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08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docx

能源开发合理利用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高教育

题目: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内容摘要

当前,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开采自然资源,使得世界能源存储量不断减少,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电能是社会化大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关系着每个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为了满足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全球开展了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标志的能源革命。

本文详细介绍了包括风电点,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为例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应用。

关键词:

电能;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

引言

随着能源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显著标志的能源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明显增加,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致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显著上升。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活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世界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1997年通过了《京都协议书》,制定了量化减排目标。

2009年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对于推进全球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又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相比,新能源是指在科学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等。

清洁、环保、可再生是新能源的突出特点。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都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提高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最近几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新能源发展愈加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

从目前新能源在全球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已经成为发展重点。

其中,风电技术已基本成熟,开发成本接近常规能源,未来将会继续保持年均增长28%的发展速度,已成为继火电、水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大主要发电电源。

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和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未来的重点是在提高太阳能供热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供暖和制冷方向发展。

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其中全球范围内利用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的年生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在石油替代方面开始显示潜力。

 总体来看,最近20多年来,新能源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经济性以及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预计在2020年以后,新能源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主导能源。

全球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对新兴能源公司的大量投资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2007年清洁技术领域,全球共发生了221项投资案例,投资总额达3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43%。

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等的报告,创业投资者近三年对新能源公司的投资增长幅度超过30%,超过所有行业的投资增长幅度,在新兴产业风向标的纳斯达克市场,新能源指数近两年一直位居第一。

  业界巨头公司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日益增长的市场机会,不管是在创建新能源项目还是在投资方面均有了相应的举措。

加速的市场成长空间为投资者在该行业创造了一个充满丰厚利润机会和风险的环境。

 

1风力发电

1.1风力发电简介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资源极其丰富;据专家估计,全世界风能资源总量约为每年2万亿KW,也就是说,仅1%的地面风力就能满足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

由于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近10年来其成本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日趋接近燃煤发电的成本,因此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忠实,且发展风电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丹麦的研究表明,用风电代替煤电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廉价的措施之一。

综合资源、技术、经济、环保等因素,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短缺最现实的战略选择。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1.2风力发电的特点

(1)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用它发电十分有利。

与火力发电、燃油发电、核电相比它无需购買燃料,也无需支付运费,更无需对发电残渣,大气进行环保治理.风力发电是绿色能源.风力发电是财神爺。

风来、发电、生财。

风是财富。

风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风力发电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站的。

它必須建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

即风速大、持续时间长。

风力资源大小与地势、地貌有关,山口、海岛常是优选地址。

如新彊达板城、年平均风速6.2米/秒,内蒙古辉腾锡勒,年平均风速为7.2米/秒,江西鄱阳湖,年平均风速7.6米/秒,河北张北,年平均风速6.8米/秒,辽宁东港,年平均风速6.7米/秒,广东南澳,年平均风速8.5米/秒,福建平潭岛全县年平均风速8.4米/秒,平潭县海潭岛,年平均风速为8.5米/秒,年可发电风时数为3343小时,为目前中国之冠。

(以上数字引自“全国风力发电信息中心的并网风电场介绍”)。

南海的南沙群岛,该岛一年连续刮六级以上大风有160天。

在我国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许多正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3)风的季节性,决定了風力发电在整个电网中处于"配角″地位。

对它的使用有三种运行方式:

 

A:

能源利用:

风力发电机,机群并网运行。

有风发电,电能送入电网。

无风不发电。

 

B:

无电网的高山,海岛,牧区:

风力发电机与柴油发电机并联运行。

有风时风力发电,无风时柴油发电机犮电。

对用户来説时时都有电。

 C:

同上无电网地区,要求不使用柴油发电,时时有电供应:

採用蓄电池儲能的AC-DC-AC,即交,直,交风力发电系统。

也就是有风时,风力发电机发出交流电,经整流为直流电对蓄电池充电。

再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制造的“逆变器”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三相恒频恒压的交流电。

这种系统多用在高山雷达站、微波中继站,海洋灯塔,航标灯场合。

 

2太阳能发电

2.1太阳能发电概述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无处不在。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

其中,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等。

中国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在10至13%左右,国际上同类产品效率约12至14%。

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光伏组件。

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

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各种灯具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

到2009年,中国并网发电还未开始全面推广,不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用电是由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的。

2.2光伏发电

1、光伏发电简介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

光伏发电(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与常规发电技术相比,光伏发电没有中间转换过程,发电形式简洁,发电过程不消耗资源,不排放温室气体、废气和废水;没有机械旋转部件,不存在机械磨损,无噪声,发电不用冷却水;发电设备既能在无水的荒漠地带安装,也可安装在城市的屋顶和墙面,不单独占地,模块化结构,规模大小随意,运行维护和管理简单,可实现无人值守,维护成本极低。

特别是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光伏电池制造所需的硅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高达26%,没有资源短缺和耗尽问题。

2、光伏发电应用

光伏发电产品主要应用于三大方面:

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电力,还有微波中继电源、通讯电源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

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坪灯等;

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大面积推广实施。

3、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

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光伏应用的主要形式。

独立光伏系统

由光伏方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交流负载组成独立的供电系统;独立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系统

由光伏方阵、控制器、并网逆变器组成并网发电系统,将电能直接输入公共电网。

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

带有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可调度性,可以根据需要并入或退出电网,还具有备用电源的功能,当电网因故停电时可紧急供电。

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常常安装在居民建筑;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可调度性和备用电源的功能,一般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

4、光伏发电优缺点

优点

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①无枯竭危险;

②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

③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

④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

⑤能源质量高;

⑥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

⑦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缺点

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

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

③产生的电力接入电网需要增加无功补偿设备;

④储能困难。

5、光伏发电中国发展

发展优势

中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

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

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面临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光伏之路前景广阔,但在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要想实现平价上网,还需要光伏发电达到市场化竞争程度。

但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这就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商业化运行。

光伏装机投资成本每千瓦约18000元左右,而常规火电的投资成本约每千瓦3000~4000元,光伏电价是常规火电电价的3倍以上,成本太高是光伏规模化发展的重大阻碍。

 

二是就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现状来说,硅材料的源头在国外,硅材料95%依靠进口;主要市场也在国外,95%的光伏产品销往国外,国内市场与生产能力相比,十分狭小,大约仅为产能的5%。

这种严重依赖进出口的模式加大了贸易风险。

此外多晶硅产能有过剩的倾向,行业的调控和规范有待加强。

 

三是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新一代的薄膜太阳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缓慢,聚光电池、新型太阳电池科研投入不足,比外国落后很多,后劲不足。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源,要想达到光伏生产方式的转变,掌握技术的主导权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四是光伏技术的滞后使环保问题与高能耗问题凸显。

中国光伏产业能耗高,国际先进水平130~150kWh/kg,国内200-300kWh/kg;另外光伏产品还存在环保问题,国内还不能达到全物料循环、清洁生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废弃物,势必会给脆弱的环境带来压力。

 

五是政策细化不到位。

光伏企业服务和监管滞后也是光伏产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第一,光伏的振兴规划还没有公布;第二,上网电价还没有出台;第三,金太阳工程补贴资金不足,企业不赚钱;第四,电力公司的服务和监管严度差,企业出台的标准有很多和国际惯例不相匹配,而且给用户增加了很多负担。

各个省没有光伏发电目标,各个大的光伏发电企业也没有一个有效的细化的规划目标,这就让国家在制定长远规划目标缺乏科学的依据。

2.3光热发电

1、光热发电概述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

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太阳能热发电理论优势在于:

热能占太阳能能量60%以上,光热发电直接输出交流电力,光热发电成本较硅电池的光伏发电低,光热发电适合大功率发展。

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而且,这种形式的太阳能利用还有一个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太阳能所烧热的水可以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阳落山后几个小时仍然能够带动汽轮发电。

由于采用汽轮机发电,电流稳定,加之系统可以采用熔盐技术储热,白天将

盐从固态变成液态,晚间再用400多度的熔盐将水变成蒸汽发电,这样一来,这样发电的稳定性就解决了其他新能源如风电与光伏发电无法解决的短板――调峰问题。

熔融盐能够加热到600℃,这个温度能使水蒸发,使油爆炸,只有低于238℃时,它才会凝固。

熔融盐能持续保持一个温度很久,由于其有这样的特性,所以它能保存足够的热量,整夜制造蒸汽,从而驱动蒸汽轮机,进行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发电运行成本低,并可以与化石燃料形成混合发电系统。

无噪音,无污染,无需燃料,不受地域限制,规模大小灵活,故障率低,建站周期短,这些优势都是用其它能源发电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2、光热发电形式

一般来说,太阳能光热发电形式有槽式、塔式,碟式(盘式)三种系统。

槽式系统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全称为槽式抛物面反射镜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将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经过串并联的排列,加热工质,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色列和美国联合组建了LUZ太阳能热发电国际有限公司。

从成立开始,该公司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槽式抛物面聚光反射镜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从1985年-1991年的6年间,在美国加州沙漠相继建成了9座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353.8MW,并投入网营运。

经过努力,电站的初次投资由1号电站的4490美元/KW降到8号电站的2650美元/kW,发电成本从24美分/KWh降到8美分/KWh。

 

为继续推动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以色列、德国和美国几家公司进行使用,他们计划在美国内华达州建造两座80MW槽式太阳能热电站,两座100MW太阳能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

在西班牙和摩洛哥分别建造135MW和18MW太阳能热发电站各一座。

 

建于西班牙的Acurex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借助槽形抛物面聚光器将太阳光聚焦反射到接收聚热管上,通过管内热载体将太阳光聚焦反射到接收聚热管上,通过管内热载体将水加热成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

作为太阳能量不足时的备用,系统配备有一个辅助燃烧炉,用天然气或燃油来产生蒸汽。

 

要提高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效率与正常运行,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控制问题,一个是自动跟踪装置,要求使得槽式聚光器时刻对准太阳,以保证从源头上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据统计跟踪比非跟踪所获得的能量要高出37.7%。

另外一个是要控制传热液体回路的温度与压力,满足汽轮机的要求实现系统的正常发电。

针对这两个控制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目前,德州华园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所与中科院电工所、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联手研制开发的槽式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系统,设备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整体使用寿命可达20年,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由于太阳能反射镜是固定在地上的,所以不仅能更有效地抵御风雨的侵蚀破坏,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反射镜支架的造价。

更为重要的是,该设备技术突破了以往一套控制装置只能控制一面反射镜的限制。

采用菲涅尔凸透镜技术可以对数百面反射镜进行同时跟踪,将数百或数千平方米的阳光聚焦到光能转换部件上(聚光度约50倍,可以产生三、四XX的高温),改变了以往整个工程造价大部分为跟踪控制系统成本的局面,使其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同时对集热核心部件镜面反射材料,以及太阳能中高温直通管采取国产化市场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并且在运输安装费用上降低大量费用。

这两项突破彻底克服了长期制约槽式太阳能在中高温领域内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障碍,为实现太阳能中高温设备制造标准化和产业化规模化运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塔式系统

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机的爆发刺激了人们对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对于太阳能电池的价格昂贵、效率较低,太阳能热发电的效率较高、技术比较成熟。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作为国家研究开发的重点。

从1981-1991年10年间,全世界建造了装机容量500kW以上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电站余座,其中主要形式是塔式电站,最大发电功率为80MW。

由于单位容量投资过大,且降低造价十分困难,因此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建设逐渐冷落下来。

 

但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研究开发并未完全中止。

1980年美国在加州建成太阳I号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装机容量10MW。

经过一段时间试验运行后,在此基础上又建造了太阳II号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并于1996年1月投入试验运行。

 

碟式(盘式)系统

盘式(又称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太阳能动力系统。

近年来,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开发单位功率质量比更小的空间电源。

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应用于空间,与光伏发电系统相比,具有气动阻力低、发射质量小和运行费用便宜等优点,美国从1988年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计划在近期进行发射试验。

例如,1983年美国加州喷气推进试验室完成的盘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其聚光器直径为11m,最大发电功率为24.6kW,转换效率为29%。

1992年德国一家工程公司开发的一种盘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为9kW,到1995年3月底,累计运行了17000h,峰值净效率20%,月净效率16%,该公司计划用100台这样的发电系统组建一座MW的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

 

盘式(又称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抛物面反射镜斯特林系统)是由许多镜子组成的抛物面反射镜组成,接收在抛物面的焦点上,接收器内的传热工质被加热到750℃左右,驱动发动机进行发电。

美国热发电计划与Cummins公司合作,1991年开始开发商用的7千瓦碟式/斯特林发电系统,5年投入经费1800万美元。

1996年Cummins向电力部门和工业用户交付7台碟式发电系统,计划1997年生产25台以上。

Cummins预计10年后年生产超过1000台。

该种系统适用于边远地区独立电站。

美国热发电计划还同时开发25千瓦的碟式发电系统。

25千瓦是经济规模,因此成本更加低廉,而且适用于更大规模的离网和并网应用。

1996年在电力部门进行实验,1997年开始运行。

 

3、光热发电商业化前景

以上三种系统性能比较。

三种系统目前只有槽式线聚焦系统实现了商业化,其他两种处在示范阶段,有实现商业化的可能和前景。

三种系统均可单独使用太阳能运行,安装成燃料混合(如与天然气、生物质气等)互补系统是其突出的优点。

 

就几种形式的太阳热发电系统相比较而言,槽式热发电系统是最成熟,也是达到商业化发展的技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成熟度目前不如抛物面槽式热发电系统,而配以斯特林发电机的抛物面盘式热发电系统虽然有比较优良的性能指标,但目前主要还是用于边远地区的小型独立供电,大规模应用成熟度则稍逊一筹。

应该指出,槽式、塔式和盘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正在积极开展工作。

 

 

3海洋能发电

海洋能是海流动能、海洋热能、潮汐能和波浪能等的总称。

海洋能用于发电有海洋温差发电、波浪发电和潮汐发电等几种方式。

据权威统计,全世界海洋能的理论可再生量超过760亿千瓦。

其中,海水温差约400亿千瓦,盐度差能约300亿千瓦,潮汐能大于30亿千瓦,波浪能约30亿千瓦。

由此可见,利用海洋发电,从而造福人类是值得研究的。

目前,世界各国正竞相探索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

3.1潮汐发电

1、简介

潮汐发电主要有两种形式利用潮差和潮流量发电。

如建筑拦潮坝,利用潮水涨落的水能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可再生能源(二级学科)

 利用潮汐涨落形成的水位差,冲击水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的作业。

 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海洋资源学(二级学科)

2、发电原理

潮汐发电是水力发电的一种。

通过出水库,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保存,然后,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差别在于海水与河水不同,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较大,并且呈间歇性,从而潮汐发电的水轮机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

 与潮汐发电相关的技术进步极为迅速,已开发出多种将潮汐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设备,如螺旋浆式水轮机、轴流式水轮机、开敞环流式水轮机等,日本甚至开始利用人造卫星提供潮流信息资料。

3、物理条件

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

首先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第二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

4、发电形式

单库单向电站

即只用一个水库,仅在涨潮(或落潮)时发电,中国浙江省温岭县沙山潮汐电站就是这种类型。

单库双向电站

用一个水库,但是涨潮与落潮时均可发电,只是在平潮时不能发电,广东省东莞县的镇口潮汐电站及浙江省温岭县江厦潮汐电站,就是这种型式。

双库双向电站

它是用二个相邻的水库,使一个水库在涨潮时进水,另一个水库在落潮时放水,这样前一个水库的水位总比后一个水库的水位高,故前者称为上水库,后者称为下水库。

水轮发电机组放在两水库之间的隔坝内,两水库始终保持着水位差,故可以全天发电。

5、优缺点

优点:

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

潮水每日涨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它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生活、生产和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发电量稳定

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可靠能源,很少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年总发电量稳定,不存在丰、枯水年和丰、枯水期影响。

建设方便

潮汐电站不需淹没大量农田构成水库,因此,不存在人口迁移、淹没农田等复杂问题。

而且可用拦海大坝,促淤围垦大片海涂地,把水产养殖、水利、海洋化工、交通运输结合起来,大搞综合利用。

这对于人多地少、农田非常宝贵的沿海地区,更是个突出的优点。

减低灾害

潮汐电站不需筑高水坝,即使发生战争或地震等自然灾害,水坝受到破坏,也不至于对下游城市、农田、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灾害。

发电成本低

潮汐能开发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相结合,不用燃料,不受一次能源价格的影响,而且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经济能源。

但也和河川水电站一样,存在一次投资大、发电成本低的特点。

每度电的成本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