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752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篇一: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生产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田文德副教授,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tel:

0532-84022026email:

tianwd@化工安全的特点1.1化工生产的特点1.2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1.3事故致因理论典型事故原因分析2.1事故处置不当2.2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化2.3装置的本质安全性差2.4违章操作2.5疏于管理2.6工艺改造方法不当1.1化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装置大型化目前,世界各国的化工生产装置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

例如,我国乙烯装置规模已达45万吨/年以上,涤纶生产装置规模已达48万吨/年以上,合成氨生产装置已达35万吨/年以上的规模,炼油生产装置的年加工能力已达500万吨以上。

通过挖潜和技术改造,生产装置还会向更大的规模发展。

1.1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化工生产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装置开车投产后将不间断地投料,不间断地得到产品,各工序之间一环紧扣一环,紧密相联,互相制约,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如果一个工序或者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就会造成装置的停车甚至会发生重大事故。

1.1生产物料的危险性大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于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

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之化工生产本身特殊性的需要,化工生产装置大量采用了先进技术,如自动控制、安全联锁、信号报警装置和电视监视及显示等。

其中,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已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硬件设施,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1.11.1所谓安全生产,就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1993-2003年我国化工企业事故统计图1.2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起因乃是它和其他事务相联系的一种形式。

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它和其他现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给人造成直接伤害的原因(或物体)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然而,要寻找出究竟为何种原因,又是经过何种过程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却非易事。

因此,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尽最大努力掌握造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的原因,深入剖析其根源,防止同类事故重演。

10事故的因果性2005年11月,我国中石油吉化双苯厂大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几十人受伤,数万人转移撤离,导致松花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哈尔滨市全城及其它许多地方停水、断水。

1.2111.2直接原因:

停车时操作工疏忽大意,未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长时间超温引起爆裂。

间接原因:

(1)管理不科学;

(2)设备老化;(3)工业布局不合理。

121.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从本质上讲,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

事故的发生包含着所谓偶然因素。

事故的偶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是否明了现象的原因全不相干。

化工生产中,正常生产活动时发生事故,造成死亡的占因工死亡总数的66.7%,而非正常生产活动时仅占12%。

131.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偶然因素包括:

(1)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副反应发生,有些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而有些则是在危险边缘(如爆炸极限)附近进行生产的,生产条件稍一波动就会发生严重事故。

案例:

1997年7月初,山东省某炼油厂与某市东风化工厂就硝酸异辛酯中试进行了洽谈。

此后的一个月中,东风化工厂小试和扩大试验都比较成功。

1998年10月27日,该产品正式投料试车。

11月6日22时46分发生了硝酸异辛酯化釜爆炸,釜盖飞出,釜体坠落到一楼地面,3层的主厂房中第2层、3层坍塌了3/4。

当班的5名工人中,重伤1人,4人不治身亡,直接经济损失47.5万元。

141.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偶然因素包括:

(2)化工工艺中影响各种参数的干扰因素很多,设定的参数很容易发生偏移,而参数的偏移也是事故的根源之一。

即使在自动调节过程中也会产生失调或失控现象,而人工调节更易发生事故。

案例:

2003年3月6日,某氯碱厂由于农药分厂设备突然停车,导致氯气压力由0.2mpa很快升到了0.28mpa,导致该厂盐酸石墨合成炉内氢气压力对应增值0.065mpa。

操作工请示班长停车后,错误地先关闭氯气阀门再关闭氢气阀门,导致大量氢气进入炉内,发生爆炸。

炉内胆被炸碎。

151.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偶然因素包括:

(3)由于人的素质或人机工程设计欠佳,往往会造成误操作,如看错仪表、开错阀门等。

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中,人是通过控制台进行操作的,发生误操作的机会更多。

案例:

1997年6月27日,北京某化工厂在从铁路罐车卸轻柴油时,由于操作工开错阀门,使轻柴油进入了满载的石脑油a罐,导致石脑油从罐顶大量溢出,在扩散过程中遇到明火爆炸,继而引起罐区内乙烯罐等其他罐的爆炸和燃烧。

161.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

因它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的本质,故不易决定它所有的规律。

但在

261.3能量意外转移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并转移于人体的过程。

人类在利用能量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使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产生、转换和做功。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志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来它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

271.3能量意外转移理论能量类型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机械能刺伤、割伤、撕裂、挤压皮肤和肌肉、骨折、内部器官损伤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热能皮肤发炎、烧伤、烧焦、焚化、伤及全身灼烫、火灾电能干扰神经-肌肉功能、电伤触电化学能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致癌、致遗传突变、致畸胎、急性中毒、窒息中毒和窒息、火灾电离辐射细胞核亚细胞成分与功能的破坏反应堆事故中,治疗性与诊断性照射,滥用同位素、辐射性粉尘的作用。

具体伤害结果取决于辐射作用部位和方式281.3能量意外转移理论案例:

1993年年底,上海市青浦县盈中乡创新村某打火机厂,以“试生产”的名义承接了上海某打火机厂25万只一次性气体打火机的生产业务。

该厂房为2层楼房,楼上是办公室,楼下是车间,其面积约为50m,中间用玻璃隔为2间,一间为装配间,一间为检验室。

1月8日,在返修漏气的打火机时,由于天气寒冷,车间门窗紧闭。

根据估算,到出事时为止,当天至少修理了15000余只打火机。

12时15分左右,车间突然爆炸,房屋随之倒塌并起火,造成楼下14人及楼上3人死亡、3人受伤的特大事故。

291.3系统安全观点理论系统中存在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系统中存在两类危险源,一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和危险物质;二是能量和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所以,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在企业的实际事故预防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造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乃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包括对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和外部事件进行控制。

301.3系统安全观点理论案例:

1999年9月6日,某造纸印刷包装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分厂职工刘某,发现抽水泵堵塞。

经汇报后,刘某到维修车间找到班长曹某。

曹某下到污水池底清理,刘某和另一名职工陈某在池上边观看。

曹某突然昏倒在池里,陈某见状大声呼喊“快救人”。

为了救曹某,先后有5人下到池内,并相继昏倒。

最后,职工刘某急忙带上一个防毒面具,用绳子先后将池内人拉了上来。

经抢救,除1人脱险外,其余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31从思想上加强安全意识实行科学管理重视科学技术322.1事故处置不当案例:

2004年4月15日,某化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1号氯冷凝器发生氯气管腐蚀穿孔,导致含有一定铵的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铵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极易分解爆炸的ncl过量而发生首次爆炸,数厘米厚的排污罐炸出十几米远,成了喇叭状。

此后,全长停车,并启动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但是,在排险过程中,有关人员为了加快氯气处理速度,擅自对液氯储槽进行抽吸处理,结果搅拌和振动了储槽中的ncl,导致3个液氯储槽的连续爆炸,致使9人死亡。

342.2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化案例:

2003年8月9日,淄博市临淄区某化工企业操作工王某,在未佩戴防护面罩的情况下,清理醇酸树酯反应罐内残渣,约10min后感到头晕、恶心,出罐休息5min,症状好转后进罐继续工作。

约15min后眩晕、乏力、站立不稳,随即意识丧失。

李某发现后立即将其托出罐外,出罐后李某也出现头晕、乏力、恶心、步态蹒跚现象。

厂方立即将他们送入齐鲁石化中心医院进行抢救,确诊为急性甲苯中毒。

352.3装置的本质安全性差本质安全的工厂,依靠化学和物理学来预防事故,而不是依靠控制系统、联锁和冗长而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预防事故。

一般情况下,过程的安全依赖于多层次的保护。

第一层保护是过程设计特征,接下来的层次包括控制系统、联锁、安全切断系统、保护系统、警报和应急反应计划。

本质安全是所有保护层次的一部分,直接面向过程设计特征。

预防事故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加过程设计的安全特征来防止危险情形。

362.3装置的本质安全性差案例:

1994年6月24日,四川自贡某化工公司综合楼外的氢气管产生两处锈蚀,发生泄漏。

由于氢气管埋于地下,又从地沟上铺过,氢气窜入地沟,在综合楼段地沟中大量积聚。

在氢气沿地沟中电缆管进入底楼房间的电源插座箱中后,达到爆炸范围。

当开合电源插座箱的开关时,产生电火花,引爆混合气体,发生剧烈爆炸,导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

372.3装置的本质安全性差案例:

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发生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45吨甲基异氰酸酯几乎全部泄漏,共造成约2万人死亡,20多万人中毒,5万人失明,10万人终身残疾。

全厂被毁,遗址几十年内无法用于任何用途。

382.4违章操作案例:

1996年11月11日,张家界市某乡化工厂盛装浓硫酸的储罐内的浓硫酸移至其他储罐,在既没制订动火方案报批,也未对储罐进行置换分析的情况下,便通知机修班准备焊补。

当焊补工作接近结束时,发生爆炸。

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将储罐锥形顶盖从焊缝处撕裂后抛落至离储罐8m远的围墙边,爆炸震碎了该厂40%的车间窗户玻璃,2名焊工被爆炸时溅出的浓硫酸灼伤。

392.5疏于管理案例:

1999年9月30日,淄博市某化工厂内冒出一阵阵呛人的白烟,发现是一只早已不用的氯磺酸储罐发生泄漏。

职工找来木片临时堵漏,反而使泄漏部位扩大。

职工又接管道,用真空将物料抽到一槽车内,但因抽料速度较慢,白色烟雾继续扩散。

后来又用石灰和砂土填到储罐底部和周围,直至高于泄漏点,使石灰和砂土将泄漏的物质吸收掉。

泄漏持续4个多小时,估计泄漏2t多物料,所幸没有人员中毒和受伤情况发生。

402.6工艺改造方法不当案例:

1980年6月30日,金华某化工厂的黄磷酸新工艺,在没有经过小试、中试的情况下直接移交生产。

结果黄磷在浓硫酸中清洗时发生放热反应,黄磷酸洗锅在生产中发生爆炸,炸塌厂房300平方米,五硫化二磷车间全部被毁,全厂停产。

此次事故中,死亡8人,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30万余元,产值损失达73万余元。

41课题组情况本课题组已获得如下资助: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29)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6bs0500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bm033)企业资助项目6项发表研究论文9篇出版专著1部42讲座结束,请指正!

【篇二: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每年发生此类事故的比例都较高,小编在网上整理了10起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的案例,供同行们鉴阅。

一:

山西某化工厂冷凝水闪蒸器爆炸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2003年2月5日凌晨1时55分,山西某化工厂三车间i系列冷凝水闪蒸器nt112(以下简称nt112)发生爆炸事故,楼上当班职工柴某因操作室坍塌坠落至零米平面死亡。

2.事故原因

(1)该设备在停运期间,排水阀f6被关闭,进水阀严重泄漏,当压力为5.6mpa的冷凝水不断流入nt112时,压力逐渐升高,又不能排水卸压,致使其超压破裂,发生爆炸。

(2)冷凝水闪蒸器nt112,在停用关闭阀门f1的状态下与安全阀不相通,安全阀不能起到泄压作用,没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管理不严,职工违章关闭排水阀f6,巡检不到位,交接班无记录,也未口头交接说明。

3.防范措施

(1)对安全阀设置不合理问题进行完善,并对其他工艺系统展开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备用设备隔离措施要严密,针对备用设备隔离不严问题,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要全面掌握,尤其是关键阀门的开关状态必须明确制度,必要时对开关阀门采取上锁措施。

(3)进一步完善监控仪表、仪器和设备。

进一步研究深化、细化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的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和处理事故隐患。

二:

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

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

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

液氨和氨气扩散后覆盖约200棵树和约7000平方米的农田作物均被毁。

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伤。

2.事故原因

(1)液氨储罐制造质量低劣。

该储罐的纵、环焊缝均未开坡口,所有的焊缝均未焊透,10毫米厚的钢板,熔合深度乎均为4毫米,x光拍片检查,全部不合格,该罐原是一台固定式容器,由毫州市化肥厂自行改制为汽车储罐。

但因无整体底座,无法与汽车车厢连接,而且只装了压力表和安全阀,其他附件均未安装。

(2)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混乱。

该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过检查,厂方对罐体质量情况一无所知。

爆炸前,罐体上已出现多处裂纹,有的裂纹距外表面仅1毫米。

(3)充装违反规定。

充装前未进行检查,充装时也没有进行称重,充装没有记录,计量仅凭估计,不能保证充装量小于规定值。

(4)违反危险品运输规定。

未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危险品运输许可证,也未遵守严禁危险品运输通过人口稠密地区的规定。

3.防范措施

(1)对压力容器开展深入地安全大检查。

对制造质量低劣的存有安全隐患的压力容器,要采取严格措施进行处理,缺陷严重的要坚决停用。

对超期未检验的压力容器要进行检验,对自行改造的压力容器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更新。

新压力容器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必须由具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制造,以杜绝质量低劣的压力容器投入使用。

(2)严格危险品的运输。

运输危险品必须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并应按指定的时间和行驶路线运输,以避免发生事故和扩大事故的危害程度。

(3)严格液化气体的充装管理。

充装前必须对储存容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不能充装。

充装时要认真计量,防止过量充装。

三:

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母液沉降罐除锈爆炸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07年7月27日8时55分左右,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

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位于敬仲镇工业区,职工人数100人,主要产品为甲醛、乙醛、季戊四醇,副产甲酸钠、甲酸钙。

2007年7月23日,公司生产经理齐建军联系无资质施工队负责人许金年为本公司一新建的季戊四醇母液沉降罐进行除锈防腐。

双方签定安全合同后,7月25日下午许金年带领操作工陈光亮、陈长军开始除锈作业。

7月27日早上,许金年安排陈光亮、陈长军轮流进罐作业,二人在未启用罐底部空气压缩机的情况下进行防腐作业。

8时55分左右,该罐突然发生爆炸,造成2人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在防腐施工前及防腐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对罐内前期涂刷的防腐涂料挥发的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分析,且施工人员违规使用非防爆照明灯具、抽风机等电器,致使罐内达到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遇电火花发生爆炸。

3.防范措施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按规定对受限空间的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分析。

(2)施工人员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

(3)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四: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04年10月27日,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公司四分公司,在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v402原料水罐施工作业时,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死亡7人,造成经济损失192万元。

现将大庆石化10.27事故汇报如下:

2004年10月20日,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v403原料水罐发生撕裂事故,造成该装置停产。

为尽快修复破损设备,恢复生产,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机动处根据大庆石化《关联交易合同》,将抢修作业委托给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公司。

该公司接到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v403原料水罐维修计划书后,安排下属的四分公司承担该次修复施工作业任务。

修复过程中,为了加入盲板,需要将v406与v407两个水封罐,以及原料水罐v402与v403的连接平台吊下。

10月27日上午8时,四分公司施工员带领16名施工人员到达现场。

8时20分,施工员带领两名管工开始在v402罐顶安装第17块盲板。

8时25分,吊车起吊v406罐和v402罐连接管线,管工将盲板放入法兰内,并准备吹扫。

8时45分,吹扫完毕后,管工将法兰螺栓紧固。

9时20分左右,施工员到硫磺回收车间安全员处取回火票,并将火票送给v402罐顶气焊工,同时硫磺回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也到v402罐顶。

9时40分左右,在生产单位的指导配合下,气焊工开始在v402罐顶排气线0.8米处动火切割。

9时44分,管线切割约一半时,v402罐发生爆炸着火。

10时45分,火被彻底扑灭。

爆炸导致2人当场死亡、5人失踪。

10月29日13时许,5名失踪人员遗体全部找到。

死亡的7人中,3人为大庆石化总厂临时用工,4人为大庆石化分公司员工。

2.事故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v402原料水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与v402罐相连接的dn200管线根部焊缝,或v402罐壁与罐顶板连接焊缝开裂处泄漏,遇到在v402罐上气割dn200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10.27事故是一起典型的由于三违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大庆石化总厂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违反火票办理程序,执行用火制度不严格。

动火人未在火票相应栏目中签字确认,而由施工员代签。

在动火点未作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采样分析、动火作业措施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进行动火作业,没有履行相互监督的责任,违反了《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2)违反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吊装作业违章操作。

吊车在施工现场起吊dn200管线时,该管线一端与v406罐相连,另一端通过法兰与v402罐相连,在这种情况下起吊,违反了《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规定》。

(3)违反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气焊工无证上岗。

在v402罐顶动火切割dn200管线的气焊工,没有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操作证,安全意识低下,自我保护意识差。

(4)不重视风险评估,对现场危害因素识别不够。

施工人员对v402酸性水罐存在的风险不清楚,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3.防范措施

第一,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违章指挥就是害人,违章作业就是害人害己,无论是谁,都必须深刻认识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和谐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根本,真正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做到以人为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绝不能放松,绝不能麻痹。

第二,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以严格管理贯穿全过程、落实到全方位,保证安全监督管理执行有效。

事故虽然发生在基层,但是根源在领导、责任在领导。

作为领导干部,在安全工作上只能加强,不能疏忽;只有补位,没有越位;宁听严格管理招来的骂声,不听事故发生带来的哭声,一定要认真落实陈总安全思想要严肃、安全管理要严格、安全制度要严谨、安全组织要严密、安全纪律要严明的五严要求,真正把安全工作做严、做实、做细、做好。

第三,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在细节上夯实三基工作,为本质安全打牢坚实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工作更是如此,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在基层,落脚点在现场,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把强三基、反三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必须强化基本素质培训,解决不知不会、无知无畏的问题;必须在基层的细节和小事上严格监督管理,解决心存侥幸、习惯违章的问题;必须严格规范工艺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解决粗心大意、操作失误的问题。

第四,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把具体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实现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受控。

五:

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1990年12月28日9时50分,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发生爆炸,死亡4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296800元,间接经济损失28000元。

由于调试现场在野外,除空气压缩机损坏外,没有其它损坏。

该储气箱是由湖南某压缩机厂制造的,1989年8月出厂。

出厂时材质方面无资料,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出厂检验,如:

射线检测、水压试验和气密试验。

该储气箱直径为750毫米,长为1500毫米,厚为6毫米。

所有焊缝均为手工电孤焊,环向焊缝为单面无垫板对接焊。

1990年10月28日区长组织空压机手对空压机进行检查调试,确认无问题后进行启动空负荷运转,未发现异常,即将进气手柄拨至负荷位置,运转一分钟后,储气箱就发生爆炸。

爆炸后,靠近操作侧一端装有滤油装置的封头环焊缝全部断开,封头飞出100多米远,筒体向另一侧飞出5-6米远,撞到石头上致使严重变形破裂。

检查焊缝时发现在丁字焊缝处损坏,周长2250毫米的环焊缝上只有两处焊透,分别为180毫米和50毫米,其余焊缝均为未焊透,焊接金属熔深厚度仅为3-4毫米,且存在气孔、夹渣等缺陷。

此外,在压缩机调试时操作人员对安全阀、压力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