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0363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x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一、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影像资料,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这其中,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设计理念: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大胆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导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语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走进情境中去。

板书课题。

讲解“顾”“茅”“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请你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

2、老师希望你们读准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检查读音(开火车)打乱顺序读比赛读做《补充》第一题反馈

字形词义

(设计理念:

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习能力,上课就跟进检查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呢?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说说段意。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结合《评价》中的预导和课文中的段落,也可以用课题扩展法,自然段段意叠加法。

指名说。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无声地渗透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教学生学会概括归纳)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谁能说说现在我们用“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多指什么?

(仅仅指刘备请诸葛亮的事吗?

师板书:

诚心诚意)

2、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把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画出来,在关键的词语下加上点,然后有感情的读一读所画的句子,最后在组内找个伙伴说说你对所画句子的理解。

(教师巡回,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3、在班级找个适合你的学习伙伴,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

用你们认为最佳的方法来表达你们体会到的东西。

好吗?

(生合作准备,无需回原位)

(设计理念:

根据写人文章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画出表现人物特点“诚心诚意”的词语或语句;让学生多范围多形式地讨论交流。

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特点)

过渡:

哪对伙伴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

(指名说)

交流,理解课文精髓:

(1)刘备生气地说:

“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对比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反衬。

比较张飞和《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引导有感情朗读。

B、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相机出示原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或学生摘读其片段。

C、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

(老师读张飞的话,学生读刘备的话。

D、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指导发散。

(设计理念:

引进课程资源《三国演义》原著、《水浒传》,摆脱了“课本为中心”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课本为重要凭借,落实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促进语文学习”的新课改思想。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B、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指导朗读

(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指导朗读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刘备叫童子不要惊醒先生,会怎么说?

对张飞、关羽会怎么说?

如果你们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就更好了!

(引导学生适当的演演)

A、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D、此情此景,让你想到了哪个相类似的故事?

(程门立雪)

(5)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表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设计理念:

学习课文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自学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的语句,在悟中读,在读中悟,读出了“味”,使文中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带上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个部分。

9、总结:

同学们,读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被请出山?

刘备有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帮助?

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呢?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四、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是根据名著改编的一篇历史故事。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讨论、交流,演一演,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

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

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欠缺。

虽然学生学习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由于教学时前松后紧,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检查预习上,将一些字词的意思都放在预习环节解决,造成没有将后面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部分内容上玩,今后我将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二不断研究探索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课前: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

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诸葛亮的面。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终于成功了。

刘备是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

(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红笔板书:

诚心诚意)

2、师:

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

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提示:

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边上写写你的感受,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1)出示:

张飞嚷道: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

“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师:

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

师:

刘备为什么要责备张飞?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

师: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师:

该怎样读好这两个人的对话呢?

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要去请?

师:

“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呀!

刘备怎么说的?

(齐读)

师:

让我们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男生读张飞,女生读刘备)

师:

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一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文中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呢?

(二)到隆中,耐心等候。

出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分析:

生: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

半里是多少米?

(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

生:

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师:

刘备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

这说明他——(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师: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师:

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

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还有哪些地方?

生: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师:

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生:

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师:

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生:

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师: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师: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

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

“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

诸葛亮又是什么人?

你知道他们年龄吗?

……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哎呀,了不起啊!

生:

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

”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

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生齐读: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

……”

转折

师:

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

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生:

刘备想见诸葛亮。

生:

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奋,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师:

谁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迫不及待)

(三)见面后,茅塞顿开。

师:

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

读读最后两节。

生:

读最后两节。

师:

刘备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诸葛亮,想要听他的高见,诸葛亮有何高见?

(生回答)

之后播放PPT

师:

(出示图片)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亮要刘备先拿下荆州为家,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后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隆中决策”。

师:

刘备没见到诸葛亮前,他对天下形势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现在呢?

出示句子: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师:

“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师:

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这就叫(板书:

拔云见日)

生齐读这句话。

师:

作者这样描写刘备当时的心理,对表现诸葛亮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

雄才大略)

师: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说: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了吗?

生:

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

(如鱼得水)

师:

噢,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

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出示幻灯片)“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师:

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夸诸葛亮)

诸葛亮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这句话。

师:

(延伸)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生:

待人诚恳,谦虚

生:

不要摆架子

生:

对人要尊重……

师: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板书:

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师:

课文有一处秀丽的环境描写,你找到了吗?

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

(生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

比喻句)

师:

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

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

隆中美不美?

师:

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生:

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

写了哪几个景物?

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师小结:

山冈蜿蜒、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这些景象与隐居其中的诸葛亮的品格多么协调啊!

因为诸葛亮为人刚毅,执法严明,敢于抗争,从不苟且,正直无私,正好与山冈、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将山冈的蜿蜒起伏比喻为宛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

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

生读,读出美感。

(配上画面)

师:

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出示:

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师:

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生:

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

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

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学生习作。

三、拓展延伸

归纳: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来赞美这则历史故事,齐读: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四年级上学期表示才华横溢的成语: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同学们,这些成语里可藏着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大声地读两遍,爱动脑筋的你一定会发现。

2、在古代才华横溢的人被称为名士、圣贤。

(老师板书: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知道这两成语的意思吗?

开动小脑筋猜猜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故事。

(1)齐读课题,理解三顾茅庐。

(2)自渎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

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4、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

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

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

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

尊重人才;诸葛亮:

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并抄写生字新词。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那是一个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董卓、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

为了能够一统中原,他们个个求贤若渴。

当时有一个水镜先生,他有三个弟子,相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

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他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

曹操、董卓、孙权他们都想得到诸葛亮,可是最终却被刘备得到了。

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读。

(突出诚心诚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大声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刘备言行的语句。

2、再一次默默地用心地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交流学习所得(感受刘备的求贤若渴)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3)指导学生学习《三国演义》原文: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

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

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

张飞曰:

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

今番不须哥哥去!

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叱曰:

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

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玄德曰:

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2、学习第3自然段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

2)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3)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3)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

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

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1)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2)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恭)

3)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4)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

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

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

诸葛亮又是什么人?

你知道他们年龄吗?

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哎呀,了不起啊!

齐读这部分。

(5)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他真是诚心诚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3、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现在,如果你就是诸葛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学习第4自然段。

(1)听了他的分析,刘备心中塞满的茅草顿时分开了一条出路。

用文中的词说就是茅塞顿开,引读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拨云见日。

(2)读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四、读第五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1、刘备能得到这样一个旷世奇才让他兴奋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引读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个词:

如鱼得水。

2、这份鱼水的情谊,让诸葛亮对刘备死心踏地,诸葛亮竭尽毕生所学辅助刘备。

你知道他出山后都为刘备打了哪些胜仗?

诸葛亮在博望大败夏侯淳,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气死了吴国都督周瑜,巧设空城计用一兵一卒骗得司马退兵,七摛孟获又放了他七次,最后让孟获对他死心踏地

五、写话练习:

1、师:

可见,卧龙先生不是浪得虚名,他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这样的结果书上是有暗示的,你知道在哪里么?

2、学习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

他们来到隆中,

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

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

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

景色秀丽宜人。

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

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小结: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3、隆中美不美?

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交流:

写了哪几个景物?

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读出美感。

4、师:

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

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学生片段练习,点评。

六、作业:

你想知道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具体策略吗?

课后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甚至是原著吧!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4

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

(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

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

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

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第二组:

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

第三组: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

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

仅仅是写景物吗?

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2.“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

(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

(板书:

诚)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让你读出了“诚心”?

(两次前往,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没见着,会怎样?

——也许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