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766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docx

11hz01lh000202初一科学凌姗姗8B水溶液余小婷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8B)

讲义编号11hz01lh000202

学员编号:

hz1hsw8年级:

初一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凌姗姗辅导科目:

科学学科教师:

余小婷

课题

水溶液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1年7月9日10:

:

10——12:

10

教学目的

1、理解水的溶解性、溶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2、溶液的分类、溶解度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水的组成:

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阴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2、水的电解表达式: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二、物体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名称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 

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

它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2、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相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4、(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它是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公式:

S=(m质/m剂)*100g

5、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可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大多数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内因有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有温度。

7、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公式:

A%=m质/m液=m质/(m质+m剂)

典型例题:

1、10克食盐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食盐的质量分数?

2.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到另一烧杯中,求剩余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3.在剩下溶液中加入10克水,所得溶液的食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向另一杯中加入5克食盐,食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8、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要点: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质浓=m质稀即m液浓A浓%=m液稀A稀%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3把5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水多少毫升?

提示:

水=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例: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计算此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食盐的质量分数?

 

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克,问需要氯化钠多少克?

水多少克?

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的特征是有固定的熔点、有规则形状。

2、结晶的方法有:

(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对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

(2)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对温度变化影响大较大的物质。

9、水的利用和保护:

1、地球上分布最多的是海洋水。

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有:

湖泊淡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对陆地淡水资源补充最重要的循环是:

海陆间大循环。

2、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存在时间和空间不均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3、污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过滤法是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蒸馏法是根据各种液体的沸点不同。

典型例题讲解:

溶解度计算

1.20℃时,把17克的氯化钾溶解在5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则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多少?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要配制204克氯化钠饱和溶液,需氯化钠和水各几克?

 

3.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6克,30℃时,将30克硝酸钾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4、40℃时,把120克的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有5克晶体析出,则该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为多少?

5、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求:

在60℃时,

(1)将105克饱和溶液蒸发全部水,可得多少克硝酸钾晶体?

(2)用60克水可制多少克饱和溶液?

 

6、.在温度t℃时某同学分别向质量均为50克的四份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滤去未溶解的硝酸钾后得到溶液,则得加硝酸钾的质量与所得相应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40

50

60

70

溶液的质量(克)

90

100

105

105

则该同学测得温度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

家庭作业:

[例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例3] 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例4] 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

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

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例6] 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

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

若取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例8]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右表:

硝酸钾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

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

 

[例9] 80℃时把10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

根据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课本)和计算说明:

①此溶液是否饱和?

②如冷却降温到什么温度下才能达到饱和?

③欲使其达到饱和(80℃),可采取哪些方法?

 

[例10] 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取其等质量的溶液两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份蒸发掉10g水,析出1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12.5g水,析出2g晶体,求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典型例题   

[例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分析]:

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这表明在该温度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140g碘化钾。

那么,250g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可通过关系式法列比例求得,亦可用基本公式法求解。

解法1:

关系式法

设:

15℃时,250g水里最多能溶解x克碘化钾。

关系式:

m质+m剂=m液

15℃时   140g100g

      ?

x 250g

 

 

[解答]:

15℃时,250g水最多能溶解350g碘化钾。

 

解法2:

基本公式法

 

已知:

            s=140g  m剂=250g

求:

              m质=?

[解答]:

 

解之,得:

m质=350g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分析:

溶剂量不变,当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时,由于溶解度的增大,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如果要在高温时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则需加入一定量的溶质。

所加溶质的量可用质量关系式通过比例进行计算,也可用公式法求得。

解答1 关系式法

设:

所需加的硝酸钾为x克。

关系式:

m质+m剂=m液              20℃→60℃添加量

20℃ 31.6g 100g131.6g             110g-31.6g=78.4g

                 282g                x

每有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从20℃升到60℃时,需要加入78.4g硝酸钾才能使溶液在60℃时亦达饱和,那么282g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应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可通过比例求得。

 

 

答:

应加入168g硝酸钾。

 

解答2:

公式法

根据上述的比例式,可导出如下的计算公式。

 

设:

应添加硝酸钾晶体为x克。

 

答:

(略) 

 [例3] 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分析:

首先要通过计算得知这硝酸钾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根据硝酸钾在30℃时的溶解度和关系式得:

 

 

由于137.4g<157.1g,可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蒸发水时,溶液首先应由不饱和变成饱和,在这过程蒸发掉的水,并不能引起硝酸钾结晶析出。

当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掉的水才能使硝酸钾晶体析出。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溶液仍不饱和,则不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解答:

设30℃时137.4g硝酸钾配成饱和溶液时需水x克。

 

 

 

原溶液里所含的水为:

500g-137.4g=362.6g

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在这过程所蒸发掉的水为:

362.6g-300g=62.6g

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的水为:

90g-62.6g=27.4g

30℃时,溶解在27.4g水里的硝酸钾会全部结晶析出。

 

 

答:

能析出硝酸钾晶体12.55g。

 

[例4] 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分析:

由于两次蒸发等量的溶剂,析出晶体质量不同.可以断定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掉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求溶解度。

解答:

设6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

则10∶6=100∶S

解之 S=60(g)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

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

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解析:

原题所说的两份溶液,实际上是质量均为25g的等同溶液,而且是不饱和的,我们可以把两份溶液合并在一份溶液中进行分析。

大家知道,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还可以再溶解该物质,其原因就是它比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的水显得“多”,因此,我们把25g不饱和溶液假想为一部分饱和溶液和水组成的(如图所示)。

依题意,向其中加0.7g该物质溶液即达饱和,饱和溶液是不可能再溶解的了,只有其中的水去溶解0.7g该物质并达饱和。

而若使此不饱和溶液经蒸发水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将能溶解0.7g该物质的那部分水去掉就行了,即:

该温度下5g水溶解0.7g该物质达饱和,此题与不饱和溶液质量50g无关。

 

解:

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

 

x:

0.7g=100g∶5g

解得:

x=14g

答:

(略) 

[例6] 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

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分析:

 

解答:

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

 

解之:

S=25(g)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

若取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分析:

从图可以看出,温度与溶解度在数值上始终相同。

据题意知,结晶后残留在母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析出的5g无水晶体之和,等于结晶前A、B两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之和。

解答:

设需降温到x℃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从图可知x℃时溶解度为xg。

依题意得:

 

解之:

x=18.8(g) 则:

x℃=18.8℃ 

[例8]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3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

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分析:

题意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从KNO3的溶解度数据可知,100g水温度从10℃升高到40℃多溶解的KNO3为63.9─20.9=43(g)。

根据原饱和溶液温度从10℃升高到40℃实际溶解了261-175=86(g),便可求出原溶液中所含的水量。

第二层次:

由表可知温度升高到75℃时,所剩余的82克固体为不溶性杂质,据此可求出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解答:

1.设所加水的质量为x克。

100∶43=x∶86

解之:

x=200(g)

2.设在10℃时溶解的KNO3质量为y克。

则:

100∶20.9=200∶y y=41.8(g)

故原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为:

41.8+261-82=220.8(g) 

[例9] 80℃时把10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

根据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课本)和计算说明:

①此溶液是否饱和?

②如冷却降温到什么温度下才能达到饱和?

③欲使其达到饱和(80℃),可采取哪些方法?

分析:

查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可判断上述溶液肯定不饱和;如果降温形成饱和溶液时,其溶解度应为20g,查溶解度曲线即可得出其相应温度;欲使上述溶液形成80℃饱和溶液,一是增加溶质的量,二是加热蒸发,减少溶剂(水),然后都使温度保持80℃达到饱和。

解答:

①:

查溶解度曲线,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

设50g水中溶解x克硝酸钾即达饱和。

169∶100=x∶50

x=169×50/100=84.5(g)

84.5>10溶液未饱和

②降温使溶液达到饱和,则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y克.

100∶y=50∶10

y=100×10/50=20(g) 

查溶解度曲线,硝酸钾溶解度为20克的温度为9℃.

③欲使原溶液形成80℃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a.继续溶解溶质,使之饱和且保持80℃,从①中可知50g水中溶解84.5g,即达饱和。

应再溶解(84.5-10)g=74.5g硝酸钾

b.加热蒸发减少水的质量,使之饱和并恢复到80℃.设需蒸发m克水.

169:

100=10:

(50一m)

50-m=100×10/169=5.92

m=50-5.92=44.08g

1.溶液未达到饱和.

2.降温到9℃时溶液达到饱和.

3.欲使溶液成80℃的饱和溶液,可再溶解硝酸钾74.5g或蒸发掉水44.08g,再保持温度为80℃即可。

 

[例10] 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取其等质量的溶液两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份蒸发掉10g水,析出1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12.5g水,析出2g晶体,求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分析: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蒸发2.5g水.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析出1g晶体,说明2.5g水溶解lgKNO3达到饱和。

解答:

设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S克。

则:

(12.5-10)∶(2-1)=100∶S

解之:

S=4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