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系统讲座doc.docx
《建筑工程系统讲座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系统讲座doc.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系统讲座doc
建设工程技术知识
建设工程是建造各类房屋和构筑物的活动过程。
建设工程的管理者的责任十分重大。
在筹划阶段需要选择场地(校址),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确定规模、性质,经上级机关批准后,购置土地、申报规划,委托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招标、委托监督。
同时,要清理场地内的障碍物(拆除原有房屋、移设永久设施)、申请施工许可证、申请用电、用水、用气,达到三通一平的程度。
在施工阶段要协调施工单位和周围的关系,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监督工程质量。
竣工后要组织验收、构置设备、绿化。
直到完全达到可以使用的程度方可结束这项工作,在坐的领导和负责同志都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对这么多的事务可能不太了解。
所以局里要我给大家讲一下建设工程项目在各个时期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由于全区工程数量多、性质不同、情况各异,我所讲的能不能解决你们那里的实际问题,还不好说,不过大家可以提出来,共同研究。
我是施工单位出来的,对于办理行政审批手续方面不太了解,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所以这方面讲的比较简单些。
施工过程比较长,是建设工程出成果的关键时段,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范围的新建改造校舍,是国家校安工程计划的一部分,尤其要重视工程质量。
所以,根据国家标准讲一下施工方法和要求。
是这一次讲的主要内容。
以下讲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一、选址:
选址工作由主管部门或筹建单位进行。
选址可以只选一处,也可以几处,分别写出可行情调查研究报告,交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选择最适宜的地方作为建设用地。
选址的第一个条件是:
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开阔、空气新鲜、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爽、排水畅通、基础设备具备(水、电、排水等)距居民密集区较近,避开山沟口,及有可能产生滑坡的山脚、洪水淹没地段,远离噪音源、无高压电线通过的地方,不在雷区。
选址的第二个条件是了解地质情况。
上面讲的第一个条件是表面的,是人人可以看到的。
这个条件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作的,是选址的地质条件。
这一条的主要目的是避开不良地质条件处。
所谓不良地质条件是指
(一)活动断层通过地带,在断层带上及附近区域当发生地震时,地层活动较严重,对上部建筑的安全性威胁也大,因此必须避开断层带。
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地震工作指南”第八条规定……
(1)位于地震活动峰值加带度0.1g、0.15g分区,且断层为地表或近地表断层时,避让距离应不小于200米。
(2)位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0.3g分区,且断层上復土层小于60米时,避让距离不小于300米。
(3)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4g分区,且断层上覆土层厚度小于90米时,避让距离不小于500米。
(二)矿山采空区及可能塌陷的地带。
(三)严重且范围大的砂土液化区。
在地震发生时,砂土产生液化,地基失去承载能力,建筑物就会沉陷,是不良地质。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措施,消除液化,如果面积太大,工程费用增加很多,最好能避开这个区域。
(四)地下有淤泥或沼泽地带。
(五)地震时产生滑坡的地带。
(六)有待可矿藏的地区。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供领导决策,专家论证的文件资料。
必须真实、可靠、切合实际。
通过社会调查,选址、勘察后,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九项:
1.建设的目的和根据。
这个根据应由规划部门提供,包括目前居民状况,城市发展方向,流动人口数量,未来发展的规模等;根据学校的生员不断增加的情况,也可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增设学校。
但仍应以城市规划和户籍部门人口数字为依据,以达到近期与长远规划结合的目的。
2.建设规模。
学校性质,根据当地人口情况,确定学校的容纳学生的数量,建设小学或中学。
3.教学设施的现代化程度。
4.建设学校的具体位置和估计占用土地的面积。
5.需用资金量的概算。
6.建设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及抗震污染评估。
7.水电、道路交通情况。
8.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宜程度,是否地势高爽,阳光充足、噪音小,远离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
9.建设工期。
10.对于扩建的学校应把原有条件作完整的概述,讲明扩建理由及可能性。
对于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已有的条件可不作为文件的内容。
三、勘察
勘察工作是了解地面、地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土壤的物理力学特微,以便为选址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可行性调查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配合这三阶段的需要,勘察工作也分三个阶段,就是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现将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叙述于下:
1.选址勘察
(1)选址勘察时,建设单位人(甲方)应指出所选场地的位置、建设规模、建筑物的类别,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勘察单位,以便勘察部门制定勘察方案。
(2)勘察工作内容:
①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工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②°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③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它方面条件较好的场地,进行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④了解黄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厚度、湿陷性。
(3)勘察结果描述,对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应作详细叙述,对是否适宜建设应作出评价。
不良地质现象有以下四项:
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②对建筑抗震有危险的地段;③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④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的矿藏或未稳定的采空区。
这项工作主要是搜集资料和踏勘。
当地的地质部门都有现成资料可查。
对于扩建工程可免这道过程。
2.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应结合初步设计方案,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滑对策进行论证。
甲方应向勘察单位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性质、规模、拟建总平面图、地形图等。
初步勘察结束后,勘察单位应提交勘察报告,勘察报告的内容应讲清:
(1)初步查明场地内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湿陷等级,湿陷类型及其分布,地下水埋藏条件,予估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
(2)查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的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
(3)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已有资料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4)对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上的场地,应初步判定场地的地震效应。
3.详细勘察
详细勘察是为施工的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地质条件依据的。
当总平面图确定后,委托勘察单位进行勘察。
这时甲方应向勘察单位提供总平面图,水准点的高程、地形图,有条件的供给座标点。
勘察单位根据建筑物位置,有针对性的进行勘探。
详细勘察结果应反映出以下几项结论:
(1)按不同的建筑物或建筑群绘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物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震现象的防治作出论证、结论和建议。
(2)提出地点的柱状图和剖面图。
(3)提出湿陷性黄土的形成年代、厚度,湿陷等级、承载能力、地基处理的方法;对基础及上部结构的要求等。
(4)地下水水位高度,是否随季节变化,变化幅度多大,是否有浸蚀性,防止浸蚀需采取什么措施。
当地下水升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时地基的承载能力。
(5)提出地震参数、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为8度的市县是榆次、太谷、介休、灵石、平遥、祁县,7度的市县是寿阳、昔阳、和顺、榆社,6度的县是左权。
勘察报告中应讲清。
在地震区加大地震灾害的不良地质条件、除断层、崩塌、滑坡等情况外,最大的灾害当属地基失稳。
平原地区地基失陷大多发生在沙土液化的土质中。
含水饱和的粉细砂,在地震作用下,变成像粘稠状液体型的土体,失去载能力,这就叫砂土的液化。
砂土化产生的后果是引起房屋的沉降,比地震引起建筑物摇摆和颠簸增加了一个作用。
因此在我们晋中地区对砂土液化应引起重视。
地基液化的程度分为三级:
轻微、中等、严重。
对于丙类建筑在轻微和中等液化的场地上采用构造措施解决,对严重液化场地,就需要采取消除液化的措施,加固液化层或换土、强夯、打桩。
以下再把湿陷黄土的性质介绍一下,在我们山西地区,地表层大多是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形成于0.5万-10万年,有些形成于5000年以内。
湿陷性黄的土质较均匀,但由于形成年代较近,土质较疏松,孔隙较大,孔隙比达1以上,干燥时强度较高,遇水后很快软化、沉降,压缩性大。
根据湿陷量的大小,湿陷性黄土分为Ⅳ级,一般来说,Ⅰ、Ⅱ级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Ⅲ、Ⅳ级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六层以下一般用换土处理。
四、设计
设计文件是安排建设项目和组织施工的主要依据,我国规定设计分两个阶段: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初步设计:
可行性报告批准后,即可委托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的内容包括设计的指导思想(建设学校的理由)和学校性质、建设规模、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分布、道路、交通、电、水用量、总平面布置,总工程造价(概算)、设备名称数量规格。
委托初步设计时,甲方应将建设理由、学校性质、规模、各种试验室、电脑室的规模、水、电、煤气管道、蒸气管道进入校无的位置,可供容量、市容规划的要求提供给设计单位。
其余就由设计单位考虑了。
2.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确定后,委托设计院作施工图设计。
甲方委托设计单位的委托书(或合同)中应附有初步设计文件,详细地质勘察报告,甲方的要求。
设计单位应按初步设计的内容、形式设计,不得更改,如果设计单位发现初步设计有不足之处,建议更改,应取得甲方的同意。
施工图应包括建筑、结构、电、水、卫、采暖图概算。
施工图纸不得任意修改,若必须修改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3.图纸审查:
作完施工图后,要送审图单位审查。
甲方负责委托、将图纸、地质详细勘察报告送交审图单位。
必要时由设计院提交计算书。
审图单位的审查结果应交甲方一份。
对审查出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项目和结构不安全的地方,设计院应作出更正或解释,并送交审图单位。
审图单位认可后,签署意见,送甲方三份,作为施工依据。
4.图纸交底和修改:
开工前、设计院应作图纸交底。
设计交底的目的是向甲和施工交清图纸设计的内容、依据和设计意图及施工中注意的地方。
甲方有什么新的想法,最好在这时提出,以使设计图纸更符合甲方的要求。
施工单位应提出设计交待不清的和矛盾地方,要求设计院更正或解释。
甲方和施工单位提出的修改意见,设计院应书面答复。
书面答复的形式有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位,技术核定单(或设计变更协商单)是施工图的补充文件和施工图有同等效力。
五、开工前准备
1.招标:
委托招标是甲方的重要工作之一。
委托招标单位时,应提出以下要求
(1)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这一点是根据工程性质确定的,应标单位报名后,最好能实地考察一下它的业绩。
尽量考察得名实相符。
(2)取费标准:
取费标准是统一的,根据市场情况可以和招标单位协商一个可行的标准。
我们的工程比较简单,取费应该比规定费用降低一些。
(3)发出招标书和图纸后,施工单位作预算时,可能发现一些不清楚地方。
将各单位的问题汇总后,甲方要告诉设计单位并要求作书面答复。
向施工单位传达。
(4)其它需要讲清的问题。
2.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指的是通水、通电、通路。
这是甲方应作的工作。
通水、通电、通路的目的是为了施工使用的,所以可以简单。
但敷设临时的水、电、线路要花钱,正式使用时水电路的建设仍要花钱,一般来说把这三项工程的临时和正式合并建设是节约费用的一个办法,应统一考虑。
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施工用水电数量,接通水电到现场,一般规定应送至离施工中心位置50m内。
在施工区内的分支线路则由施工单位自己架设。
一平指场地平整。
如果在城市、场地基本平整,将场地中归建筑物拆除、挪去电线杆及防碍施工的其它设施即可。
石山区则需要预先按总平面设计作个简单的平整。
所谓简单的平整就是有计划的粗平。
即只只挖不填有建筑的区域,把土堆在离设计建筑物20-30m以外的无建筑物地方,以免将来二次挖填。
道路区域或操场等空场地的回填,要边填边压实,免去将来重新翻土碾压。
拆除和土方平正可自己进行,也可委托施工单位进行。
3.作工程预算,落实投资。
4.审查施工技术设计:
开工前乙方必须作出施工技术设计(或施工方案)经代建和监理审阅,认为施工项目完善,施式技术措施正确,符合工期要求,人员、机具准备完善充足,质量标准明确,符合实际情况后,签署意见方可开工。
5.对扩建学校的工地和教学区隔离,不让与工程无关的师生进入施工区域,以防发生事故。
这项工作可由施工单位完成。
六、施工:
甲乙方签定合同(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代建单位都可指乙方),办理监督手续,取得施工许可证,制定出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后,乙方应打开工报告,甲方认为甲乙双方都具备开工条件,签认开工报告,乙方方可开工。
以下把施工程序和各程序的要点作个简要的说明。
1.施工技术设计:
施工技术设计是一般的叫法,适用于大型工程,对小型工程作施工技术措施也可以,但内容基本相同。
施工技术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和概况,其中应讲清建筑面积、高度、结构类型
(2)主要工程量
(3)需要劳动力数量(分工种)
(4)机具设备需要量及能力
(5)日用水用电量
(6)质量控制措施
(7)工程进度计划表
(8)工种交叉作业措施
(9)施工平面布置图
(10)特殊材料供应
(11)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施工方法
(12)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施工技术设计是系统合理地指导施工的依据,必须作到科学先进,切合实际。
甲方要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1)工期是否符合要求;
(2)工期安排是否科学合理;(3)质量目标是否能达到规范目标;(4)水电用量是否合理。
2.定位放线:
定位放线是根据总平面图上标示的位置,测设到校区内设计确定的位置上的过程。
定位放线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情况是根据市或县建设局测定的建筑物上的两个控制点放线,就是说市或县规划局,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上的座标,从市、县或国家测量三角网点上,测量给定新建建筑物的位置。
这种方法对施工来说比较简单,我们作的工作仅是根据建设局给的边线(红线),按建筑物形状划线就可以了。
第二种情况是本场区内有自成系统的座标网,那就需要根据本场区的离建筑物最近的座标点,按设计图中的座测量放线。
第三种情况是根据原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测量,这个方法也比较简单。
但应注意的是尽量从建筑的较长的边引线,以减少偏差。
以上是建筑的中线的施测。
中线确定,检查符合规范标准后,在基槽外1-2m处钉龙门板,龙门板上应标出墙或柱中心线,墙(柱)边线,龙门板顶标高应是±0.00。
放线完成后,对高的建筑物,应将中线引至较远的地方,另设桩,以备向上层引测时使用。
定位放线完后,监理公司应进行验收,甲方参与。
施工单位应提供放线记录,标明建筑物的座标和作依据的坐标点的坐标值,或和归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引测标高的标准水准点的高程,或和归建筑物的相对高差。
监理人员应将放线记录上的各项数据和设计图核对无误后,带测量工具到现场实测。
对测量放线的误差,原测量规范中没有建筑物的放线测量方法及误差标准。
参考有关资料长度规定为1/2000,高程误差5mm。
新规范规定对高15m以下的建筑物、长度的中误差1/3000,角度的中误差30″。
标高中误差3mm。
但其中误差的计算方法较繁,而且测量仪器的标准精度我们大多数都不知道,所以现在普遍还用归的标准。
我建议,长度测量应测一个来回,其两次测量的值和设计值比较误差在1/3000以内。
角度测量仪器刻度1′以内,精度在20″以下,标高测量在3mm以内即可。
或按归的标准也可以。
3.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分两种,一是大型土石方工程,象平整场地等工程,土方量在1万m3以上。
一种是地基的挖填土工程。
这是只介绍地基的土方工程,即地坑或地槽开挖和回填。
基坑或基槽开挖前,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宽度和长度撒灰线,灰线宽度应是基础宽加工作面宽加放坡数。
黄土干燥时较坚硬,2m深以内可不放坡。
对于湿陷黄土按要求换土,设计图纸有明确要求。
其宽度要求超出基础边最小的是0.5m,这种情况可以不要求加工作面。
回填土完后,再扩出工作面。
挖工深度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龙门板之间挂线,然后用尺量深度。
一是用水平仪,在基坑边距坑底300mm左右的地方测一个标高,钉上木桩,通过木桩量坑底的深度。
坑(槽)深度控制在-1~-3cm之间,审底后即可达到设计深度。
严禁超挖。
基坑(槽)挖后,应进行钎探,检查坑底(槽)底下是否有坟墓,空洞,软弱土层。
发现古墓要请文物部门来鉴定。
对小的坟墓和空洞,局部软土可由监理和施工单位协商;挖去空洞、墓穴、软土按一般的换土方法换填好。
如遇大面积软土(含水量高的土)应告诉设计单位来处理。
基础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土。
回填土前要捡出基坑内的砖头,混凝土、木块等杂物。
回填要用好土,分层夯实。
回填土顶标高应高于室外地面标高,以防雨水浸入。
地基工程检查的主要项目是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软土,还应检查是否有祼石。
裸石是否肉眼可见的孤石。
挖土深度是否足够。
质量评定标准为+0,-50mm,表面平正20mm,就是说是能浅不能深,检查方法是基槽每20m检查一点,但不少于5点,基坑每20㎡检查一点,但最少不少于5点。
基槽(坑)和室内填方,每层应作密实度试验(也叫干密度试验)。
计算压实系数。
压实系数是现场回填土的干密度和试验室给出的最佳干密度之比,压实系数为0.93~0.79,由设计确定。
不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土样的最低值0.93×试验室给的最佳干密度之差不大于0.08g/㎝3。
例如试验室给的最大干密度是1.6g/㎝3,现场回填土的干密度是1.35g/㎝3。
那么1.6×0.93-1.35=1.49-1.35=0.14。
不允许现场回填土的干密度大于1.41才允许。
试验结果压实系数达不到的试点比例大于10%,应重新辗压。
讲到基坑(槽)挖土和检验,就不免牵涉到地基处理。
当基础作在软弱的土层上,或回填土上、湿陷性严重的黄土上时,地基就需要处理。
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重锤夯实:
用1.5-2t的锤,吊起2.5-4.5m后自由落下,击实地基土;强夯:
用15-20的锤,吊起10-40m后自由落下,夯实地基土。
灰土桩:
在土中用桩机打入φ300-500的钢管,成孔后,分层填入灰土分层捣实,形成桩。
和周围土共同承担建筑的重量。
灰砂桩:
地基土含水量较大时,在基础下的土中打入钢管成孔,然后分层灌入设计规定的比例的生石灰、砂。
生石灰吸水后减小地基土的含水量,生石灰吸水要体积膨胀,挤压周围土体,减小土的孔隙率,加固地基土。
深层探拌桩,也称粉喷桩:
用机械钻入土中一定深度,然后通过钻杆向地基土中喷入白灰或水泥,随喷随提升钻杆,在地基土中形成一个水泥土或白灰土的混合桩体,以达到提高地基载力的目的。
换土:
换土就是挖去全部或部分软弱土层,用好土再填起来,到设计标高的方法。
在温陷性黄土的地区,除单层建筑建在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上不需换土外,二层以上建筑物都要换土。
换土深度1-4m不等,换土目的是改善持力层的土壤性质、防止水地表水浸入下部土层。
以上所述加固地基的方法究竟用哪一种,由设计院确定。
换土层的压实系数应达0.95-0.97。
检查方法同基坑(槽)室内填方段所述。
4.基础工程
基础的型式很多,根据材料可分以下几种:
(1)灰土基础;
(2)砖基础;(3)片石(料石)基础;(4)混凝土基础;(5)钢筋砼基础。
根据结构型式可分为
(1)条型基础;
(2)独立基础;(3)筏型基础(带梁、不带梁);(4)箱型基础;(5)桩基础。
基础指一层地坪以下部分,条型基础的名称是(由下向上):
垫层、大放脚±0.00以下墙(柱)。
基础施工应在地基土方验收合格后进行。
按材料分类的各种基础的施工方法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同。
这里不再叙述,留在以后各种结构的施工方法中讲述。
除灰土基础外,各类基础的底部应打一层10cm厚的砼垫层。
在作基础前应把龙门板上的中心线移到垫层上,再按设计图纸打出基础边线,控制基础尺寸。
垫层用C10-C15素砼。
5.砌体工程
所有用石料、砖、加气砼、砼小型预制块,空心砖等块材砌筑的工程统称为砌体工程。
我们一般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是石料和砖,加气砼。
所以我们只讲这三种材料的施工。
(1)块材规格及标准
砖:
砖有青砖、红砖两种,砖的规格是240×115×5.3mm。
240×53mm的面称条面,115×53的面称为顶面。
砖根据抗压强度分为Mu10、Mu15Mu25、Mu30五个等级,规范规定最低用Mu10级强度的砖。
在砖的出厂合格证中应写清砖的力学强度等级。
砖进场后应作复检。
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砖表面不得有欠火、酥松、螺旋纹,完整面不小于一条一顶,抗冻、泛霜、石灰爆裂、吸水率试验合格。
砖的抽检数量为10万块检测一次。
石材的外观整齐的叫料石,不规则的叫片石或毛石。
料石高度不小于200mm,毛石的中部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其它尺寸不限。
石材表面不得有风化、裂缝、水锈、污泥。
石材的强度分为Mu100、Mu80、Mu60、Mu40、Mu30、Mu20七个等级。
加气砼块:
加气砼是用水泥、粉煤灰、加气剂在高压釜中蒸压而成的,其规格一般是长1500-2000,厚100-300,宽600mm,使用时可按要求规格锯截。
其强度根据鉴定加气砼块的质量密度(容重)分4级。
质量密度kg/m3
400
500
600
700
800
抗压强度N/mm2
矿渣加气砼
1.5
3.0
4.0
5.0
6.0
粉煤加气砼
2.0
3.5
5.0
6.0
7.0
由上表可知,加气砼外的强度较低,但它的优点是导热系数小,重量轻,所以宜在框架结构的房屋中使用。
加气砼外不能用作承重墙体。
使用的加气砼的种类由设计根据质量密度确定。
不考虑强度。
(2)砂浆
砌筑砂浆按其材料组成分为两种,水泥砂浆、混合砂浆。
水泥砂浆就是水泥和砂按比例配制的砂浆。
混合砂浆则加入了白灰膏。
砂浆的等级为M2.5、M5、M7.55、M10、M15等5级。
拌帛砂浆用的水泥,进场前必须按厂家、生产批号进行复验,复验项目是强度和安定性。
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3个月时,对水泥应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害杂物,草根、纸屑等。
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M5以上砂浆含泥量不超过5%,M5(不包括M5)以下的砂浆含泥量不超过10%。
砂浆用的石灰应熟化,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不得用消石灰粉。
砂浆的配合比应由试验室确定。
拌制时砂、水泥、石灰膏和水应称重量。
拌制出的砂浆应颜色一致,拌制砂浆用的材料应和试验室试配用的材料相同。
砂浆应随拌随用,一般情况下水泥砂浆应3小时用完,混合砂浆4小时用完,气温高于30℃时应分别在拌后2小时和3小时用完。
砂浆的质量检验方法是留70×70mm3的试块,养护28天后在压力机上试验其强度。
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试等级。
抽验方法是每个验收批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和强度的砂浆。
每台搅拌机至少抽检一次。
取样地点在搅拌机出料口。
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时,必须经检验原材料、试配砂浆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对有机塑化剂还必须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
(3)砌砖
砌筑前应找平要砌筑的表面。
然后根据图纸尺寸标出砌体的轮廓线,立皮数杆、准备好拉接钢筋。
提前1-2浇水润砖,调制好砂浆。
撂底正确。
弹砌体的轮廓线,专业上也称为放线。
只有在砌筑基础前进行。
以上各层是依照基础尺寸向上砌的,所以基础放线十分重要,不得超出允许偏差。
放线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或B)≤30
±5
30<L(或B)≤60
±10
60<L(或B)≤90
±15
L(或B)>90
±20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后,即可砌砖。
现在的砌筑方法多采用一顶一顺排砖,铺灰砌筑。
对砌筑砖的强制性主要控制项目有两条,二是砖和砂浆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二是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