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86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教学设计2

《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课前准备: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一些教育的网站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制作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跨模运输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解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二、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节课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最后通过概念图进行课堂小结。

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

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教师解释→总结概念→举例说明。

1.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课本P70-71内容,回答课件上展示的三个问题;

2.通过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学生寻找问题,教师进行解释,总结跨膜运输的类型、特点,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3.由生物膜和人工膜功能的比较,培养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的认识;

4.启发学生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课堂小结以及练习,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

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本节聚焦:

要解决和完成的问题:

1、物质跨模运输的方式有几种;

2、两种被动运输方式有什么异同;

3、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

这对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例;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概念;

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方法与过程: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来源:

]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图表数据的解读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重点,难点化解(探求新知,质疑导学,课堂反馈):

六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演示法。

七、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动画课件,如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Flash课件,还有自制的教具(用鸡蛋壳做的半透膜)

八、教学程序的实施

 程序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一自由扩散

展示教具:

用鸡蛋壳做的(蛋壳内盛满蔗糖水溶液,加一个费旧矿泉水瓶,里面装上一定量的清水)。

引导学生观察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细胞膜。

那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呢?

哪些可以出入?

这些物质又是以何种方式出入的呢?

探索新知

展示一张人工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由学生得出相关信息。

1、“问题探讨”: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

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3)观察此图,联系已有知识,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能不能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呢

 

学生观察。

[来源:

]

 

学生思考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自由扩散的动画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来源:

][来源:

]

二协助扩散

 

[来源:

]

 

三主动运输

 

四、生物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

 

五、概括反馈

 

 [来源:

]

除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跨模运输,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上面我们学习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跨模运输的方式,那么它们有何异同呢?

展示课件:

“思考与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策略:

把教室的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代表自由扩散、一组代表协助扩散,一组中的同学回答请另一组的同学点评)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何异同?

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称为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为什么?

(通过形象的动画,进行比喻和类比,学生更容易理解)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的,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么细胞能否主动的跨膜运输一些物质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呢?

下面我们通过资料来分析这个问题,课件展示几个资料:

1、植物细胞液中的矿质元素,如Mg2+、Fe3+都要比土壤溶液高,但细胞还是不断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这些无机盐离子。

2、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细胞却仍在“吸收K+排Na+”。

3、课本表4-1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1)从上述资料中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2)这些离子的跨膜运输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通过资料2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吸K+排Na+”的动画,并提出问题:

K+、Na+跨膜运输有什么特征?

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除了K+、Na+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物体可以逆着浓度梯度主动的选择吸收或排出一些物质,说明它对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主动运输的意义。

技能训练

大家已经学了主动运输的知识,我这里我有个坐标图,请大家帮我解决几个问题:

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引导学生完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附图1)

展示胞吞和胞吐的图片,简单讲解过程。

葡萄糖、氨基酸不能通过没有蛋白质的人工膜,而能通过有蛋白质的生物膜,这能说明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生物学的重要观点: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小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并回答问题。

 

[来源:

]

 

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观察动画并回答问题

 

[来源:

]

 

学生分析资料,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集体回答,并举出实例。

 

 

学生思考,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和老师一起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

 

通过观察协助扩散的动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并且从动画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协助扩散过程。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愉快学习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来源:

]

 

[来源:

]

通过观察动画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并且从动画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锻炼学生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的能力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拓展视野的内容,不做详细介绍。

 

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用“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点题,前后呼应。

九课后作业:

练习巩固(课堂作业)

1、解读图表

下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

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离子种类

 

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细胞;

细胞外

 

2、将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水分进入细胞属于:

A,主动吸水B,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自由扩散

3、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很多倍,但仍能吸收碘,原因是:

A,海带细胞能够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碘

B,海带细胞膜上运输碘的载体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

C,海带细胞膜上运输碘的载体多,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吸收

D,海带细胞不断消耗碘,使细胞内碘浓度不断降低

4、下列哪些物质进出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密切相关

A,CO2通过细胞膜

B,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Na+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5、,对细胞膜的选择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胆固醇B,多糖C,蛋白质D,磷脂

D,能量,离子浓度

十、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跨模运输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

分别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73页―――基础题

十一、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培养了学生的对数据分析、解释图标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出善于假设,多向思维,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科学精神。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要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和疑惑,再对自己何时参与指导、如何进行指导作出决策。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设计,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3.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探究活动,时间和效果较难把握。

如条件允许用连堂的两个课时来完成效果更好。

本堂课通过典型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专题实验题展开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联系实际应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课堂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探究性的活动时间较长,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就是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兴趣教高,课堂纪律教差,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以及上课我感到新课程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要去思考,要去想办法,关键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要取得一定的效果,今后还要努力地学习。

 

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浓度)

高→低

高→低

一般:

低→高

载体协助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消耗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物质举例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

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

K+、Mg2+、Na+、Cl-等-带电荷的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