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712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总复习 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 专题五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专题五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的学考练

一、学习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及其基本含义

1.控制变量法:

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理想模型法:

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

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如:

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3.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

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

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等效替代法: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

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类比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如:

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6.比较法:

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

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

7.实验推理法: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如:

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等。

8.比值定义法:

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其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如:

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9.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

如;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

10.估测法:

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可以不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对数据进行粗略估计或模糊计算,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

家庭照明电压值220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80m、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11.图像法: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

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12.放大法:

把测量量按一定的规律放大后再进行测量的方法,称为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

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

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放大法。

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13.分类法:

分类法是指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的方法。

其一般步骤为:

(l)确定分类依据;

(2)选择分类方法;(3)正确进行分类.如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

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14.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

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15.多因式乘积法:

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理量的乘积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做乘积法。

例:

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16.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也称反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例:

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通过熔化过程想象凝固过程;由汽化吸热想到液化放热,加快蒸发想到减慢蒸发;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

17.思维导图法:

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自主建构串联成网,可直观显现知识脉络,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题考法

【图象法例题1】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答案】

(2)功,150J.

【等效法例题2】如图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

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

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_____的科学方法。

【答案】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

【解析】虚像是无法用光屏承接的,因此虚像特点的研究成了实验的一个难题;为了准确的探究平面镜所成虚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和可透视的平面玻璃板采用等效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理想模型法例题3】以下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1)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2)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时,引人合力;(3)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4)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

前面几个实例中,采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

A.(l)(3)B.

(2)(3)C.

(1)(4)D.(3)(4)

【答案】C

【解析】把某一类具体事物抽象为某个物理概念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如把路灯看成一个点光源等。

本题中从磁场中抽象出磁感线,从光中抽象出光线,用的都是“理想模型法”。

【转换法例题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

(1)为了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老师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块平面镜,用激光笔(被支架固定在桌面上)照射平面镜,经反射后在墙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如图所示).

当用力敲击桌面使桌子发声时,可以看到墙上的光斑在上下跳动,通过光斑的跳动证明了桌面在振动,这种物理方法是  法;实验中选激光笔做光源是因为激光束的平行度特别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激光的这一特性使它可以用来进行精确  .

(2)实验时如果要让光斑跳动的幅度更明显些,下列做法:

①加大激光笔的亮度;②拉上房间的窗帘;

③增大桌子与墙壁间的距离;④将平面镜擦得更干净;

其中比较可行的做法是  .(填入你认为可行做法的序号)

【答案】

(1)转换;测距;

(2)③.

【推断法例题5】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现象:

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推测:

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现象:

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推测: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彩色光推测:

白光不是单色光

D.现象:

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推测: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A

【放大法例题6】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答案】C

【解析】放大法是把微小的、不易觉察的现象进行放大变成有利于观察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方法在中考试题中体现,为命题人员起到启发作用。

【控制变量法例题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辰辰同学和他的伙伴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①②③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  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此实验还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

(4)通过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答案】

(1)排开液体体积;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①③④;(3)液体密度;在排开液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4)9000.

【评析】此题考查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的优点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结合实验过程图,很容易完成看起来复杂或者是高不可攀的科学问题。

【理想实验法例题8】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

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在如图乙的试验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答案】本实验可以推理:

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估测法例题9】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70℃

B.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6cm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g

【答案】C.

 

1.“磁感线”概念的引入是物理科学方法中的“理想模型法”运用的典型例证.

下列对磁感线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还可通过实验来模拟。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构成闭合曲线。

C.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相反。

D.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弱。

2.生命可贵、安全第一!

如图是小明站在地面和站在干燥的木凳子上,用手触摸导线的情景。

根据如图的情景结合初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小亮提出如下的四个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不会触电的是D图展示的情形

B.人体不会触电的是B图展示的情形

C.AC两图情形蕴含等效方法的思想

D.AD两图情形蕴含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3.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速度要经过增大、不变和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改变拉力大小来实现的.某次上升过程中电梯所受拉力F随上升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用时1分钟,求这个过程中:

(1)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

(2)拉力做的功;(3)拉力做功的功率.

4.小明在复习物理概念时,发现很多概念建立的方法相同,以下是他的梳理和归纳,其中

错误的是()

A.用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如:

电功率、速度等

B.用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乘积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如:

电功、密度等

C.用等效法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如:

合力、总电阻等

D.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用模型法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如:

磁感线、光线等

5.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地磁场”,但为了能证实它的存在,把指南针放在水平桌面上,指南针静止时,其两个磁极指向南北,这就表明地球磁场的存在。

这就是转换法的实例。

下列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中,属于利用转换法的是()

A.在测量大气压强时,测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

B.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通过观察木块被运动的小球碰撞后移动距离的大小来比较动能的大小;

D.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6.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

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原理如图所示:

在地球C的一座高山上V处架起一只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D、E、F、G、B、A分别是炮弹以不同速度从炮口射出时子弹落地点。

他推想:

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

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文中牛顿实际也用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回答谢列问题: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什么?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什么?

(3)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什么?

(4)初中物理学习中,你研究什么问题时用到过理想实验的方法?

请举出一个具体实例。

(5)请你根据短文与原理图和自己的想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猜想。

6题图7题图

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请根据图像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前3秒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为6m;

B.3-4秒内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3秒物体受平衡力;

D.整体运动为变速直线运动

8.现有四项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直径D: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N数根据情况确定),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L再除以N,即得出D=L/N;

(2)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m;先测出N个大头针的总质量M,再除以N,即得出m=M/N;(3)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先保持压力相同,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再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用单摆和秒表测量单摆一次摆动的时间T:

先用秒表测出摆动N次所用总时间t,然后用t再除以N,即T=t/N;上述四项实验中,实验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它们遇到问题的共同特点是,解决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9.物理学中经常使用到类比法,比如:

用水波类比声波。

为了研究物体的内能,可以用下

图_____和A进行类比,_____D和B进行类比,_____F和C进行类比。

(空内填写图形对应

的字母)

10.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如图所示。

我们来分享小曹冲所运用的智慧:

(1)用物理知识解释“称象”的原理,前后两次水面正对记号说明。

(2)要推出“象重等于石头重”的结论,必须附上的关键推理依据是。

10题图11题图12题图

11.小军学习了杠杆的知识后,想用公园的翘翘板来估测一块石头的重。

如图所示,他将石头放在翘翘板A位置,自己坐在B位置上,翘翘板在水平位置平衡。

若小军体重500N,可估得石头的重约为()

A.100N B.250NC.500N D.1000N

1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cm/s。

13.“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胜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正常体温约为39℃

B.体重约为450N

C.步行速度约为5km/h

D.脉搏约为70次/min

1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值,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袋方便面质量为100g

B.教室内黑板的长度为15m

C.百米短跑成绩为7.28s

D.托起一枚鸡蛋用力20N

15.如下图所示,下列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最接近5A的是()

16.引入“总电阻”概念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等效替代”或“控制变量”)法。

阻值为10Ω和4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为Ω。

17.如图是某同学没有完成的思维导图,试在A、B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8.物理学中,通过其效应对自然界中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通过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灯丝中有无通过;通过小磁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某个空间是否存在。

 

1.C2.ACD3.

(1)0.8m/s;

(2)9.6×105J(3)1.6×104W4.B5.BC

7.ACD

8.

(1)

(2)(4),当被测量数值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相应的工具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物理量的数值,用累积法。

9.D,J,G.

10.

(1)前后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2)物体漂浮的条件:

浮力等于重力。

11.B

12.3.84(±0.02)19.2(±0.1)。

13.A14.A15.D

16.等效替代50

17.A.1.01×105B.越小。

18.电流磁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