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075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教师版

课程主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培优专题讲练:

第9讲:

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

学习目标

1.对课本的文言文进行预习,

2.通过阅读文言文得到自己体会

课前热身

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并称“韩柳”。

“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兴江雪》等诗。

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2.李贺,字长吉。

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

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

被称为。

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齐名,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别墅,因号杜川。

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

结为《樊川文集》。

他尤擅。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李商隐,字,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

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兴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

《无题》诗多以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5.欧阳修,字永叔,号,,溢文忠。

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

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

《》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韩愈寓言李鬼才李商隐七律七绝义山爱情醉翁六一居士六一诗话

 

课堂导入

教法建议:

教师可先让学生讲一讲狐假虎威的故事,然后再小组讨论出加点字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①逆:

违抗。

②不信:

不诚实,不可靠。

你们能根据自己了解的关于狐假虎威故事,说说文中加粗字的意思么?

【参考答案】

子:

你走:

逃跑故:

所以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还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重点难点

【知识梳理】

《自相矛盾》

楚人

有鬻

盾与矛者,誉

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

"以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

能应

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楚人:

楚国人。

鬻(yù):

卖。

誉: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

锋利。

以:

用。

弗:

不。

应:

回答。

参考翻译: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

“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

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知识拓展

作者资料袋

韩非子(别名:

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寓言故事定义: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故事的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而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例题精讲】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勿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加点字字意。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_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

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1)卖

(2)助词,无义(3)同时存在2.

(1)我的矛很锋利,锋利得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被刺穿的呀。

(2)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

3.自相矛盾4.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翻译: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

“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知识梳理】

(1)《杨氏之子》

1、主题:

本文写的是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的儿子很聪明,一天有位姓孔的人到他家拜访,他用巧妙的语言回答对方的问话,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使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2、重点内容理解。

(1)作者: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

(2)翻译。

课文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重点探究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参考答案:

杨氏之子端来水果给孔君平吃,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便逗趣道:

“此是君家果。

”意思是说杨梅是孩子家的水果。

可是孩子顺水推舟,也拿姓做文章,回答道: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意思说说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孩子的回答巧妙。

另外,他用了否定的句式进行回答,表达效果婉转且不失礼仪,同时态度坚决而有力,更令孔君平无言以对。

 

【例题精讲】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3.你知道吗?

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

参考答案:

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13245

【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________乃:

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

________曰:

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________闻:

________

二、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__________________

  2.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参考答案:

一、拜访于是给……看说没有听说

2、聪明这是你家的水果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知识梳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文言文阅读的步骤

1、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2、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例题精讲】

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

(2)掘于谷而得其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

(1)看

(2)挖

2.后来,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就觉得他的动作态度、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3.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们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课堂练习】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②契③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注释:

①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②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③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到它,代剑可是,但是2.

(1)这是我的剑坠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小试牛刀

牵牛花

一株牵牛花,悄悄地把弯弯曲曲的柔茎缠绕在身边的小树上,她为自己的如此地位而洋洋得意。

旭日东升,她高高的扬起粉色的衣裙,借着微风娇媚地舞动着纤细的身体。

她已经陶醉了。

牵牛花对一切都不屑一顾,更何况她脚下的野花、野草!

而野草虽然矮小,但并不觉得自己地位低。

她快乐地摇晃着身子,献出朴素的绿色,把大地装点。

野花是那么平凡,()和牵牛花的美丽粉裙不能媲美,却用那星星点点的红、黄、蓝,欣然地把大地装扮。

(),晴转阴。

清风发出了叹息的声音,阳光也渐渐暗了下来,朦朦胧胧的,蓝蓝的天好像被谁抹了一层昏暗的灰色。

牵牛花有些恐慌了,连叶子、枝茎都不自主地发抖。

她心里惧怕,但表面竭力掩饰,()不肯放下高扬的裙子。

她只是不再微笑了,惴惴不安地把茎收紧,把小树抓得更牢了。

小草、野花却特别高兴,她们喜欢风雨,因为正是这风风雨雨,她们才变得坚强起来。

天空的灰色加重了,加浓了,厚厚的乌云笼罩着大地,“呼呼”的疾风一阵比一阵更凶猛。

雨降临了,“哗,哗,哗”,豆大的雨点恶狠狠地敲打着地面。

“咔嚓!

”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天空。

那棵柔弱的小树,摇了摇细细的身躯,终于倒下了。

牵牛花呢,她()被甩了下来。

雨点无情地抽打着她的裙子。

她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凄凄惨掺地趴在地上,惊惶失措地缩成一团。

昔日的威风,以往的傲慢,如今一扫而光。

在牵牛花跌下来的时候,野花、小草倔强地挺着身子,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

雨停了,和风拂面。

野花、小草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露出胜利的喜悦。

牵牛花呢,她忘记了教训,又在探透探脑地准备着攀龙附凤,等待着青云直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不屑一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慌失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上“忽然”“自然”“虽然”“依然”,使句子完整、通顺。

(4分)

(3)本文写了牵牛花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不同样子和不同内心活动。

照样子从文中摘录有关词语填表。

(6分)

天气情况

样子

内心活动

旭日东升

晴转阴

雨降临

【答案】

(1)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

惊慌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2)依次填“虽然”“忽然”“依然”“自然”。

(3)

天气情况

样子

内心活动

旭日东升

舞动着纤细的身体

洋洋得意

晴转阴

惴惴不安地把茎收紧,把小树抓得更牢

恐慌、惧怕

雨降临

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凄凄惨惨地趴在地上

准备青云直上

 

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两个邮递员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

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

“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

”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

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

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

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

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

“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

”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

人们见了他就问道:

“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

”他说:

“对了,他不来了。

”人们便惋惜地说:

“那孩子多么好啊!

”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

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

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

“帮帮忙啊!

”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

“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

”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

“你是王安忆?

”“是的。

”我说。

“那你是政协委员啦?

”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

“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

”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

“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

”或是:

“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

”还有些时候,则说:

“政协委员,上班去啊!

”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

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

“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

”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

“新来的?

”她小声说:

“已经来了两个月了。

”我不由得想:

她是多么年轻啊!

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

“那男孩怎么不来了?

”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

希望他喜欢。

1、阅读本文,作者写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可以看出第一个邮递员是怎样的人?

2、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3、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4、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

参考答案:

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耐心、细致、工作周到、负责

2、因为作者不忍心拒绝第二个邮递员的热切要求,但他的工作表现又没给作者留下良好印象,甚至他世俗的处世方式令作者有些反感,所以作者感到很困难。

3、为前两个邮递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比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世故的处世方式的委婉批评的主题(表达作者对耐心的工作态度和纯真的处世态度的赞美也可)。

第三个邮递员与这一主题无关,在文中只起引发写作动机的作用。

4、能从工作态度、处世方式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