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57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3内部名词解释.docx

333内部名词解释

 

333常考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

创立于东汉灵帝,它在性质上属

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

即宦官派为了培养

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但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

义。

首先,它打破儒家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史上的一

大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

其次,鸿都门学作为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

后来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2、中体西用(6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

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

也是指导思想。

并且提倡“中

体西用”的也并不都是洋务派人物,

但在洋务派运动时期多附从洋务派,

为洋务派提供思想

理论。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

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后来

也指导了新政时期的改革。

张之洞的

《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教育

观点,主张中学之体对西学之用的主导和导向作用,学西学,

以补中学之不足。

中体西用思

想最大的作用在于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

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

启动

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

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

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

而最大的缺陷在于根本目的是维护封

建统治,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

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

的排斥性反应。

3、最近发展区(7

维果斯基在自己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提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

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

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

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跟高的发展要求,

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4、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

它使学生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

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

主要有自我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

略、自我评价策略、自我指导策略等。

5、苏格拉底法(13

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讥讽就是对

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

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

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

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育者必须

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此外,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

用于幼年儿童。

6、道尔顿制(3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始的一种个别教

 

学制度。

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

“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

生以公约的形式确立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

不强求一

律。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

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

道尔顿制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

对教师要求过高,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

并且将

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

7、教育目的(7

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即人们希望受教

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是指国家对教育

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的层次

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以及各种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8、双轨制

双轨制是一种学制类型。

在18-19

世纪的西欧,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在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

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

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

都同时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于

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规学制,简称双轨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

(后来也

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心(包括中心预备班);而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显示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何初中联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如今双轨制向单轨制或者分支型学制在编个。

9、京师同文馆(2

中国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管板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京师大学

堂,全称京师同文馆。

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标,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

学校建设中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

在课程设置上,外语居于首位,侧

重西学与西艺,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定程度上改变死记硬背的学风,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并且,最早开始了中国的班级授课制好分年课程。

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

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10、活教育

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读书活、

活读书、读活书”的问题,并在总结自己以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活教

育”主张。

活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上明确提

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学论上要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11、骑士教育(4

其实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

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也是中世纪世俗

教育的一种主要的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人员为目的。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

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无专设的教育机构,无专职的教育人员。

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

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骑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

勇猛作战的各种本来,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保卫者,对文化知识并不重视。

这种状况是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底下和修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12、《莫雷尔法案》

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议员莫雷尔提议的《莫雷尔法》。

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

在国舍的议员人数,把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

工艺学院,又称赠地学院。

赠地学院的诞生及发展确立了农业与工艺学科及相关的应用科学

研究在美国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打破了美国联邦政

 

府不过问教育的传统,高等学校与联邦政府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3、教育先行

教育先行是一种发展战略,即教育发展先于其他行业或者经济发展的现有状态而超前发

展。

主要是因为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而教育又在培养人。

教育的发

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同时,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所以,很多国家采取了教育先行的发展模式。

但是这里的发展不是教育过度的超前发展,也不是教育的盲目发展,而是一种适度发展。

14、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2

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凯兴斯坦纳、涂尔干等。

社会

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

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十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

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相对于个体而言,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

会本位论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

但是忽略了个体的价值,否认

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

完全忽略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

15、终身教育(4

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60年代,特别是《终身教育引论》

(保罗?

郎格郎)和《学会生存》。

此后所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时间,

正式在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产生的。

终生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综合,诗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

统一综合。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

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

终身教育是世界各个国家

重视并努力实践的重要理念。

16、教师专业性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

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有教

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17、先行组织者(2

奥苏泊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样的教学策略,即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

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

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

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歉意。

“组织者”不仅

可以是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先行组织者主要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种。

前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

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后者是比较新材料和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强新旧知识

的可辨别性。

18、学校教育(6

狭义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智教育者

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

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19、讲授法(2

讲授法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

又可分为讲述、讲解、姜堰。

主要讲授法的要求是:

(1)讲授的内容要有高度的科学性、思

想性和系统性;

(2)讲授调理要清楚、层次分明;(3)注意启发性;(4)讲授语言要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有艺术性。

20、《学记》(2

《学记》也是《札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

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

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

甚至具体到孟

子的学生乐正克。

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

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其中主要讲到的教学原则有“预、时、逊、摩”

、“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和教学相长。

21、元认知论(2

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

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

它监视和指导认知

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

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

评价所选策略的

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

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可

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元认知的发展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元认知的发展有助于个

体发挥主体性。

2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3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目前,学制主要有

双规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当代双轨制逐渐向单轨制方向发展,

综合中学

是实现并轨的一个好方法。

23、课程标准(3

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

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

课程标准的结构:

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24、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认识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处理好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既不放松智育,也不能只局限于智育。

25、分组教学(2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的

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的,各

组课程相通,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

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

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

分组教学还可以分为内部分组与外部分组两种形式。

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

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来分组教学的,外部分组则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来分组教学。

26、陶冶(3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

到感化的方法。

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运用陶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7、技能(2

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

技能首先表现为一种活动方法,其次表现出规则性。

技能作为活动的方

 

式,有时表现为一种操作活动方式,有时表现为一种心智活动(智力活动)方式。

28、《论语》

《论语》是专门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是教育学萌芽时期的著作。

《论语》中零散的保存了很多很有教育价值的语录,供后人研究,

其中,它着重记录了孔子

的教育思想。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等。

29、蔡元培

蔡元培是我们民国时期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他做过教育部部长,

以及北大的校长。

他的

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

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还有教育独立思想,提出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内容和学术

独立、教育经费独立和教育脱离宗教独立。

还有大学院、

大学区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提

出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思想,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用这一办学原则来改革北大,

并且

为了培养健全人格,切实可行的提出了改革措施,

成功的改革了北大,使北大焕然一新。

元培是我国近代为祖国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上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家。

30、《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

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

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中的理想国家,并为这

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

其中的内容有:

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

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

的作用,他强调男女平等,提出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算是、几何、天文、音乐)和智者的三

艺合称为“七艺”。

另外他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作用。

并且提出了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

等教育这样的教育阶段。

《理想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本教育著作之一,教育意义重大。

31、美育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

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美育有形象性和

情感性等特点。

美育也是我们实施智育、

德育、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

和缺少的部分。

32、因材施教(2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

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这是教学原则之一,也是德育原则之一。

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

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

33、有教无类(5

孔子对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要是“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的本意是教育对象上,

无分

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孔子“有教无类”

的提出时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

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是历史

性的进度。

孔子躬亲实践这一办学方针,这一教育方针,满足了平公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

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4、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

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

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

隶属于政

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越政治之教育。

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

 

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

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

在民国

初年,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

针。

35、《初等教育法》

19实际下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

问题。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

法案主要内容:

(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

和监督权;

(2)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3)对5-12

岁儿

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4)在设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

会设立公立学校;(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

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

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双轨制的局面。

36、概括化理论

概括化理论是早期的知识迁移理论。

贾德认为共同成分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

而迁

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

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

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37、努力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归因于努力,通过调整心境、自我谈话、

坚持不懈、自我强化

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将精力用于学习上。

具体来

讲,主要包括:

情绪管理、动机控制、环境管理以及自我强化等策略。

系统性的学习大都是

需要意志努力的。

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

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激发内在动机、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自我激励等。

38、教育学(5

教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教育”的学问,即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

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但又并非有所的教育问题

都能够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

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

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

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

教育工作的想法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

39、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的方法是

发现法。

发现法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激发探究的欲望,

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

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个

过程中,教师要提供资料,让学生亲自发现结论或规律。

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发现学习比较

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水平。

40、广义教育

广义的教育: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制的活

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

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每个人的发展普遍受到广义的教育的

影响。

41、教学(3

广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