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526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docx

郭猛镇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

“十一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愿景展望

中共郭猛镇委员会

郭猛镇人民政府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双新”盐都目标为统领,紧扣“快增快转”主线,全力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抢抓统筹城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制订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1、经济快速增长,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综合实力不断跃升,2006年以来,我镇先后被列为全市50个重点镇、12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镇和盐都区首批7个特色镇之一,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亿元、规模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财政收入6900万元,年均递增19.2%、29.2%和25.8%;农民人均纯收入10733元,年均增长13.9%。

财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今年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500万元,年均增长35.8%;新增纳税超50万元企业9家,其中纳税超百万元企业5家。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三次产业比从30:

50:

20调整到15:

60:

30,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

工业经济强劲发展。

定报企业达1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6%;获省著名商标2件,双菊牌风机获得中国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娇芳牌棉纱获得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称号;获市知名商标2件,共培训各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70户,“诚信单位”50家。

纺织服装、机械铸造、疏浚打捞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服务业提速发展,集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76户,开发商品房5万多平方米。

2、启动统筹试点,镇村建设整体推进。

突出规划引领,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编制规划。

全力解放思想,抬高发展标杆,提出“三个主动”、“四区联动”的发展目标定位。

确立了“五突出、五着力、五突破”的工作思路。

2009年7月被列为全市12个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镇后,按照市区要求,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9年8月,委托江苏省镇村建设服务中心,科学制订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今年5月份通过市评审,7月份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镇域面积由过去的4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6平方公里。

同时坚持实行“一规带五规”,积极启动了五个专门规划的编制工作。

截止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已报省政府审批,新增建设预留地2800亩,为长远发展留足了空间。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10月份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编制单位正在出设计成果,东镇区2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设计已委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抓紧编制。

整治出新西镇区。

集镇建设按照“五个一”、“六个一”的要求,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了盐金路北侧精品水景、绿化景观带3500m2,安装路灯350盏;建成人民中路绿化带5000m2,新建街头绿地5000m2,新建绿化苗圃1500亩,实施完成郭西路通村公路林荫大道工程3000m。

整治农贸市场东侧,新浇筑场地6000m2,建成小商品市场;运粮河、街心公园正在整治中。

投资5000万元的标志性建筑海洋大厦已建至13层,投资6000万元的宝林冠城规模住宅区三期工程,投资2200万元的向阳公寓开工建设,西镇区面貌焕然一新。

强势推进新(东)镇区。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社会事业提速发展。

东镇区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人民东路已建成通车。

双新路、文景路、吉安路及四座桥梁已开建设,力争春节前全部建成通车,沿线路灯、供电、给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快配套。

投资7000万元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在完善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加快开建,力争实现2011年春学期投入使用,确保2011年秋学期全面招生。

投资2000万元的医院门诊楼正在做规划设计和征地的前期准备,西镇区以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推进街心公园、运粮河水景建成开放。

市民广场、社区服务中心正在设计之中,规划100亩的农民集中居住安置区正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东镇区及中小企业集聚区三条主要干道、四座桥梁机械已经进场。

东镇区核心区重点项目地块正在抓紧设计与包装,力争年后即启动相关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按照“六靠近”的要求和“生态化、园林化、产业化”的理念,加快杨侍、三湾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湾人家”新型社区由常州诚建规划设计院设计,一期工程已经入住48户;二期工程已经竣工,为步湖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杨侍新型社区由上海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专家共同设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农民别墅3万m2、苏北一流的敬老院、40亩的高标准农民公园,目前已通过省级康居示范村验收。

不断深化集镇管理。

通过公开招标配备了骨干河道水面保洁员,村(居)垃圾处理保洁员,成立了集镇管理服务中心,狠抓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环卫等配套设施,投入资金200多万元,集镇垃圾中转站,建立了组保洁、村集中、镇运转、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强化职能部门配合,健全集镇管理体系,实行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

通过“定岗、定人、定责”的办法,按照“治脏、治乱、出景、出新”的要求,加强精细管理,使镇环境面貌有了一个全新的改观。

3、放大特色优势,园区建设绩效斐然。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于2006年初,地处盐都区郭猛镇境内,是由多个投资主体联合投资开发的综合型、多功能园区。

2007年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8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园。

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孙家正、省委、省政府领导梁保华、罗志军、王国生、赵克志等先后到园区视察,并对园区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园区总体规划由南京大学设计完成,并于2007年7月通过省、市专家评审。

园区规划面积4.1万亩,核心区1万亩,主要有旅游服务、花卉栽培、果蔬自采、特色市场、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单元。

围绕“花卉苗木、特色果蔬”等主导产业,重点建成“一个中心、六大项目功能区”。

园区创建以来,通过科学规划设计、项目招引推进、政策激励扶持、多方合力实施,项目不断集聚,规模不断扩张,效应不断放大。

截止目前,共吸纳40多家企业入园兴业,总投资4.5亿多元,开发面积20000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6000亩,吸纳当地劳动力800多人,当地农民从租金和打工收入获益1000余万元。

初步形成高档花卉、园林苗木、设施果蔬、立体种养、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六大项目功能区,建成日佳草莓、路路生态、丰宇观光、锦秀冬枣、格林农艺、呈祥花卉、百草园园艺、锦果草莓、鑫奇果蔬、禾嘉生态园等特色园。

园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了土地预流转机制,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2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1个,加快推进“四位一体”,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致富,亮点频现,活力倍增,形成了“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的态势,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速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区。

3000亩的中小企业集聚区,900亩的启动区目前已拆迁30户,主入口桥梁已经封面。

对在手的近50个意向入园项目进行认真筛选,按照产业及功能定位首选10个项目在年底前后集中入园开工建设。

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规正在编制之中。

4、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新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搭建民间融资平台5家,成立全市首家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流转土地1.5万亩。

发展私营企业310个、个体工商户2764户、注册资本金12亿元。

境外转移劳动力242人次。

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村有6个。

5、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幼儿园获得“省合格幼儿园”称号,发展有线电视8550户,架设光缆线路88.5公里,农家书屋、食品放心店实现村村全覆盖。

重大疫病防控取得实效,2009年动物防疫工作获市政府表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受益群众52.3万多人次,补偿资金1590万元。

投入资225万元,对卫生院门诊楼、预防保健楼进行了装修,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温馨的医疗环境,新建村社区卫生服务站9所,改建卫生服务站4所,实现了合格卫生服务站全覆盖,卫生工作获区政府表彰。

深化计生优质服务,累计集中随访服务8.2万人次,随访服务率达99%。

“世代服务”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全面提升了镇、村计生服务水平,区人口计生委在我镇召开了“阳光计生”和“新农村、新家庭”创建现场会,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计划生育特困扶助金、结扎并发症补助金20多万元。

人口计生工作在全区的排名实现了进一步的越位前移。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新增就业3047人,城保扩面1980人、新农保扩面691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634人。

健全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机制,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5%以上。

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敬老院“关爱工程”楼2600m2,对原两幢旧平房实行改装,装修成四幢仿古式别墅,为五保老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注弱势群体生活,筹集善款100多万元,救助800多人次。

累计发放各类救困金130万元。

实事工程稳步推进。

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植各类名贵苗木150万株,新增成片造林8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

建成通村公路38公里、桥梁76座,新、改建圩口闸25座,新拆建排涝站2座。

疏浚河道、整治河塘110条(个),完成土方98.3万方,新建沼气池500座。

铺设自来水管道21.3公里。

完成农村改厕2500户。

复垦整理土地新增耕地1000多亩。

6、加快法治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维护稳定、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理念,建立大调解、大防控机制,积极开展“金桥行动”和“大接访”活动,建立每天一名领导带班、2名中层干部值班,专门接待处理信访制度,落实重点信访包保制度,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好重点人群的稳控工作,认真解决排查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问题处理在基层,人员控制在当地,无一人进京上访。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治安案件较上年均有下降。

另一方面,扎实抓好安全工作,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为契机,促进排查整改到位,彻底整治安全隐患,杜绝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为世博会的顺利进行,及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大调解、大防控机制,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问题处理在基层。

无1例到京、到省非访,信访工作受区表彰。

配备专职联防队员11人,每年落实工作经费10多万元。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较“十一五”期间均有所下降。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全社会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我镇被市、区表彰为法治创建先进单位。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彻底整治安全隐患,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安全工作受到市安委会表彰。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10个、区级文明单位35户。

7、深化创优争先,基层组织不断加强。

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以“创星级、树品牌”为平台,以“城乡统筹显身手,跨越争先竞风流”和“提升执行力,实现大跨越”为抓手,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推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

大力实施“党群牵手致富、村企结对共建”工程,帮助贫困户共同致富。

全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运行模式,止目前全镇共成立8个“党支部+合作社”。

挂钩服务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15名班子成员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全部挂钩到44个重点项目、26个重点企业,帮助银企对接5次,组建担保公司2个,融资6000多万元,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128件,帮助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00多万元,申报国家专利21个。

在金融风波袭来时,企业运行比较困难,为此,班子成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部挂钩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开拓、征地、用工、资金、矛盾调处等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实现了规模企业、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全覆盖。

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镇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络,强化对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工作的督查,定期进行会办,通报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困难和工作中的不足。

主要是:

全镇经济增长较快,但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但重大项目、特色项目、外资项目没有突破;规模企业数量增加,但不少企业转型不快、投入不足、增长乏力。

在冲刺全面小康的进程中,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仍有差距,森林覆盖仍需作出努力,少数部门及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正视困难,扬长避短,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愿景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双新”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快增快转,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快集镇新区、工业集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统筹试点任务,更加注重产业兴镇,更加注重特色赶超,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裂变式跨越发展。

预期目标: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增长分别31.2%和30.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年增长5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32%。

加快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

确保在全市50个重点镇综合排名名列前茅。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农业园区为龙头,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特色产业与基地结合起来,“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依托镇土地流转中心,利用土地流转有形市场,通过法律化、高效化、公开化,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保每年新增土地流转3000亩以上。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60%,土地流转面积达40-50%,深化农村改革,每年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0个以上、新发展农民经纪人100人以上,新办龙头企业5家以上。

二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围绕“花卉、苗木、蔬菜、水果、乡村旅游”五大产业招商选资,新上200亩规模以上果蔬、花卉、林木项目10个以上,加速打造千亩高档花卉、万亩特色果蔬生产基地,使园区开发面积达到3万亩,设施化率提高到70%。

三着力突破旅游产业。

全力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点,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项目,深入挖掘农家乐的内涵,不断提升产业层次。

加快飞宇生态园、日佳三期、禾嘉生态园、台创园休闲会所、百草园、悦达农艺等重点项目建设。

整合丰宇花卉、呈祥花卉、路路生态园、新蓝天生态园等项目资源,构建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休闲度假观光园。

四倾力打造农产品集中加工区。

抓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规划,按照建立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和农产品加工研发基地的要求,从紧制定规划,从快落实启动。

加粗拉长产业链,使广大农民在产业链上获得二次分配收益。

二、以统筹发展为抓手,加快镇村建设,推进人口向镇区集中。

一、抓紧完成控制性详规。

在全镇总体规划编制已通过市级评审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控制性详规,认真落实“一规带五规”的要求,使详规与总规相衔接、相配套,进一步提升集镇形象,完善镇区功能,推动东镇区发展,加快农民安置小区、鑫苑小区启动建设,鼓励农民到镇区和新型社区居住,对进镇的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只要有固定的住所或稳定的职业,即可进行户口迁移,到“十二五”末集镇人口达到3万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快速启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总体规划已明确定位的东镇区内主要干道、桥梁快速启动建设,确保双新路、文景路、吉安路及沿线桥梁、供电、给排水、通信、有线电视、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主要干道确保年内全部建成。

三、加快实施重点项目推进。

坚持以重点项目的建设来推动东镇区形象大提升。

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在完善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抓紧开建,力争实现2011年春学期投入使用,确保2011年秋学期全面招生。

市民广场、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成,西镇区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推进街心公园、运粮河水景建成开放。

四、强势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强化组织领导,搭建专门班子,明确工作职责,通过专职人员走街头、入巷口、进商户宣传动员,广大居民踊跃参与,形成全镇发动、部门联动、村居行动的强劲势头,对重点区域、主要节点严格排查,重点实施,营造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浓烈氛围。

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管理来提升集镇形象。

五、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完善宅基地换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实施方案,积极探索跨村安置办法,加快杨侍、三湾两个新型社区建设,包装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微动力污水处理、休闲广场、草坪绿地等项目,到2015年每个新型社区人口达到3000人以上。

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镇建设。

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镇创建工作,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倡导全镇居民合理膳食、食动平衡。

各村居、单位培植群众性活动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

使全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达到75%。

三、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抉择,是保持和扩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良好势头的必然要求。

快速推进园区建设,精心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以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速度与力度,为项目入园提供平台;积极引导现有企业“退镇入园”,实现增量式搬迁,多渠道吸纳企业入驻园区;注重园区服务平台建设,以服务平台提升园区品位,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智力与物流支持,使其不仅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

围绕产业定位进行招商选资,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

切实改变以前“大呼隆”招商的办法,围绕全镇产业定位有目的地进行选商,增加项目源,丰富储备项目库。

着重瞄准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补充拉长产业链条的项目。

瞄准质量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后劲。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尽快扩大产业发展规模。

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建成项目一着不让抓投产,在建项目争分夺秒抓进度,签约项目雷厉风行抓开工,跟踪项目千方百计抓落户。

坚持科技引领以特制胜,迅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围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规模企业逐步实现有自身的都将建立研发机构,着力打造一流的研发团队。

荣华纺织、双菊风机、兰丰环保等企业向专、精、尖方向发展;农丰机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品由农机配件向汽车配件的转型。

努力实现企业的快增快转,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以“四个一体化”为平台,加快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逐步实现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积极配合实施步湖路、宁盐路拓宽改造、西气东输、东涡河整治等工程,拆建13座防洪闸,新建防洪墙1000m。

配合好1.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将中干河一线建于上世纪七、八年代的圩口闸站及排涝站全部更新到位,使排涝模数达到1.5以上。

全力争取城市公交通到集镇和农业园区,进一步加快通村公路网络完善,全力争取二次改水全覆盖,全力争取城市污水处理管网铺设向集镇乡村延伸。

二是推进城乡就业社保一体化。

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统筹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就业困难家庭就业问题,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新农保和“四有”村建设全覆盖。

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的建设。

繁荣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全面推动村级合格文化室建设,积极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加快有线电视入户推进,到“十二五”末确保常住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数字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

加快国家级中医药示范社区建设,加快中心卫生院创建,新建门诊楼,改建住院楼,建立糖尿病针灸理疗特色专科,为全镇所有60岁以上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电子化管理,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水平。

进一步放大镇村“世代服务”品牌效应,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四是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

加快实现村(居)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加快农村河道疏浚,加快能源综合利用,加快绿色郭猛建设,森林覆盖率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

基本形成镇区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格局,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公路养护、绿化管护、垃圾处理、沟河保洁、土地管理、违建控制等“六位一体”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五、以经济强镇为目标,加快财源培植,推进裂变式跨越发展。

大力推进快增快转,加快财税培植。

培植新的增长点。

坚持“项目立镇”的理念,招引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5-20个。

到2015年,全镇开票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确保达到5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7家、超500万元企业达10家、超100万元企业达20家,并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即以荣华纺织、稳强纺织为龙头的纺织轻工产业集群,以农丰、华壁为龙头的机械铸造产业集群,以稳强疏浚、海洋打捞为龙头的疏浚打捞产业集群,以工业集中区为龙头的机电产业集群。

增强规模支撑力。

确保工业技改投入总量超16亿元,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引导大投入,实施大项目,推进大重组,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促其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柱和产业的龙头。

提高经济外向度。

主动接受上海、苏南辐射,抢抓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计划、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区退二进三效应叠加的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确保在招引大项目、外资项目和附加值高的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每年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以上。

搞活土地巧经营。

宝林冠城、向阳公寓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海洋大厦、稳强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建成开放。

对供销社、粮管所、食品站、轧花厂等地块适时开发改造。

重点包装盐金路两侧近700亩商住地块,实行组团开发,分期实施,每年年内确保新增商品房5万平方米以上。

激发民资新活力。

充分发挥民资丰富、能人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力争民营经济、服务业总量五年翻二番。

六、以维护稳定为基石,加快文明创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搞好“六五”普法,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健全“大调解”机制,完善“大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扎实搞好社区矫正工作。

继续开展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家庭等系列平安创建,巩固平安郭猛、法治郭猛建设成果。

建成省优秀司法所。

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主动化解各类矛盾。

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杜绝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为关键,重点抓好居民道德素养和文明行为规范、行业职业道德、社会诚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升年活动,引领时代新风尚,增强全社会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