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畎亩之中()2、法家拂士()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百里奚()
二、解释加点的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衡于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法家拂士敌国
入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填空题:
①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的论断。
五.问答题:
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
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3、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着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6q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你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4.语段说: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5.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选择题:
1、C2、A3、D
填空题:
①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六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③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过渡(或:
承上启下)。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问答题:
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3、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着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这六个事例很好的支撑了其后的论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题。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
共2分)2.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
共2分)3.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
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分)(共4分)1.①所以②这种人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2008年浙江金华答案:
15、①在国内②映入③进入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7、共同点:
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8、C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20、
(1)刘宣:
苦读成才。
(2)卫使:
爱惜人才。
(3)刘铉:
慧眼识才。
河南课改18.
(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
共2分)
20.
(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
共2分)
21.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
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分)(共4分)
答案:
8A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