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17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docx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民主化:

即追求学术的民主,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

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

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

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

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该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是:

(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2)专家服务。

二、思考题

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答:

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变。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由行会组织的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成为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

中世纪,高等教育仅指“大学教育”。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各国教育制度基本确立,中等教育逐步与高等教育衔接,大学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开始新的变化,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概念有了更新、更广的含义。

表现在:

(1)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专科学校、社区学校,在大学本科之上出现了研究生教育。

(2)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除了正规的大学教育,又出现了诸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等“非正规大学”。

这些“非正规大学”也被许多国家列入高等教育的范围,显然,高等教育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当代,普通接受的高等教育概念是: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里?

答: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是高等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在: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3、阐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和经济功能?

答: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4、从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看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服务社会三者的关系。

答:

(1)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8世纪以前的大学以中世纪大学为典型,其职能仅仅是培养人才。

直到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在洪堡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诞生,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19世纪末美国大学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中,于是引发了大学的第三种职能——为社会服务。

(2)大学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培养人才应居于中心地位。

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研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的人才、发展科学将脱离社会实际。

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除了与各种社会现象密切联系外还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能动作用。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其他社会属性的根本区别)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消逝,还会残存一段时间,例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还会有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的大众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思想。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

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的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高校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目标上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德育:

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智育:

智育是全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指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

体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

是指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

培养体育道德的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

二、思考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答:

(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实施的途径。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的性质表现在:

(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的性质,它同政治思想、社会理想等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反映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它与现实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正因此,它为教育活动确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并能在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有形或无形地对教育实践起着定向、引航作用。

(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即教育目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性。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答:

其要点包括: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4、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

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也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这些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又是辨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智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

5、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答: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1)教学工作。

教学是实施德、智、体诸育的基本途径。

我国高校的教学目标包括:

a.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b.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c.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可见,高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2)科研训练。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训练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思维方式、扩大知识面,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创造能力。

同时,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合作的精神,最终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它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心,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