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64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学科教育学.docx

音乐学科教育学

1、音乐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的学科,是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主要研究学校音乐学科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的一门科学。

2、音乐教育的特征:

1情感性

(2)形象性(3)愉悦性(4)主体性

3、审美态度:

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一种无直接实用和个人功利目的的观赏态度。

4、音乐感知觉:

是音乐审美能力最基本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音乐客体形式所蕴含的意蕴有选择的感知上,听觉主要体验表现在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分辨上;知觉是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5、音乐审美能力:

包括音乐感觉和知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音乐动作和智慧、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

它是在一种特殊情感体验状态下,体现出在音乐审美创造性、认知能力或敏感性方面。

6、音乐想象:

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依据知觉把握的材料,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渗入其中,在广阔的心理时空内神游。

7、音乐记忆:

以往感知过的音乐表象在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表象。

8、音乐情感:

伴随着个体的音乐审美活动而产生的特定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即音乐情感是个体对特定的音乐音响产生的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9、音乐表现能力:

主要指与听觉、审美情绪相配合的相关活动——演唱、演奏时对声带、有关肢体的运动神经及肌肉进行协调合作的控制能力、运用能力及熟练程度。

10、课外音乐活动:

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从广义来说,它可以包括校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

1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学校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是教学原理引申和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抽象。

12、教学中如何运用期望效应,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关心体贴、保护自尊、注重反馈、真挚鼓励、目标适度。

13、课堂教学艺术:

实质是教师本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获得音乐美感的过程,是教师个人教学魅力与风采的集中展现。

14、特殊才能创造性:

是指天才人物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才的创造性,他们的创造活动,能给社会带来新的价。

15、创造性思维:

从定义上讲是指脱离传统的思维模式,产生出独特的思想能力,发现新事物关系的能力。

16发散思维指无一定方向、范围、由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

17、聚合思维:

利和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答案。

18、内心听觉:

是一种内心表象,一方面它是实际者向直觉把握的虚化,另一方面是主体按一定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加工创造的模型,它是一种不依赖者响,仅凭记忆想象和思维而准确地构成内民音乐意象的能力。

19、音乐欣赏:

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

20、音乐审美直觉:

指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响而直接接受音乐信息,从中获得直观审美感受。

21、音乐审美升华:

指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物我两忘,心神全一”发现了共鸣和顿悟使欣赏主体悦志悦神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

22、音乐审美注意:

指审美心理活动对一定的审美对象是指向和集中,是审美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23共鸣是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是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特别是想象在欣赏对象的刺激和诱导下交织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美感。

24、情感体验:

是欣赏者的情感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交流的过程。

25、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高中教学计划》等有关规定;参照国内历次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及国外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在广泛深入调查实验,听取吸收对原大纲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26、音乐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音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

27、音乐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结构是指一节音乐课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顺序及学习时间的分配。

28、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是从都可以具有的,虽然在社会上不一定能获得多高的评价,然而对其本人来说是创造了新的创造活动。

29、教学设计: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用系统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精心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使之序列给等一系列工作

30、教学目标:

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

31、音乐课教案:

也称音乐课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属于即时设计

32、教学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33、音乐欣赏法: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

34、演示法:

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5、参观法:

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装通过对实际事物和想象的观察,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

36、练习法:

是学生在在指导下,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37、律动教学法:

主张音乐教育从身反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习,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只是学习班用去感受音乐,而是同时学习用整个股长体和心灵去感受,感受节秦的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

38、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教学法的一种方法。

39、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新闻记者课本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0、谈话法:

又叫提问法,问答法,指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41、讨论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成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总是各抒己见,通过讲座或进行教学法的方法。

42、讲述:

指教师对某个事件或某种事物以叙述或描绘的方式。

进一、行教学。

43、讲解:

指教师以说明,解释。

谁等方法进行有关要领原理的教学

44讲读:

指教师或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边讲边读,边练的教学活动

45讲演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概括,总结的一种方法。

46、音乐欣赏:

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47、音乐审美直觉:

指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响,而直接接收音乐信息,从中获得只管审美感受。

48、审美注意:

指审美心理活动对一定的审美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使审美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49、音响感知: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表现力来自悦耳动听的音响及静止巧妙的音乐形式,音响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和前提,再加上知觉的参与,欣赏已经成为对音乐完整乐曲形成的初步整体印象以及感知。

50、想象和联想:

是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音乐对客观世界呈示出来的声音形象转化为一种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的途径。

51、语言性音乐教学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谈话法(启发式、问答式、指导性)、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52、游戏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包括律动、模仿、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或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集体舞,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配合。

53、教学模式的特点:

优效性、直观性、参照性、可操作性、开放性。

54、审美升华:

指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物我两忘、心神合一”,发生了共鸣和顿悟,是欣赏主体悦志悦神,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

55、教学模式:

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招待会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应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到一系列具体问题。

56、示范教学法:

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时,利用电视教材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示范,供学生观察模仿。

57、微型教学法:

也称“微格教学法”是利用电视教学手对为学生的技能,技巧进行分小段式的反复的自我观察与训练,达到迅速纠正错误动作,掌握技巧的新型教学方法。

58、音乐教学质量评估中应注意:

1、注意定性法与定量法的结合2、注意教学评价的真实性3、重视自我评价方法的作用。

59、教学评价:

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进行评价判断。

60、效度:

测验能真实的测量出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

61鉴别度把水平不同的考生区分开的程度。

62、难得适当:

测题的难易程度应适当。

63测验法用笔答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的方法,又称客观性测验。

64组合法:

将两组数目相等的项目,按其联系加以搭配以表示正确答案,又称匹配题。

65、排列法:

将列出的题目按一定顺序要求加以排列。

66、问答法:

以简答题的方式避免猜答案。

67、音乐教育研究:

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宜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揭示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68、观察研究法:

是在被研究的对象处于自然的情况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研究对象的全面情况或某一方面情况进行系统的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69、调查研究法:

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分析书面材料等手段有计划的了解音乐教育某一方面的情况,弄清成绩和问题或经验教训,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总结发展趋势,概括音乐教学规律。

70、个案研究法:

选定一个有典型的个人或一种情境的发展过程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找音乐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7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正确的探索要研究的音乐教育问题的方法。

72、比较研究法:

是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社会情况下,所发生的不同表现而进行的比较研究。

以发现某种音乐教育规律及其特点的研究方法。

73、思辨研究法:

指根据客观事实经过思考辩证,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而把握事物本质的研究方法。

74、分析研究法:

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逐一加以研究的方法。

75、统计研究法:

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音乐教育研究中所需各种数值其结果可以用于验证、推理、预测。

76、叙述:

把人物、事件、背景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的文字手段。

77、说明:

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的文字。

78议论阐明道理,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表明观点和态度。

79结论是全片论文论述问题的概括和总结。

80、音乐教师劳动特点:

情感性问题、示范性问题、创造性问题。

81、角色:

一词取自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用语。

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的人物。

82、教师的威信:

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荣誉。

是师生交往中学生从内心敬仰教师。

对教师产生崇敬感、信赖感的一种趋向性心理倾向,是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83、风度:

是一种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形式,也包括人说话的全部特征,人所持有的步态,手势和面部表情。

84、和乐动作:

也叫体态律动,是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时值等变化。

85、声势:

就是指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

86、即兴练习:

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促进这种创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较有意识的造型,它们是一个相互综合的整体,每一项都可以做另一项的准备、补充和发展。

87、元素性音乐的教育思想:

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动作、元素性的语言与音乐的关系、元素性的作曲方法、元素性的乐器,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想艺术作品那样固定不变,而“可以一再的加以新的塑造和形成”。

88、元素性音乐:

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

89、柯尔夫手势:

是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英国人柯尔夫用以帮助儿童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的一种手势。

90、现代教学媒体:

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子计算机等也称电子技术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体系。

91、传统教学媒体:

用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手段。

92、教学评价:

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定量的、定性的)进行价值判断。

1、音乐学科教育学、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以音乐教学法的形式出现的。

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所谓的“学”、“论”、“法”那一个体系更完整,而在于其研究对象有宽窄之别,即音乐学科教育学要研究音乐教育活动的整体特征,揭示其一般规律,而音乐教学论重点研究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活动,揭示其局部的、特殊的规律,音乐学科教育学与音乐教学论之间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音乐教学论包括在音乐学科教育学的研究之中,至于音乐教学法,在教学理论体系中,它被包容在教学论中,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着重在教学法规的研究与方法的运用,它与音乐教学论的关系属于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其研究对象各有各的独立范围。

音乐教学论为音乐教学法提供了一般理论基础;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又充实了音乐教学论和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内容。

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坚持按需施教,二是引导学生边学边用,学用结合。

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四是正确处理学用一致性和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五是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

(2)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把二者结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立足于现实与创新。

(3)自学与面授相结合。

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二是正确处理自学与面授的关系,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是加强面授的指导性、概括性和针对性。

3、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

就是它具有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它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1)音乐是抽象而非语义性的。

(2)音乐是表情性的而非临摹性的(3)、音乐是创造性的而非同一性的(4)音乐是传情性的而非具象形(5)音乐是时空性的而非静态性的。

5、音乐的社会功能:

(1)音乐的审美功能,它体现在美化心灵的作用、调节情感的作用,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

(2)音乐的认识功能,它体现在超越现实的作用、振奋精神的作用、信号象征作用(3)音乐的教育功能,它体现在健全大脑的作用、健康心理的作用、人际关系和谐化的作用4音乐的娱乐功能,它体现在愉悦养性的作用、怡情健身的作用、参与自娱的作用。

6、音乐教育的功能:

(1)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第一、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第二、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佳方式,具体表现在最理想、最方便、最自然、最富有创造性的方式,第三、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

(2)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一是辅德二是益智三是健体(3)音乐教育的文化效应,音乐教育同时也是具有传递、选择、改造和创新音乐文化的作用。

7、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

(2)小学生情感意志不断发展(3)小学生的个性不断得到发展。

8、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在思维方面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在情感方面发展,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有波动性。

(3)在意志发展方面,自觉性有明显的增强(4)在个性方面,个性正在初步形成,但不够稳定。

9、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青年初期心理发展):

(1)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急剧增强

(2)情感更加丰富多彩,逐步趋向深刻而稳定。

(3)自我意识逐渐成熟,(4)青年初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10、音乐审美态度的特征:

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往往是以好玩、新鲜、有趣为出发点、他们艰难用审美的标准对音乐作品的优劣做出选择,对音乐表演的好坏做出判断,7`~9岁的儿童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的产生了音乐审美态度。

9~~13岁及至高中学生逐渐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性的知觉敏感性,在行欣赏方面也是如此,对于“合乎他们口味”的,他们就积极配合,喜形于色,要求教唱或听赏,对于不感兴趣的,初中学生可能用“捣乱”来干扰,高中学生可能用“睡觉”“看其他书”来消极对抗。

11、影响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1)遗传素质因素(潜能)

(2)环境因素(重要影响)(3)教育因素(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因素(内部动力)

12、为什么教育因素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因素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起主导作用是因为

(1)学校环境的选择性

(2)影响内容的目的性(3)影响方式的计划性(4)教育过程的可控性

13、为什么青少年比较喜欢流行音乐:

(1)青少年不仅想做成人能做的事,还想找一些能超过成人的地方,他们需要拥有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成人世界的东西,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音乐——青少年音乐

(2)青少年正处在情绪感情发展变化很大的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还不能满足需要,还不过“瘾”因而他们更热衷于与情绪密切相关,能够表达原始感情,其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3)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如:

影视、广播、电声技术等,使音乐的大众拥有化成为现实。

(4)青少年羡慕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爱好、盲目崇拜、模仿“歌星”、“影星”及其演唱的歌曲,(5)学习古典音乐受条件的限制和技术要求高的制约,困难很多(6)青少年的性活动是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的另一种主要原因。

14、有导施教的方法:

(1)充分运用课内外音乐活动的机会扩大青少年的音乐视野,培养各种各样的审美趣味,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比较,评价,使他们在比较中增强分辨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2)要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去学习和研究自己不熟悉的音乐艺术世界(3)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4)发挥群体效应的作用。

1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性、因材施教性、教师主导作用等。

16、简述制定音乐教学基本原则的依据:

(1)音乐教学实践的经验

(2)音乐教育教学目的(3)音乐自身教学规律(4)现代教学理论基础。

17、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音乐本位原则

(1)明确教学目标

(2)明确和理解音乐主要教学过程应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而不是认知——逻辑的过程(3)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4)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协同融合原则

(1)注意发挥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

(2)保持一种全局概念(3)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

(三)创造发展原则

(1)更新观念提高对音乐创造性教学的认识

(2)创造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积极性的氛围(3)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四)情感体验原则

(1)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2)抓住重点(3)注重提高学生情感外化能力(五)主动参与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数学的审美愉悦性

(2)提供更多丰富的音乐活动的方式(3)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辨证关系(5)创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的把音乐知识技能技巧运用于表演、比赛、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得到发展。

18、执行音乐教育大纲应注意的原则:

(1)提高自觉性

(2)强化使用常规性(3)明确落实针对性(4)密切关注时间性。

19、音乐教材的编写应注意以下的基本要求:

(1)要坚持可接受性、难度、分量要适度

(2)要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充分重视教材艺术质量(3)要注意选择教材的宽度和广度(4)教材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其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20、音乐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备课):

(1)钻研教材,包括熟悉教材和掌握教材

(2)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最终结果(3)选择教法,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学校设备条件,教师自身优势等情况出发。

21、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1)课堂教学组织的艺术

(2)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3)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

首先,语言要富于感染力,要能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第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调整语调、语气、语言节奏,第三,语言要精练、少罗嗦,注意逻辑严谨,第四,课堂教学板书的艺术,第五,课堂教学应变的艺术。

22、结合实际说明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及某一项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工作:

(一)校级班级群众性课外音乐活动

(1)群众性教歌活动

(2)歌咏比赛(3)专题音乐欣赏或音乐讲座(4)综合性的音乐比赛(5)音乐会及艺术表演活动

(二)校内音乐社团

(1)合唱团

(2)乐队(三)兴趣小组(四)其他课外音乐宣传活动。

如:

合唱对的组织排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唱队员的选拔方法,1、发声自然松弛,声音洪亮有控制,音色柔美、圆润2、有较好的听辩音高的能力和节奏模仿的能力3、音域宽广,自然音域在十度以上

(二)合唱队员的选拔方法,1、了解学生的综合演唱水平2、了解学生的音域3、了解学生的音乐能力(三)合唱队的编制(四)合唱队的声部划分(五)合唱队的基本步骤与排练方法,1、简介作品2、音响聆听3、轻声视唱4、合成练习5、练唱歌词6、排练全曲7、自我评价。

23、陈述音乐表演学习与教学的重要意义:

(1)音乐表演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音乐表演学习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满足学生的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尊重的愿望,体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喜悦。

(2)音乐表演是学生学习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途径,音乐表演学习与教学同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紧密联系,是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使学生终生对音乐保持最大热忱的最佳手段。

24、音乐表演学习的主要特点;

(1)音乐表演学习是再创造活动

(2)音乐表演学习过程具有独特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音乐表演学习过程整体的把握音乐作品,深入的发掘内在意蕴,深刻的外化内心体验等几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音乐表演学习与其他学习过程如技能学习等交织在一起,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协调的综合过程,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创作者、欣赏者、评价者。

25、音乐表演学习与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音乐表演学习包括歌唱和乐器演奏。

(1)歌唱,小学阶段的要求:

1、培养学生独立的歌唱能力2、进行歌唱的基本技能训练3、进行独唱、齐唱、合唱训练4、保护儿童嗓音5、小学低中年级歌唱教学结合唱游教学、律动教学发展节奏感、韵律感。

中学阶段的要求:

1、发展学生独唱,参与小型演唱及大型集中演唱的能力2、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歌唱基本技能的练习,提高学生唱歌的表现力3、了解变声的常识,学习嗓音的保护方法,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2)乐器演奏。

小学阶段的要求:

1、培养学生独奏、合奏乐器的能力2、培养学生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3、培养集体合奏能力4、能应用所学乐器进行视奏、即兴创作。

中学阶段的要求:

1、发展学生独奏、合奏、伴奏能力2、继续发展演奏乐器的技能3、发展集体合奏能力4、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应能依靠听觉在旋律乐器上演奏简单的旋律,在和声乐器上演奏简单的伴奏。

26、结合实际论述“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

(歌唱教学中“有感情的歌唱”的培养方法)情中有声,以情带声,其实质是摆正技术与情感的位置,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教师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学生对所学理解的越深刻、全面歌会唱地越好,越动人,教学中要从歌曲的音乐出发要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掌握歌曲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力度、音色、速度等表达感情,对歌曲的分析,要注意词曲结合,但切不可脱离音乐只去解释歌词的表面含义,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段表达歌曲的感情,如;发动学生研究讨论对歌曲的理解,允许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