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489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

2、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交通

项目所在地瓜州县锁阳城遗址位于瓜州县南部,具体位置:

北纬40°16′12.4″,东经96°11′57.1″。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2006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其改名为“瓜州县”)位于河西走廊西部,行政区范围为东经94°45′~97°00′,北纬39°52′~41°53′之间,东与玉门市接壤,西与敦煌市为邻,南北两边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相接,总面积2.41万km2。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1.2地质

瓜州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皱带南带之间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

这一区域构造体系的发育,可追溯到加里东期或更早一些,发育在前震旦系,主要活动于中生代,而且在新生代之后也有较强烈的活动。

加里东期、海西期运动以地槽沉降为主。

自古生代之后在燕山及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急剧抬升,上升幅度差异性很大,构成了南北高、中间低的基本地貌轮廊。

在祁连山褶皱北翼、肃北——石包城隆起带北侧,褶皱比较发育,形成了北东东向构造体系。

北截山隆起带和次一级的南截山隆起带有规律地将倾斜平原截成三个规律不等的槽地:

即瓜州、踏实、榆林窟槽地。

在以震荡性上升为主的内动力和以强烈侵蚀为主的外营力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低山残丘、石漠、戈壁地貌景观。

瓜州地处祁连山大断裂两端,又是阿尔金山断裂和祁连山断裂的交汇处,接近地球北纬40度地震线,毗邻玉门昌马多震区。

据国家地震局资料记载,本区属Ⅶ度地震度区。

2.1.3地形

瓜州县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皱带南带之间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嘈叭口状的走廊地形。

南北高起,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

北部最高处的芨芨台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为祁连山北麓山前地带,最高处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中部走廊地带被北东向的截山子分为两部分;南端为踏实盆地,海拔1259~1750米;北部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由东北向西南微倾斜,海拔1060~130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1177.8米,巍峨的祁连山映照县境,榆林河水向北浇灌踏实盆地,疏勒河蜿蜒西去,形成三角绿洲,浩瀚的戈壁一望无际,构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

境内裸露山地552.44万亩,占总面积的15.23%;荒漠53.33万亩,占总面积的1.47%;戈壁2151.93万亩,占总面积的59.32%;流动沙丘0.67万亩,占总面积的0.02%。

由此可知瓜州是个戈壁沙漠之县。

2.1.4地貌

瓜州县有山区、戈壁、走廊平原三种基本地貌形态。

据其成因类型、形态特征分述如下:

⑴北部山区戈壁倾斜平原:

北部山区(指马鬃山区西部和疏勒河以北的广阔戈壁地带)为一系列平行断续的中低山老年残丘,山体多呈东西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30~300米。

⑵南部山区戈壁倾斜平原:

包括南北截山山地和鹰咀山以北的广阔戈壁地带,窄条形的南北截山分别呈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伸延,宽4~10公里,低山丘陵地形被强烈风剥蚀,处于夷平阶段,海拔1259~1750米,相对高差50~150米,山体北陡南缓,山脊平圆。

⑶走廊平原:

包括县境内疏勒河、榆林河绿洲,为瓜州县农牧业区。

依其成因和形态又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地貌单元。

①昌马洪积冲积扇扇沿平原

②踏实洪积冲积扇

③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平原

⑷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百齐堡以西,锁阳城(项目区)至唐墩湖沿戈壁一线以及桥湾至布隆吉疏勒河沿岸,瓜州县城东南和老师兔也有少量分布。

在长期强劲的风力吹蚀作用下,风蚀墩、风蚀槽遍布该区。

风蚀墩高0.5~5米,密度占1/2~1/5。

东西向的风蚀残迹,形如断壁残垣或覆舟状、馒头状,呈现典型的雅丹地貌。

⑸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兔胡芦以南,呈家沙窝至锁阳城(项目区)、西沙窝和东湖以北、泉子以东一带,东巴兔、老师兔以及农区内三工至四工一带也有少量分布。

除部分为流动的新月形沙丘,龙岗状沙梁外,其它多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5米,最高的约10米,均由风积第四纪全新统细沙粒物质组成。

2.1.5气象、气候

瓜州县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沙漠气候,主要特点是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常,昼夜温差显著,夏热冬寒,多大风,有“世界风库”之称,大风雨干热风事主要灾害性天气。

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温8.8℃

极端最高气温45.1℃

极端最低气温-29.3℃

年主导风向E

年平均风速3.7m/s

年平均相对湿度39%

年均降雨量45.3mm

年均蒸发量3140.6mm

年均日照时数3260h

年均沙尘暴日13.7次

年均浮尘日29.3次

最大冻土深度116cm

2.1.6水文

瓜州地处祁连山西段北麓与马鬃山南麓两大戈壁倾斜平地的交汇地带,属疏勒河中、下游极端干旱荒漠地区。

水资源主要是祁连山冰川融化径流汇集形成的。

县境内是疏勒河中下游的径流散失区。

疏勒河水系冰川位于祁连山西段,是河西内陆河三大水系之一。

雪线高度4540米至5080米。

素有“固体水库”之称。

是瓜州的宝贵水源。

⑴地表水

瓜州境内的河流主要有疏勒河、冥水河、榆林河3条内陆河流。

疏勒河:

东自玉门向西北汇纳十道沟,过桥湾、布隆吉,穿乱山子进入双塔水库,流经县城,尾水灌入西湖三岔河湖。

瓜州境内全长24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28万平方公里。

根据潘家庄水文站资料记载,年均径流量3.61亿立方米,1958年,最大径流量3.89亿立方米,1976年,最小径流量1.77亿立方米。

由于河床宽、渗漏严重,水量消耗大。

河谷两岸植被稀少,6至9月份,最大洪水每秒420立方米,占洪水期的66%。

冥水:

亦称黑水,水源来自疏勒河。

出黑崖子山口向西北经柴坝庙沿东千佛洞长山子北麓入汉冥安县、唐瓜州境内。

流经途中有两条分支入鹰窝树、兔葫芦,与众多泉津汇流于葫芦河,向北经双塔村、玉门关东注入疏勒河;两条入汉草城、旱湖脑城、鹰窝树城、羊圈湾子。

在瓜州城东南开大渠两条,一条溉农田,一条供城内军民用水。

榆林河:

发源于肃北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野马南山,汇集石包城露头泉水,向北流入踏实盆地,经榆林河水库至芦草沟。

全长118公里,县境内65公里,流域面积5494平方公里,根据蘑菇台水文站观测,年均径流量0.6亿立方米,6至9月份,最大洪水每秒340万立方米,占洪水期的71.3%。

河流均属丘陵山区,河槽狭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⑵地下水

瓜州县境内地下水补给来源可分为三个区域:

即①三道沟、河东、布隆吉和桥子的地下水。

是由疏勒河出山后渗入昌马洪积扇形成的径流补给。

②踏实地下水,主要来自桥子,榆林河地下径流补给,一部分由东向西,呈泉溢出,一部分由南向北经截山子流入百齐堡荒滩。

③县城附近的地下水,主要由渠道和灌溉渗漏补给。

以4‰的坡度由东向西消耗于蒸腾和渗漏在戈壁沙漠之中。

全县地下水蕴藏量为75.99万立方米。

除去重复计算实际蕴藏量只有58万立方米。

2.1.8土壤

瓜州县地域广阔,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又横跨我国西北温带、暖温带两个不同的荒漠气候区,气候差异很大。

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之形成了多变的土壤类型。

灰棕荒漠土和棕色荒漠土为瓜州主要的土壤类型。

农业耕作土壤多分布在洪积冲积扇扇沿的中上部和河流中下游干三角洲上。

靠近戈壁滩一带多为耕灌灰棕漠土或耕灌棕漠土。

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分布着潮土。

地形较低的最边沿处则分布着耕灌草甸土。

形成了耕灌棕漠土(或灰棕漠土)——灌淤土——潮土——耕灌草甸土的分布规律。

风沙土类大多集中分布在绿洲外沿与戈壁接壤地带,或分布在风沙口农田边沿。

锁阳城曾为唐代绿洲,当时面积约50万亩,唐中叶后由于战乱,河流改道东北流,灌溉水源断绝,绿洲荒漠化而废弃,灌淤土演化成为风沙土、盐土和其它类型的土壤。

瓜州县以灌淤土、潮土为主,自然土壤以棕漠土、灰棕漠土、盐土、草甸土、风沙土为主。

2.1.9植物

瓜州属于温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气候极端干燥,土壤贫瘠,生长季短,水热匹配不协调,而且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在全区的相差不大,加之土壤又多为盐土或盐渍化。

在这种单调而严酷的生态环境下,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是必然的。

在野外调查中所记录到植物共345种,分属于57个科,182个属。

瓜州县植物区系的主要成份是亚洲中部成份,约60%的优势种属于亚洲中部成份,如:

黑柴、泡泡刺、珍珠、大白刺、膜果麻黄、短叶假木赋、中亚紫菀木、蒙古沙拐枣、裸果木、尖叶盐爪爪等。

还有一些重要的伴生种,如:

木霸王、细枝盐爪爪、白沙蒿、花棒、蒙古沙枣、叉枝雅葱、戈壁针茅、沙生针茅、白茎盐生草等也都属于亚洲中部成份。

2.1.10动物

瓜州野生动物有兽类、禽类、虫、鱼类。

⑴兽类

瓜州县境内有25种,属于7目、12科。

有大耳猬、北棕蛹、中亚兔、旱獭、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长耳跳鼠、三趾心颅跳鼠、小家鼠、灰仓鼠、大沙鼠、子午沙鼠、柽柳沙鼠、虎鼬、狼、赤狐、草原班猫、猞猁、雪豹、野驴、鹅喉羚、盘羊、北山羊、岩羊。

其中:

野驴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鹅喉羚、盘羊、北山羊、岩羊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一般分布在山区。

⑵禽类

瓜州县境内主要禽类有:

小石丰鸟、夏喉鸟、苍鹭、大白鹭、大麻开鸟、黑鹳、灰雁、斑头雁、大天鹅、赤麻鸭、针尾鸭、绿翅鸭、斑嘴鸭、赤膀鸭、赤颈鸭、琵嘴鸭、红头潜鸭、鸢、雀鹰、大鸟,金雕、胡兀鹫,鹗、燕隼、黄爪隼、红隼、高山雪鸡、石鸡、雉鸡、普通秧鸡、白骨顶、小鸨、风头麦鸡、灰斑行鸟、金斑行鸟、环颈行鸟、蒙古沙行鸟、鹤鹬、红脚鹬、林鹬、矶鹬、针尾沙锥、丘鹬、黑翅长脚鹬、黑尾鸥、红嘴鸥、普通燕鸥、毛腿沙鸡、岩鸽、原鸽、欧斑鸠、大杜鹃、雕号鸟、纵纹腹小号鸟、长耳号鸟、欧夜鹰、楼燕、戴胜、小河百灵、风头百灵、角百灵、灰沙燕、家燕、黄鹡鴒、灰鹡鴒、黄头鹡鴒、白鹡鴒、田鹨、大平鸟、红尾佰劳、紫翅棕鸟、喜鹊、黑尾地鸦、红嘴山鸦、小嘴鸟鸦、渡鸦、褐岩鹨、赤者红尾鸲、沙即鸟、漠即鸟、白顶即鸟、白背矾车鸟、赤颈车鸟、小蝗莺、大苇莺、沙白喉莺、漠莺、戴菊、红翅旋壁雀、树麻雀、黄嘴朱顶雀、漠雀、大朱雀、沙色朱雀、高山岭雀。

以上禽类多数分部在水库、水塘、河流两岸,沼泽地以及集水地区。

⑶虫类

瓜州县境内两栖类动物只有1目、1科,1种,却花背蟾蜍,分布于疏勒河流域的沼泽地、水库和其它集水区。

境内爬行纲动物有1目,6科,9种。

叶城沙晰、变色沙晰、隐耳漠虎、西域沙虎、密点麻晰、虫纹麻晰、沙蟒、花条蛇、蝮蛇。

⑷鱼类

瓜州县境内有鱼类2目,3科,3种。

短尾高原鳅、重穗唇高原鳅、棱形高原鳅、酒泉高原鳅、背斑高原鳅、大鳍骨螵鳅、花斑裸鲤、鲫鱼、麦穗鱼、波氏栉虾虎鱼。

2.2社会环境

2.2.1行政区划、人口及民族

瓜州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边塞重镇。

东邻石油城玉门市,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两边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西北与新疆哈密市接壤,是连接甘、新、青、藏四省区的交通枢纽,总面积2.41万km2,辖5镇10乡(柳园镇、渊泉镇、南岔镇、三道沟镇、锁阳城镇、环城乡、瓜州乡、河东乡、布隆吉乡、腰站子乡、西湖乡等),总人口1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5万人,占总人口的27.1%,农村人口10.35万人,占总人口的72.9%,境内有汉、回、蒙、藏、满、东乡、裕固等21个民族。

2.2.2经济发展

2009年,瓜州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4亿元,同比增长24.4%;固定资产投资90.5亿元,增长1.9倍;财政收入20064万元,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增长16%;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430元,增长12.2%;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纯收入727元,增长30%。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了30亿元和2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2.2.3交通

瓜州是连接甘、青、新、藏四省区的交通枢纽,镇交通运输纵横连接,四通八达,有兰新铁路、312国道穿过,东通内地,西连新疆,南接青海,交通十分方便。

兰新铁路通过瓜州县境内的铁路线,东起疏勒河,西至红柳河,全程285km,途设21个火车站,均属乌鲁木齐铁路局管辖。

疏勒河车站:

是县境内最东的一个车站。

位于三道沟境内,于1956年12月建站,为三等车站。

疏勒河地区还设机务段、客运站,于2002年移交兰州铁路局管辖。

2.2.4矿藏

瓜州县境内地下矿藏品种较多,已知矿种有金、银、铜、铁、锰、铅、锌、铬、芒硝、大理石、蛇纹石、花岗石、石灰岩、萤石、白云岩、磷、盐、重晶石、硅石、硅灰石、水晶、煤炭等24种,78处。

有黑色金属产地26处,其中:

铁矿占有重要地位,产地19处。

主要分布在古堡泉、安北等地。

有色金属矿产地27处,其中:

铅锌矿4处、铜矿10处、金矿12处。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花牛山,现已建矿生产,矿床达中型规模,是瓜州县境内重要的金属矿产地。

有稀有金属矿产铌、钽矿产2处,主要分布于古堡泉等地。

非金属矿产地18处,其中:

白云岩2处、石灰岩2处、萤石1处,磷矿2处、重晶石1处、盐矿2处、石墨1处、硅石3处,其余还有硅灰石、水晶、冰洲石、白云石各1处,为伴生矿未单独列出。

有燃料产地5处,现有煤矿点规模小,煤层薄,构造复杂,主要分布在芦草沟、红口子等处,以往仅有少量的开采。

2.2.5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

瓜州历史悠久。

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为西戎地,秦为月氏、乌孙地,汉初为匈奴属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属酒泉郡。

西晋境内建置晋昌郡,辖冥安、渊泉、广至县。

东晋时期境内设晋昌、凉兴、会稽、广夏郡。

北魏隶沙洲,境内设晋昌、凉兴、常乐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瓜州。

五代属曹议金归义军领地。

宋属西夏。

元陷吐蕃。

明设罕东卫。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置靖逆、赤金卫、雍正二年(1724)置瓜州直隶厅;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瓜州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改府为瓜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2年(1913),改直隶州为瓜州县,属安肃道。

1949年9月28日,瓜州和平解放,隶酒泉专员公署,后隶张掖专员公署,隶酒泉地区行政公署。

现隶属酒泉市。

瓜州文物遗址较多,但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完整的较少。

经过普查,县境内的石窟寺、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等共有30余处,其中属全国重点保护的1处(榆林窟)、省级重点保护的5处、县级重点保护的24处。

馆藏文物742件。

⑴古锁阳城遗城

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建在瓜州县城东南约75公里的荒滩上。

主城长方形,南北长470米,东西宽430米。

除主城外,还有4个瓮城,城的四周还筑有若干用以加固城郭的马面。

此城久已废弃,但城垣仍然存在,高约9米,宽约5米,全为黄土夯筑而成,十分坚固。

一条南北走向的墙把全城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城较小,约1.7万平方米,据说是当年驻军将领及其家属的住地。

西城较大,约16.5万平方米,据说是驻扎士兵的地方。

全城东西长565米,南北宽468.72米,总面积27.49万平方米。

城周围建有关厢,关厢前面地带宽阔,是养马、练马的场所。

关厢外西北角有小土堡两个,很可能是用以关押战俘和处罚士卒的地方。

城外东面,有塔儿寺遗址一处,是少数民族祭祖的祠庙,现屋宇无存,只有一座高1米多,用土坯衬砌的大塔和五座小塔,塔原为白色,如今石灰剥落,面目全非。

祠旁不远,有一个10多亩大的凹坑,坑内坟头累累,很可能是古代死亡将士的墓地。

城内布满沙丘、积炭堆、瓦砾和断墙残壁,长着红柳和沙生植物。

西城内有一口深约1.5米的水井,水深达1米左右,传说这口井是唐代薛仁贵西征途中被困在此城时挖的。

井旁有两棵老柳树,也传为唐人所栽。

城西北角有一高大点将台,点将台旁有一大堆积炭层,传说是唐代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占领此城时铸造兵器和起炊的遗址。

锁阳城地处大漠深处,登城远眺,南面荒漠一片,远处祁连山峰洁白明净;北边,田野中大大小小的水泊湖池闪闪发光;西面,广阔的草原绿草如茵。

城周围天阔地广,苍茫幽远,塞外风光尽收眼底。

此城其所以改名为锁阳城,是因为有一段传说:

唐代名将薛仁贵奉命西征,一路顺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后,中了埋伏,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围困在城中。

唐军虽然多次冲击,仍然冲不出重围,只能固守苦峪城。

一天天过去了,城中粮草快要断绝,老将程咬金杀开一条血路去长安搬救兵,薛仁贵号召将士节衣缩食,并亲自带人挖草根树皮充饥,以待援兵。

有一天,薛仁贵发现城周围田地里生长的一种植物和红萝卜一样,名叫锁阳,可以食用,便命令将士挖出来充饥,这里遍地都有锁阳,将士们挖吃锁阳一直坚持到程咬金救兵到来。

以后纪念锁阳解求全军性命一事,就把苦峪城改为锁阳城。

锁阳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具体筑城年代无从考证,但从城中发掘出的开元通宝等唐代器物和城外白塔下挖出的唐碑断定,城的始筑年代当不晚于盛唐。

文物部门考证,锁阳城就是唐代瓜州的治所晋昌县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于此置瓜州,设总管府,督肃、瓜、沙3州。

明代作过哈密卫的治所。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考证,该城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民国时期在锁阳城附近发现一块半截石碑,据考证为唐代地名碑,当时称为唐朝断碑。

据瓜州县国民政府县长曹馥采访录记载:

“唐朝断碑在苦峪城东半里寺基内,字画不甚剥落。

一面逼真唐体,虽未为唐人极佳者,而断非唐后之书。

因首尾残缺,仅存中段,文义不能连贯。

而总系大中时复河湟,张义潮归唐授爵。

内有‘大兴屯垦,水利疏通,荷锸如云,万亿京坻’,‘称功颂德’等语。

其一面字体流入五代宋初,文意与前大略相仿,似颂曹义金之语。

夫张曹二公本治沙州,而瓜州亦其兼统,此处总系瓜州地方,但当日此处地名,碑文缺落无考”。

可惜这块石碑失落已久未能保存下来。

锁阳城故址及墓葬已于1957年3月5日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⑵墓葬

瓜州境内现已初步查出的墓葬有3处,均未发掘。

①锁阳城墓群、黑水河墓群:

均为汉唐墓葬。

锁阳城墓群在锁阳城正南戈壁;黑水河墓群在东南戈壁。

两处共有墓2000余座,分布在长约30公里,宽约5~8公里的狭长地带中。

墓葬结构有砖式和洞穴两种。

从现存封土堆来看,大型墓占3%,平均周长55米,最大周长70米,中型墓占40%,小型墓占57%。

1985年7月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桥湾一号魏晋墓:

位于桥湾城西南1.5公里处,疏勒河南岸干硬板土滩上,有良好的保护环境。

⑶馆藏文物

瓜州县现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共742件,分为18类。

①石器(新石器至汉、清)。

共45件;②玉器(魏晋),共23件;③陶器(新石器时代至汉、唐),共90件;④瓷器(清代),共9件;⑤金银器(清代),共3件;⑥铜器(汉至清),共154件;⑦铁器(汉至清),共48件;⑧骨角器(时代待考),1件;⑨砖瓦(汉至清),共8件;⑩石刻(唐至清),共4件;⑾玺印(魏晋),1件;⑿书画(唐、宋、明、清),共5件;⒀文书(清乾隆五十年,皇帝的圣旨),2件;⒁佛经(清代),共9件;⒂货币(汉至民国),共326件;⒃木器(明、清)共6件;⒄丝绸布(清、民国),共4件;⒅泥制器(时代待考),共4件。

⑷名木古树

锁阳城旱柳,位于桥子乡东南锁阳城之中,树高3米,胸围0.76米,此株旱柳至今还独生在古城之内。

桥子古榆,一棵位于桥子乡政府院内,树高14米,胸围3.98米;另一棵位于乡政府院内道德楼后,树高13米,胸围2.92米,此处还有一棵高10米,胸围2.74米。

据民间相传此三株树均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所栽植,树龄为177年。

桥子杨树,位于桥子乡水管所院内,树高19米,胸围4.59米。

是瓜州最古老的人工栽植杨树。

北桥子水坝旱柳,位于北桥子村一队以东的水坝之上,共9棵,现在生长旺盛。

2.3环境质量现状

由于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特殊,对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存在一定难度,同时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比较简单、非污染生态型项目的特点,本次环评过程未对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分析,仅就评价区范围内环境质量进行简单描述。

由于项目区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区内不存在气、声等相关污染源,同时项目所在地无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根据本项目产污特点,故本次环评重点在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仅对项目区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描述。

2.3.1生态环境现状

⑴项目所在地植物样方调查及分析评价

①项目所在地植物样方调查

项目地位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划定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的相关规定,涉及自然保护区区域植被样方需监测调查,样地基本代表本区域的植被类型,并尽可能设在不同的地貌类型上,充分反映不同地势、地形地质条件下植被生长状况。

●取样范围和面积

锁阳城遗址保护区范围内植被类型。

●调查方法

根据现场踏勘,尽量选取具代表性的不同植物群落的地带作样地,同时还考虑了样方在施工面上分布的均匀程度,本项目设置的3个样方点对项目区样方进行调查,主要利用区域内的例行调查点。

在样方大小方面,根据目前国家林业局在相关调查中所采取的一般规定和方法,本次环评采取了1×1m2样方进行调查,草本植物采用直接收割法,重量以鲜重表示,对整个样地内物种数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本次评价3个植物样方点位调查结果见表2-1至表2-3。

表2-1植被调查植物群落样地登记

群落名称:

芨芨草+芦苇+甘草样号:

001

地点:

锁阳城镇平头树村北海拔:

1305m

样方面积:

1×1m2群落总面积:

环境条件:

盐碱土平原

地理坐标:

E:

96°09.368′N:

40°17.690′

种号

种名

数量

(株丛)

高度

(m)

盖度(%)

胸径(cm)

物候期

生活力

备注

1

芦苇

23

68

32

盛花期

2

甘草

12

60

16

盛花期

3

冰草

41

46

18

显蕾期

群落

总盖度

66%

代表

植物

中文名称:

甘草;

外文名称:

RadixGlycyrrhizae;

拉丁学名:

Glycyrrhizauralensis;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豆科。

工作人员:

王亮、石存海2011年7月20日

表2-2植被调查植物群落样地登记

群落名称:

白刺+骆驼刺+甘草样号:

002

地点:

锁阳城镇平头树村东海拔:

1313m

样方面积:

2×2m2群落总面积:

环境条件:

盐碱土平原

地理坐标:

E:

96°10.898′N:

40°18.715′

种号

种名

数量(株丛)

高度(m)

盖度(%)

胸径(cm)

物候期

生活力

备注

1

芦苇

87

26

14

盛花期

2

白刺

5

48

5

显蕾期

3

甘草

2

46

6

盛花期

4

柽柳

1

126

17

盛花期

群落

总盖度

42%

代表

植物

中文名称:

旱生芦苇;

二法名:

Phragmitesaustralis;

拉丁学名:

Phragmitesaustralis;

科:

禾本科;

属:

芦苇属。

工作人员:

王亮、石存海2011年7月20日

表2-3植被调查植物群落样地登记

群落名称:

白刺+骆驼刺+甘草样号:

003

地点:

锁阳城北海拔:

133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