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0904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docx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

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

理论务实与案例》读书笔记

(心茗 2013年春节)

第1章 客体关系理论:

概论

     * 客体关系中的客体指的是人类。

   1 梅兰妮·克莱因

     * 儿童的行为较少受其情欲冲动所驱使,而更多的是受其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情感所左右。

     * 自我的核心与婴儿最初的且最基本的客体关系(即与母亲的关系)联系非常密切。

这种关系比其他任何关系更能成为建构儿童内在世界的基础。

     * 个体内在的生与死之间的力量斗争,最终会被投射到外在世界中去。

     * 婴儿的客体关系发展包括两个基本状态:

偏执状态、抑郁状态。

     * 早期人格发展的研究来源于原始客体关系,因此克莱因对客体关系理论的贡献可以概括为:

她开拓了对早期人格发展的研究。

由此,克莱因推动了研究的重点由对恋母期的关注转向对前恋母期的关注,从分析婴儿满足他们的性心理驱力的方式转向分析他们建构其表象世界的方式。

克莱因不仅是首倡存在早期内射的学者之一,而且她还支持内在客体世界构成人类精神的基石的观点。

 

   2 费尔贝恩

      * 原欲并非源于寻求快乐的需要,而是源于寻求客体的需要。

     * 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理论开始于对儿童发展的描述,与“依赖”在关系中所起作用尤为相关。

根据费尔贝恩的理论,每个儿童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婴儿期依赖阶段、过渡阶段、成熟的依赖阶段。

     * 神经症的产生是因为个体无法或不愿意放弃婴儿般的依赖情结所引起的。

     * 费尔贝恩使用“分裂”概念来描述儿童应对一个不一致的、令人不满意的世界的方式,也就是应对一个不一致的、令人不满足的母亲的方式。

     * 完美客体——中心自我、令人兴奋的客体——婴儿式原欲自我、拒绝性客体——反原欲自我。

     * 费尔贝恩有关内在世界的观点可以概括为,通过详细描述不同类型客体关系以及相关联的自我状态,详细阐述了克莱因的观点。

但是,关于好的和坏的客体的性质方面,他与克莱因的观点有所不同。

克莱因认为,客体的“坏”是儿童自己内在破坏力向外在客体(尤其是母亲)投射的产物。

而费尔贝恩的观点恰恰相反。

他认为,“坏”是那些确实挫败、拒绝儿童的父母被内化的层面。

     * 概括言之,费尔贝恩有关婴儿心理的观点是:

婴儿与母亲的互动会产生内在客体世界的分裂;这些分裂,依次又形成了婴儿自我状态的分裂的基础。

 

   3 玛格丽特·马勒

     * 玛格丽特·马勒可能是最果断地将母子互动放在发展情景中研究的客体关系学者。

     * 成熟的整个顺序,就是儿童从对母亲的共生依恋状态转向实现稳定的自主认同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和分离——个体化阶段。

其中分离——个体化阶段由一系列的亚阶段构成。

在分离——个体化阶段中,生命中最重要的冲突,即对自主的追求和要停留在与母亲的融合状态中的强烈欲望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最为强烈。

儿童解决这种冲突的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不带病态地走完一生。

     *   分离——个体化阶段是最复杂的阶段,由一系列的亚阶段构成。

分化亚阶段(第5、6个月——第10个月,“陌生人的焦虑”)、实践亚阶段(第10、11个月——第15、16个月,“孵”)、和解(第15-18个月——第30个月,“和解危机”)和原欲客体恒定亚阶段(大约两岁半——大约三岁,将母亲内化)。

 

   4 奥图·肯柏格

     * 母子关系的本质体现在“两极心理内在表象”里。

……这些两极表象存在于儿童的精神世界中,不仅影响儿童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且成为当前关系中所发生事情的模板。

每一个两极表象都由三部分构成:

自体映像、他人映像和情感色彩。

各种两极表象一起被儿童“消化”,形成一个人人格的基础。

     * 每个三重构造——自体映像、他人映像以及它们的情感色彩——都有助于所谓的“内化系统”的形成。

三种不同类型的内化系统:

内射、认同、自我认同。

 

   5 海因兹·寇哈特

     * 寇哈特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将自体心理学引入了精神分析领域中。

     * 自体客体:

父母以及儿童生命中任何其他重要客体。

指的是实际的人,而不是想象中的表象。

     * 儿童通过早期的自体客体关系寻求满足两种基本的自恋性需求。

一种需求是要去炫耀其正在发展的能力,并且因为这些能力而受到赞赏。

另一种需求是要对双亲之一,通常是母亲,形成一个完美的印象,以使自己体验到一种与其融合的感觉

     * 转变内化作用:

镜像自体客体、完美自体客体。

 

     * 精神病理意味着没有能力超越幼年时期的自恋性内化。

……镜像移情、理想化移情……要解决移情问题,就需要个案把治疗师看作是积极的、健康的自体客体并与之建立关系,且进行积极的转变内化。

因此精神分析被看作是能提供给个案第二次发展的机会。

 

   6 捆绑的结

     * 将重点放在作为儿童心理构成的重要发展力量的母亲身上,是与传统精神分析在强调点上的一个主要转变。

     * 根据客体关系理论所说,塑造人们生活的关键事件并非发生在5岁或6岁时,而是发生在五个月或六个月大的时候!

     

  7 客体关系理论和心理治疗

     * 反移情代表心理治疗师对个案病理的体验性反应,而且是治疗程序中有价值的部分。

它不仅具有诊断的功能,而且也指导了治疗师进行很多干预。

   8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

     * 客体关系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内在客体关系在产生和维持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上。

在构成个案生活的各种关系中,首要的考虑应放在个案与治疗师的关系上。

这种关系不仅发生在现象学上的“此时此地”,而且它还包含了很多在个案与他人关系中运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治疗师——个案的关系被看作是个案生活中病态部分的生动表达。

 

第2章 客体关系的发展

   1 分裂与个体的发展

 

   2 第一阶段:

母性分裂

     * 在生命早期阶段,部分客体是与快乐和满足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如果这种兴趣开始控制个体的人际存在,它们就可能变成物恋的对象。

恋足、恋发以及对身体某个部位的强迫性迷恋代表了这样一些情形,即在这些情形下部分客体关系开始成为首选,甚至有些时候替代了整体客体关系。

     * 随着人际意识的萌芽,儿童发现天堂中也有烦恼,这就是分裂。

     * 凝视回避

     * 那么儿童如何应对母亲是分裂的这一未解决的问题呢?

那就是通过将母亲理想化。

   3 第二阶段:

想像分裂

     * “躲猫猫”:

将母亲消失。

     * 想象:

内部映像担当着替代物的作用,减轻了在没有替代物存在的情况下,母亲的离开可能会导致的惊慌失措之感。

试图建立内在母亲的努力,包含了很多儿童试图“保存”母亲的努力。

     * 过渡客体

   

   4 第三阶段:

自体分裂

     * 自体出现的显著标志是儿童词汇中出现了“我”这个词。

     * 自体,从它最基本的形式来说,是丰富的且正在进行的社会合并过程的语言顶峰。

它不受冲突支配,它是构成人类有关他们是谁的内在感觉的多重客体关系的复杂构造。

正如一个客体关系学者所说的,“我们是我们的他人。

”到了这时事实的程度时,我们通过并入重要的他人,并从心理上将他们内化成自体,我们就成了我们的他人。

     * 当人们逐渐成熟,并且他们的“自体”成为他们存在的核心时,自体的语言便开始发展。

通过这种语言,人们描绘他们如何感觉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如何与他人产生关系。

 

   5 第四阶段:

认同分裂

     * 米德:

象征性互动,主格“我”、宾格“我”

     * 想象分裂、自体分裂影响一生;认同分裂伴随一生。

 

第3章 客体关系病理学

  1 投射性认同

     * 投射性认同是困扰的客体关系的病态后遗症,大多数在生命的早期便已经发生。

因为这些关系本质上大多是前语言期的,并不能进入意识,因此常常难以准确地确定它们的特征。

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通过与每个投射性认同相联系的沟通方式识别出不同的投射性认同。

     * 投射性认同:

依赖、权利、情欲、迎合

  2 投射性认同与客体关系病理

     

第4章 第一阶段:

允诺参与

 

  1 治疗关系:

改变的基础

     * 奥格登:

对于个案来说,治疗的本质在于治疗师接收个案投射的能力,使用他本身更为成熟的人格系统来加工这种投射,然后是消化了的投射通过治疗性互动再次得以内化。

     * 为了使这一点得以发生,治疗师必须确保投射性认同浮出水面,并成为治疗关系的一部分。

  

  2 如何使个案允诺参与

   3 治疗联结与过早结束

  4 情绪联结

     * 允诺参与是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要想使后期干预有效的话,边需要成功地与个案协商达成允诺参与。

  5 建议和忠告

     

第5章 第二阶段:

投射性认同

  

   1 依赖

     *  恰当的反应是治疗师需要迫使隐藏在投射性认同背后的元信息传递显现出来,这样便可以治疗性地应对它。

     * 开始的时候,治疗师需要明确正发生的事的互动本质。

他需要将关系带入:

“治疗室”中。

治疗师必须通过将关注点从正发生的事转到此时此地上,将当前的治疗师与个案关系加以具体化和合法化。

……一旦治疗被带进了“治疗室”,治疗师就需要确保构成投射性认同的沟通尽可能直接。

……最后,治疗师必须拒绝提供个案所要求的同情、指导和支持。

  

  2 权力

     * 尽管在治疗的允诺参与阶段,对个案来说,谈论过去的关系是恰当的,而且是令人放松的,但一旦到了投射性认同阶段,就需要发生变化。

到了投射性认同出现,并且客体关系心理治疗药应对个案的投射性认同的程度时,就有必要将治疗焦点从讨论个案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转到讨论个案与治疗师之间的互动上。

     * 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询问个案对生命中其他人的感受与他对治疗师的感受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

     * 不论以何种方法,治疗师必须引出这样一种信息,大意是治疗师没有个案就无法存活,或至少是没有个案的帮助,治疗师将会在他着手要做的事情上失败。

一旦完成了这一点,治疗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就实现了。

  

  3 情欲

     * 尽管将性“带离治疗室”会降低它的威胁性,但这样做也容易与包含在投射性认同中的客体关系问题擦肩而过。

如果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要点是将个案投射性幻想的关系活生生地展现出来的话,治疗师就必须愿意成为个案操控的对象。

如果性是个案知道的维系关系的唯一可靠的方式,那么治疗师必须小心谨慎,不要压抑个案对性的表达。

     *  语言并不是使治疗情欲化的唯一方式。

通常衣着和暗示性的姿势也具有这种功能。

通过非语言的策略,男性和女性个案都设法向治疗师“呈现”了那些他们认为其他人最重视的他们自己身体的部分。

      

  4 迎合

     * 迎合的投射性认同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得以表达的独特方式,是个案努力试图成为有所帮助且随和的人。

   5 结语

     * 不管我们正在谈论的是依赖的有摄像认同还是权力、情欲或者迎合的投射性认同,治疗师的任务都是将与投射性认同相关的元信息传递转为公开。

治疗师完成这一任务的独特方式依赖于治疗师的聪明才智及其偏好的工作速度。

但是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即在治疗得以继续前进之前,治疗师需要获得一个与个案的投射性认同相关的元信息传递的清楚表达。

如果这一任务没有完成,那么治疗将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第6章 第三阶段:

面质

   

  1 治疗师的反应

     * 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不仅要帮助个案处理内部客体,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本身还要成为其中的一个客体。

通过使自己成为个案投射性幻想的一部分,并重新整理随之发生的关系情节的结果,治疗师就成了个案内在世界中一名有力的、新的存在实体。

治疗师因而成为个案的内在反抗力量而起作用。

这股力量使得个案能够与先前存在的破坏性的客体关系相斗争,并最终解放它们。

     * “解放”意味着宽恕。

  4 分离

     * 将一个好的内在客体并入自体,从而是自体更加坚固、强大,这就是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得以被广泛运用的方式。

     * 为了确保分离不被个案体验为灾难化的丧失或被遗弃,治疗师需要积极主动地让个案参与到分离的体验中去。

     * 如果治疗师采取客体关系心理治疗要求的方式,与个案真正做到了“在一起”,那么这时治疗师也会有丧失的感受。

我认为,与我们的个案一起分享一些这样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第8章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师必须考虑的四个问题

  1 如何处理治疗中的负面情绪

     * 一个办法是将治疗经历看作是自我探索的机会;另外一个办法是是自己陷入投射中,并充分利用它,甚至是沉迷于它。

……重要的是不要把治疗师的情绪发泄到个案身上。

 

  2 如何辨别反移情感受

      * 仔细审视反移情的感受,定期监控反移情反应。

 

  3 如何渡过“面质”难关

     

  4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为治疗师带来什么

     

第9章 文艺作品中的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素材

  1 儿童童话中的分裂

     

  2 成人童话中的分裂

     

  3 电影中的分裂

      

  4 童话故事、双重自体与心理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