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131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docx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

公共检验检测作为获得法定资质、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检验、检测、测试、检定、校准等技术评价活动,对于强化产品质量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支撑和引领着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加强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对于建设质量强省,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是“十二五”时期指导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政府履职和产业发展要求,以公益性、公共性、基础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公共检验检测领域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实验室环境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科研和人才实力明显增强,拥有各类公共检验检测机构1155家,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8家、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13家,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高效、支撑有力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初步构建,在农产品、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机电、纺织、皮革、建材、五金、电能和流量计量仪表等领域建成了一批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实验室,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质监、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建立了基本覆盖全省的公共检验检测网络,“三聚氰胺”、“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检测能力明显增强,不合格进出口商品检出率、疫病疫情检出率、有害生物截获率明显提高。

全省产业集聚地和开发区(园区)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快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断显现。

全省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计量校准、测试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保障了全省量值准确可靠,促进了全省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

检验检测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室内空气质量、计算机网络布线、消防工程等领域提供市场检测服务,检验检测开放度逐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充分表明,公共检验检测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由“制造大省”向“品质强省”转变;强化质量基础建设、改善质量安全状况、提升质量创新能力,都对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

当前,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结构不尽合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存在许多能力空白;基层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比较薄弱,一些重要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还缺乏高水平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支撑;检验检测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专家比较缺乏,关键检验检测技术科研攻关能力不强,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快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质量安全分析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应对等技术能力不足;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和协调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领域重复建设,社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十二五”时期加以切实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密围绕平安浙江、生态文明、质量强省和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深化政策推动,集聚要素资源,加快市场培育,增强核心优势,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水平,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富民强省、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主导。

强化分级负责,突出建设重点,科学合理布局,加强政府对公益性较强、市场机制无法调节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投入。

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民营资本等社会各方优势,推动资源整合集聚,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促进检验检测资源的开放共享。

科技引领。

加强高技术在检验检测中的运用,重点突破质量安全监管和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检验检测技术和标准瓶颈,建立高水平的稳定的公共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强化检验检测人才支撑。

改革创新。

建立健全与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促进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激励体系,维护公共检验检测社会公信力,确保公共检验检测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环境设施和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专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支撑质量安全监管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建立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公正高效、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接轨国际”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综合实力继续位于全国前列。

——支撑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

全省农产品、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重要日用消费品等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能力覆盖面达95%以上,进出口商品、疫病疫情、有害生物等检验检疫的国门把关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国际性技术贸易措施应对能力显著增强;

——服务产业发展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明显增强。

全省重点打造的现代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高水平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面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块状产业所在地相应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基本建立;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检测机构明显增加。

国家级和省部级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5家以上、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8家以上、部(局)级质检机构3家以上,省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30家以上,国际互认实验室数量有较大的增加。

——检验检测人才和科研实力大幅提升。

公共检验检测领域教授级高工、博士、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数量明显增加,全省承担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各类专利以及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数量显著增长,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全省公共检验检测体系

推进不同层级、不同功能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省级以上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加强高精尖的基础性、关键性检测设施设备投入,重点建设完善覆盖面广、辐射力强、技术密集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市级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提高能力覆盖率,重点建设完善本地区政府监管和主导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性、综合性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县(区)级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重点建设完善本区域政府监管和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常规性、便捷性公共检验检测能力。

进一步完善以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和省级综合性检验检测研究机构为龙头,省级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区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为重要补充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

(二)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围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集群和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按照“产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资源集聚较强、辐射带动显著”的要求,搭建一批融合检验检测、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功能,具有较强技术服务能力和较广服务覆盖面的公益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质量检测分析、标准制修订、产业共性检测技术研发、标准信息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等公共技术服务,使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产业转升助推器、企业发展服务器、科技创新孵化器。

(三)优化公共检验检测资源配置

在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组织设立一批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在确保公正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前提下,加强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积聚,推动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联合社会优质资源共同建设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构建投资多元化、营运市场化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新机制。

继续鼓励和推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联建共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强化公共检验检测技术创新

在食品等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以及机电、纺织、家具、皮革、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检测技术攻关,研发一批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方法、技术标准,研制一批高水平的检验检测装备。

加强能源计量、能效测试和能耗诊断评价方法体系研究、医疗器械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建设区域性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基地,加快检验检测科研成果应用转化。

加强公共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公共检验检测人才培养

采用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高层次检验检测人才引进和培养。

依托重大人才工程、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加快检验检测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创新型团队建设。

推动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与大院名校进行人才合作,加强院士、博士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共检验检测智力支撑。

开展以提高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全员岗位培训,推动检测人员了解产品设计、工艺和质量控制。

完善检验检测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检验检测技能比武,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六)加快公共检验检测管理创新

推进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完善法人治理,完善用人、分配和激励等内部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积极性。

着力培育一批在技术能力、业务资质、行为价值以及行业权威性、客户认同度等方面具有核心优势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品牌,鼓励公共检验检测机构争创省级服务业名牌。

加快公共检验检测文化建设,营造公正高效、优质服务、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网站建设,强化公共检验检测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七)提高公共检验检测综合效能

强化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价预警能力,使之成为政府监管的政策研究室和参谋部,在有效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更有效的技术保障作用。

推动公共检验检测与产品质量形成各环节有效融合,通过开放实验室、专家技术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新品试制、质量提升等技术难题,促进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公共检验检测的公益性职能,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节能减排、保障民生以及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正权威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

四、建设重点和能力布局

(一)农产品、食品等质量安全领域

建设重点:

加强种植业产品、养殖业产品、农业投入品、粮食、油料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完善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真菌毒素、致病微生物等有毒有害成分、营养元素、添加剂和转基因等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加强可食林产品、竹木产品、林木种苗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完善可食林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物、微量元素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木材标本、竹木新材料、野生动物产品及发芽率等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完善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和水产苗种、产品及产地环境中的渔药、重金属、生物毒素、致病菌微生物等检验检测能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食源性病毒、微生物和毒理学检验检测能力、食品生物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有害添加物及农药、兽药、激素等药物残留检测能力、保健食品、新型高新技术加工食品及食品包装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能力布局:

省级重点建设涉及粮食、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食品等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高技术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市级重点建设本区域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基础性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县级重点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所需常规性和特色公共检验检测能力。

其中,省部级农产品、食品检测机构重点建设提升食源性致病菌分型及溯源、毒理学检测、食品生物安全、食品中元素形态分析、食品掺伪、保健食品、新型高新技术加工食品及食品包装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应对食品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对市、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指导能力;市级农产品、食品检测机构完善并具备加工食品市场准入领证检验能力,提升区域性特色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检测能力,重点加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等的检测能力;县(区)级农产品、食品检测机构重点提升对辖区内农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和“关键检验”项目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快速检测和定性测试能力。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规定的A类工作项目100%的检测能力,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9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90%。

省级粮油产品检测机构重点提升各类粮油产品的质量、内在品质和卫生安全项目检验检测能力,区域粮油产品检测机构重点提升当地主要粮油品种的质量、内在品质和卫生安全项目检验检测能力以及对大批量样品进行筛选的检验能力。

省级林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完善覆盖产地生态环境、投入品、林产品及其生产全过程的检验检测能力,林产品主产区所在市域重点建立市级检测网络点,县级重点建设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常规检验检测能力。

省级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完善覆盖产地生态环境、投入品、水产品及其生产全过程的检验检测能力,主产区市级检测机构重点完善本区域优势水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县级检测站完善县域范围内采样、样品前处理和常规检测能力,重点加强准确定性速测能力和水生动植物疫病检测能力。

(二)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领域

建设重点:

重点建设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抗感染药物注射给药安全性、生物制品安全性等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性(EMC)、生物相容性、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性、医用软件安全性等检验检测能力,以及CT、核磁共振、X射线机等医学影像设备、放射和微波治疗设备、呼吸和麻醉设备等在用设备、无源植入物、口腔材料和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等医疗器械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能力布局:

省级药品检验机构着力强化药品标准独立全项检验能力和药品审评检验能力;市级药品检验机构重点提升按现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监督检验能力;县级药品检验机构形成药品基础和快速检验能力。

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着力强化国家归口的医用光学、激光和低温治疗设备的全项检验能力,重点提升我省医疗器械重点监管目录产品(包括医院在用产品)的检验能力。

(三)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领域

建设重点:

重点提升化妆品、家庭日用化学品、服装家纺、皮革、家用电器、玩具、文教用品、家用装饰装修材料、家具等重要日用消费品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节能环保和重要性能指标等项目的检验检测能力。

能力布局:

省级公共检验检测及研究机构重点巩固提升机电、建材、纺织、皮革、家具、日化产品等核心检验检测能力,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各市、县(区)重点加强本行政区域内量大面广的重要日用消费品和区域特色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建设重点:

重点建设全省物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新兴业、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涉及的基础、关键、共性检验检测能力,着力填补空白,支撑和引领相关产业发展。

专栏1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

序号

领域

能力建设重点

1

物联网产业

物联网传感器元件、RFID产品、新一代互联网宽带无线数字通讯设备以及交通、安全防范、电网监控、生活服务、安全生产等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

2

生物产业

基因工程药物和农业良种育种、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新型海洋药物、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新材料。

3

新能源产业

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光热产品、风力发电设备及关键部件。

4

新材料产业

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磁性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绿色建材及碳纤维等新型无机材料;氟材料、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新型纤维材料;环保功能材料。

5

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速电梯、高档数控机床、现代仪器仪表、新型纺织机械、高性能轻工机械、工程机械以及铸锻件、阀门、轴承、新型液压、气动元器件、密封件、标准件、精密磨具等关键基础零部件。

6

节能环保产业

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装备、大气污染治理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环保装备;高效照明产品;智能电网配套产品;特种设备节能;再制造关键设备和产品性能评价。

7

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平台、海水淡化技术装备。

8

新能源汽车产业

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9

核电关联产业

核安全设备、核电建筑及安装材料、核电备品备件。

能力布局:

按照全省三大产业带和14个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在环杭州湾产业带重点建设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核电关联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在温台沿海产业带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在杭金衢和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重点建设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

专栏2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布局

序号

区域

能力建设重点

1

省本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

依托省级公共检验检测及研究机构建立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应用产品;新型纤维材料;绿色建材及碳纤维等新型材料;物联网传感器、射频标识、智能技术;高速电梯、现代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关键设备、特种设备节能、纺织机械及仪器等公共检验检测能力。

依托高校、省部级科研院所以及重点实验室,建立磁性材料、新一代互联网宽带无线数字通讯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海水淡化技术装备、核电关联产品、基因工程药物和农业良种育种、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新型海洋药物等公共检验检测能力。

2

杭州市

半导体节能光源、有机硅材料、高端装备。

3

宁波市

新型液压、气动元器件、压力管道密封元件、高档数控机床、工程机械以及铸锻件、智能电网配套产品。

4

温州市

金融设备及零配件、LED电子信息产品、高性能轻工机械、阀门、光学视镜、智能电网配套产品。

5

湖州市

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竹木新材料、生物环保材料、耐火材料及制品。

6

嘉兴市

太阳能光热利用产品、核电关联产品、风电、汽车、航空用紧固件、电子电声产品、光机电产品、化工新材料。

7

绍兴市

合金新材料、环保设备、轴承及零配件、新型纺织机械。

8

金华市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9

衢州市

氟硅新材料、硅材料。

10

舟山市

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平台。

11

台州市

生物医药、电机、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等机械零部件。

12

丽水市

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产品。

(五)转型升级重点产业领域

建设重点:

重点建设提升全省石化、船舶、钢铁和有色金属、汽车、轻工、纺织、建材等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涉及的关键、共性检验检测能力,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专栏3部分转型升级产业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

序号

领域

能力建设重点

1

石化产业

成品油(包括生物质能、混合燃料)、有机和无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以及染料、助剂、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和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危险化学品。

2

船舶产业

船舶修造材料、舾装产品、船舶甲板机械、船舶电子电器等船用设备。

3

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

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及深加工产品、无铅焊料、再生金属、不锈钢和金属管道。

4

汽车产业

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汽车装饰产品。

5

轻工产业

家用电器、照明电器、家具、燃气用具、纸制品、皮革、日用化工产品、饰品、五金、林木制品。

6

纺织工业

纺织品、服装服饰、再加工纤维制品和絮用纤维制品、纱线及纺织面料、差别化功能型纤维和新型纤维。

7

建材工业

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安全玻璃、新型管材和高档装饰装修材料等化学建材。

能力布局:

按照全省三大产业带和14个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在环杭州湾产业带重点建设纺织、石化、轻工、有色金属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在温台沿海产业带重点建设石化、汽车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在杭金衢和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重点建设石化、轻工、建材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

围绕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和全面提升瑞安汽摩配、平湖光机电、金华汽车和零部件、台州医药化工、黄岩模具、长兴蓄电池、衢州氟硅、缙云机床、富阳造纸、建德精细化工、永嘉泵阀、南浔木地板、嘉善电子信息和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公共检验检测能力。

专栏4转型升级产业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布局

序号

区域

重点建设项目

1

省本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

省级公共检验检测及研究机构提升智能家电、新型纺织面料、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家具、日用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检验检测能力。

2

杭州市

纸制品、碳酸钙及其相关产品、建筑五金材料。

3

宁波市

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材料及深加工产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成品油等石化产品、燃气用具。

4

温州市

工业电器、鞋和皮革产品、汽车电子电器产品。

5

湖州市

茧丝及纤维制品、椅业产品、木制品、不锈钢和金属管道产品。

6

嘉兴市

皮革、毛针织品、产业用纺织品。

7

绍兴市

纺织品、照明电器、制冷设备及配件、风机设备。

8

金华市

汽车零部件、饰品、五金、棉纺织品、日用小商品。

9

衢州市

林木制品、消防产品、新型节能建材。

10

舟山市

舾装产品、船舶甲板机械、船舶电子电器、船舶修造材料。

11

台州市

医药化工产品、休闲用品、汽车装饰用品、汽车摩托车零部件、橡胶制品、再生金属。

12

丽水市

汽车空调零部件、有色金属制品。

(六)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

建设重点:

重点巩固完善食品、机电、纺织品、轻工、化矿、危险品及包装等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REACH法规、RoHS指令等把关检测能力,提升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等口岸把关水平,提高突发性事件应急应对能力。

能力布局:

省级检验检疫技术机构重点提升动物、植物和卫生检疫、食品、机电、纺织品、轻工、石化等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以及江海运输安全涉及的高技术检验检测能力;省内其他各分支检验检疫技术机构重点提升出入境检验检验履职把关能力和区域特色产品检测能力,其中,杭州地区重点提升丝类产品、羽绒羽毛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宁波地区重点提升石化产品、电气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温州地区重点提升低压电器、鞋类、打火机检验检测能力;金华地区重点提升机电、场地车检验检测能力;台州地区重点提升食品接触材料检验检测能力;舟山地区重点提升水产品、石油及化矿产品检验检测能力;绍兴、嘉兴地区重点提升纺织品、皮革检验检测能力;湖州地区重点提升植物源性产品检验检测能力。

(七)特种设备安全领域

建设重点:

围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进一步建设和提升大型电站锅炉、储罐、压力容器与管道、电梯、起重机、罐车等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能力,推进在线检验、基于风险的检验、无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提升高速电梯及零部件检验、金属材料检测、压力管道及密封元件型式试验、起重机安全性评价、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检测和能效测试等能力。

能力布局:

省级特种设备检验技术机构重点建设高速电梯及零部件、电站锅炉、起重机、特种设备新型材料及节能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汽车罐车检测、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能力,增强特种设备安全远程监控能力;市级特种设备检验技术机构进一步提升法定检验项目技术能力,重点建设特种设备节能检测、无损检测、金属材料性能评估等检验技术能力。

(八)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领域

建设重点:

加强计量监管亟需的计量技术能力建设,改造或新建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强制计量检定技术能力,提高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试验、计量器具嵌入式软件评估、软件防作弊以及国产仪器仪表可靠性评价能力,加快能源环保计量项目建设。

加强产业发展亟需的计量技术能力建设,填补生物化学、太阳能光伏、高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