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652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docx

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钠的性质

7月25日钠的性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典例在线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①MgSO4溶液 ②Na2SO4稀溶液 ③饱和澄清石灰水

④Ca(HCO3)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饱和NaCl溶液

A.①④⑤⑥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D.①③④⑥

解题必备

(1)钠与酸溶液的反应

酸过量时:

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

酸不足时:

先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2)钠与碱溶液的反应

钠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与水的反应。

(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盐溶液再反应。

钠不能把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在有关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只要有水,Na就会与水发生反应,直到Na反应完全;二是生成NaOH的同时,生成的H2会从溶液中逸出。

学霸推荐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为银白色固体,熔点很高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C.钠可保存在四氯化碳或酒精中

D.钠与CuSO4溶液反应,可置换出单质铜

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

有氢气放出,溶液的pH增大

B.放入稀CuSO4溶液中:

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放入MgCl2溶液中:

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放入NH4NO3溶液中:

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3.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该反应的演示方法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恢复到室温时,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

d.恢复到室温时,溶液中Na+数目减少

(2)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

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两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

①用铝箔包住钠  ②用铜箔包住钠

a.二者收集气体一样多

b.①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c.②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1.【答案】B

【解析】钠是熔点较低的金属,A错误;钠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生成过氧化钠,B正确;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在液面上,起不到保护作用;钠与酒精易发生反应,故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C错误;钠与水剧烈反应,置换出氢气,不能置换出CuSO4中的Cu,D错误。

2.【答案】C

3.【答案】

(1)abd

(2)b

【解析】

(1)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其现象与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相同;又因为原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水,析出NaOH晶体,则NaOH溶液浓度不变,但溶液体积减小,故Na+数目减少。

(2)Na和H2O反应产生H2的同时产生NaOH,NaOH可以和Al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用铝箔包住Na时产生的H2的体积较大。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如下。

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

 

RuII

RuII*(激发态)

RuII*→ RuIII+e-

I3-+2e-→3I-

RuIII+3I-→RuII++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中镀Pt导电玻璃为正极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I-和I3-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X、Y、Z、W均是短周期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X2-与Y+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是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W的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X>Y>ZB.单质沸点:

Y>Z>W

C.离子半径:

Y+>X2-D.Y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L0.2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2NA

B.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O2,转移2NA个电子

C.3.6gCO和N2的混合气体含质子数为1.8NA

D.常温常压下,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

4.用废铁屑制备磁性胶体粒子,制取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Na2CO3溶液浸泡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通入N2是防止空气中的O2氧化二价铁元素

C.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涉及反应:

H2O2+2Fe2++2H+=2Fe3++2H2O

D.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2:

1

5.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B.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C.验证溴乙烷的消去产物是乙烯

D.推断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A.AB.BC.CD.D

6.单质铁不同于铝的性质是

A.遇冷的浓硫酸钝化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能与盐酸反应D.能在氧气中燃烧

7.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

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温度/℃

700

700

750

达平衡时间/min

40

5

30

n(D)平衡/mol

1.5

1.5

1

化学平衡常数

K1

K2

K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Ⅲ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和1molD,平衡不移动

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了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

C.实验Ⅲ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实验Ⅰ的0.9倍

D.K3>K2>K1

8.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

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

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

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X、Y、Z、W四种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小

C.Na 着火时,可用甲扑灭

D.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向相同浓度的ZnSO4溶液和溶液中通入足量H2S

前者无现象,后者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ZnS)

B

常温下,分别测等浓度的NaX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

前者pH小于后者

酸性:

HX>H2CO3

C

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D

将表面附有黑色的Ag2S银器浸入盛有食盐水的铝质容器中

黑色逐渐褪去

银器为正极,Ag2S得电子生成单质银

A.AB.BC.CD.D

10.人体血液存在

等缓冲对。

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x[x表示

]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碳酸

、磷酸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

表示lg(

)与

的变化关系

B.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C.当

D.当

增大时,

逐渐减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B.高聚物(

)属于可降解材料,工业上是由单体经过缩聚反应合成

C.通过煤的液化可获得煤焦油、焦炭、粗氨水等物质

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质量和产量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

B.金属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既有共价键的断裂,也有共价键的形成

C.硅单质与硫单质熔化时所克服微粒间作用力相同

D.CO2和NCl3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13.在25℃时,向50.00mL未知浓度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5mol·L-1的HC1溶液。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OH[pOH=-lgc(OH-)]与滴入HCl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②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弱于①点

B.③点处水电离出的c(H+)=1×10-8mol·L-1

C.图中点①所示溶液中,c(C1-)>c(NH4+)>c(OH-)>c(H+)

D.25℃时氨水的Kb约为5×10-5.6mo1·L-1

14.常温下,某实验小组探究碳酸氢铵溶液中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碳酸的Ka1数量级约为10-7

B.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主要与HCO3-反应

C.常温下将NH4HCO3固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D.NH4HCO3作肥料时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15.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Na原子结构示意图

B.MgCl2的电子式

C.N2分子的结构式N=ND.CH4的比例模型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加热分解生成FeO、CO、CO2和H2O。

某小组拟探究其分解部分产物并测定其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C(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2)点燃酒精灯之前,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B中黑色粉末变红色,最后连接的C中产生白色沉淀,表明A中分解产物有_________。

(4)判断A中固体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设计简单实验检验A中残留固体是否含铁粉:

________。

(5)根据上述装置设计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定FeC2O4·2H2O样品纯度(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

准确称取wgFeC2O4·2H2O样品溶于稍过量的稀硫酸中并配成250mL溶液,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溶液于锥形瓶,用c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VmL滴定液。

滴定反应为FeC2O4+KMnO4+H2SO4→K2SO4+MnSO4+Fe2(SO4)3+CO2↑+H2O(未配平)。

则该样品纯度为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终点俯视读数,测得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常见化合价依次为+1、-2、+1、+3、-1。

它们形成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常温下用惰性电权电解(有阳离子交换膜)

的A溶液。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己元素与丙元素同主族,比丙原子多2个电子层,则己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推测相同条件下丙、己单质分别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戊按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化合物Y具有漂白性,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③.上图转化关系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编号)_______。

④.接通如图电路片刻后,向烧杯中滴加一种试剂即可检验铁电极被腐蚀,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当反应①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D溶液pH=12(常温下,假设气体完全逸出,取出交换膜后溶液充分混匀,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此时共转移电子数目约为_______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⑥.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除水外)有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Mn2+、CN﹣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排放之前必须进行处理。

ClO2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水处理剂,某实验兴趣小组通过如图装置制备ClO2,并用它来处理工业废水中的Mn2+、CN﹣。

已知:

i.ClO2为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沸点11℃;

ii.ClO2易爆炸,若用“惰性气体”等稀释时,爆炸性则大大降低;

iii.某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Mn2+转化为MnO2、CN﹣转化为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

iv.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为:

H2C2O4+H2SO4+2KClO3═K2SO4+2CO2↑+2ClO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名称是_____,C装置的作用为_____。

(2)用H2C2O4溶液、稀硫酸和KC1O3制备ClO2的最大优点是_____。

(3)写出装置D中除去Mn2+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ClO2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

下列试剂中,可将ClO2转化为Cl

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FeSO4b.O3c.KMnO4d.SO2

(5)在实验室里对该废水样品中CN﹣含量进行测定:

取工业废水Wg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0.10mol/L的硫酸溶液,用0.0200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达到终点时共消耗KMnO4标准溶液25.00mL。

在此过程中:

①实验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

②Wg工业废水中CN﹣的物质的量为_____。

③若盛装工业废水的锥形瓶未润洗,则测定结果将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9.(6分)苯并环己酮是合成萘(

)或萘的取代物的中间体。

由苯并环己酮合成1-乙基萘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a)式,根据系统命名法,(b)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c)的名称应是__。

(2)有机物

含有的官能团是__(填名称),X的结构简式是__。

(3)步骤III的反应类型是__,步骤IV的反应类型是__。

(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

(5)1-乙基萘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萘的取代物的有__种(不含1-乙基蔡)。

W也是1-乙基萘的同分异构体,它是含一种官能团的苯的取代物,核磁共振氢谱显示W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1:

1:

2,W的结构简式为__。

(6)写出用CH3COCH3和CH3MgBr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为原电池的负极,镀Pt导电玻璃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得,

A.由图可知,镀Pt导电玻璃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所以为正极,A项正确;

B.原电池中阴离子在负极周围,所以I-离子不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项错误;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的浓度和I3-的浓度不变,C项正确;

D.由图可知该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项正确。

答案选B。

2.D

【解析】

【分析】

Z是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则Z为Al,X2-与Y+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O,Y为Na,W的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则W为S,以此解题。

【详解】

根据分析,X为O、Y为Na、Z为Al、W为S;

A.X为O,最外层电子数为6,Y为Na,最外层电子数为1,Z为Al,最外层电子数为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X>Z>Y,故A错误;

B.Y为Na、Z为Al、W为S,铝的原子半径与钠相比较小,且其价电子数较多,故金属键较强,则铝的熔点高于钠,即单质沸点:

Z>Y,故B错误;

C.X为O、Y为Na,X2-与Y+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

Y+

D.Y为Na、W为S,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酸雨是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分析出W是硫。

3.A

【解析】

【详解】

A.HCO3−在溶液中既能部分电离为CO32-,又部分能水解为H2CO3,故溶液中的HCO3−、CO32-、H2CO3的个数之和为0.1NA,故A错误;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32g氧气,即1mol氧气时,转移2NA个电子,故B正确;

C.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3.6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又因1个CO和N2分子中两者均含14个质子,故

混合物中含1.8NA个质子,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30g乙烷的物质的量是1mol,一个乙烷分子有7个共价键,即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故D正确;

故选:

A。

4.D

【解析】

A、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中发生水解,因此碳酸钠溶液浸泡可以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故A说法正确;B、Fe2+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通入N2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氧化Fe2+,故B说法正确;C、利用H2O2的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涉及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故C说法正确;D、Fe3O4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故D说法错误。

5.D

【解析】

【详解】

A、制取乙酸乙酯需要用浓硫酸做催化剂,故不选A;

B、1mL0.1mol/L的AgNO3溶液滴加几滴0.1mol/L的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AgNO3有剩余,再滴加几滴0.1mol/L的Na2S,AgNO3与Na2S反应生成Ag2S沉淀,所以不能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故不选B;

C、乙烯、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该装置不能验证溴乙烷的消去产物是乙烯,故不选C;

D、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证明非金属性S>C,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非金属性C>Si,故选D。

6.B

【解析】

A.铁和铝在冷的浓硫酸中均发生钝化,A错误;B.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铝能和强酸、强碱反应,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氢气,B正确;C.两者均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错误;D.两者均可以在氧气中燃烧,D错误。

故选择B。

7.A

【解析】

【详解】

A.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

2A(g)+B(g)⇌2D(g),实验III中,平衡时n(D)=1mol,则n(A)=1mol,n(B)=0.5mol,因此c(D)=0.5mol/L,c(A)=0.5mol/L,c(B)=0.25mol/L,750℃的平衡常数K=

=

=4,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实验Ⅲ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和1molD,则此时容器中c(A)=1mol/L,c(B)=0.25mol/L,c(D)=1mol/L,此时浓度商QC=

=4=K,则平衡不发生移动,故A正确;

B.升高温度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能使部分非活化分子吸收热量而变为活化分子,即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机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

C.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PIII:

PI=nIIITIII:

nITI。

反应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实验III达平衡时,n(D)=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则平衡时n(A)=1mol,n(B)=0.5mol。

实验I达平衡时,n(D)=1.5mol,根据反应方程式,n(A)=0.5mol,n(B)=0.25mol,则实验III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与实验I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之比=

≠0.9,故C错误;

D.反应为2A(g)+B(g)⇌2D(g),比较实验I和III,温度升高,平衡时D的量减少,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K3<K1,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K1=K2,综上,则平衡常数的关系为:

K3<K2=K1,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的难点为C,需要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计算判断。

本选项的另一种解法:

实验III中平衡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2.5mol,实验I中平衡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2.25mol,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5:

2.25=1.1,则在相同温度下的相同容器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1.1,由于实验III的温度更高,升高温度,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两容器的压强之比大于1.1。

8.C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

A.反应①二氧化碳与镁反应、②碳与氧气反应、③碳与二氧化硅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B.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而下半径增大,故C、O、Mg、Si四种元素中,O的原子半径最小,选项B正确;C.Na着火时,不可用二氧化碳扑灭,选项C错误;D.一定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推断,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据此分析解答。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ZnSO4无现象,CuSO4生成黑色沉淀,ZnS的溶解度比CuS的大,因两者是相同类型的沉淀,则证明Ksp(CuS)

B.测定盐溶液的pH,可比较HX、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不能比较HX与碳酸的酸性,B项错误;

C.铁离子具有强氧化性,Cu加入到铁离子中,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不会有固体产生,C项错误;

D.铝比银活泼,将银器放入铝容器中,会形成原电池,活泼的铝做负极,失去电子,不活泼的氧化银做正极,得到电子,所以银器做正极,硫化银得电子,生成银单质,黑色会褪去,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加试剂的顺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学生在做实验时也要注意此类问题,化学实验探究和综合评价时,其操作要规范,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多思考、多分析可能发生的情况。

10.D

【解析】

【详解】

A.

,lg

=lgKa2-lgc(H+),即lgx=pH-7.2,所以曲线II表示l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