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638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x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

[能力目标]

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革命纲领,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从而形成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

[知识引导]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创立拜上帝教

①目的:

推翻清朝的统治

②宗教理论: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③在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

(2)金田起义

(3)东乡称王

(4)永安建制

(5)定都天京

3.《天朝田亩制度》

(1)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2)内容: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3)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性质: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5)没能真正实行的原因:

①客观:

没有安定环境保证

②主观:

空想,无法实施。

4.军事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

(1)北伐

①目的:

推翻清政府。

②过程:

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上,经两年奋战,全部牺牲。

③战术:

流动作战。

④结果:

失败。

失败原因:

孤军深入,粮食和武器供应困难;援军失败,军心不稳。

⑤意义:

牵制大量清军兵力,打乱了敌人围攻天京的计划;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震动了清王朝的统治;为太平天国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西征

①目的:

为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②过程:

1853年派赖汉英等率军西征,1855年石达开指挥在鄱阳湖口大败湘军,入江西取得辉煌成果。

③结果:

攻占了天京上游许多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3)东征

①目的: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②过程:

1856年派秦日纲东征,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

③结果:

解除了天京之围。

三次军事行动以后,太平天国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太平天国军事达到全盛时期。

[重点、难点]

1.洪秀全的宗教思想评述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

洪秀全生活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通过建立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

透过浓厚的宗教色彩,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

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

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

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

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2.关于《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

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在社会关系上,主张人人平等;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产生根源

第一,社会根源:

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第二,历史根源:

“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

第三,阶级根源: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3)评价认识

第一,强烈的革命性:

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纲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第二,空想性:

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

1854年太平天国规定“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再次,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着太平天国政治逐步的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

此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这个制度根本无法实施。

第三,落后性:

此纲领是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结论:

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能阻止政权的封建化,革命的高潮隐含着危机。

3.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的分析

第一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是其革命性的表现,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而后三同是太平天国进行社会经济生活的理想方案,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它是封建社会中农民小生产者的理想所在。

但它非但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它是把封建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

因此,这种没有新的革命阶级领导的革命纲领,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4.太平天国早期军事取胜的原因

(1)主观原因

①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反封建反侵略)和群众性(《天朝田亩制度》对社会下层的影响)是取胜的主要原因;

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

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

⑤所到之处,支持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地主剥削,进行抗租斗争,打击官僚地主,分给农民土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客观原因:

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

欧美列强由于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同时鉴于太平天国的性质,以及对其对外政策的不了解,所以表面上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这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三、能力·思维·渗透

能力素质

例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析:

《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具有两面性,是由农民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

而农民阶级的两面性又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

由于身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必然具有反抗压迫、追求平等自由的革命性。

此外作为小生产者,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自私、散漫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封建落后性。

这一切,反映到其革命纲领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革命性和落后性兼有的双重性。

故答案为B。

点击思维

例太平天国关于土地分配和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是因为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②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③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没有好处④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分析:

理解本题的关键有二:

一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与太平天国做法自相矛盾,或他们的做法违背了客观规律,二是缺乏安定的环境保证。

选C。

学科渗透

例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回答下列问题:

l.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

2.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D.儒家思想和拜上帝教的矛盾

分析:

这是一组涉及社会主要矛盾和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命题,旨在考查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太平天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很容易误选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事实上,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仍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故第一题答案应为D。

但第2题的正确答案却应为B。

因为第1题是以整个国家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讲的,而第2题实际已具体到农民为什么造反的微观角度。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农民不堪剥削揭竿造反,民族矛盾引起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此外,拜上帝教把斗争锋芒直指清政府也说明了这一点。

高考巡礼

例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分析:

本题是2000年高考题,旨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实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谁生产的产品,生产多少,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答案为B。

四、自学阶梯评估

知识掌握

1.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要限制杨秀清的野心

  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性

2.太平天国西征的重要性在

A.集中主力打败凶狠的敌人一湘军

  B.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保证粮食供应

  C.解除威胁,巩固天京大本营

  D.切断清朝南北联系,推翻清朝

3.《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主要表现在

A.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C.绝对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D.禁止地主收租,承认耕者有其田

4.1853-1855年,太平天国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偏师孤军深入缺乏后援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C.战略部署的失误

  D.受清军地方武装的夹击

5.下列思想不属于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来源的是

A.中国道家的辩证思想  B.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

  C.西方的基督教教义   D.农民的平均主义

能力提高

l.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单纯的土地制度

  B.废除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D.当时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2.《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马克思指出:

“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军民奋起抗击英军

4.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5.太平天国对所占领地区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

A.基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B.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C.没有触动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D.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或减轻了地租

延伸拓展

针对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回答1-2题:

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于实施

  B.中外反动势力日趋勾结,敌我力量悬殊

  C.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本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时机

1843年,洪秀全创办拜上帝教。

回答3-5题:

3.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

A.宣传基督教人人平等的思想

  B.解救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

  C.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

  D.推翻清朝的统治

4.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5.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突出特征

A.宣传基督教教义

  B.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

  C.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D.封建主义儒家思想

真题演练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

A.太平天国起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使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

  D.武装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太平军西征时,诸王会奏提出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住将在此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对此同意。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军放弃《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天国领导者认为当时立刻平分土地不适当

  C.太平天国用交粮纳税来解决军粮问题

  D.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3.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

A.面临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

  B.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牢固基础

  C.外国侵略势力要渔翁得利

  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人员伤亡太大

4.构成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下列表现中,与史实不符的

A.北伐军打乱清军围攻天京的计划

  B.西征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C.东征军攻破江北大营

  D.东征军与西征军联合摧毁江南大营

5.以下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自古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是一种对公平社会的无法实现的空想

  C.有些内容违背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D.实施以后减轻了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五、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历史常识]

太平天国的军制

太平军编制以军为单位。

最下一级为伍,设伍长一人,领士兵4人;5伍为两,设两司马1人;4两为卒,设卒长1人;5卒为旅,设旅帅1人;5旅为师,设师帅1人;5师为军,设军帅1人。

一个军官兵13156人。

军帅之上设有监军、总制。

出征的时候,再派大员统率数军出战。

曾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

他崇尚程朱理学。

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

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

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

[材料解读]

关于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几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

胞等所议是也,即遣将往施行。

钦此。

──引自《太平天国》

材料三 出伪示,着旅帅卒长按田造花名册,以实种作准,业户不得挂名收租……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

──引自《海虞贼乱记》

材料四 ……伪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三百六十,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

──引自《庚癸纪略》

分析:

从材料一来看,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从材料二来看却认可了封建剥削秩序(或封建土地所有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平天国建立以来就处于战争状态,急需钱粮物资支持战争。

但从材料三来看,太平天国在控制区内以“实种为准”,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体现了农民革命的特点。

从材料四来看,太平天国则以低价有偿形式把田地分给农民,而不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很大的距离,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但从材料三、四来看,太平天国的政策又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的生产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