味地夸或贬,要辩证分析。

至于写法,可写人,以点带面,选取几个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小故事表现其思想、个性。

还可写成洋洋洒洒的抒情散文,当然也可写成议论。

六、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庆卷

(一)作文题

我与故事

(二)点评

重庆卷今年的作文题,是个关系式题目,其核心是故事,但又要写出我与故事的关联。

我或许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见证者,我或许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观对象,故事对我有着触动,有着启迪。

这一些是需要考生构思时深度思考的。

另一方面,要思考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现什么,我在故事中的地位与分量,这一些,也是不能不思考的。

七、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

(一)作文题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二)点评

今年江苏的作文题,不再追求诗意与蕴味。

导写方向出现了变化,它要求考生“品味时尚”。

在这里考生有两点要弄明白:

一是“时尚”,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时尚,哪些算时尚;二是“品味”,在这里当理解为“仔细体会,玩味”。

体会出什么,玩味出什么,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也是文章高下的分水岭。

八、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广东卷

(一)作文题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二)点评

此题提示明显,一是抓“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考与立意点。

二是抓“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一句子,实际是是辨文体。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长项进行文体选择。

九、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

(一)作文题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唔......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二)点评

北京卷和浙江卷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当代音乐。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作题目中暗含歌曲名,而后者则是就歌词本身作文章,各有其特色。

浙江卷的作文,其突破口是“你”的确定,“我”也要融进去。

从文体来看似乎写为人物故事要好些,也可写成多片断体叙事散文,如把“我”设定为台湾同胞,具体可为余光中、连战等,写这些人对大陆母亲的情感。

还可写成抒情散文。

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山东卷

(一)作文题:

见证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二)点评

山东卷的作文题是个独词,动作性很强。

我们首先得揣摩其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将此词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可写的内容较多。

考生可用填补法,进行构思。

如见证什么,什么样的见证。

如可将作文题在具体的内容上扩展为“爱的见证”“中国真情见证”“历史见证”“谈司法见证制度”“见证爱情”“时间的见证”等。

十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

(一)作文题

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点评

这是一个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

填充的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可填些什么呢?

可填具体的处所,如王大妈家、王老师家等,从而演绎各种具有生活味和人情味的故事,还要反映所站的人物的复杂情感。

还可填抽象的词,如知识宝库、文化宝库、历史宝库、精神宝库等,从而表达对知识、文化、历史、精神的追慕与思索。

十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宁夏卷、海南卷

(一)作文题

以诚信和善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二)点评

作为现代文明建设助推器之一,高考作文担负起了“传道”的使命,宁夏卷、海南卷再度把眼光放在学生的道德建设上。

虽说有些陈旧。

但能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并规定了表现“诚信和善良”的主题,仍然有创新的地方。

他不再是单个方面,而是就人的本性中最应具备的两个方面作强调。

无论是运思,还是立意,相对原来的“诚信”作文,难度增大了些,何况是材料作文。

十三、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西卷

(一)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发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

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

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篇哗然。

有人称其为名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1)必须写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点评

“兽首拍卖”,曾一度成为全球主要是国人高度关注的事件。

“兽首拍卖”大致情形是这样的:

去年10月,佳士得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

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

2月24日,法国法院批准拍卖。

2月26日,蔡铭超拍得铜像,但称因拍品无法入境而不付款。

对这一热门新闻事件,可议点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法国人的做法,二是中国人特别是蔡铭超的举动。

本文要求考生将重心放在后者。

这需要学生既要有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又要有卓见。

并能做到议论独到,分析深刻。

十四、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辽宁卷

(一)作文题

名人代言。

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有五种观点,材料作文。

甲:

47%的人在同类商品购买中,会选择明星代言产品

乙:

明星很无辜,他们可能不知道产品是虚假的

丙:

丁:

明星拿大量代言费

戊:

监管不利

(二)评点

“明星代言”是学生熟知的文化现象。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现象的背后,暴露了相当多的问题。

一是有的明星没有本着对广大民众负责任的态度,没有对产品与厂家进行考察调研,导致不合格产品走进人们生活,带来危害。

他们有什么无辜?

二是明星拿大量代言费的问题。

对此要作辩证分析,明星代表品牌,他拿大量代言费说明了某一品牌的地位和价值;不是能不能拿的问题,而是是否真的做到了代言人的职责;若生产商以高利诱惑明星代言,恐怕明星和生产商都脱不了干系。

三是监管问题。

社会应怎样对明星代言品牌产品进行监控。

四是人们要学会用“第三双眼睛”看待明星代言的产品,因为明星光环与产品品牌质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这篇材料作文,主要的写法是评议,可按“摆现象——揭实质——讲危害—挖根源—说解决办法”这样的思路展开。

在具体写作时,可全面论析,也可选其一点。

十五、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福建卷

(一)作文题

这也是一种_____

(二)评点

这同样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这”要靠后面所填的内容来定。

横线前面有“一种”这个词限制,但所填的范围相当宽广,给考生自由驰骋的天地。

可填“风尚”“精神”“气度”“品格”“风格”等等。

但也要注意选择,尽量往人类文化精神方面来想,来填。

填的过程,就是立意构思的过程,要根据自身实际把握。

十六、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四川卷

(一)作文题

熟悉命题作文

(二)点评

四川卷作文题和山东卷作文题一样是独词,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动词。

前者强调了解程度,后者强调“见证”这一动作状态。

四川卷这道作文题的题目,考生从字面上都能把握,是“十分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的意思。

但要实际表现则有些难度。

从文体上来说,极适合写记人叙事的文章,这类文章要写好,务必写好细节,务必将“我”融进去,写我的情感起伏变化。

还可写所“十分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的地方,像山水画那样写出某地地域风貌和文化特点,若“面”上把握不住,可选街头里巷来表现,还可写自己所熟知的山村和自己的家等。

还可以介绍所熟知的文化产品和物品。

不管写什么,都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并用;二是要注意情感铺垫,场景渲染等,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十七、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徽卷

(一)作文题

弯道超越

(二)点评

这又是一道材料作文。

写作时,首先要抓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困难大,变数多”;又如“弯道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弯道”喻指“社会进程中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其次,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相应联想,如由“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可联想到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成功实现超越;又如可根据“弯道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的提示,联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相关人和事。

最后是确定角度和立意,动手作文。

既可议论,也可写“弯道超越”者的故事,前者要注意议论分析,后者要注意“弯道超越”的种种因素的体现和“弯道超越”的意义揭示。

十八、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南卷

(一)作文题

踮起脚尖

(二)点评

湖南卷是命题作文。

“踮起脚尖”可看作是一种动作情态,从预留的想象空间来看,适合写记叙文,写为什么“踮起脚尖”,因什么“踮起脚尖”。

再者从“踮起脚尖”的象征意义来说,先要理解到如下象征意义:

(1)举高望远。

(2)抬高看清。

(3)奋斗向上。

(4)虚荣比试。

等等。

然后,从某一方面,联想现实历史,联想到他人自身,或评析,或议论,自然成文。

2009年高考评分细则与复习应对策略

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对每个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能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

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阅卷老师认为,更主要的还是要从卷面上了解的学生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并在平时备考中重视这些问题。

一、解读高考评分细则,从评分框架看高考

有专家说过:

学习考纲看要求,推敲细则看方向。

这说明研究高考评分细则与研究考纲是同等重要的。

1、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尺度原则:

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每一种解法的得分点必须一致。

(2)将错就错原则:

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注意:

目前有的省市已经开始执行计算错误则整题不得分,所以更需要考生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

在向我们咨询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会出现计算错误,而有些类型的计算错误,其根源常常可以追溯到初中,甚至于是小学。

从这里,也能深深地让人感到习惯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和可怕。

所以如果学生有系列博文《错题本制作与错误类型分析》和来自高考阅卷场的报告中提到的错误,必须马上着手进行调整。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后悔药卖。

(3)整分原则:

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

2、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网上评卷将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科学的“多评制”,一卷二评,甚至一卷三评、一卷四评,提高了阅卷质量,减少阅卷误差。

(2)误差控制:

误差不能超过某个值,如4分,超过4分,则由电脑自动发给另一人再评,如还不符合要求,便进入小组长仲裁程序。

(3)回评制:

每改一定数量试卷后,如2000份,电脑随机进行一次自我返回测评。

二、从高考试卷中看复习应对策略

1、重视过程完整,把握推理的严谨性

在学生答卷上,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知道试题的解答方法,可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丢三落四。

对于解答题,即使过程比较简单,也要简要地写出基本步骤,否则会被扣分。

从卷面上反映,不少学生(尤其是优生)解题跨度大,影响得分。

在评卷过程中,评卷组老师有如下共识:

①当合理与公平矛盾时,选择公平,即用评分细则处理试卷,即使不太合理,为了公平,也得遵守。

如,某考生的解答题只给出了答案且正确,也要给一分(不管他是如何得到的)。

②保持学科特点,注重解题过程的严谨性。

应对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严格养成表达完整、推理严谨的良好习惯,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必不可少的步骤必须写出来,以减少扣分。

要让学生眼里有“过程”,并亲历“过程”。

2、抓好“三基”,侧重通性通法的落实

“三基”(“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是一切学科能力的基础,离开基础去谈能力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

多数试题考查的是学科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

在改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份量比较重。

例如,数学概率统计题满分为12分,有3个小题,每小题4分,评分要求几乎一样,一共四个要求:

①分析事件;②事件间关系与所用公式;③计算;④结果。

评分标准是每正确一项得1分。

又如,很多考生把线面角公式、点到面公式写错(从卷面上看应该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是优生)。

这样的失分让人感到惋惜。

再如,简单题可用直观解法,只要我们平时对这样的通法予以重视,分数就可以垂手可得。

应对策略:

由上面的例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抓好基本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仍是主线)。

打好基础就能得高分。

3、抓好思维过程的展示,侧重能力培养

在评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思维比结果更重要,方法对了就可以得分。

例如如果一开始计算出错了,而接下来解题的思维方法没有错的话,每小问仍可得分。

在阅卷中发现有考生知道应该怎样解,就因为计算出错,做不出结果就把些题给划掉(自动放弃),失去得分的机会。

应对策略:

正确的做法是,停止计算,并把后面的步骤或公式等等接着写出来,只有写出了得分点,老师才能给分。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渗透和熏陶的过程。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但使解决数学问题有特殊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而且具有向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迁移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在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的,需要正确地开发和引导。

从高考改革的趋势来看,未来的高考试题会给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留下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4、书写讲究整洁,表达要有条理

从评卷的强度可看出这一点的重要性。

以文科立体几何题为例,评卷老师每天要评1600份左右的试卷,阅卷平均速度是18秒/份(大多数题目阅卷速度比阅立体几何题的速度要快)。

网上阅卷的形式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视觉上的疲劳。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给出一个正确判断,阅卷的办法主要是找得分点。

若书写整洁,表达清楚,一定会得到合理或偏高一点的分数,若不规范就可能会吃点亏。

因为某道题的得分是两个阅卷老师的平均分。

有这样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试评阶段,有一个考生的卷面糊涂,答案正确,评卷老师在忙乱之中误判为1分,另一老师恰好在旁边查看,发现此题解答竟然全对,只是写得不整洁,让人辨认起来确实吃力,应得12分。

试评阶段的评分虽然不会影响学生的得分。

但这一例错判,可以看出这是学生表达不规范所致。

谁也不能肯定,在正式阅卷时,两个老师都不会同时发生类似情况,这你可不能怪罪老师。

由此可见,书写要整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

应该告诉我们的学生:

字不一定写得好,但一定要写清楚,工整清洁很重要。

应对策略:

高考评分的要求一般来说比较宽松。

每问都是分步给分,可给可不给的分,一定要给。

这就创造了给学生得分的机会。

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有条理。

在评卷过程中可以发现,当一题有几小题解答时,有的学生不标明小题号码,这样就会白白地丧失每问分步得分的机会。

从前面的博文中可以看到,一道十几分的大题,结果最多占2分,一般得一分。

详见高考答卷中的失分误区来自高考阅卷场的报告(5)。

5、统筹兼顾全局,合理支配时间

在制定评分细则时,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也提高全省的平均分,往往每题在开始几步判分非常宽松,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分。

在高考卷面上不难看出有部分学生陷在某一个题目中,而其他的简单题却一笔未动,说明合理分配时间上出了问题。

例如,只要判断正确,就可以给分;又如,列出等价不等式组也可得分等等。

而得出这些结论对于中等生并不是难事,需要的时间也很短,得到的分数又不少。

因此在平时考试时要指导学生会统筹兼顾全局,做好会做的题、得到应得分的分数。

应对策略:

在考试中要学会主动放弃,及时验证。

使用游击战术等策略也能够得到不少分。

在高考阅卷中曾对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平均分作过粗略的统计,发现选择和填空题的平均得分约占70%,所以对选择和填空题的强化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还要告诉学生在考试时得合理地分配做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时间。

三、消除误区,从细节上赢得高考

走出误区,我们就可以在高考中赢得时间、赢得分数。

误区之一:

苛求格式,浪费精力,关注无关紧要的步骤

规范格式答题,无疑是一直在教学上倡导的。

在平时考试训练中,过于苛求注意格式,有时也会影响学生答题速度和效率。

对策:

比如,高考评分细则对概率统计题的要求是不需要进行文字说明的,只要计算过程与结果正确,就可以得满分。

平时在解概率统计题时,强调文字表达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审题。

有的学生在已经学会思维方式后,就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符合高考评分细则的要求,使学生从“做题型”向“得分型”转化。

误区之二:

浪费时间,重复本不该重复的过程

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忙中出错,将答案写错位置。

如将18题答案写在19题答案处,而19题答案写在18题答案处。

学生发现写错了后,会将写好的解答过程涂掉,再重写,如此一来,耽误的时间可想而知。

对策:

其实高考评分时并不是这样。

阅卷老师如果看到这类情况会记载下来,作为问题试卷交阅卷题目组组长处理,该得多少分还是会得多少分。

万一高考出现这样的问题,且时间不够时,应注明该题是那一题的答案,本题答案答在何处。

切勿盲目否定,浪费时间,重复本不该重复的过程。

误区之三:

环节脱链,高考意识不浓

优秀源于习惯。

但是,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高考意识的过程,在我们的高考意识中,还没有把习惯性行为导致的出错认为是一件大事,例如,有人会说我就是马虎了,不然的话,……,这样一来,似乎马虎还成了一种值得骄傲的本钱(其潜台词不外乎就是:

我还是很不错的,我还是……)。

所以,在高考试卷中随处可见学生习惯性致错的例子。

高考,细节决定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