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092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docx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见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如:

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AST/ALT

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转归有一定的价值。

急性肝炎时,比值<1;肝硬化时比值≥2;肝癌时比值≥3。

(两者都明显升高时该比值才有意义)

特别注意:

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的“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总胆红素(TBIL)

增高见于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

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总蛋白(TP)

增高见于高度脱水症、血液浓缩、网状上皮系统增生、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

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性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失血等。

白蛋白(ALB)

增高见于严重失水和血液浓缩。

降低:

营养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消耗性疾病、腹腔恶性肿瘤、恶病质、神兵综合征、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尿素(UREA)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尿、尿毒症、严重肾功能衰竭、高蛋白饮食,糖尿病、轻度肾功能低下等,降低见于严重肝病等

肌酐(CREA)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害、尿路梗阻、心功能不全等。

降低见于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

 

血清葡萄糖

增高见于某些生理因素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降低见于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等

总胆固醇(CHO)

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

降低见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也可见于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甘油三酯(TG)

增高见于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口服避孕药等。

降低:

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增高见于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见于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肝炎、肝硬化等;高TG血症往往伴有低HDL-C;多数肥胖者该项检查也偏低;吸烟等。

(被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降低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尿常规

  1、尿比重(SG)

  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

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

在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

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

  2、尿酸碱度(pH)

  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

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

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

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

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为5.4-8.4,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

  3、尿白细胞(LEU)

增高:

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4、尿亚硝酸盐(NIT)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

  5、尿蛋白(PRO)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

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

如尿蛋白阳性,常提示肾脏病变。

  6、尿糖(GLU)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为0。

1-0。

3克,最高不超过1克,尿糖定性为阴性。

若尿糖呈阳性时则需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甲亢、静脉输高糖液体等造成的血糖所致;另一种血糖不高而出现尿糖,为近端肾小管的功能损害所致。

  7、尿酮体(Ket)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尿酮体阴性鉴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

  8、尿胆原(URO或UBG)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9、尿胆红素(BIL)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红细胞(BLO)

  临床意义:

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尿常规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尿胆原

URO

阴性

阳性肝脏损害及溶血。

潜血

BLO

阴性

阳性血尿、血红蛋白尿、肾炎、肾结核、肾结石、_肾肿瘤、尿路损伤及溶血等。

同时有蛋白者,要考虑肾脏病和出血.

胆红素

BIL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酮体

KET

阴性

阳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呕吐。

白细胞

LEU

阴性

阳性尿路感染。

葡萄糖

GLU

阴性

阳性糖尿病、肾性糖尿。

蛋白质

PRO

阴性

阳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等。

酸碱度

PH

4.6~8.0(平均值6.0)

↑,碱中毒等。

↓,酸中毒等。

亚硝酸盐

NIT

阴性

阳性尿路感染。

比重

SG

1.002~1.030

↑,见于心衰、高热、脱水、急性肾炎等。

↓,见于过量饮水、慢性肾炎及尿崩症等。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尤其当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超过20μg/min尿,常作为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全身性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微量白蛋白尿增高见于:

①大多数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②妊娠子痫前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的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癌、肝硬化等。

③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剧烈运动与饮酒等。

尿肌酐

①尿肌酐排泄量增高: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消耗性疾病、肝脏疾患、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发热以及饥饿等。

②尿肌酐排泄量减少:

见于肾脏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瘫痪、伤寒、破伤风、结核等消耗性疾病及肌肉萎缩和肌肉营养不良等。

  

一、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临床参考范围

     ACR :

男 参考区间:

0-2.5

     女 参考区间:

 0-3.0 

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在临床的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常为阴性,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需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此外,尿MAlb是诊断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指标,而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肾脏病预后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美国肾脏病预后及生存质量(K/DOQI)指南推荐在肾脏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筛查微量白蛋白尿。

目前认为,24h或者过夜段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是诊断白蛋白尿的金标准。

但段UAE检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尿液留取及尿量测量的准确性难以保障,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尤其是首次晨尿ACR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及与段尿UAE的一致性,而且留取方便,可代替UAE。

ACR被K/DOQI指南推荐用于高危人群筛查MAlb。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2、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或天—天间的葡萄糖控制,亦不能用于取代每天家庭检查尿或血液葡萄糖。

3、当结果低于确定的参考范围,可能表明最近有低血糖发作、Hb变异体存在或红细胞寿命短。

4、任何原因引起的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将减少红细胞暴露到葡萄糖中的时间,随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将会减少。

(即便这一时期平均血液葡萄糖水平是升高的)

全血GLU

高血糖:

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

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

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血常规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

RBC

男:

_4.4-5.7*10^12_/L

女:

_3.8-5.1*10^12/L

新生儿:

_6-7*10^12/L

儿童:

_4.0-5.2*10^12/L

RBC↑,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_ing_、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

Hb、Hgb

男:

120-165g/L

女:

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红细胞压积

PCV或HCT

男:

0.39-0.51

女:

0.33-0.46

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症等。

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等。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c

成人

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c↓,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溶血性贫血

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

PLT、BPC

100-300*10^9/L

↑,见于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内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周内)等。

↓,遗传性疾病、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_心脏疾患。

另有阿司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

4-10*10^9/L

儿童:

5-12*10^9/L

新生儿:

15-20*10^9/L

↑,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_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其_以脾切除术后为甚等。

↓,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_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_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_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_癫痫药、抗甲状腺药、抗疟疾药、抗结核药、糖尿病药。

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红细胞沉降率

ESR

男:

>15mm/h

女:

>20mm/h

↑,各种炎症、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坏死持续2-3W、心肌梗死发病1W左右、恶性肿瘤、其它各种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生理性增多:

运动、月经期、妊娠3M以上(直至分娩后3W)、60岁以上。

↓,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恶液质、抗感染治疗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