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494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1〜4)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

我们把宇宙中的各种星体统称为天体。

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

2.主要天体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同恒星相比,星云质量

更大、体积更大,密度小的特点

行星: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成球体,并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着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4.八大行星

1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2巨行星:

(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

元素组成

3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表面温度较低

5.八大行星运动特性: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6.太阳大气层

由里至外:

光球一一黑子【肉眼可见】

色球一一耀斑、日珥日冕一一太阳风

【由薄到厚,温度由低到高,亮度由高到低】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

8.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扰乱地球上空的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9.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

2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

3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周期适中,昼夜交替节奏适度

4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专题2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1.主要月相

1

月相名称

出现的大致

时间(农历)

出现时间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海洋

潮汐

新月

(朔)

初一、初二

6点~18

八、、

二者大致在同一直线,月球居中【日

食】

大潮

上弦月

初七、初八

12

八、、

点~24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小潮

满月

十五、十六

18

点~6

二者大致在同一直线,地球居中【月

大潮

(望)

八、、

食】

下弦月

24

点~12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小潮

甘一甘二

八、、

【判断方式: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黄昏时位于正空),18时到24

时位于西面,亮面向西】

2.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

质量小引力小没有大气温差大,无声,漆黑的白天天空,月面地形起伏不平

(众多陨石坑),环形山密布(可能由陨星撞击或火山喷发形成)

3.月球运动:

自西向东;恒星月:

27.32日;朔望月,29.53日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1.空间资源:

辽阔,获取外空间信息、做科学实验

2.太阳能资源:

丰富、稳定

3.矿产资源:

月球上约有60多种矿藏,并富含地球上稀缺的核燃料氦-3

4.环境资源:

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超低温等特殊条件【太空育种】

专题4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

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每隔一度相差4分钟】

3自转特征: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转

4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恒星日:

23时56分4秒;回归年:

365天5小时48分46秒

5线速度:

南北两极点线速度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6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角速度为零,各地都为15°/小时

7地转偏向力:

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一一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河流也受影响,只讨论河流的下游入海口处】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项目时间f、

太阳直射纬度

昼长最长纬度

昼长纬度分布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北极圈内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春分、秋分

3月21日

9月23日

赤道

全球相等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南极圈内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90°-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P34/读图分析填表)

项目

时间

太阳直射纬度

正午太阳咼度的纬度分布

正午太阳咼度的季节分布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人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春分、秋分

3月21日9月23日

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二分日达最大值。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人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3)黄赤交角=南北纬回归线度数【23°26'】;南北极圈为【90°-23°26'】黄赤交角减小,回归线的纬度数就减小,极圈的纬度数增大,因此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减小,而温带的范围增大;反之亦然

(4)近日点:

1月初,公转速度快远日点:

7月初,公转速度慢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5~7)

专题五板块运动

1.板块运动

1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3板块的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陆陆: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一一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阿尔卑斯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安第斯山脉【智利地震】

海陆: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一一深海沟、岛弧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落基山脉

生长边界:

裂谷(东非大裂谷)和洋脊、海洋(红海、大西洋)

2.地震与火山

1地震成因:

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

2地震要素: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3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1、震级:

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增加约30倍

2、烈度:

地震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一样】

3、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火灾,水灾,瘟疫,海啸

4、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接处,多地震

5、火山成因:

地球内部岩浆受强大的压力作用

6火山类型:

活火山,死火山(大部分),休眠火山*火山的好处:

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观光

坏处:

破坏农田建筑

专题六岩石与矿物

1.岩石

1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晶体颗粒较粗(花岗岩)

喷出岩:

岩石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晶体颗粒细小,有气孔(玄武岩)

2沉积岩:

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二形成的岩石;有层理结构、保存动植物

化石(煤,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3变质岩:

在高温高压下,变成新的岩石;有片理结构(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黄山一花岗岩;张家界一石英砂岩;泰山一变质岩】

*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

氧、硅、铝专题七地貌

1.地貌类型

1流水地貌

『上游:

侵蚀“V'字形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I中游:

侵蚀-----凹岸(北半球右¥)形成曲流(长江),河道弯曲,不利

*积----(凸岸于航运

•下游:

堆积强盛-----形成三角洲(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2喀斯特地貌

我国分布:

西南各省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云南高原、)的石灰岩地区

3海岸地貌

海积:

沙滩,沙洲,沙堤

海蚀: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

4风成地貌

风蚀: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

风积:

沙漠,沙丘

5黄土地貌

黄土塬(平坦面)黄土梁(高地)黄土峁(孤立土丘)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原因:

在流水的侵蚀下,黄土地区千沟万壑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密集一一坡度大稀疏一一坡度小

平原海拔不超过200米

丘陵海拔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等高线较疏

山地山峰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等高线中央稀疏,边缘密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n-1)d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洼地(盆地)

两个山顶间地底一一鞍部

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脊

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高处一一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3.地貌与经济建设

平原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一一种植业

干旱地区平原、盆地一一畜牧业

海拔较高的山地——林业

坡度3°—7°种植业

>7°梯田农业

>25°林业

黄土地貌一一利:

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

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喀斯特地貌一一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

*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

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8~12)

专题八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氮气和氧气)、水汽、尘埃

2.大气保温作用

短波辐射匚群长波辐射

3.大气自地面向高空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气温变化特征及原因

气流运动

散逸层

热层

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

离子态的气体吸收太阳紫外线

平流

1反射无线电短波

2极光

中间层

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

热量来自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

对流

平流层

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平流

1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2最佳航空飞行层

对流层

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原因:

近地面的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

面辐射而升温

对流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专题九行星风系

1.热力环流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受热的地方,近地面因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受热较少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

2、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在受热较多的地区,近地面因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同一水平面的地区低,形成低气压;而在受

热较少的地区,近地面因空气收缩下沉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

当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产生差异时,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产生水平运动,即形成“风”。

【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高空气压特征与近地面相反】

2.气压带、风带

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温度带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

全年咼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稀树草原气

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咼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南北纬10°〜南北回归

线之间,热带雨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差异

全年咼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南亚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咼气压或内陆信风影响

全年咼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及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咼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5°N〜35°N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

冬季受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南北纬30°〜40。

间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

间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5°N〜55°N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北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

专题10季风

1.季风

 

名称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主要: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其次: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形成过程

夏威夷咼压

f印度低

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控制南亚地区

冬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形成过程

家古一西伯利亚咼阿留申低

i东北信风南移控制南亚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咼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全年咼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禾夏季风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雨热同季(期)弊:

夏季风不稳定易造成旱涝灾害

冬季风易造成低温冷害、北方春旱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

1.气旋、反气旋

天气系统气流状况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

高气压

中心气流

上升气流

下沉气流

水平气流

四周流向中心,北逆南顺

中心流向四周,北顺南逆

过境天气

阴雨

晴朗干燥

典型天气

台风、热带风暴

夏:

伏旱

冬:

寒潮

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

炎热干燥

强降温、大风、大雪

影响时间

7、8、9月(夏秋季节)

梅雨过后的盛夏

秋末至初春

影响范围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外的大部分地区

形成源地

北纬5°—20°的热带洋面

副热带咼气压(夏威夷咼压)

蒙古一西伯利业咼压

2•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气流运动

天气变化

雨带位置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天气转好

锋后

暖锋

暖空气向冷空气移动

云层增厚,连续性降水

暖空气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锋前

图示

锋图

天气图

3.雨带移动规律

5月,夏季风与南下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华南进入雨季,此时北方多

出现春旱;

6月,随着副高的加强,夏季风把雨带推移至江淮地区,梅雨期开始;

7-8月,副高的势力进一步加强,夏季风把雨带推移至华北、东北,北方进入雨季;江淮

地区受暖热的副高控制,进入伏旱期;

9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副高减弱,雨带开始南移,直至10-11月夏季风退出我国大

陆。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

1.全球变暖

原因:

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森林日益减少。

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③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对策:

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③加强全球合作

2.酸雨

原因:

燃烧矿物能源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分布:

西欧、北美、东亚

危害:

森林枯死、淡水生物死亡、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室外文物古迹等。

对策:

各国协作,使用清洁能源,采用烟气净化等新技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3.臭氧洞

人为原因:

人类使用氟利昂。

分布: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

危害:

①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的热量状况变化,引起气候变化,造成自然

灾害②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生长健康③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缩短橡胶制品、

纺织品、塑料制品等的寿命。

对策:

减少人为排放氟利昂

4.城市热岛和雨岛。

热岛成因:

①人为大量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③生产、生活

集中,排放废气多,烟尘、雾、低云多,不易散热④高层建筑多,通风

不良;⑤缺少绿地

对策:

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减少热量排放。

雨岛成因:

①城市热岛效应及空气中尘埃杂质多,易产生低云和对流雨②城市

下垫面粗糙

第四篇:

水环境

专题13水循环

1.水圈的构成: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水圈主体:

海洋水;淡水主体:

冰川(南极大陆、北冰洋沿岸)

水圈特征: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饮用水: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各环节的名称

类型

环节

海陆间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大循环)

下渗、地下径流、

陆地内循环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降水

水循环的意义:

(1)各种水体相互转化,成为一个连续统一的动态系统(纽带)

(2)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水分和热量(调节器)

(3)物质迁移,塑造丰富的地表形态(雕塑家)

(4)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河水补给的形式:

类型

影响径流量因素

汛期

我国主要分布

典型河流

降水补给

降雨量

夏汛

东部季风区

长江、闽江

冰川融水补给

气温

夏汛

西北内陆地区

塔里木河

积雪融水补给

气温

春汛、夏汛

东北地区

松花江

湖泊水补给

随湖泊水面变化

长江中游

地下水补给

随地下水面变化

稳定

普遍

专题14珍贵的淡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布

①世界

-—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成因:

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严重缺乏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北美洲西南部【成因:

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中亚【成因: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2中国——地区分布不均: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对策:

【时间上】修建水利工程【空间上】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最缺水地区:

黄河、淮河、海河

【原因:

①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数量不多,供不应求②水资源利用率低③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数量特点:

总量多人均少

——时间分布不均: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明显东部季风区:

夏秋多,冬春少西北内陆地区:

夏多冬少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专题15海洋

1.洋流

洋流的影响:

暖流一增温增湿;寒流一降温减湿

涌升流一海水下层的营养盐类被翻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到来,形成渔场(南美

洲的秘鲁渔场)

寒暖流交汇一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汇聚,形成渔场(亚洲的

北海道渔场、欧洲的北海渔场、北美洲的纽芬兰渔场)

――对海洋环境:

扩大污染面积,加快海水净化

――对航运:

顺流,省时省燃料(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2.厄尔尼诺现象

概念:

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补偿流减少,使得表层海水温度上升,比常年高

影响:

热带太平洋东部由于表层海水温度相对升高,洋面上升气流活跃,出现暴雨和洪涝

灾害。

同时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因涌升海水减少,水中浮游生物骤减,鱼类大量死亡。

热带太平洋西部由于表层海水温度相对降低,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灾害

3.海洋权益

1领海:

从领海基点向外12海里【拥有全部主权】

2专属经济区:

从领海基线点起宽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与之相接的海域【对海域内

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及其管辖权,而其他国家则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3公海:

在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广大海域【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具有主权】

第五章?

人口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单位:

%。

2、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生产力水平

工业化之前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发展阶段

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增长率下降阶段

低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

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减缓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甚至缩小

代表地区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国家早进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后进入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瑞士、德国等

4.人口性别比:

指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每100个女性对应男性数

5.人口金字塔

<1>增长型:

上窄下宽

<2>稳定型:

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

<3>缩减型:

上宽下窄

6.人口问题

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冋题的表现(影响)

人口措施

人口数据图表(人口金字塔)

发达国家和地区

1、老龄

2、人口

负增长

1、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2、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赡养费用增加

3、人口负增长

4、人口规模缩减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年龄

缩减型金字塔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1、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自然增长率咼

1、造成巨大人口增长惯性

2、给教育、就业、住房、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3、国家财富积累减少影响经济发展

4、生态环境受破坏

头仃或赞同计划生育

增长型金字塔

7.老龄化的标准:

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7%严重老龄化的标准:

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10%

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分布

地域范围

东亚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亚

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

西欧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

北美东部

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9.我国的人口国情

我国的人口分界线:

“黑河一腾冲”一线(胡焕庸线),其东南人口稠密,其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

我国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10.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气候:

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

条I

地形:

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经济

水资源:

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12.我国民工潮的成因:

①人口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2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13.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类型

劳务迁移

智力迁移

迁移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人口多耕地少,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

亠r生影响

对于迁

出地

促进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人才流失,拉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可能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