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0086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7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docx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碳和碳的化合物精练精析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能理正确的是()

A.CO2和SO2都能和NaOH溶液反位,CO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

B.CO和C都能和CuO反应生成Cu,有还原性,H2也能相CuO反应生成Cu,也有还原性

C.活泼金属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发金属

D.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碱都含有金属元素

【答案】BC

【解析】A.CO2和SO2都能和NaOH溶液反位,CO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错误;B.CO和C都能和CuO反应生成Cu,有还原性,H2也能相CuO反应生成Cu,也有还原性,正确;C.活泼金属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发金属,正确;D.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都含有金属元素,碱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氨水属于碱,不含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BC。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Ba(OH)2溶液

先加入CuSO4溶液、过滤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CuO

D

CuSO4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氧化铜、过滤

 

A.AB.BC.CD.D

【答案】AD

【解析】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HCl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再通过浓硫酸,吸收水分。

故A正确。

B

NaOH溶液

Ba(OH)2溶液

先加适量硫酸钠溶液与Ba(OH)2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aOH。

过滤。

故B错误。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反应。

故C错误。

D

CuSO4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氧化铜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除杂试剂和方法,重点掌握除杂原则①杂质尽量除净。

②除杂时不应增添新的杂质,物质不可过多消耗,可稍微减少。

3.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纯净的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纯净的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盐酸(足量)。

下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物颗粒的大小会影响到反应速率,但生成物的质量由反应物决定,10g块状纯净的碳酸钙,和10g粉末状纯净的碳酸钙,生成物质的质量相同,但粉末状反应物反应速率比块装的快。

考点: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使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

B.把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会和氧化铜发生反应变为二氧化碳。

故选C.

考点:

除杂

5.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BCD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使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接触或者分离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A、打开夹子药品接触发生反应,关上夹子产生气体无法排出容器内气压增大挤出液体使药品分离反应停止,能有效果;C、通过抽动铜丝来使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接触或者分离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能有效果。

BD、则无法进行药品的分离与接触调节,不能有效果。

考点:

气体的制取

6.如图所示:

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吸收水蒸汽)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A.变红色B.变蓝色C.变白色D.不变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因此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会变红色。

考点:

碳的氧化物。

7.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有知识并结合题图知,A.二氧化碳不能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充分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故B正确。

考点∶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干燥管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干燥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B、固体放在锥形瓶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故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C、该装置将固体放于铜网上,铜网放入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将铜网拉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不符合题意;D、大理石反放于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即使夹上弹簧夹液体也无法压入长颈漏斗,故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故选BD.

考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9.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过氧化氢的浓度不一致,无法判定反应速率是因催化剂种类还是过氧化氢浓度而不同,不能达到目的;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达到目的;C、木炭燃烧也会产生气体,而影响气体的减少量,不能达到目的;D、可能形成气流吹灭,不能保证二氧化碳是从烧杯底部往上蔓延,不能达到目的。

考点:

催化剂,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空气的组成

10.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其中甲中的液体具有吸收水的作用,乙中小花为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晒干的纸花.

实验过程:

①关闭Ⅰ、打开Ⅱ;②关闭Ⅱ、打开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①中紫色小花不变红

B.实验过程②中紫色小花变红

C.使紫色小花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D.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A、关闭Ⅰ、打开Ⅱ;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甲中,变成干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紫色小花不变红,正确.

B、关闭Ⅱ、打开Ⅰ,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乙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紫色小花变红,正确.

C、由过程①②可知使紫色小花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D、由过程①②对照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正确.

故选:

C.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C.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

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B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2.“碳捕捉技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耗能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C

【解析】A、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看出该捕捉技术反应复杂且能耗大,故A错误;

B、在反应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B错误;

C、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该方法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

D、在“反应、分离”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0=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故D错误.

故选C.

1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B.CH2O2C.C2H6OD.C2H4O2

【答案】B

【解析】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不正确;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2=1: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不正确;

故选B.

14.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创新意识特别强,学生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课后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几个装置,请你分析一下,下列装置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答案】B

【解析】A、试管底部有缺口,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试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试管,故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故A不选;

B、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一直浸没大理石,所有无法控制反应的进行,故B选;

C、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气体时,打开开关,U型管右边液面上升,稀盐酸就会浸没石灰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开关,右边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塑料片以下,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C不选;

D、原理同A,可以上下移动铜丝,就移动了有孔的塑料瓶,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故D不选.

故选:

B.

15.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

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可燃烧

C.可重复使用

D.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A.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16.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2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

故选A.

考点:

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17.含碳元素物质间转化:

,其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各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0价、+2价、+4价、+4价、+4价,则发生变化的是①②选A

考点:

元素的化合价。

18.符合如图所示装置的选项是()

①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②说明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③有效地防止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④既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全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实验说明: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②说明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③有效地防止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而且还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故选D.

考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

1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B.石墨——导电性——作电极

C.酒精——可燃性——消毒剂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来作保护气,正确,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正确,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来作燃料,错误,D、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故可用来人工降雨,正确,故选C

考点: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0.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阻碍了血液循环

B.一氧化碳麻痹了人体的呼吸系统

C.一氧化碳造成人体呼吸系统停止活动

D.一氧化碳阻碍了氧气运输

【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气体之所以具有毒性,是因为它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是氧气的300倍),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故答案选D.

【点评】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致使人体缺少氧气.

2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碳的两种化合物,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正确.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有常温下的稳定性、点燃条件下的可燃性,高温条件下的还原性,故C正确.

D、单质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2.炭雕主要是以活性炭为原材料,再配以传统手工雕刻,精心雕琢而成.具欣赏、收藏价值的同时,也具实用价值.下列关于炭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炭雕可以保存很久,因为其化学性质特别稳定

B.卧室装潢后可以用炭雕吸附有害气体

C.炭雕手工雕琢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

D.炭雕中碳原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A

【解析】A、炭雕主要是以活性炭为原材料,炭雕可以保存很久,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卧室装潢后可以用炭雕吸附有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炭雕手工雕琢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炭雕主要是以活性炭为原材料,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原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实验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④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④⑥⑤③⑥B.④②①③②C.④⑥⑤③②D.④②⑤③②

【答案】B

【解析】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用石蕊进行检验,首先将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纸花放入瓶内,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纸花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入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水滴下,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①③②,观察选项,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即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4.已知:

C+2CuO2Cu+CO2↑.如图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y表示

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C+2CuO2Cu+CO2↑可知,

A、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氧化铜的质量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故C错误;

D、铜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25.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3CO+Fe2O32Fe+3CO2。

A、生成的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正确;B、反应中红色的氧化铁变为黑色的铁,因此错误;C、不符合客观事实,错误;D、产生的尾气中含量未反应完的CO,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因此错误。

考点:

铁的冶炼

26.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增大了,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A、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

27.(xx•郑州模拟)将一块灼热的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待反应停止后()

A.该容器内气体可能会毒死小动物

B.该容器内气体一定会使小动物窒息而死

C.注入足量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

D.注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A

【解析】A、如果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该容器内气体可能会毒死小动物,故A正确.

B、如果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则可能会毒死小动物,故B不正确.

C、如果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误.

D、如果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石灰水不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木炭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8.(2011•湖州校级模拟)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析】CaCO3与HCl反应时,块状比粉末状固体和盐酸的接触面积小,反应速率慢;所以粉末状反应比较快,斜率大;

但块状碳酸钙的质量大,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故总体损失质量高,结合这两点,

故选C.

【点评】在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基础上,理解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比较两种曲线表示的速率快慢和质量大小.

29.(xx•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C不可选;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D可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

30.将铜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最终所得黑色物质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炭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A.20%B.80%C.15.8%D.84.2%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

因此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分数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0%故选A.

31.向盛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降右升,该固体和液体试剂不可能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

B.生石灰和水

C.硝酸钾和水

D.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向盛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降右升,说明广口瓶内的压强增大,而压强增大有2个原因:

反应生成气体,使压强增大或反应放热,使气体受热膨胀,使压强增大,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正确,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使得气体受热膨胀,使压强增大,正确,C、硝酸钾溶于水不会放热,错误,D、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氧气,正确,故选C

考点:

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生成气体的反应

32.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CO22MgO+C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该反应一定放出热量

C.有黑色固体生成D.该反应中CO2作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即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A正确;燃烧放出热量,B正确;碳是黑色单质,C正确;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失去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D。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氧化还原反应

Y

33.已知:

C+2CuO2Cu+CO2↑。

右图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y表示

A.固体的质量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Y的质量不是从0开始,且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增加。

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气体,固体的质量减少,A错误;氧化铜完全反应质量为0,B错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0开始,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即反应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