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9552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

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特别提示:

1.本卷为语文试题单,共23个题,满分150分,共10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书写。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

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

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清人黄子云认为,在

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

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的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

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

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

“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

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

 

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家的

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C.“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状况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D.“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B.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C.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D.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B.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C.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具有既平淡、又豪放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

作者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有光传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

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

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

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他的眼界由此大为开阔。

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三十年代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育、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

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

但他显然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

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实际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

这时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

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

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

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

汉字学习方法。

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

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1966年一场更为持久的革命运动开始了。

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

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

置身于荒漠,研究工作中止,周有光的兴趣又回到了经济上。

他研究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研究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

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如果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

“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

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分。

一个人活得久长,经历的事情就多,如果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造力也很难持续。

他曾经回忆说:

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

我参加的学习小组,由于营养不足,人人身体软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流打哈欠,精神疲乏。

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

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好像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

这是精神会餐。

 

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

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

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相关链接:

周有光(1906~2017),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

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

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周有光选择了语言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年代,他能够不被席卷进去而保全了自己。

B.1952年,周有光发表《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时,他的身份还是个经济学家,但他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

C.为统一汉语拉丁化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与他的同事最终促成了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拼音方案。

D.周有光为那些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主要得益于他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抗战时期,周有光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当时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周有光对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的事例的回忆,说明了精神会餐胜过物质饮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中国当政者希望人民尽快接受社会主义观念,迫切需要简单易学的汉字学习方法,周有光等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适逢其会。

D.在宁夏五七干校,周有光提出了适合宁夏发展的一些设想。

“文革”之后,当地政府重视他的这些设想。

E.周有光晚年不断拓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思索,广泛探讨国内外热点问题,目的仍然是继续普及常识和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6.综观全文,周有光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心与手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

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

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

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

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

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

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

“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

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握手,因为它现

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

一起。

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

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

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

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

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

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为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

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做。

钱总是生

翅而飞的。

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

我发现西部有个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

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

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

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

”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

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

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

“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

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

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

我一天没抽烟了。

你们谈够了吗?

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

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

再见,

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

”他伸手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

”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

“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

“那个警长真

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

”另一个问道。

“年轻!

”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

你真的看准了吗?

我是说——你见

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C.费尔吉德小姐坦率自然、纯真善良,而且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警官的破绽。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有戏剧性。

8.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

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

(5分)

9.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

 

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

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

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

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②。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

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

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①怚:

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

跳跃。

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以:

率领

B.翦言不用,因谢.病谢:

推辞,推脱

C.自驰如.频阳如:

到,往

D.李信果辱.秦军辱:

被……羞辱

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D.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5分)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

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

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

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

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4.下面对词的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上阕以记叙起笔,暗示祐之的人生际遇,劝慰他看淡人世间的名利荣辱,不如选择闲适的生活方式:

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B.下阕前两句运用虚写手法回忆往事,那时虽然小窗外风雨交加,但还有灯火仿佛通晓人意,能陪伴着弟弟。

这就和现在弟弟远行、无人陪伴形成了对比。

C.“临江仙”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再用前韵”是说使用之

前一首诗同样的韵,诗人应该不止写了这一首诗送给弟弟。

D.“钟鼎山林”是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钟鼎指奢侈豪华生活,因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山林则指隐居乡野的生活。

E.这首词虽然为送别而写,但没写送别场景,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

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也有深情。

15.“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色?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

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中国男足到底缺的是什么?

缺金钱?

缺政策?

缺教练?

缺硬件?

缺环境?

说到底,缺的是锲.而.不.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②为了充分搞好课后服务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试点学校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开展了足球、篮球、书法、美术、合唱、英语口语练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③高育良在吕州市委书记任上抱住了时任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大腿”,官位日渐显

 

赫,且在官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甚至在弟子祁同伟臭名昭著之际还能左.支.右.绌.、滴

水不漏。

④2017年1月20日,在总统职位上任职8年的奥巴马将正式避.让.贤.路.,届时将由特朗普继任美国总统一职。

⑤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美国著名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获奖,瑞典文学院给他的颁奖词是“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诗意的表达方式”。

⑥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递的很多道理依然颠.扑.不.破.,有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语录相当于鸡骨,再加一些好人好事,这是鸡肉,再撒上抒情的盐和道德的味精,

最后贴上经典解读的商标,就成了老少咸宜的心灵鸡汤。

B.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能否世界化,关键在于它自由批判的人文精神、独特杰出的原创特征、人类共同的价值信念。

C.生活从来都是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努力了,奋斗了,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

D.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