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953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铁石乡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组

一年级语文

备课周次

12

主备人

汪代书

备课组成员

铁石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题

12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领会诗意,流利地诵读。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池上》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

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

池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2个生字:

“首、采、无、树、爱、尖、角”,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古诗深析,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池上》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

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三)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

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再次总结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

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

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

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

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小池》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大自然,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如我们刚学过的

过渡:

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

这首诗是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师范读。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

(惜露蜓。

强调lǜ字的读音)

7、生再读。

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

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

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

(泉水的出口)。

泉水是怎么流的呢?

(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

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

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

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

(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

(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

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

很浅显,

(3)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

(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落、停、站……)

②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

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

(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

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

1、齐读全诗。

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2、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3、个别读

4、同桌互读,背诵读。

5、想象读:

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

(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

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

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6、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板书设计:

池上

前两句—小娃偷采莲

池上乡村孩子质朴、纯真

后两句—景美童心纯

小池

泉眼惜细流联想

小池树阴爱晴柔景色清新

令人留恋

小荷尖尖角所见

蜻蜓立上头

课后反思:

铁石乡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组

一年级语文

备课周次

12

主备人

汪代书

备课组成员

铁石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题

阅读指导—《三字经》节选

课型

新授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了解三字经片断中的知识。

2.激发朗读兴趣。

懂得勤奋刻苦地学习。

教学准备

课本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1.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

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今天,我向同学们推荐《三字经》这部经典读物。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

你们会背吗?

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2.那么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它的作者吗?

书中都有什么内容?

3.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

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南宋一个叫王应麟的著名学者。

他为了教育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

《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在国外发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部千古奇书,读一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

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2.指名学生说。

(并读一读《三字经》中的原话)

3.师相机解释相关的人物事迹,并从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的教育。

(比如:

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孝敬父母,友善他人等)

4.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

指导读。

齐读。

5.小结:

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

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

相信同学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稻粱菽(shū),麦黍(shǔ)稷(jì)。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shǐ)。

此六畜,人所饲。

2.这里有好多的生字,你能读准吗?

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读得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了解知识:

(1)这两段话里,藏着许多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队进行比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段话里面,好好地读一读,读完还可以与同桌议议。

(2)宣布比赛规则:

分两队竞答,答对一题得一面经旗,答错就给对方加上一面红旗。

答题之后,再为对方选题。

(3)出示准备好的问题卡片(什么叫三才?

什么叫三光?

四时是什么?

四方指的是什么?

五行指的是什么?

六谷指的是什么?

六畜指的是什么?

等)并适当解释相关知识。

公布比赛结果。

4.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

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段话多读几遍。

指名读,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