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298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0.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

第3章感觉和知觉,3.1从刺激到知觉3.2各种感觉3.3知觉,3.1从刺激到感知,刺激换能感觉知觉感觉就是将刺激转变为大脑可以理解的形式,就像移动电话将电子信号转变为你能听到的声波一样知觉就是对感觉进行解释,3.1从刺激到感知,3.1.1换能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信息的感觉过程刺激感受器特定的感觉处理区域亲自实践:

光幻视有光的感觉是大脑创造的,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本质属性,3.1从刺激到感知,3.1.2感觉的种类3.1.3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漆黑晴朗的夜晚,50km外的烛光安静状况下,6米外的机械表的走字声9升水中的一茶匙糖扩散到三居室公寓空间的一滴香水从1cm高处掉落到你面颊上的密封翅膀,3.1从刺激到感知,亲自实践:

台灯亮度调节实验感觉是根据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而不是根据刺激的绝对水平3.1.4信号检测理论感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有或无、是或非的体验3.1.4感觉适应3.1.5感觉对比,3.2各种感觉,3.2.1视觉

(1)可见光谱波长色彩(强度亮度)

(2)视觉的生理基础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盲点亲自实践:

视网膜盲点,3.2各种感觉,(3)三色说红、绿、蓝(4)色盲与色弱,3.2各种感觉,3.2.2听觉

(1)我们是如何听见声音的?

3,3.2各种感觉,

(2)我们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音调频率(波长,2020000hz)响度振幅(分贝)音品复杂性3.2.3其它感觉

(1)嗅觉和味觉

(2)皮肤感觉(3)动觉和平衡觉,3.3知觉,3.3.1知觉的概念知觉:

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的特性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对象性,

(2)整体性邻近原则,3.3知觉,相似原则,3.3知觉,连续原则,3.3知觉,闭合原则,3.3知觉,好图形原则,3.3知觉,同域原则,3.3知觉,3.3知觉,(3)理解性知觉理解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知识与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正如黎柏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不同的人,由于知识与经验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理解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对该事物的不同知觉。

3.3知觉,2知觉理解性受言语指导的重要影响言语指导可以为知觉理解性指引组织方向。

当刺激信息判断标志不甚明显的时候,适当的言语指导可以帮助个体唤起过去的知识经验,促进个体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4)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征,它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等。

1大小恒常性,Amesroom,2形状恒常性,3方向恒常性,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复杂的环境,像进入了茂密树林中时,就不容易识别出方向。

在看一些不熟悉国家的地图时,可能不清楚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如下图是歌手脸部颠倒的照片。

4明度恒常性明度恒常性是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明暗不同的布料。

5颜色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

3.3.2深度知觉(视空间知觉)

(一)什么是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个体对远近物体判断或辩识立体的视知觉。

视网膜作为一个两维平面,要形成三维空间知觉,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条件,主要涉及的是三维空间线索。

人通过深度知觉来判断自己与环境中各种客体之间的关系。

3.3知觉,(三)单眼线索单眼线索又称为单眼深度线索,指用一只眼睛观察物体获得立体知觉时运用的有关线索。

1线条透视线条透视是指平面上的物体因各自在视网膜上所成视角的不同,从而在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显出能引起深度知觉的线索。

2遮挡遮挡是指当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另一个物体,被遮挡的物体会自动地被知觉为比遮挡物离知觉者更远些。

遮挡是一种重要的深度线索,例如,当远处的房子和树木处于并排位置时,一般很难判断出孰前孰后,而当远处的树木遮挡了房子一角时,就很容易判断出树木在前,房子在后。

3纹理梯度(质地梯度)纹理梯度又称为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有规律的、有层次的递缩或递增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远处密集和近处稀疏的视像,为深度知觉提供线索。

如当平视由长方形大理石铺成的路面时,远处大理石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密度大,而近处的大理石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密度小,物体的这种物理分布在视像密度上的变化,提供了深度知觉线索。

4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过滤和光线的散射等作用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个体据此推知物体的距离。

5明暗和阴影在光照条件下,物体会在背光的一面产生阴影,因此,阴影反映了相对于光源的位置,由此产生的物体各部分明暗差异,成为深度知觉或距离知觉的线索,可以帮助个体了解物体的三维形状。

对明亮物体的知觉会显得近些,而对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的知觉,则会显得远些。

这些都成为距离知觉的线索。

6相对大小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

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物体的距离或辩识立体物体。

7相对位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视野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较高的物体显得远些,而位置较低的物体显得近些。

8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运动视差又称为单眼运动视差,指观察者的视线,在横向移动时见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差异。

由于不同距离物体的视角和变化速度不同,会引起相对运动视差,此时当环境中的物体固定而观察者的头或身体移动时,会觉得较近的物体在向与其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且看上去近处的物体运动较快,较远的物体则向相同方向移动,而且远处的物体则运动较慢。

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相应地产生连续的运动,表现为远处的景物流动速度相对较小,近处的景物流动速度相对较大,这种现象称为运动透视,它是整个视野中运动视差的整体模式,反映为物体纹理梯度的变化。

如当飞机在机场降落时,乘客可以感觉到近处的景物以较快的速度流动,远处的景物以缓慢的速度流动,根据景物流动的不同速度就能判断物体距离的远近。

(二)双眼知觉线索双眼知觉线索包括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

1双眼视轴辐合由于辐合,物体的映象才能够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中央窝上,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像。

因此,人在观察物体时,两眼视轴必须向鼻侧辐合,才能使物体在两只眼睛中的视像都落在中央窝这一感受性最高的区域,并获得视像。

双眼视轴相交于物体上并形成一定的交角,称之为辐合角。

当看近处物体时,辐合角增大,肌肉调节作用大。

2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在两个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距离和深度知觉,主要依赖双眼视差,它是形成立体知觉的最重要依据。

人的两只眼睛构造相同,它们之间存在有65毫米左右的目间距,当在看一个三维物体时,物体投射在左右两只眼睛上的视像并不完全落在视网膜上的对应区域,出现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

3.3.3听空间知觉人利用听分析器辨别声源的方向,并且在其他信息作用下与经验相互联系来知觉声源的距离。

如果没有其他分析器参与时,人对声源的方向定位表现为以下几条基本规律:

第一,来自人体左右耳两侧的声音最容易定位,很少发生辨认混乱。

第二,当确定声音来自前方,对前方水平线上的声音(左前右)辨认最准确。

第三,人对来自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声音容易混淆,即在前上后下竖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来自上方的声音会有1/3机会被误认为是下方的声音,正前方的声音或来自上方的声音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后方传来的声音。

生活在三维空间中,除了根据视觉确定物体的方向、位置和距离外,听觉在形成空间知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同视觉一样,听觉也分为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

1单耳线索人耳在接受一定频率的声音时产生听觉,由单一耳朵获得的听觉线索,称为单耳线索。

由单一耳朵所得的线索,虽不能充分有效地判断声源的方位,但可以有效地判断声源的远近。

人耳在判断声源距离时大多根据声音的强弱,即声音强为近,声音弱为远。

2双耳线索时间差时间差是指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入两耳的时间差别,由于两存在着距离差,当声音来自右侧方向时,就比左侧耳朵先受到音波,声源就被定位在先获得刺激的一侧。

时间差可以由两耳距离差和声速推算:

时间差=距离差/声速。

强度差强度差是指同一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到两耳时造成的强度差别。

一个来自侧面的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由于声源受到头部阻挡,因此对侧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弱,声源便被定位在声音较强的一侧。

低频的声音波长长,容易绕过头部,两耳强度差较小;高于3000赫兹的声音,能够造成较大的两耳强度差。

因此,两耳强度差是分辨高频声音方向的重要信号。

声波相位差声波位相差是指同一声源传到两耳时,在两耳造成声波位相上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别。

由于同一声波在波形的不同位相处产生的压力各不相同,所以当声波在侧方时,同一时间内进入两耳的声波位相就有所不同,从而使双耳鼓膜受到的声压产生差异成为人辨别声音方向的信号之一。

3.3.4时间知觉

(一)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

时间分辨、时间确认、持续时间的估计和时间预测。

时间分辨是指人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来区分各种各样的活动。

3.3知觉,时间知觉不同于空间知觉,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如下:

1空间知觉有提供线索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

但是,人类却没有专门的时间知觉感受器。

因此,时间知觉是视觉、听觉、躯体感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2空间知觉有规定刺激,例如,形状知觉是有物体的轮廓引起,大小知觉由事物在视网膜上的投引起,而时间知觉并不由固定刺激引起,但是时间知觉与空间知觉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3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即时反映,时间知觉一般是对事后的认知。

(二)时间知觉的依据人对时间的知觉是通过各种媒介间接反映的。

时间知觉的媒介主要有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周期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状态。

1、自然界的周期现象2、计时工具3、生理节律4、周期性的社会活动,3.3知觉,(三)时间知觉的特征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它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时间知觉对时间间隔判断的精确性受感觉通道性质的影响。

时间知觉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个体差异。

时间知觉受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的数量与性质的影响。

时间知觉受人的情绪、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3.3知觉,3.3.5运动知觉

(一)真动知觉产生真动知觉的原因:

当物体从某一位置向另一位置运动时,物体在空间中的连续位移,引起视网膜上相应部位的连续变化,这些信息经过视觉系统的加工处理,便产生了运动知觉。

3.3知觉,中枢神经系统指示眼睛运动产生的信息,与视网膜上映象流提供的信息的相互抵消,并不因为眼睛的运动和视网膜上映象流动而产生运动知觉。

这种来自身体运动时动觉信息和视网膜上映象流信息相互作用的运动系统,被格列高里称为头眼运动系统。

(二)似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把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的刺激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位置向后面一个位置运动的现象,或把相继呈现的、没有连续位移的刺激物,知觉为在空间作连续的位置移动。

似动是对运动知觉的较高级的组织过程,其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和诱导运动,它们都属于运动错觉。

1动景运动动景运动又称为Phi现象,指视野内不同位置的两个静止刺激物,按一定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把它们知觉为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在空间连续运动的现象。

如黑暗中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灯泡以一定时间间隔(如45次/秒)先后发光,人会知觉到光点在两者之间左连续运动。

2诱导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