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005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1.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具有思辨性的只有老子,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结论,故D正确;孔子、韩非子、墨子的思想中并未涉及思辨哲学的内容,排除A、B、C三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结合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2.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答案】B

【解析】《春秋》中的事例、长孙无忌用的经、义均体现了儒学理念,而这些事例、经、义却具有和法律等同的效力,反映的本质问题只能是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仁政思想”,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解答。

3.“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浪漫主义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答案】A

【解析】材料“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歌颂人的伟大、强调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理性社会的批判,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禁欲主义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是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一种道德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C;蒙昧主义是中世纪的思想,是以神为中心,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联系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分析解答。

4.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B.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C.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D.路德教派提倡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英王以弟娶兄嫂无后为理由提出离婚,并无视教皇要求擅自秘密与他人结婚,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益,顺从自身欲求的自由思想。

国王本身虽然不是资产阶级,但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却在事实上成为了资产阶级利益诉求的代表。

罗马教会则拘泥于严苛的教条,压抑人性。

因而材料中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故B正确;材料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及王权与神权的矛盾,但题干中询问的是“从本质上反映了”,即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在经济条件上寻找原因最为妥当,AC两项不是本质,排除;材料中提及的是英王与教皇之间因一场离婚案而产生的矛盾,没有提及新教路德教派“因信称义”的思想,且英王与教会决裂后,英国新教称英国国教,并非新教路德宗,故D项错误。

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君主权力与党派信仰

B.国家意志与精神寄托

C.权威判断与历史传统

D.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答案】D

【解析】据“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含义是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理性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故选D;主张集体;ABC项强调君主、国家意志和权威,不符合“理性”的含义,排除。

6.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突出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推动了欧洲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C项正确;A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对世界,应排除;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联系不大,排除B;D项是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应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社会进步的影响解答即可。

7.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该诗写出了自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

A.孟浩然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答案】B

【解析】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体现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结合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属于现实主义诗人,与材料内容符合,故B项正确;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材料是史实的真实反映,故A项排除;白居易出生在安史之乱之后,在时间上不符,故C项排除;杜牧是晚唐诗人,在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排除。

点睛:

从题干“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判断出诗人生活时代根据“‘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种对现实的真实书写正是杜甫的写作特点。

8.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

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C.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答案】D

【解析】祥林嫂是鲁迅的《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暴露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根据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鲁迅在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故D项正确;A是鲁迅小说的文学表现形式,不是鲁迅表达的思想,排除;B从属于D,B不属于本质,排除B;C不是鲁迅表达的主要思想,排除。

9.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它可用来研究

A.井冈会师,创建工农红军

B.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中央红军转移,进行长征

D.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中的时间“1935年1月”,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属于红军长征时期,故C项正确;井冈会师是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昌起义是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图示中的时间“1935年1月”,联系所学长征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这表明

A.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转型

B.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

C.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D.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的主要是科技发展为农业服务,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服务,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的整体意思并非是说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说明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故D项错误。

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B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C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D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只能体现康熙帝关注西方自然科学,不能说明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故A项错误;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不能说明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只能体现明代医学成就,不能说明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故C项错误;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说明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故D项正确。

12.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

2400万

5219

127万

205

11.7万

2003年

49.13万

1.25亿

10.09万

9115.13万

1911

1175.05万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211工程”“985工程”等措施的推动

③国家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有了明显发展,这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采取的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措施有关,①②③④都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措施,且时间也符合题意,故选C。

13.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B.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C.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D.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答案】A

【解析】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即财产等级制度,也就是享有权利大小是以财产作为基础,而不以血缘作为基础,这样可以直接打击贵族世袭特权,与材料相符,故A正确;恢复公民大会,能够便于下层公民参与政治,并没有直接触犯贵族世袭特权,与题中问题“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不符,故B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C错误;梭伦改革并没有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D错误。

14.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创立四百人会议

C.组建陪审法庭

D.废除奴隶制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梭伦改革的措施有废除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创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故ABC项符合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废除债务奴隶制,不是废除奴隶制,雅典是奴隶制国家,不可能废除奴隶制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

【答案】C

16.《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B.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答案】C

【解析】“宗室内贵戚”指的是奴隶主贵族,他们反对商鞅变法(多怨望)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特权,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故C正确;因为贵族占有大量私田,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不直接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会遭到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AB排除;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措施分析解答。

17.之所以说古代雅典的财产等级制改革与战国时期郡县制改革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D.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答案】D

【解析】梭伦改革以财产的多寡划分公民的等级,使得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跻身到社会的上层,打破了血缘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中国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也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故选D正确;A项与梭伦改革不符,排除;B项与中国郡县制不符,排除;郡县制缓和了社会矛盾的作用并不明显,排除C项。

18.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

”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

”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粮食产量增加

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

D.促进吏治清明

【答案】A

【解析】孝文帝制定官吏俸禄制,惩处贪官,有效减轻了官吏对农民的剥削,均田制将国家公有的土地按一定标准分给农民,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粮食产量增加,减轻了自身负担,故A项正确;均田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同时推动了鲜卑游牧的生活方式向汉族农耕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缩短了民族间差距,有利于民族融合,但是改革俸禄制并没有这两点作用,故BC项错误;孝文帝制定官吏俸禄制,改革俸禄,惩处贪官污吏,有利于吏治清明,但均田制没有促进吏治清明的作用,故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始议均田。

”“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分析解答。

19.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

“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

”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C.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D.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答案】A

【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功和修行都达不到这个目的,为此,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故A正确;B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C材料未体现,不符合马丁·路德的思想,排除;D加尔文的思想,排除。

20.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内河航运尚未使用蒸汽动力

B.农奴制阻碍俄国航运业发展

C.近代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

D.农奴遭受残酷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农奴制改革时期的俄国经济状况,图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俄国处在发展与困境同时存在的状况,一方面后面的汽船反映近代的工业文明,但是以人力拉纤又说明其落后的特点,反映出俄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俄国尚未使用蒸汽动力,排除;BD不符合“工业化角度”,排除。

点睛: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工业化角度”“19世纪中期”,联系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分析解答。

21.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B.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C.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D.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答案】B

【解析】1860~1879年,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阶段,由表格数字变化可知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说明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表格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无法体现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符合题意,故选B。

22.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

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总统共和政体

B.君主专制政体

C.议会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三权分立”、“皇上则为元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项正确;建立总统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三权分立”、“皇上则为元首”等信息体现维新派要求改变中国政体,而不是要坚持君主专制政体,故B项错误;议会共和政体不是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不符合“皇上则为元首”,故C项错误。

23.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

B.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C.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D.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答案】B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故B正确;林则徐、魏源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A错误;辛亥革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排除C;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排除D。

2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纳入同一主题,该主题应该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属于近代改革运动,故A正确;俄国属于欧洲国家,日本和中国是亚洲国家,BC只强调亚洲,排除;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

……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

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

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

……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

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

(1)背景:

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

基本主张:

法先王之政

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

(2)主要观点:

批评王安石变法存在的“求治太急、用人太滥”、有善意而无善果等弊端。

(3)主要原因:

①变法只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进行局部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革。

②新法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措施激进,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④宋神宗死后,改革派失去靠山,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

【解析】

(1)背景:

根据“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分析回答。

基本主张:

根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得出法先王之政,实行变法;根据“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得出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

(2)主要观点:

根据“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

”得出批评王安石变法存在的“求治太急、用人太滥”,根据“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得出有善意而无善果等弊端。

(3)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变法只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进行局部调整,由于用人不当、措施激进、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失去靠山等方面分析总结。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

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

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

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

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

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

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

清廷随后发布谕旨,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

请同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归纳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答案】

(1)主要措施:

①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废除八股程式命题。

②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

(每点,,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特点:

中西结合;注重实用性(适应时代需要);由渐变到巨变。

(答对任意一点给满分点。

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2)历史背景:

①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阶级矛盾激化,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④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日俄战争的刺激。

【解析】

(1)主要措施:

根据“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概括归纳。

(2)历史背景:

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速、科举制已经不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