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576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教案江苏专用

专题九 实验与探究

[最新考纲]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知识主线 核心串联

微专题1 14个教材基础实验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2.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3.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1.(2018·江苏卷,17)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C.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液

D.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

解析 甘蔗茎组织样液中的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50~65℃水浴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常温下与含有2个或2个以上肽键的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A、B错误;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后收集滤液,C错误;DNA鉴定时先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条件下DNA溶液变成蓝色,D正确。

答案 D

2.(2018·江苏卷,2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多选)(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实验①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即大液泡呈紫色,且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各组成部分的清晰结构,A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B正确;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因为分裂期细胞数目较少,所以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很难见到各个时期的细胞,C错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需计数计数室中5个中方格中的菌体数量,求其平均值,再乘以25或16得到一个大方格的总菌体数量,再根据要求推算,而并非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进行计数,D错误。

答案 ACD

3.(2017·江苏卷,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解析 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不能手握物镜,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高度分化的活的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只是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B错误;脂肪遇苏丹Ⅲ染色后显现橘黄色颗粒,C正确;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由于细胞中的叶绿体可能会相互遮挡,计数结果不够准确,因此无法计数,D错误。

答案 C

预测1 围绕鉴定类实验考查观察提问及实验设计能力

1.(2018·徐州市下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呈现蓝色

B.向2mL豆浆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

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直接置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D.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

解析 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呈现Cu(OH)2的颜色——蓝色,A正确;向2mL豆浆中先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加入4滴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B错误;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加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C错误;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D正确。

答案 BC

预测2 结合观察类实验考查观察问题、方案实施的能力

2.下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

请据图回答:

(1)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    (有/无)。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    的大小以及    (原生质层/原生质体)的位置。

(3)C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F步骤时,若观察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体积较大,容易观察,还可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你认为该同学实验能否成功?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实验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前后以及发生复原前后构成对照。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C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将盖玻片下的清水换成蔗糖溶液。

(4)在F步骤时,若观察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过快导致)细胞死亡。

(5)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不会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 

(1)有 

(2)液泡 原生质层 (3)将盖玻片下的清水换成蔗糖溶液 (4)(细胞失水过多、过快导致)细胞死亡 (5)不能成功 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

预测3 围绕调查类实验考查方案实施及结果交流与探讨的能力

3.(2018·徐州市下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列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人群中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患者家系中调查

C.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患者家系中调查

D.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解析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B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下,一般不能上学,所以不可在学校内调查,D错误。

答案 B

巧记化合物(或结构)鉴定的“颜色”

颜色

原理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③RNA+吡罗红溶液―→红色;

④染色体(质)+

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②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③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绿

①DNA+甲基绿溶液―→绿色;

②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③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灰绿色;

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

①淀粉+碘液―→蓝色;

②DNA+二苯胺试剂(沸水浴)―→蓝色

①染色体(质)+龙胆紫溶液―→紫色;

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预测4 围绕探究类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4.(2018·徐州市质检)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打孔器获取新鲜的厚度为5mm的三片土豆,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土豆片A

土豆片B

土豆片C

①处理

静置

煮熟后冷却

冰冻

②滴加质量分数3%H2O2溶液

1滴

1滴

1滴

③观察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几乎不产生气泡

产生少量气泡

A.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土豆片的厚度大小是该实验的因变量

C.温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

D.该实验可以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解析 由三组实验说明,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A正确;土豆片的厚度都是5mm,为无关变量,因变量是酶活性,B错误;实验A与B、C比较说明,高温和低温都能使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C错误;该实验属于定性实验,定性实验是为了判断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定性实验无法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

答案 A

5.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mg/LNAA处理插条

D.400mg/L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解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是NAA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A错误;与NAA浓度为0相比,NAA浓度大于300mg/L时,生根率下降,B错误;生产上为提高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应选择二者都较高的NAA浓度为200mg/L,C错误;NAA浓度为400mg/L时的平均生根数高于NAA浓度为0时的平均生根数,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正确。

答案 D

预测5 结合教材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6.下表列出了四项实验方法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原因

A

酵母菌计数取样前需振荡

使死的酵母菌沉降

B

用解离液处理洋葱根尖细胞

维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

C

在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中,将各组淀粉与淀粉酶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保温

使酶充分发挥作用

D

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各小组调查的数据要汇总

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解析 酵母菌计数取样前需振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A错误;用解离液处理洋葱根尖细胞后,洋葱根尖细胞死亡,B错误;在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中,将各组淀粉与淀粉酶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保温,目的是为了准确控制自变量,C错误;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各小组调查的数据要汇总,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D正确。

答案 D

微专题2 教材经典实验相关拓展

1.归纳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7种技术方法

①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染色体变异等

②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

③对比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等

④密度梯度离心法——用15N标记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中带、轻带等)

⑤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液、龙胆紫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⑥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的来源;14CO2→14C3→(14CH2O);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基因诊断等

⑦纸层析法——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⑧自变量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为材料);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

⑩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⑪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

⑫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

⑬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

⑭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光合作用、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

⑮目的基因注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a.注入植物细胞:

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b.注入动物细胞:

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为受精卵)

c.注入微生物细胞:

Ca2+处理的感受态细胞法

⑯目的基因检测的四种方法

a.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b.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c.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d.抗病、抗虫等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被赋予目的基因生物活性

⑰卵母细胞采集的三种方法

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从输卵管中冲出卵母细胞(不需培养)

b.从屠宰母畜丢弃的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需培养到MⅡ中期)

c.借助超声波探测仪、内窥镜、腹腔镜等工具直接从活体动物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Ⅱ中期)

2.高中教材涉及的重要人物及相应生物学史实归纳

必修1(13条)

①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

②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③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④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⑤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

⑥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⑦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

⑧普利斯特利——植物可更新空气

⑨英格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⑩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⑪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叶片产生淀粉需光)

⑫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⑬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证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14CO2→14C3→(14CH2O)]

必修2(11条)

①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的四大原因)

②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差异)

③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作遗传材料)

④道尔顿——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

⑤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⑥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⑦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⑧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

RNA蛋白质)

⑨富兰克林——DNA衍射图谱

⑩查哥夫——腺嘌呤(A)量=胸腺嘧啶(T)量,胞嘧啶(C)量=鸟嘌呤(G)量

⑪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四个要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必修3(7条)

①坎农——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现代观点: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②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

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③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④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⑤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⑥高斯——证明大小两种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⑦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1.(2016·江苏卷,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

A.海拉细胞悬液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D.蛙卵

解析 海拉细胞悬液是癌细胞培养液,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A正确;噬菌体是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错误;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且细胞体积较大不宜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C错误;蛙卵相互聚集在一起,且细胞体积较大,不宜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D错误。

答案 A

2.(2015·江苏卷,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解析 孟德尔采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A正确;摩尔根等人用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答案 D

3.(2016·江苏卷,18)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

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

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解析 蛋白质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向导RNA可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错误;由于α链与识别序列的互补序列互补,故两链碱基相同,只是其中T与U互换,D正确。

答案 C

预测 教材经典实验及相关拓展

1.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B.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萨克斯通过对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葡萄糖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摩尔根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假说—演绎法”;萨克斯实验证明的是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赫尔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B、C、D均错误。

答案 A

2.(2018·苏州市调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格豪斯认为密闭玻璃罩中蜡烛熄灭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氧气

B.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曝光的一半变蓝,说明叶绿体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C.鲁宾和卡门只用18O标记H2O,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水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利用了好氧细菌的生理特点作为因变量观测指标

解析 英格豪斯认为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A错误;萨克斯将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B错误;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O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O2和H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水,C错误;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证明了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可见,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利用了好氧细菌的生理特点作为因变量观测指标,D正确。

答案 D

微专题3 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与评价

1.巧用“变量法”审“实验目的”

(1)从试题信息“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中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实验目的与实验结论是相对应的,在答实验结论时重复实验目的的相关语句即可。

注:

若题目中以坐标模型呈现实验目的,则可描述为探究“横轴标识(自变量)”对“纵轴标识(因变量)”的影响。

2.运用“三段法”析“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一般由三段组成: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过程描述。

(2)实验原理中“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可作为实验结果的参考;有些题目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其考查的是实验原理,所以对实验结果分析时套用实验原理即可。

3.准确完成实验设计

(1)题型特点

高考实验类试题中,实验方案设计类试题是常考题型,此类试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给出部分实验步骤,要求考生补充其余步骤;另一种是要求考生自行完成全部实验步骤。

补充完善类试题难度相对较小且比较常见,常涉及实验材料的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等。

(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一般从以下3点考虑:

①取材、分组、编号:

将若干生长状况、大小等相同的材料(用具)均分为若干组,并用A、B、C等进行编号;

②材料处理。

第一,不施加实验变量(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的设为对照组;施加实验变量的设为实验组(或相互对照组)。

第二,控制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试剂等量且适量。

常用句式:

A组加适量的……(实验处理);B组加等量的……(对照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组进行处理——主要是描述“自变量”,平衡“无关变量”];

③观察记录。

反应[生化鉴定类]或培养[生理实验类]相同时间后,观察指标[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或测定指标[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并记录数据。

常用句式:

把……培养或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求平均值)[实验结果的处理——主要是描述“因变量”]。

4.结果分析与结论推导

依据实验原理写出实验结果,重复实验目的的相关语句写出实验结果、结论

(1)探究性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推导

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及结论是不唯一的,解题时要把各种可能的结果全部列出,按照“若出现……(实验结果),则说明……(实验结论)”的模式来书写即可。

具体分析流程如下:

→→→

(2)验证性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的得出

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及结论是唯一的,实验目的往往就体现了实验结论,只要将实验目的中的文字以确定的结论性语句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如实验目的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则实验结论表述为“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