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548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任务:

水轮机导水机构检修编号:

QWQX104202-2015

组织:

五强溪水电厂部门:

安全生产部

编制:

王建新日期:

2015/7/5

核准:

签名:

日期:

适用的职业:

水轮机机械检修

第一部分:

资源配置

1.1人员需求:

工作负责人1人;流道工作面5人;导叶工作面5人;顶盖及主轴密封工作面4人;传动机构工作面7人;共计22人。

1.2工时:

22*75人工时。

1.3安全用具:

手电筒10支、腊旗绳500米、安全网150米、围栏若干、对讲机4部。

1.4个人防护用品(PPE)要求:

安全帽、安全带、防砸劳保鞋、纱布手套、防尘口罩。

1.5工器具: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顶盖专用吊攀

4

2.

钢丝绳

Ф52*18米

2

3.

钢丝绳

Ф22

2

4.

内六角扳手

Ф12

4

5.

对讲机

4

6.

腊旗绳

500

7.

安全网

150

8.

安全围栏

1.2m

若干

9.

内六角扳手

Ф14

4

10.

内六角扳手

Ф20

4

11.

铁柄起

5

12.

长起子

4

13.

游标卡尺

200

2

14.

游标卡尺

1m

1

15.

内径千分尺

350mm

1

16.

内径千分尺

6000mm

1

17.

外径千分尺

6000mm

1

18.

外径千分尺

0~50mm

1

19.

外径千分尺

50~100mm

1

20.

外径千分尺

200~250mm

1

21.

外径千分尺

250~300mm

1

22.

外径千分尺

300~400mm

1

23.

框式水平仪

2

24.

塞尺

2

25.

水准仪

1

26.

经纬仪

1

27.

角磨机

6

28.

水平梁

1

29.

电焊机

2

30.

千斤顶

5吨

6

31.

手拉葫芦

10吨

1

32.

手拉葫芦

5吨

2

33.

手拉葫芦

2吨

6

34.

卸扣

32吨

4

35.

塞尺

300mm

2

36.

游标卡尺

1m

1

37.

梅花扳手

24-27

4

38.

梅花扳手

27-30

4

39.

梅花扳手

30-32

4

40.

梅花扳手

32-36

4

41.

敲击扳手

85mm

2

42.

大锤

16磅

2

43.

敲击扳手

95mm

2

44.

开口扳手

19-36

各2把

45.

液压扳手

2

46.

拨剪断销专用工具

1

47.

拨锥销专用工具

1

48.

拨轴套专用工具

1

49.

导叶手柄螺栓专用液压扳手

1000bar

1

50.

钢丝绳

Ф12

6

51.

吊耳

M16

4

52.

吊耳

M20

4

53.

吊耳

M72

1

54.

大铜棒

10

55.

楔子板

1:

50

8

56.

刮刀

200mm

8

57.

油石

4

58.

百分表

8

59.

超声波探伤仪

1

1.6工作票选用:

水力机械工作票

1.7技术文件:

①机组导水机构装配图纸

(1)、

(2)、(3);②QWQX104085水轮机检修规程;③《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8564-2003。

工作负责人___     任务执行人_____

第二部分:

作业风险分析

填写存在主要的风险

1、主要风险:

检修作业时砸伤,灼烫,坠落;

2、预控措施:

禁止戴手套抡大锤、已拆卸的零部件及工器具禁止随意摆放,氧割及电焊作业注意防烫措施、清理焊渣戴绝热手套,高处作业临空面设置安全网或安全护栏或系好安全带。

第三部分:

作业程序

序号

作业步骤

作业方法

存在的风险及预控措施

措施确认(监护人)

1.

检修前安措布置及准备工作

(1)压力钢管及蜗壳已消压至零,尾水管水位在人孔门以下;

(2)手动操作调速机构,将导叶开至合适开度,确认调速机构不须再次动作;

(3)将调速器压油槽消压至零;

(4)对所有部件装配位置做详细标记,记号笔难以标示的部位,应用钢印标记,以后的拆卸步骤中,也应做详细的标记,标记应清晰、规范,必要时应在记录本上绘制示意图并详细说明;

(5)检修所用工器具准备。

存在风险:

在检修前准备工器具的过程中,搬运人手不够,工器具捆绑不牢靠,导致工器具压伤、砸伤人。

预控措施:

搬运重物要求捆绑牢固,至少两人放倒进行搬运。

2.

解体检修前的测量

(1)测量导叶在有油压及无油压状况下全关时的导叶立面间隙,并做好记录;

(2)测量导叶端面间隙,并做好记录;

(3)测量导叶在100%的开度(导叶最大开度偏差不超过最大平均开度的±3%)。

存在风险:

导叶间隙测量发生高空坠落。

预控措施:

临空面设立安全防护网并经安监人员验收合格。

3.

导叶连板、偏心销、连杆销、剪断销的拆卸

(1)先后松开偏心销与连杆销的上下端盖,分别拆下导叶上、下连板;

(2)使用铜棒打出偏心销与连杆销;

(3)松开剪断销压板螺栓,使用千斤顶将剪断销顶出;

(4)测量柱销及偏心销直径,分上、中、下三个位置成90°错开测量,测量导叶连杆两轴孔距离、连板长度及连板与柱销、偏心销配合孔位,所有测量数据作好记录。

存在风险:

上下传递连板或销钉脱手造成人员砸伤。

预控措施:

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作业中传递人员进行准确沟通确认。

4.

导叶端盖调节螺栓、端盖紧固螺栓及端盖的拆卸

(1)使用敲击扳手配合大锤拆卸M64导叶端盖调节螺栓;

(2)拆掉端盖紧固螺栓;

(3)将导叶端盖与调节垫片编号并吊走。

存在风险:

(1)挥大锤工作人员检修技能培训不到位及从进行该项工作较少,不熟练,或戴手套挥大锤造成人员砸伤;

(2)起重伤害。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挥大锤时双手握紧大锤,身体端正,用力均匀,注意力集中;

(2)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吊物通道下方禁止人员工作。

5.

连接板、锥销、锥套的拆卸

(1)用拔销装置拔出48个分半键的锥销及销套,编号保存;

(2)用专用液力拉伸器工具拆除24个连接板上磨擦制动装置的M56的螺栓和螺母;

(3)吊走24块连接板。

存在风险:

(1)挥大锤工作人员检修技能培训不到位及从进行该项工作较少,不熟练,或戴手套挥大锤造成人员砸伤;

(2)起重伤害。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挥大锤时双手握紧大锤,身体端正,用力均匀,注意力集中;

(2)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吊物通道下方禁止人员工作。

6.

拐臂的拆卸

(1)使用大锤拆卸掉10个止推压板固定M42螺栓;

(2)在拐臂两侧牢固焊接拆卸龙门架;

(3)通过压50t千斤顶来顶升龙门架带动拐臂上移,最终实现与导叶轴颈分离;

(4)使用环形吊将拐臂吊离。

存在风险:

(1)挥大锤工作人员检修技能培训不到位及从进行该项工作较少,不熟练,或戴手套挥大锤造成人员砸伤;

(2)起重伤害;(3)焊接作业完毕后,未及时清理现场,由于焊接焊渣与焊接母材没有完全冷却造成工作人员烫伤。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挥大锤时双手握紧大锤,身体端正,用力均匀,注意力集中;

(2)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吊物通道下方禁止人员工作;(3)焊接工作完毕后,清理现场焊接不问和焊渣等,应戴防护手套。

7.

上、中轴套拆卸

(1)拆卸上轴承。

松开上轴承紧固螺栓,将轴承沿导叶轴领垂直吊出;

(2)拆卸中轴承。

松开中轴承的紧固螺栓,将中轴承沿轴承孔垂直吊出,妥善保管好中轴承上O型密封盘根及U型密封盘根。

存在风险:

(1)起重伤害;

(2)焊接作业完毕后,未及时清理现场,由于焊接焊渣与焊接母材没有完全冷却造成工作人员烫伤。

预控措施:

(1)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吊物通道下方禁止人员工作;

(2)焊接工作完毕后,清理现场焊接不问和焊渣等,应戴防护手套。

8.

顶盖螺栓及顶盖密封拆卸

(1)顶盖密封拆除:

用两个5吨的螺旋千斤顶顶住顶盖密封压板,拆除顶盖压板内六角螺栓M20*40,慢慢松开千斤顶,依靠人力将压板慢慢往下放至底环上,依次取出耐油密封条、垫块;

(2)使用大锤拆卸掉144个顶盖紧固螺栓。

存在风险:

(1)挥大锤工作人员检修技能培训不到位及从进行该项工作较少,不熟练,或戴手套挥大锤造成人员砸伤;

(2)导叶间隙测量发生高空坠落。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挥大锤时双手握紧大锤,身体端正,用力均匀,注意力集中;

(2)临空面设立安全防护网并经安监人员验收合格。

9.

顶盖起吊与检修

(1)顶盖起吊前做好与水车室墙壁的相对位置标记;

(2)安装4个顶盖专用吊攀;

(3)使用桥机主钩起吊,第一次起吊高度约10cm,制动5min检查无下滑溜钩现象发生,再将顶盖吊至安装场存放;

(4)清理顶盖上的油污及淤泥,打磨除锈,清理干净后按颜色要求刷油漆防腐。

存在风险:

(1)在顶盖拆除时,会出现上下交叉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工器具摆放随意,会掉落砸伤人;

(2)指挥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指挥技能不熟及非专业人员进行指挥;(3)由于起重设备存在缺陷,工作人员在起吊设备时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4)在顶盖检修除锈时,未正确佩戴口罩、防护眼镜,造成人员呼吸道、眼睛的伤害。

预控措施:

(1)工器具进行固定或存放在专用的工具箱中;

(2)安排经验丰富的起重指挥人员,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做好工作前事故预想;(3)在进行起重工作前,现对相关的起重设备进行检查,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行工况;(4)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戴好防护口罩和眼镜。

10.

活动导叶起吊

(1)将24片活动导叶做好标记;

(2)在桥机电动葫芦上固定一个10吨的葫芦,其吊钩下部与导叶顶部的吊耳连接,用人力拉升葫芦至导叶轴完全脱离下轴套;

(3)后操作桥机,吊出导叶。

存在风险:

(1)指挥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指挥技能不熟及非专业人员进行指挥;

(2)场地未按要求警示标志。

预控措施:

(1)安排经验丰富的起重指挥人员,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做好工作前事故预想;

(2)按照要求安放安全护栏,并悬挂相应警示标示。

11.

下轴套拆除

(1)拆用碳弧气刨将下轴套刨开一条从上到下的缝隙;

(2)对称石墨孔作为吊点,用两个千斤顶将旧下轴套拔出。

存在风险:

(1)在进行碳弧气刨时,未正确佩戴口罩、防护眼镜,造成人员呼吸道、眼睛的伤害。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戴好防护口罩和眼镜。

12.

流道焊缝检测

(1)使用角磨机将所需要焦策部位两边分别打磨120mm宽。

存在风险:

(1)在使用角磨机进行焊缝打磨时,未正确佩戴口罩、防护眼镜,造成人员呼吸道、眼睛的伤害;

(2)卷线盘或电动工器具造成人员触电或漏电保护未可靠动作。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戴好防护口罩和眼镜;

(2)工作前由工作负责人仔细检查卷线盘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动作可靠,各类电动工器具是否合格。

13.

连板、连接板、轴销、剪断销检修

(1)检查连板,连接板销孔应无锈蚀及毛刺,否则用细砂布打磨光滑并涂黄油保护;

(2)连板、连接板不得变形及开裂、否则应序以校正或更换。

测量连板、连接板销孔直径,比较与之配合的销,若配合间隙过大,应予以更换;

(3)检查柱销,偏心销、剪断销表面,有裂痕者一律更换,锈蚀并有碰痕者用油石打磨,清洗干净后涂黄油保护。

存在风险:

(1)在锈蚀部位打磨时,未正确佩戴口罩,造成人员呼吸道伤害。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戴好防护口罩。

14.

拐臂及推力装置检修

(1)拐臂轴孔清洗后检查应无锈蚀、毛刺拉痕,否则用细砂布打磨光滑并涂黄油保护;

(2)检修后拐臂外表面应除锈刷漆,测量拐臂轴孔内径;

(3)推力机构检修,将结合面锈蚀或有毛刺部位用油石打磨平整,更换导叶止推装置止推板、抗磨板。

存在风险:

(1)在使用角磨机进行焊缝打磨时,未正确佩戴口罩、防护眼镜,造成人员呼吸道、眼睛的伤害;

(2)卷线盘或电动工器具造成人员触电或漏电保护未可靠动作。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戴好防护口罩和眼镜;

(2)工作前由工作负责人仔细检查卷线盘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动作可靠,各类电动工器具是否合格。

15.

导叶检修

(1)用千叶轮或砂纸修磨活动导叶与其它设备配合的工作部分,其配合工作部分应无锈蚀、高点、毛刺,其表面应光滑、平整;

(2)测量导叶上、中、下轴领的直径,并做好记录。

存在风险:

(1)在锈蚀部位打磨时,未正确佩戴口罩,造成人员呼吸道伤害。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戴好防护口罩。

16.

导叶上、中、下轴承检修

(1)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测量并记录各轴套内径及导叶轴颈直径,检查其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上、中轴套:

0.09mm-0.33mm、下轴套:

0.19mm-0.38mm);

(2)根据测量的数据将上、中轴套筒送专业厂家进行内孔修磨处理,彻底清理内孔表面,检查表面不得有突出点及毛刺,压装24个导叶上、中轴套,压装后复测轴套尺寸。

存在风险:

(1)工作人员检修技能培训不到位及从进行该项工作较少,测量数据不准确,造成加工聚聚误差,后期装配间隙不达标;

(2)测量工具不合格。

预控措施:

(1)合理安排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人员现场技能培训;

(2)工作前检验量具是否良好,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

17.

下轴套装复

(1)采用冷装工艺,将干冰100公斤用一个大木箱装好,将需要安装的下轴套放入干冰箱内,用棉被覆盖保温30分钟拿出,缩小0.15mm,即可安装下轴套;

(2)用铜棒往下敲击轴套边缘就位,压装后复测下轴套尺寸。

存在风险:

(1)下轴套放入干冰中冷却,工作人员未带防冻手套或防冻手套破损,直接从干冰中取出下轴套,造成人员冻伤。

预控措施:

(1)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戴好防冻手套。

18.

活动导叶吊装

(1)将二硫化钼锂基脂加适量透平油稀释搅匀,用毛刷涂抹在导叶下轴颈上;

(2)在桥机电动葫芦上固定一个10吨的葫芦,其吊钩下部与导叶顶部的吊耳连接,用电动葫芦将导叶吊放至靠近下轴套;

(3)用人力下降葫芦至导叶下轴颈完全进入下轴套,下放过程中,必须适当转动导叶,保持下轴套与导叶下轴颈配合良好。

存在风险:

(1)指挥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指挥技能不熟及非专业人1员进行指挥;

(2)场地未按要求警示标志。

预控措施:

(1)安排经验丰富的起重指挥人员,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做好工作前事故预想;

(2)按照要求安放安全护栏,并悬挂相应警示标示。

19.

顶盖吊装

(1)将检修合格的顶盖水平吊入机坑,对正位置后缓缓落下,测量顶盖与座环径向间隙及顶盖与转轮迷宫环间隙,调整顶盖,在顶盖调整过程中,桥机主钩始终应承受80%左右的顶盖重量;

(2)顶盖轴承孔中心相对于底环轴承孔中心调整,在顶盖边缘上按同一调整方向放置六个千斤顶,千斤顶座靠紧焊于机坑壁上的临时支撑上,操作千斤顶使顶盖转动,直至合格;

(3)顶盖相对于机组中心线调整。

在顶盖边缘打入1:

50的楔子板,在打紧楔子板的同时,测量顶盖与座环的径相间隙,以及顶盖与转轮迷宫间隙,直至调整合格;

(4)割除用于调整顶盖同心度的临时支撑座。

存在风险:

(1)指挥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指挥技能不熟及非专业人员进行指挥;

(2)由于起重设备存在缺陷,工作人员在起吊设备时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3)在顶盖吊装到位后,因表面孔洞较多而未进行有效封堵措施造成人员跌落摔伤。

预控措施:

(1)安排经验丰富的起重指挥人员,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做好工作前事故预想;

(2)在进行起重工作前,现对相关的起重设备进行检查,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行工况;(3)将孔洞表面盖上硬质盖板,并进行有效固定。

20.

中轴承、上轴承装复

(1)安装24个导叶U形、O形密封圈,安装前检查无老化,开裂,形状不规则等缺陷;

(2)将U型、O形密封圈抹上黄油后沿导叶轴颈水平套入到位,将已检修好的中轴承套内壁上黄油,从上轴承孔内垂直吊入,并注意旋转好轴承螺孔,到位后对称拧紧螺栓;

(3)在上轴承轴套内臂上抹上黄油后,沿导叶轴领垂直吊入上轴承。

存在风险:

(1)工作人员检修技能培训不到位及从进行该项工作较少,不熟练,曾出现过下轴套U型密封装反的情况;

(2)起重伤害。

预控措施:

(1)合理安排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人员现场技能培训;

(2)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吊物通道下方禁止人员工作。

21.

拐臂部分安装

(1)测量抗磨板、止推板的厚度,保证安装后抗磨板最大间隙不大于0.1mm;

(2)安装导叶拐臂;

(3)安装导叶连接板,按照要求拉伸导叶手柄螺栓;

(4)装Φ70锥套,打入剪断销,装上锁定板,装复导叶端盖(注意不能打入锥销,待导叶端面间隙调整完后装复。

存在风险:

(1)起重伤害。

预控措施:

(1)起重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吊物通道下方禁止人员工作。

22.

上、下连板及连杆销、偏心销安装

(1)打入连杆销及偏心销,使其上下位置符合安装要求;

(2)装上下连板,在安装偏心销、连杆销下端盖前对下连板进行有效支撑;

(3)装上连杆销、偏心销上部铜环,装上上连板,安装销钉上端盖。

存在风险:

(1)下连板安装时支撑不到位造成连板跌落、人员砸伤。

预控措施:

(1)工作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检修工作人员保持注意力集中。

23.

导叶端面间隙调整

(1)导叶端面间隙的调整用拐臂端盖上M64调节螺栓进行调整;

(2)导叶端面间隙分配原则。

上端面为总间隙的60~70%,下端面为总间隙30~40%,设计总间隙为2mm,即上端间隙为1.2mm,下端间隙为0.8mm,偏差±0.2mm;

(3)导叶端面间隙调整方法:

在端盖和导叶轴上端面之间加上铅块,不断打紧螺栓,直至端面调整间隙合格,取出铅块,测量铅块受压变形后的厚度,作好记录,按此厚度配制垫块。

存在风险:

导叶端面间隙调整时发生高空坠落。

预控措施:

临空面设立安全防护网并经安监人员验收合格。

24.

导叶立面间隙调整

一、必备条件:

(1)接力器处于无压紧行程、全关位置、无压状态;

(2)测量并调整偏心销孔与连杆销孔孔距标准值为740mm,偏心销可调范围为±6mm,但在实施调整时应控制在±3mm为宜;

(3)立面间隙值在接力器处于无压紧行程、无压的状态(导叶自由状态)下,标值为从上1.0mm下递减至0mm,上中俩值公差范围±0.20mm;而在接力器加压紧行程后,上、中、下均应为零,允许局部间隙存在(最大不超过0.15mm,且总长度值不超过25%×2522=630mm;

(4)最大开度标值为808mm,但因导叶外形设计及工艺条件可能导致此值的变化,所以应以原始安装值为参考。

二、导叶立面间隙调整步骤:

(1)任选一个导叶,将控制环锥销孔与导叶拐臂偏心销孔孔距调整至标准值740mm,再将邻近两个向其关闭,下部留调整间隙0.10mm~0.25mm,此三个导叶最好控制住使其不动,按此间隙顺排其它导叶,然后测量孔距,判定其是否均在740±3mm区间,如有超此值的,则应再次调整导叶间隙至合适范围内;

(2)按原始记录计算出孔距平均值,然后按此值直接通过旋转拐臂将每个导叶的孔距均统一调至平均值,如有下部间隙过大或发生干涉情况可再统一将平均值收放;

(3)钢丝绳捆扎,目的及作用:

一是起固定作用,便于上部复装销、板时产生导叶角度变移;二是模拟实际工况,给一定预紧力,即导叶均使其存在一向心力,消除导叶下轴径内侧间隙。

捆扎位置为偏中下,使用二个5吨手拉葫芦,力度控制在正常人单手拉不动为止。

此时情况下至少下部间隙均为零;

(4)联接,即偏心销、连杆销、上下连板及调整垫的复装,重点提出的是偏心销上Φ90轴头所处的初始装配位置,首先应是同向同侧,以便于精调间隙时,偏心销扳手有统一操作方向。

采取先入销,再上板,后下板顺序;

(5)解除捆扎,动作几次,检查整个导水机构有无异常,复测间隙值,为下次精调做好最后一次粗调准备;

(6)精调间隙,此时导叶最好相互无挤压力即处于自由状态下。

通过对上次间隙测量值及孔距测量记录的分析,选定调整目标及确定方案。

通过偏心销扳手的带动作用驱动导叶发生旋转,来调整下部间隙为零。

此次调整首先应考虑的是孔距较大者的处理及隔单间隙同情况的两个导叶。

较大者尽量勿使其接近调整极限,隔单相连两个只能求其平均很难消除。

待实践方案;从第二块开始便加一定紧力,最后视情况适当释放。

此阶段的中间点间隙值下限0.25经实践无问题,下部点间隙上限0.10经实践无问题;

(7)加压紧行程,带油压,测上中下间隙是否为零及局部间隙值;

(8)全开,测最大开度,根据要求选用测量方法。

存在风险:

(1)导叶立面间隙调整时发生高空坠落;

(2)挥大锤工作人员检修技能培训不到位及从进行该项工作较少,不熟练,或戴手套挥大锤造成人员砸伤;(3)因调整间隙负责人员缺乏调整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欠缺,造成间隙调整不合格。

预控措施:

(1)临空面设立安全防护网并经安监人员验收合格;

(2)作业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挥大锤时双手握紧大锤,身体端正,用力均匀,注意力集中;(3)安排此类工作经验丰富的检修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四部分:

记录

1.导叶上、中、下轴颈测量记录表;

2.导叶上、中、下轴套(检修前未拔出)测量记录表;

3.导叶下轴套与底环孔配合尺寸记录表;

4.导叶下轴套(新)装入后测量记录表;

5.导叶下轴径下轴套间隙(检修后)测量记录表;

6.导叶下套筒(导叶底环孔)测量记录表;

7.导叶上下止推压板调整后测量记录表;

8.导叶端面间隙测量(检修前)记录表;

9.导叶端面间隙测量(检修后)记录表;

10.导叶立面间隙测量(检修前不带压)记录表;

11.导叶立面间隙测量(检修后不带压)记录表;

12.导叶立面间隙测量(检修前带压)记录表(原始记录);

13.导叶立面间隙测量(检修后带压)记录表;

14.顶盖底部至底环上部平面高程测量记录表(检修前);

15.顶盖底部至底环上部平面高程测量记录表(检修后)

16.上下迷宫环间隙测量(检修前)记录表;

17.上下迷宫环间隙测量(检修后)记录表;

18.活动导叶最大开度(检修前)记录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