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162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

核心考点突破三

寒冷的冬夜(2015河北中考)

①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

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②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③“我们回家去吧。

④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

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⑤车夫们争着说:

“您到哪儿?

我拉您去。

⑥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⑦“一毛钱。

⑧“四十枚。

⑨“三十六枚吧!

⑩“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⑪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

“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⑫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

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⑬他说:

“请您坐上去吧。

⑭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⑮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

“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⑯“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⑰“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⑱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⑲“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⑳“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B21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B22“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

B23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B24“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B25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B26“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B27“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B28“拿去这点钱吧。

B29“凭什么要你的钱?

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B30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

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

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B31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B32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回答时需先找到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然后根据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人物和语境分析。

文章第②段“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整段都在写天气的冷,为下文人力车夫拉车作铺垫,衬托小车夫谋生的艰难;接着“我”对小车夫的同情和帮助没有得到他的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写出了“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我”,“我”觉得十分孤独。

所以寒冷的天气衬托出了“我”内心的孤寂。

答案:

①衬托小车夫谋生的艰难;②衬托“我”内心的孤寂。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8年4考)

【方法指导】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描写(2015.18/2013.22/2011.19/2008.21)、抒情、说明和议论。

其中说明、议论和抒情在2009年第21题均涉及。

这5种常见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见第147页“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第7条。

由于河北中考常考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下面具体讲解描写的相关知识。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

包含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其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或表现人物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人物思想斗争及真实想法的刻画具有重要作用。

(2)环境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是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首先需明确环境描写的6种作用,然后抓住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把它与人物刻画、气氛渲染联系起来,明确景物描写特征,再联系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描写作用的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与人的关系:

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河北2015年18题);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河北2011年19题);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②与事的关系: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③与情的关系:

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河北2008年21题);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另外,河北2013年以补写一段写景文字作为文章结尾的形式考查了环境描写,针对这类题,同学们要做到:

①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②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③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2.“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根据人物心理描写补写语句的能力。

回答此题时,首先要了解清楚“我”说这句话之前的心理活动。

文章第⑫~⑲段是写“我”看到拉“我”的车夫是十四五岁身体单薄的孩子时,便不愿坐他的车时的对话。

然后抓住“我”说的话“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回答时抓住“怕”字,体会“怕”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句子,体会“我”的心理。

“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你知道到那里去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一方面同情小车夫,觉得他年纪太小,太劳苦了会伤害身体。

另一方面当小车夫说“您放心,准保送您平安到家”时,“我”说“我,我倒没有什么”,语气中的迟疑可见“我”担心自己能否平安到家。

答案:

示例:

我怕你年纪太小,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怕你不能送我平安到家。

 根据具体情境补写

【方法指导】补写,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完成这类题目,一是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干要求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干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才不至于答非所问,偏离题意;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进行:

(1)研究补写方向,看是要求写心理、语言、神态,还是写景。

(2)研究文段风格,比如修辞、表达方式、句型句式等要求。

(3)研究上下文相关内容,保证解答正确。

【答题提示】记叙文补写的内容一般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补写结尾等。

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补写。

人物补写,注意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景物补写,要调动多种感官,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语,注意贴合主题和意境,另外还要注意与景物描写的作用相结合。

补写结尾,一般补写议论句或抒情句,内容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等。

3.(原创)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内容上,结尾段常用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本文前面部分记叙了回家路上“我”与小车夫之间产生的误会,最后两段写“我”对这件事的思考。

“我”本是同情小车夫,却被他误解,在小车夫怨恨的眼光里,“我”终于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所以“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最后一段作者含蓄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结构上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内容上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与尊重。

结构上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文段作用(8年1考)

【方法指导】题型1:

重点段落作用

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主要分为:

(1)首段的作用:

a.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有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几方面作用。

b.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还有的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2)过渡段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在论述问题过程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换。

(3)结尾段作用:

内容上用来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4)其他语段作用:

照应上文,引出下文,补充说明等。

题型2:

重点句子作用

重要句子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句子要么是贯穿全文的句子,要么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么是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要么是使用某种修辞的句子。

从句子位置看:

(1)在文段开头:

结构上——开头常引领下文;内容上——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在文段中间: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照应。

(3)在文段结尾:

结构上——结尾呼应开头,照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强化、升华情感;内容上——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起到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题提示】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物生、功能(比喻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使人物或事物形象、特征突出),揣摩句子的含义。

4.结合选文中加点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我”为什么这样说,说明了什么。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是针对“我”同情小车夫,不让他拉车并给他钱,却没有换来小车夫的理解和感激;而小车夫把“我”的同情看作是对他的侮辱和施舍,可见理解和尊重多么重要。

小车夫没有体会到“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包含的关心。

“我”忽略了小车夫是“要靠卖力气赚钱的”处境。

所以就有了误解,而之所以会误会,是只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从对方的角度考虑。

答案:

示例: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非常重要。

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减少误解,避免出现隔阂。

 主观拓展、开放性试题(8年4考)

【方法指导】题型1:

结合文章谈感悟类

谈感悟启示类题,要求在把握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理解。

解答这种题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仔细审题。

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以“情”动人。

又如“是否同意文章中的说法”,不仅是要回答是或者否,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

(2)善于提炼。

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能够提炼出来。

(3)合情合理。

如“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要有一定的创意,并且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4)表述流畅。

如“结合主人公,谈看法或感受”可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的句式,口吻谦和。

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启示、感悟题一般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点说明”,从几个方面展开陈述。

题型2:

质疑题

此类题要学生就内容、主题、人物、感悟、线索、修辞、写作方法等当中的某一方面提出水平较高的问题。

特别指出,如果没有限定哪几方面,就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方面来提问并作答。

答此类题,要把握以下几点:

(1)能准确读懂原文大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及思想情感。

(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要有层次性。

题型3:

语言自主表达类

语言自主表达类题,即在联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按要求写获奖感言、感激的话,或为文章涉及的某一景点写一段介绍的话。

回答此类题,注意表达要与内容相符,语言要通顺有条理。

写感激类的话时,注意感情要真挚真实。

预计这类题在记叙文阅读中考查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考生不能因此放松复习,因为此类考点很有可能会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部分考查。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2017长沙中考)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

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

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

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

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

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

“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

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

”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

——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

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

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

”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

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

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

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

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

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B10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

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

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

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

“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

”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

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

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

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

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

“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

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

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

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

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

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

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

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开始学琴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1)__辛酸痛苦__

考完业余

十级之后

(2)__放弃学琴__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

生活和解了

“感激”或“感谢”

2.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____一是强调“我”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

二是表达了“我”精力、思想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

三是“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D )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⑧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5.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 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

作文做不好,打!

不练琴,打!

……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

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____

(1)“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肓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待“我”。

(2)看法或感悟:

示例一: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

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

但是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的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是不可取的。

示例二:

“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

示例三:

“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自古以来,人们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以此类推,打和骂被父母当成一种理所当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采用了这种不当的打骂行为却浑然不知。

__

2017年记叙文分类突破演练

一、小说

(一)搭车记(2017嘉兴中考)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向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

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里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

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

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

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

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

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

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

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

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

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

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

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

去哪里?

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

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

好好!

那你快走吧!

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

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

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

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

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