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714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可适量补充的元素是

A.铁B.硒C.碘D.氟

2.下列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矿石属于金属材料

B.玻璃钢是一种合金

C.只要有水铁就会生锈

D.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取固体粉末B.

熄灭酒精灯

C.

倾倒液体D.

检验氢气纯度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水是混合物

B.利用活性炭可软化硬水

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D.水能灭火主要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

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通过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和蚕丝

B.通过加水溶解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C.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二氧化碳

D.通过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6.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20.0

3.0

20

反应后质量/g

10.0

x

3.0

29.0

 

A.表中x=17

B.该反应中乙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中丙一定起催化作用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1

7.常温下,往盛有一定量液体甲的烧杯中逐渐加人固体乙并充分搅拌。

如图所示中横坐标工表示固体乙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

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y

A

稀盐酸

氧化铜

溶液的质量

B

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

C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质的质量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溶质的质量

A.AB.BC.CD.D

8.下列对“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带到太空的罐头质量不变

B.氧气能助燃可以做燃料

C.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D.给门轴合页加润滑剂减小了摩擦

9.理化知识应用广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利用紫外线辅助鉴别纸钞的真伪

B.用热塑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

C.用细铜丝代替熔断的电路保险丝

D.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进行烹饪

10.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农村就地焚烧秸秆

B.民间私自开采矿产资源

C.积极开发新能源

D.废弃电池与厨余垃圾一起丢弃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不断运动”解释的是

A.蔗糖溶解在水中

B.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

C.路过花圃闻到花香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12.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A.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再救人

B.使用氢氧化钠时戴上防护眼镜

C.直接品尝味道鉴别实验室的蔗糖

D.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上

13.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钙、锌、铁都是人体中的必需微量元素

B.矿泉水、石油、生铁都属于混合物

C.铜、人体和氯化钠都属于导体

D.钳子、开瓶器、镊子都是省力杠杆

14.下面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B.

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C.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可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15.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

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___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_____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3)写出一个符合实验室用该正确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16.化学小组同学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制得二氧化碳的体积。

广口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选填序号)。

A结果偏大B没有影响C结果偏小

17.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①是甲烷燃烧实验。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要熄灭甲烷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

(2)②是利用塑料瓶组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若实验中所用液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金属网不能是____(选填序号)。

A铁网B铝网C铜网

(3)③是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8.理化知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下列化肥中既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又能增加产量的是___(选填序号)。

A磷酸氢二铵B碳酸氢铵

C硝酸钾D氨水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比其它常见金属更耐腐蚀的原因_____。

(4)硝酸钾可用于制造黑火药,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

(5)小明的午餐是:

馒头、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他还应适量吃些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科学探究题

19.小组同学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为判断两支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______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先变红,然后_____。

[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探究稀盐酸和硫酸镁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明决定通过探究试管②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种类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将试管②的溶液分成两份)

[实验2]

实验

现象

结论

(1)测试管②中溶液的pH

pH<7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氢离子

(2)向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___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

_______

(3)向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

_____

(4)向(3)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氯离子

[结论]稀盐酸与硫酸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交流与评价]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谨,其理由是______。

为此小亮提出应将小明实验中某一步加入的试剂调整为另一种盐溶液,按照小亮的修改方案,最终得出“稀盐酸与硫酸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小亮的修改方案是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推断题

20.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G的水溶液为蓝色;其它相关信息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为_____。

(2)甲中转化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3)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4)转化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评卷人

得分

六、计算题

21.为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将12.5g赤铁矿粉加到烧杯中,并把10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其中(赤铁矿中的其它成分既不溶于水又不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每次加入稀硫酸并充分反应后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计算:

实验次数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质量/g

8.5

4.5

2.5

2.5

(1)实验所用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缺铁易患贫血症,缺硒易患癌症,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氟易患龋齿。

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可适量补充的元素是碘。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铁矿石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塑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而不是合金,故B错误;

C、铁的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水,铁不会生锈,故C错误;

D、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故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自然界的水中存在水、可溶性物质,不溶性的物质,是混合物,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不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利用活性炭不可软化硬水,故B错误

C、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故C正确;

D、水能灭火主要因为水汽化吸热,降低了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故选B。

5.A

【解析】

【详解】

A、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燃烧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通过灼烧闻气味不可以鉴别羊毛和蚕丝,实验方案不可行;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通过加水溶解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实验方案可行;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干燥二氧化碳,实验方案可行;

D、过滤能液体与固体进行分离,通过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实验方案可行。

故选A。

【点睛】

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6.D

【解析】

【分析】

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10g-2g=8g;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29g-20g=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2.0+20.0+3.0+20-10.0-3.0-29.0=3,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20g-3g=17g。

【详解】

A、表中x=3,故A错误;

B、该反应中乙反应物,分解产生甲和丁,乙不可能是单质,故B错误;

C、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7.D

【解析】

【详解】

A、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

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B、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质量=氢氧化钠质量+水质量,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质量逐渐增大,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加饱和石灰水中,由于水的消耗,溶质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溶质增大,但比原来的溶质质量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D、硝酸银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O3+Cu=Cu(NO3)2+2A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相符。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8.B

【解析】

【详解】

A、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的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带到太空的罐头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氧气能助燃,但没有可燃性,不可以做燃料,故B错误;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气味的氨气,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C正确;

D、给门轴合页加润滑剂减小了摩擦,故D正确。

故选B。

9.A

【解析】

【详解】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利用紫外线的这个特点可鉴别纸钞的真伪,故A正确;

B、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不是用热塑性塑料,故B错误;

C、细铜丝的熔点较高,不可用细铜丝代替熔断的电路保险丝,故C错误;

D、亚硝酸盐有毒,不可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进行烹饪,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详解】

A、农村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故A错误;

B、民间私自开采矿产资源,会浪费矿产资源,故B错误;

C、积极开发新能源,能缓解化石资源枯竭,故C正确;

D、废弃电池与厨余垃圾一起丢弃,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故D错误;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A、蔗糖溶解在水中是由于微粒不断运动的缘故,能用“分子不断运动”解释,不符合题意;

B、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是由于微粒间间隙变小和缘故,不能用“分子不断运动”解释,符合题意;

C、路过花圃闻到花香是由于微粒不断运动的缘故,能用“分子不断运动”解释,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由于微粒不断运动的缘故,能用“分子不断运动”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A、为了安全,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再救人,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氢氧化钠时戴上防护眼镜,故B正确;

C、实验室中不可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可直接品尝味道鉴别实验室的蔗糖,故C错误;

D、开关串联在火线和接在零线上都能控制灯泡,串联在火线上,当开关断开时,能切断火线;若开关串联在零线上,开关断开时,灯泡连接着火线,不安全,故D正确。

故选C。

13.B

【解析】

【详解】

A、锌、铁都是人体中的必需微量元素,钙是人体中必需常量元素,故A错误;

B、矿泉水、石油、生铁都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铜、人体都属于导体,氯化钠溶于水后才能导电,故C错误;

D、开瓶器都是省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钳子可能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14.D

【解析】

【详解】

A、石墨接在电路中,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A正确;

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大于在冷水中的扩散速度,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

C、人推门时,感到门也推人,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

D、该装置只是除去了水的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没有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15.重力大气压

【解析】

【详解】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试管内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水槽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3)该装置是固体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可用于制氧气,由于试管口有棉花,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6.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B

【解析】

【详解】

(1)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制得二氧化碳的体积。

广口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于进入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等于排出水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没有影响。

故选B。

17.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有水雾(珠)捏紧(夹住)橡胶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随时停止AB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解析】

【详解】

(1)①是甲烷燃烧实验。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有水雾(珠),要熄灭甲烷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捏紧(夹住)橡胶管,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可通过

(2)②是利用塑料瓶组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固体药品放在金属网内,液体药品从去底塑料瓶加入。

反应后关闭开关时,瓶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去底塑料瓶,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随时停止。

若实验中所用液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能与铁、铝反应,不能与铜反应,则金属网不能是铁网、铝网。

故选AB;

(3)③是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8.煮沸ABCD

+5水果

【解析】

【详解】

(1)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化肥中氮元素既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又能增加产量。

A、磷酸氢二铵中含有氮元素,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符合题意;

C、硝酸钾含有氮元素,符合题意;

D、氨水含有氮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ABCD;

(3)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而结实的氧化铝,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铝比其它常见金属更耐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硝酸钾(KN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

(+1)+x+(-2)×3=0,x=+5。

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5)馒头、米饭提供糖类,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他还应适量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

19.酚酞变成无色产生白色沉淀镁离子(Mg2+)硫酸根离子(SO42-)实验(3)中氯化钡溶液中的氯离子没有参加反应,对检验氯离子存在干扰将实验(3)中的氯化钡改为硝酸钡

【解析】

【详解】

[实验1]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盐酸生成的氯化钠呈中性,酚酞溶液在中性溶液中呈无色。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先变红,然后变成无色;

[实验2]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

因此:

实验

现象

结论

(1)测试管②中溶液的pH

pH<7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氢离子

(2)向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

镁离子(Mg2+)

(3)向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

硫酸根离子(SO42-)

(4)向(3)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氯离子

[交流与评价]

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谨,其理由是实验(3)中氯化钡溶液中的氯离子没有参加反应,对检验氯离子存在干扰。

为此小亮提出应将小明实验中某一步加入的试剂调整为另一种盐溶液,按照小亮的修改方案,最终得出“稀盐酸与硫酸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小亮的修改方案是将实验(3)中的氯化钡,改为硝酸钡,可排除氯离子的干扰。

20.Cu分解和复分解灭火(或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或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B、C是氧化物,F是黑色的氧化物,A、D是黑色单质,E是单质。

G的水溶液为蓝色,所以G是铜盐溶液,F(黑色的氧化物)能转化G,氧化铜是黑色的氧化物,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或硫酸铜)和水,所以F是氧化铜,G是氯化铜(或硫酸铜);C(氧化物)与F(氧化铜)能转化为E(单质),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一氧化碳,E是铜;A(黑色单质)能转化为B(氧化物),B能转化为C(一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A是碳,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能转化为D(黑色单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黑色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铁,D(铁)与G(氯化铜或硫酸铜)能转化为E(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物质E的化学式为Cu;

(2)A转化为B、B转化为C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F转化为E,C转化D,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D、G转化为E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甲中转化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物质B是二氧化碳,其用途有灭火(或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4)转化⑤的反应是氧化铜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或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10g36.75%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中的表格可知,第1次消耗的氧化铁质量=12.5g-8.5g=4g,第2次消耗的氧化铁质量=8.5g-4.5g=4g,第3次实验消耗的氧化铁质量=4.5g-2.5g=2g,第4次没有消耗氧化铁,说明样品中的杂质为2.5g,所用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12.5g-2.5g=10g。

(2)根据图中的表格可知,20g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氧化铁的质量=

设2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75%。

【点睛】

全面,分析透彻每次加入20g稀硫酸固体剩余物质量的变化,对反应进行的情况进行判断,这是解决本题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