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894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docx

外国文学笔记全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其中,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另一个渊源是早期基督教文学],古罗马文学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

一、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古希腊文学约从公元前12世纪末就已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世纪,历时千年。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荷马时代”:

前12世纪末—前8世纪;

(2)“大移民”时代:

前8世纪-前6世纪;

(3)古典时代:

前6世纪-前4世纪初;

(4)“希腊化”时代:

前4世纪中叶-前2世纪。

2.“荷马时代”的文学成就

“荷马时代”:

前12世纪末—前8世纪。

因荷马生于这一历史时期而得名。

因荷马史诗描写英雄事迹,又称“英雄时代”。

主要文学成就:

神话、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纪》和赫西俄德的长诗《工作与时日》、《神谱》。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原始初民的口头创作,在希腊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

马克思指出: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这意思是说,希腊神话既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公元前9、8世纪时,欧洲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荷马。

荷马给我们留下了两部史诗作品,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这两部作品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荷马之后,出现了著名诗人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世纪末—7世纪初)。

赫西俄德所写长诗《工作与时日》共828行,属于教谕诗,以诗人对他的弟弟的教训为主要内容。

它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也是第一部个人作品。

赫西俄德的另一首长诗《神谱》,描写宇宙的形成、诸神的谱系与斗争,成为神话学的重要史料。

3.“大移民时代”的文学成就

“大移民”时代:

前8世纪-前6世纪。

此时形成中的希腊城邦经历了持续200年的对外移民运动,故名。

文学成就集中在两个领域:

韵文的抒情诗和散文的寓言。

希腊抒情诗源于民歌,分为双管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

著名的抒情诗人有萨福,以及阿那克瑞翁(前550—前465)、品达(前522—前442)等。

萨福(前612?

—?

)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后世古典时代的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还有“男有荷马,女有萨福”之说。

萨福一生写了9卷诗,多以缠绵悱恻的爱情为主题,语言艳丽,情调伤感,感情真挚,可惜流传下来的很少。

《给所爱》一诗表现出她很擅长写恋爱心理。

《给所爱》:

他就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

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

好比音乐。

/

听见你笑声,我的心儿就会跳,

跳动得就像恐怖在心里滋扰;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

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热情

像火焰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

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

头脑轰轰。

/

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

透过我的四肢;我的容颜

比冬天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

死和发疯。

与抒情诗同时,希腊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许多散文故事,其中多是动物寓言。

相传这些寓言为公元前6世纪一个名叫伊索的被释奴隶所作,因此后人收集整理时称之为《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收入了300多个寓言,主要是以故事(多为动物故事)来引申、总结出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反映的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

与史诗和抒情诗等文体不同的是,伊索寓言在结构上不但有形象化的故事,而且还有抽象的议论。

我们所熟悉的《农夫与蛇》《农夫的内讧的儿子们》《狼和小羊》就出自于这部作品。

在文学史上,《伊索寓言》曾产生深广的影响,后世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得益于它。

近年来,有学者考证有些寓言来源于埃塞俄比亚,作者是比伊索早5个世纪的鲁曼。

4.古典时代的文学成就

古典时代:

前6世纪-前4世纪初。

这是希腊奴隶制的繁荣时期。

雅典是此时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此时文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戏剧方面,另有散文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成就也值得注意。

古典时代的戏剧成就极高,出现了“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喜剧诗人”克剌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

古典时代的散文成就反映在历史著作、哲学著作和演说词中。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著有《希波战争史》,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著有《长征记》。

著名的演说家有伊苏格拉底(前436—前338)和狄摩西尼(前383—前322)。

古典时代的雅典出现了两大文艺理论家,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前427?

—前348)出身于雅典贵族,早年从哲学家苏格拉底求学。

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权以破坏宗教和毒害青年的罪状处死后,柏拉图曾游历埃及等地。

回雅典后,他创办学园,授徒讲学,并撰写哲学对话录,直到死时为止。

柏拉图的对话录总共有40多篇,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文艺、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烈的一些哲学问题。

最著名的有体现他的政治纲领的《理想国》,讨论修辞学和辩证法的《斐德若》,讨论审美教育的《会饮》和谈到理想国的社会组织的《法律》等篇。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

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对诗人提出两条罪状:

第一,诗不能教人认识真理。

例如画家画床只是模仿木匠制造的床,而木匠造床又模仿床之所以为床的道理(理式),所以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

第二,诗滋养着应该由理智压制下去的“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例如情感和欲念。

而且,希腊诗人把神和英雄写得无恶不作,破坏了宗教信仰,起了伤风败俗的作用。

但柏拉图实际上并不否定文学艺术,他只是反对具有民主倾向的文学艺术。

他从反动的贵族利益出发,提出文艺必须服务于贵族政治的观点。

公元3世纪,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由普洛丁努斯发展为新柏拉图主义。

这种新柏拉图主义在中古同基督教神学结合在一起,在哲学和美学方面统治了1000多年。

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思想在后来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浪漫主义运动中也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亚理斯多德(前384—前322)生于马其顿,21岁时赴雅典从柏拉图学哲学。

柏拉图死后,他回到马其顿,当菲力浦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三年,及至亚历山大即位东侵,他又回雅典开办一所学校,授徒讲学,撰写哲学和科学著作。

亚理斯多德利用他那丰富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希腊文艺作了总结。

《诗学》和《修辞学》就是这种总结的成果。

亚理斯多德从古希腊传统的“模仿说”出发,认为现实世界是文艺的蓝本,文艺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诗学》第九章指出: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

诗人和历史家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

?

比历史更近于哲学,更严肃;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

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认为这段话主要有两个含义:

首先,诗有诗的真实,它是合乎规律的,带有普遍性的……其次,诗的真实不同于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诗是虚构,在虚构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而抛去偶然性,所以诗或艺术的真实可以高于生活的真实。

这就推翻了柏拉图认为艺术只是“影子的影子”的论点。

由于认识到诗必须符合可然律和必然律,显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亚理斯多德特别强调作品必须是有机的整体。

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认为无论是史诗还是悲剧,都应以动作或情节为纲,而不应以人物性格为纲,因为以情节为纲,较易显出事件发展的必然性。

情节要整一,一部作品只应有一个主要的情节,从开始发展到顶点,然后转到必然的结局。

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着重分析了悲剧。

第六章为悲剧下了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用的是由各种雕饰来提高的语言,不同的雕饰用在不同的部分;方式是通过动作而不是通过叙述;引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接着他指出:

动作须有动作的人物,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两方面的特点。

这样,亚理斯多德就指出了分析一般戏剧作品所必须考虑到的六个要素:

动作(情节)、人物性格、思想、语言、表演(通过人物动作,不通过叙述)和歌唱(因为希腊悲剧有合唱队)。

5.“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成就

“希腊化”时代:

前4世纪中叶-前2世纪。

这一时期,希腊的文化影响了东方国家,因此史称“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的文学呈现出衰落趋势,但有一种倾向十分可喜,即:

现实感增强。

文学中的神话主题此时受到冷落,作家们更注重描写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的社会关系。

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新喜剧的创作中。

新喜剧是与阿里斯托芬的旧喜剧相对而言的,又称“世态喜剧”。

旧喜剧以政治讽刺为特色,新喜剧则以描写家庭生活和男女爱情为主。

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写了100多部喜剧,在比赛中获奖8次,但只传下2部完整的剧本。

这2部完整的剧本是:

《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通过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等罗马作家的改编,米南德的作品曾对后世欧洲喜剧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出现了一种新诗体──牧歌(又称田园诗)。

忒俄克里托斯(公元前310?

-245?

)是这种诗体的创造者。

他的牧歌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田园诗,他不但写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心境,而且还写年轻牧人的情感生活。

希腊被罗马灭亡之后,希腊文学已不复独立存在,但它在罗马文学中得到了继承。

小结

纵观古希腊文学史,我们发现:

第一,文学作为社会现象,其起源与宗教的联系密切相关。

古希腊最早的口头文学神话,以其异常丰富的实例证明了原始宗教的两个起源:

一是对自然奇异现象的恐惧,对某种强大的自然物、自然力的崇拜,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最初都是某种自然物、自然力的象征;一是对祖先的崇拜,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就是对祖先的追忆。

上述两方面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西方学者斯宾塞在《社会学原理》(1885)一书中指出:

“在这种超自然神的背后,也正如在其他一切超自然神的背后一样,我们可以找到某种属于人类特性的人格。

对一切超越于普通事物的东西,野蛮人就认之为超自然的或神圣的。

超群的名人也是如此。

这个名人也许不过是记忆中建立部落的远祖;也许是一位以孔武有力、骁勇善战而知名的领袖;也许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巫医;也许是某些新器物的发明者,甚至他也许并非部族的成员、但却带来了技艺和知识的卓越的异乡人;或者也许是由于征服获胜而握有主权的优越种族的一分子,不管他是上述哪一种人物,由于其生前受人敬畏,其死后便受到更大的敬畏。

对于这位鬼灵的邀宠礼,渐渐比那些不为人恐惧的鬼灵来得大,并发展为一种定为制度的崇拜。

例外的情况是没有的。

我们的结论是:

如果按照祖先崇拜一词的那个最广大的意义(作为对属于血亲或非血亲的死者的崇拜)来说,祖先崇拜就是一切宗教的根源。

斯宾塞所说的世界各地各民族都存在对祖先神的崇拜这一事实却是确实可靠的。

而且,他还正确地看到了在“超自然神”的“背后”,才是对祖先神的崇拜,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认为,这正是古希腊神话产生的根源。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认定,文学产生之时,本身并没有独立意识,它是宣扬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一种非常巧妙、非常容易深入人心的高明的形式。

第二,古希腊文学开创了欧洲文学的几个重要主题,如宗教主题(如果我们上面的观点能够成立的话,我们便会进一步推导出同样的观点,即古希腊神话以及一切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至少是准宗教主题)、战争主题(《伊利亚特》等)、冒险主题(《奥德修纪》等)、爱情主题(《美狄亚》等)。

第三,古希腊文学以神话为基础,决定了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思维模式是神话式的,而这种神话式的思维模式反映在创作方法上则主要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

而在后出现的古希腊“新喜剧”中,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方法则被现实主义的方法所取代。

这样,作为欧洲文学史的开端,古希腊文学中就出现了整个中外文学史上最基本的三种创作方法,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创作方法模式。

而且,在艺术技巧、手段上,古希腊文学也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比如荷马史诗的素材剪裁、情节安排技巧,文学人物的描写技巧,场面描写技巧以及语言运用技巧等,就曾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

二、古罗马文学

1、罗马文学的分期

一般把罗马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公元前3世纪中叶-2世纪中叶,是为初创期。

第二阶段:

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公元1世纪初,是为“黄金时代”。

第三阶段:

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是为“白银时代”。

2.罗马文学初创时期的成就

第一阶段:

公元前3世纪中叶-2世纪中叶,罗马文学初创阶段。

战争中,从希腊俘虏的奴隶成了希腊文学在罗马广泛传播的媒介。

罗马的第一个诗人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84?

-204)就是一个获释的希腊籍奴隶。

他首先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译成拉丁文,又改编了一些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在安德罗尼库斯的基础上,罗马文学开始发展起来。

首先为罗马文学发展做出贡献的是格涅乌斯·涅维优斯(公元前270?

-200)。

他虽然也翻译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但更重要的是他创作了属于罗马的历史剧,即所谓“长袍剧”(因剧中的罗马贵族穿镶紫边的长袍而得名)。

在共和时期,喜剧比较发达。

这时的喜剧大多模仿“希腊化”时代米南德的新喜剧,描写爱情和家庭生活。

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斯。

普劳图斯(提图斯·玛求斯·普劳图斯,前254?

—184)一生写了100多部喜剧,流传下来21部,多为滑稽喜剧。

其中较出色的是《孪生兄弟》(前186)和《一坛黄金》(前194)。

前者成为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的素材,后者成为莫里哀的《悭吝人》的素材。

泰伦斯(普布留斯·泰伦提乌斯·阿菲尔,前190?

-159)流传下来6部喜剧。

代表作是《婆母》(前160)。

泰伦斯的喜剧比较严肃,不如普劳图斯的生动活泼,但结构严谨,语言优雅,因此在文艺复兴之后被看成喜剧的典范。

3.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成就

第二阶段:

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公元1世纪初。

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代被看成罗马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此时的罗马文学开始有了独立的民族风格。

诗歌方面,出现了哲理诗人卢克莱修(提图斯·卢克莱提乌斯·喀鲁斯,前98?

—56)和抒情诗人卡图鲁斯(该尤斯·瓦利留斯·卡图鲁斯,前84?

-54?

)。

卢克莱修写有《物性赋》,表quo;朝气蓬勃、叱咤世界的大胆诗人”。

散文方面,出现了西塞罗(马尔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前106-43)、凯撒(前100-44)和李维乌斯(前59-17)。

西塞罗被尊为“散文之父”。

他留下了58篇演说辞、900封书信。

他的演说辞文辞优美,句法谨严,段落对称,音韵铿锵,特别讲究修辞,被看成古代散文的典范。

正是在西塞罗的散文中,才确立了拉丁文学语言的准则:

准确,流畅,清晰,雄浑。

屋大维执政时期,即“奥古斯都”时代[“奥古斯都”是罗马元老院对屋大维的尊称,意为“神圣”],罗马文学达到了顶峰。

麦凯纳斯(盖乌斯·启尔尼乌斯·麦凯纳斯)为屋大维笼络文人,组成了所谓“麦凯纳斯文学集团”。

“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中的维吉尔、贺拉斯都属于这个集团。

维吉尔(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前70-19)是古罗马最重要的诗人。

其主要成就是诗作:

《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

《牧歌》(约前42-37年写成)是维吉尔的成名作,以牧羊人对歌或独歌的形式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和美好的理想。

它的写作明显受到了忒俄克里托斯的影响。

《农事诗》(约前37-30年写成)属于奉命之作,模仿赫希俄德的的《工作与时日》,歌颂农村生活,肯定劳动的意义,直接为屋大维振兴农业的政策服务。

《埃涅阿斯纪》也是奉命之作。

据说公元前26年左右,屋大维建议维吉尔为罗马写作史诗,歌颂罗马民族的光荣历史,就像荷马歌颂希腊的光荣历史那样。

维吉尔感屋大维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历时11年,终于写成了《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又译《伊尼德》,共12卷,约1万行。

前6卷模仿荷马《奥德修纪》,写特洛亚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亚陷落之后,率领族人经过多年的海上漂泊生活,最后来到拉丁姆地区的过程。

后6卷模仿荷马《伊利亚特》,写埃涅阿斯与拉丁姆当地的异族长期作战,最后成为罗马之君的过程。

在维吉尔笔下,屋大维的始祖是埃涅阿斯,而埃涅阿斯又是爱神阿佛洛狄忒之子。

也就是说,屋大维是神的后裔。

诗人不但歌颂了罗马的光荣历史,在第6卷中,还直接歌颂了屋大维,说他是“天帝的亲友,他将在拉丁姆重现黄金盛世”。

甚至维吉尔还公开宣扬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政策:

“要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是向全世界推行和平的统治,挫败的多加抚恤,桀骜的诛戮,这才是上国之风、帝王之术。

”这说明,《伊尼德》的写作完全是为屋大维的统治服务的。

但模仿之作不一定缺少创新意识,有政治倾向性的不一定缺乏艺术性,“奉命之作”不一定不成功。

《埃涅阿斯纪》在模仿之中有创新,在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同时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一部成功的“奉命之作”。

第一,维吉尔把荷马用两部史诗所包容的海上历险、战争主题压缩在一部作品中,采用“从中间写起”的笔法,来安排罗马王族的历史和神话传说,融汇广博的学识,因而使《埃涅阿斯纪》的情节像荷马史诗一样简练集中。

同时,某些细节的描写维妙维肖。

据说诗人每天只写3行诗,其精心细致可见一斑。

第二,维吉尔虽不长于描写战争,但善于爱情心理的刻划。

《伊尼德》第4卷中所描写的埃涅阿斯与迦太基女王狄多的爱情故事是全书最动人的部分。

狄多以全部身心爱上了埃涅阿斯,但天神提醒埃涅阿斯,他担负着重建家国的使命,不能不离开迦太基而去寻找他建国的地方。

于是,刚烈而多情的狄多自焚而亡。

诗人在描写这一悲剧性情节时,既肯定埃涅阿斯行动的政治必要性,又写出了狄多对埃涅阿斯之爱的合人情,以及殉情的性格必然性。

评论者认为,由于维吉尔如此成功地描写了狄多的激情和绝望,以致违背了自己的原意而为狄多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同情(华东六省一市二十院校编:

《外国文学教学参考材料》第1册)。

辐射点:

殉情主题作品。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

第三,《伊尼德》的语言简洁而富于暗示,音律谨严而富于节奏感,风格严肃而又哀婉,而且多用“荷马式比喻”。

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修纪》是民间史诗,维吉尔的《伊尼德》则属“文人史诗”。

在世界文学史上,维吉尔被看成荷马之后最重要的史诗诗人,《埃涅阿斯纪》被看成“文人史诗”的典范。

与维吉尔同时的贺拉斯(昆图斯·贺拉提乌斯·弗拉库拉,前65-8)是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写有《讽刺诗集》《长短句集》《歌集》等诗集,另有《诗简》2卷。

在诗的创作上,贺拉斯使拉丁诗的韵律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他曾说过:

“我第一个把爱奥里亚的歌用意大利的调子歌唱出来。

”他在诗的韵律的灵活上,在加工的精细上,在语言的丰富上,胜过了他的前辈。

《诗简》是用诗体写成的书信集。

其中致皮索父子的信被冠以《诗艺》之名而流传后世。

《诗艺》所提出的“寓教于乐”的主张、“合式”的原则(即要求一部文学作品具有“统一与调和的美”)以及“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的要求,对后世文艺理论的发展极有影响,尤其在古典主义时期,他的主张还被奉为经典。

属于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的还有奥维德(普布留斯·奥维第乌斯·纳索,前43-公元18)。

奥维德最重要的作品是叙事诗《变形记》。

《变形记》有“神话词典”之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包括250多个故事。

奥维德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化”学说,以“变形”来组织情节,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故事,写人与动物、植物的不断转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凯撒时代。

这种“变形”的构思,对后世作家影响很大,罗马帝国末期的阿普列尤斯,20世纪奥地利的卡夫卡,都写有同名作品。



辐射点:

“变形”想像。

中国古代文学多有“变形”想像,如:

《西游记》,道法;《封神演义》,特殊功能,怪异的外形;《聊斋志异》,假托,寓意。

三部《变形记》:

奥维德的《变形记》——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又名《变形记》)——卡夫卡的《变形记》。

另外,奥维德还表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

他采用“故事套故事”、“人物讲故事”、“织品上绘制故事”、“器皿上镂刻故事”以及“对比正反故事”等方式来叙述、串连故事,显得非常自然。

4.罗马文学“白银时代”的成就

第三阶段:

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

公元1至2世纪,罗马文学走上了下坡路,被称为“白银时代”。

公元3世纪后,罗马文学完全衰落。

这一时期较重要的作家有塞内加、阿普列尤斯、尤维纳利斯和琉善等。

塞内加(鲁齐乌斯·安奈乌斯·塞内加,前4—公元65)是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写有悲剧10种。

塞内加长于心理刻划和紧张的对白,作品充满着悲怆的绝望情绪,凶杀、复仇等恐怖因素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

这些都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阿普列尤斯(普齐乌斯·阿普列尤斯,公元124?

—175?

)是北非人,有“小说之父”之称。

其代表作《金驴记》(又名《变形记》)是罗马文学中最完整的一部小说。

作者采用了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相同的结构方式,以青年普齐乌斯误服魔药变成驴子后的经历为线索,安排了大量插曲,使小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特别是阴暗面,体现出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特点。

承接:

奥维德的《变形记》。

关于小爱神丘比特与普赛克的优美爱情故事就是其中的插图之一,它使整部作品带上了迷人的神话色彩。

后世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写法与这部作品极为接近。

尤维纳利斯(德奇姆斯·尤尼乌斯·尤维纳利斯,公元60?

-127?

)和琉善(鲁奇阿努斯,公元125?

-200?

)都是讽刺诗人。

在“愤怒促使我写诗”(尤维纳利斯语)的情况下,他们口诛笔伐社会时弊,甚至对“任何一种宗教迷信都一律持怀疑态度”,成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伏尔泰”(恩格斯语,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

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成为国教,宗教文学创作十分活跃。

帝国东迁后,混合着希腊传统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亚洲文化的拜占庭文化逐渐形成。

到了公元4、5世纪,基督教势力遍及欧洲,宗教文学盛极一时,世俗文学受到排挤,于是文学史进入了中世纪。

小结

第一,从古罗马开始,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服务,成了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

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

而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不但是“奉命之作”,而且直接配合了政治行为,为奥古斯都大帝歌功颂德。

但无论为什么服务,文学的价值主要的还是在于其审美功能上,离开了这一点,文学可能就不存在了。

比如《伊尼德》,其成功恐怕在于“文人史诗”的典范一面,而不在于其政治行为的工具的一面。

第二,罗马文学仍然主要以神话为基础,这决定了罗马文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同古希腊文学一样是神话式的。

而神话思维则与文学的形象思维关系密切。

这一点,或许可从“变形”的意义上启发当代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一、古希腊神话的产生

古希腊文学从公元前12世纪末就已开始,神话就是古希腊文学的最早成就。

它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希腊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

关于希腊神话的记载,最早见于荷马史诗以及赫希俄德的《神谱》,以后才散见于奴隶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