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099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docx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依据:

    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它对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料源,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和主要依据有:

   其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一个社会没有创新就不能进步,一个学生不能创新就不能高质量的生存。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其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校本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出不同的课程。

   其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课程开发的需要。

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必须是学者型,科研型教师,同时又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充分锻炼和发挥教师的科研、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

    针对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校本课。

    循序渐进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生儿”。

它的开发和实施没有统一的现成的模式。

它的开发实施必须建立在边学习边实践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边实践边总结,做到逐渐认识、逐渐提高,逐渐深化,最终实现完美。

    主动参与和全面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的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的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开发的资源,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与校外团体和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的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的活动,是一种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并尽可能的开出符合学生实际及需要的课程内容。

    可操作性实用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不应停在理论的研究上,而应注重内容选择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上。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生动活泼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上,参与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我校确定开发与实施的校本课程都不强调学生背诵某种知识和结论,而是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

四、校本课程实施过程:

(一)领导小组 

组长:

郭红琪

副组长:

司翠琴

成员:

王俊强、吕俊强、李华鹏、王素芳、李海燕

领导小组是具体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领导、

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培训教师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明确校本课的定义,开发的意义,开发实施的过程,原则,评价等。

(三)确定目标:

引导学生形式各种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树立学科,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四)开发实施内容

1、《礼仪文化》2、《爱校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指导,坚决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紧密结合本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并以此为契机,树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开发主旨:

1、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与适应性,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概念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状。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三、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四、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五、开发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信息技术应用》

六、教材编写要求:

 校本教材应以活动形式为主,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组长:

李金山

副组长:

王彦斌

成 员:

郭红旗 司翠芹刘天峰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四)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

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五)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

(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

(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

(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六)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教研组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的评价。

教导处、教研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主要是五看:

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家乡、学校、家庭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实践,乐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

(二)、具体目标

选修课:

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

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书法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

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

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科类;通过课外的奥赛训练,培养尖子生群体。

1、校本开发目标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邯郸特色,讲中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出一套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总结提炼出校本教材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

2、学生发展目标

德、心、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健康的心理人格、高超的现代生存技能。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3、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人格健全、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成长迅速的教师。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研究性原则:

坚持民主、开放的原则,坚持动态和静态统一的原则,坚持统一要求和突出个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性、现实性和创新性、前瞻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知识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2、自愿性原则:

尊重师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师生的个性特长。

3、自主性原则:

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多给师生想象、创造的空间。

4、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地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使师生都得到发展。

5、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宽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有关课程,并构建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

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

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

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一)必修课

1、丰富性课程:

《古诗词鉴赏》、《数字与生活》、《作文与做人》、《听说英语》、《探索自然》、《智力数学》、《应用文写作》等。

2、发展性课程:

《环保教育》、《时政热点》、《心理与健康》等。

(二)选修课

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如:

绘画、书法、乒乓球、足球、象棋、围棋、写作等科目。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王彦斌郭红旗

成员:

司翠芹王俊强吕俊强李华鹏王素芳李海燕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

(二)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

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师资培训的方式与途径:

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观摩);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老带新(通过师徒结对等名师带教形式,培养青年);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2、师资培训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专业理论指导;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等。

(三)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要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参考有关资料,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通过学校组成的专家组审核,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通过五看即:

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方式)。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根据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一)课时设置

必修课程每周固定课时,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安排;选修课程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

(二)教学要求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计划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课改为宗旨,树立“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本”的新理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关注学生兴趣、个性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课程开发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

2.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

学校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不足。

三、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以创建优质中学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逐年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以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和发展教师的特长;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规定的三维目标的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特长发展与个性形成,从而成长为人格健全,身体健康,自主发展,具有合作精神和负责态度的创新型人才。

四、课程开发原则:

1.科学创新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课程结构体系上的科学性,使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构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要注意校本课程自身内容的科学性。

校本课程不能像学科课程那样,过分地追求教学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但校本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不容含糊。

2.联系实际原则

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首先必须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于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明确地方需要什么人才,关注国家课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尽量避免重复教学。

其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校已有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来考虑开发校本课程,并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场地等来考虑开发实施课程。

第三,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实际及其差异性实际,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从各方面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有实际意义、有实用价值、有活力的校本课程来。

3、促进发展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们不是其它课程的点缀和学校里面的装饰品,对学校而言,在从学校实际需要确定课程之后,还必须考虑这几门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对校本课程要有评价方案,要认真进行评价。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

4、开放实践原则

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力批判的精神。

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以活动形式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主张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际做事能力。

校本课程的教学环境应该是一种开放、宽松、平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社会在发展变化,学校在发展变化,办学条件也在发展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当然要遵循这些发展变化,不能一经开发,就一成不变,固守袭用,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而不闻不问社会世事的春夏秋冬。

尤其是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社会中,我们更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社会的各种变化,让这些变化及时地反映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中。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系,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分类:

人文素养类:

如演讲与辩论、时事论坛、文学鉴赏等。

心理健康类:

如心理辅导、篮球、乒乓球、传统武术、中国象棋等。

艺术欣赏类:

、音乐欣赏、国画、舞蹈、等。

综合实践活动类:

劳动技术、社会实践、信息技术等。

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李金山

副组长:

王彦斌司翠芹郭红旗刘天峰

成员:

王俊强吕俊强李华鹏王素芳李海燕,王振峰

2.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

也可借鉴、移植本地或其他地区学校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

即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

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

特别是开发应涉及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

(3)教师可以自主开发,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学校课程开发。

3.校本课程的实施

(1)每学年的第一周进行“选修课程开题会”,然后发放“课程选择意向表”,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2)学校教务处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确定班额、任课教师,安排上课的时间地点。

(3)开学后第二周校本课程教师正式上课。

教师上课、备课的具体要求参照“讲武城中学教学常规制度”执行。

(4)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观摩研讨课。

4.校本课程的评价

(1)在初中学习的三年中,每位学生必须选上校本必选课,任选课中每类最少选一门。

(2)评价贯穿在校本课程展开的全过程中进行。

(3)校本课程评价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并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进行区别。

校本课程的结果体现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它可以是一份研究报告、一篇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4)校本课程评价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校本课程学习目标的情况,并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同时,校本课程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和表现的合作精神。

(5)评价的具体方案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再由学生自己按照方案,对自己的校本课程学习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5.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应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教研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讲武城中学

2008·9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讲武城中学

2009·9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讲武城中学

2010·9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

 

讲武城中学

20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