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586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docx

最新自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10页

第四单元:

《比》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由于比与除法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部分内容过去一直编排在“分数除法”单元内。

此次修订,把这部分内容分拆出来,另成单元,主要是为了突出“比与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把比单独设单元,有利于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按比分配。

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认识比的意义。

通过现实生活,引出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

在此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介绍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二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启发学生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接着,应用这个性质,学习化简比。

三是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

所谓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编写特点: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已有的“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描述的基础上,引出同类量的比,结合“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认识不同类量的比。

在理解了比的现实背景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主探索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比的意义,主动联系以前所学过的分数和除法的知识,自主探索比的基本性质。

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旧知探索新知,通过自主学习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对分数、除法和比三者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了更本质和深刻的理解。

3、引导学生应用旧知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材安排了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这实际上是“平均分”方法的延伸和发展。

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乘法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办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已有的“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描述的基础上,引出同类量的比,结合“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认识不同类量的比。

在理解了比的现实背景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比的意义,主动联系以前所学过的分数和除法的知识,自主探索比的基本性质。

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旧知探索新知,通过自主学习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对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以及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了更本质和深刻的理解。

3、引导学生应用旧知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这实际上是“平均分”方法的延伸和发展。

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乘法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办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

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让学生列式计算)

说明:

比较结果,长是宽的

倍。

还可以:

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计算:

说明:

比较结果,宽是长的

问:

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

(除法)

说明:

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说成是: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这里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除以同类量的比,还有不同类量的比。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的运行数据:

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

42252÷90

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再如: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表示。

怎样表示速度?

(学生列出算式)100÷2=50,它表示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

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这里,100千米与2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习:

判断:

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1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2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3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写法。

比可以写成“几比几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比几。

(2)比的各部分名称。

“: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比值

比号

后项

前项

15:

10=15÷10=

 

说明: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表示。

(3)讨论:

比值和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两者联系:

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分数表示;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两者区别:

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表示。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问:

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

(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

(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

(商)。

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问:

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

为什么?

(2)比与分数的关系。

问: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49页“做一做”。

2.课本52页“练习十一”第1题。

 

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51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一的第2~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5=(20×10)÷(×)=()

=

=

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1)求比值:

6:

812:

16

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规律。

组织学生将6:

8转化成6÷8,通过商不变的规律来认识比中的规律。

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提问:

刚才我们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比也存在一种规律,谁能把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来呢?

全班交流,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问:

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

2.教学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2)、教学例题1第

(1)小题。

学生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和和宽的比。

小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5:

10

大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80:

120

思考:

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为什么?

(不是,它们的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尝试化简:

思考:

怎样才能把它们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

汇报交流:

15:

10=(15÷5):

(10÷5)=3:

2

180:

120=(180÷60):

(120÷60)=3:

2

提问:

5是15和10的什么数?

60又是180和120的什么数?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小结出化简整数比的方法:

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即可。

想一想:

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

(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3)、教学例题1第

(2)小题

出示例题: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问:

这是一道分数比,怎样才能使它转化成整数比?

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以后,如果不是最简的整数比,还要继续化简。

问:

这道是小数比,怎样化成整数比?

3.小结:

如果一个比的前项、后项是分数时,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项、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方法。

2.练习十一第2、4、5、6题。

提示:

化简与求比值的得数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它的内容是什么?

还学会了什么?

 

第三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页的例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的意义是什么?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指名学生进行回答。

在学生得出大豆和玉米的公顷数的比是3:

2后,再问:

在100公顷地里种的大豆占多少份?

种的玉米占多少份?

一共是多少份?

种的大豆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

种的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分析已知条件,500ML是什么?

(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

4是什么?

(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从这个比可以知道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1/4,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3)分析所求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1先算出每份的体积,再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每份是:

500÷(1+4)=100(ml)

浓缩液有:

100×1=100(ml)

水有:

100×4=400(ml)

2先找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分的总份数:

1+4=5

浓缩液有:

(ml)

水有:

(ml)

【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把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量500ml

计算浓缩液与水体积的比,看是不是等于1:

4

(2)书写答句。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第1、2、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第四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的练习十二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巩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巩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许多知识,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有哪些?

(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比相关的练习。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5题

(1)指名说说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的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组织练习。

(3)指名汇报。

让学生说说化简比的方法。

2、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6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3)小题要先将单元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后再化简,比值不要写单位名称。

3、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4题

这道题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题目当中没有直接给出按比例分配的比,而是提供了三个班的人数,学生要先根据题目信息得出三个班人数的比46:

44:

50,再进行按比例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