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386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docx

中医基础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

中医学概论

一,中医学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治疗

整体观念:

1,把人作为整体,内脏五官皮肤经络都是一体的,通过气血津液完成统一的功能

2,天人合一,人受四季和昼夜地区的影响

辨证治疗:

1,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钢辩证

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二,中医治病三大原则:

审查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

第二章:

脏象

脏是内脏,象是内脏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

脏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五脏:

心肺脾肝肾

六腑:

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

奇恒之府:

脑,骨与髓,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五脏

一,心

位于胸腔之上,两肺之间,偏左,形似倒垂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功能:

主血脉,主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耳,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小肠互为表里,互为表里就是相互传导作用的意思。

在五行属火。

1.心主血脉:

心是血液的起动泵,通过血管(脉)向全身输送血液供给各个器官。

心的正常有赖于心的气血充盈和血管的通畅。

心健康的表现:

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均匀有力,舌淡红,心胸无不适感。

心病的表现:

面色苍白,脉象无力,舌淡白,心悸,甚至血脉淤阻导致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脉象结代,心胸部憋闷刺痛。

2,心主神明

神明就是人的精神,思维等

心主神明正常表现为: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异常表现为:

精神亢奋(失眠,多梦,神志不清,狂躁)和抑制(健忘,萎靡,昏迷)

3.人的五志(情绪):

喜怒忧思恐

心在志为喜

喜则气缓,过喜可以使心神涣散,精神不敛。

我们小学就有个乐起来没完的人,上着课没人搭理他就乐,估计他就是心的问题。

喜伤心,恐胜喜,内经文字简练,里面讲的喜伤心意思是过喜伤心。

由于过喜可以导致心气四溢,精神涣散,所以用恐则气下的办法可以收敛涣散的心气,当然还要看病人的承受能力。

内经阴阳别论篇:

阳加于阴谓之汗。

晚上睡觉出汗是盗汗,阴虚的表现。

白天不怎么运动就出汗是自汗,气虚或阳虚的表现。

偶尔就没事,身体自己可以调整。

自汗原理:

人的阳气随太阳在白天升发,如果气虚和阳虚的话,人外层的阳气就不够充足,对汗腺的控制力就不够,所以白天稍动就爱出汗,我是这样理解的。

盗汗原理:

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体阳气会适度潜藏起来,否则阳不入阴就会失眠,人要是阴虚的话,睡觉的时候阳气就会过度陷入阴之中,也会失去去汗腺的控制而出汗,就像小偷在晚上偷东西,所以叫盗汗,个人理解。

4.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舌为心之苗。

心阴虚和心火旺的时候舌头就会起红刺,糜烂

心的气血不足和心阳虚时舌头会淡白

心血瘀滞时舌头紫暗有瘀斑

三七是活血化瘀,治疗心绞痛的保健药,还能预防皱纹和老年斑

三七既活血又止血,比较奇特,就像当归对月经提前和滞后双向调节

5.心包络:

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和脉络。

当外邪入侵的时候先侵袭心包,就像内经说的: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膻中者(心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心包就像心脏这个皇帝身边的臣使,传达君主的喜怒哀乐。

内经: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岐伯曰: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心和南方,热,火,苦,血,舌,脉,赤,征,笑,喜相关

苦生心火,酸生肝木,酸苦化为木火,即重阴必阳的原理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喜则气散,恐则气下收敛发散之气

害怕的时候小便失禁就是恐则气下所致

二.肺

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共称为肺系。

肺左右各一,左肺分为二叶,右肺分为三页,各页分为几个肺段。

肺在脏腑的位置最高,肺为华盖。

华盖就是古代帝王出行马车上的顶盖。

肺易受外邪侵袭,故为娇脏,与大肠互为表里。

在五行属金。

1.肺主气,司呼吸。

真气=清气+谷气+精气

清气就是空气,谷气就是水谷食物之气,精气是先天肾中之气。

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送和分布代谢有赖于呼吸。

2.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就是宣布和发散,肺气宣发于外形成卫气,保护肌肤。

肃降就是清肃,洁净和下降。

3.通调水道(水液调节)

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肿中的风水和某些癃闭证以及麻疹可以通过宣肺治疗。

4.肺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就是聚血换气,协助心脏。

治节就是治理和调节。

内经: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就是宰相,按照心这个国君的意志去治理和调节各个职能部门。

5.肺在志为忧,忧伤可以导致气消血瘀,荣卫失调。

忧伤肺,喜胜忧。

6.肺在液为涕,涕就是鼻涕。

肺寒流清涕,肺热流黄浊鼻涕,肺燥鼻干,肺气虚打喷嚏流清涕,肺气实则鼻塞。

7.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外感疾病的卫表证可从肺治,一部分皮肤病也可治肺。

毛发望诊诀

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8.肺在窍为鼻

针刺耳郭肺穴可以治疗鼻息肉和慢性鼻炎。

喉为肺的门户,肺气不宣,常有咽喉不利,失音等。

内经: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燥伤皮毛,热胜燥;辛伤皮毛,苦胜辛。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肺和西方,燥,金,辛,皮毛,鼻,白,商,哭,咳,忧相关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燥生金嘛

我们风寒感冒的时候鼻子和皮毛不舒服就是因为肺受到侵袭

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那本书写过,这里的燥其实是一种水在下的状态,如果升温,把地下水化为空气中的湿气这样就是热胜燥了

就像冬天下雪,为什么空气还是干燥的呢,因为水分在地上为冰雪状态,没有充盈在空气之中

辛伤皮毛,苦胜辛---吃太辣的对皮肤不好,苦可以抑制辣

 

三.脾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主思虑。

脾胃互为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属土。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和四肢。

1.脾主运化

脾运输转化水谷精微,在膻中于肺气结合成宗气。

运化水湿,由肺气宣降,脾气升清运化和肾气温煦气化共同完成。

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凝聚为痰为饮,导致肌肤水肿,肠道泄泻,腹水。

2.脾主升清

水谷精微借脾气生发上升输布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脾胃升降是全身的枢纽,脾为湿土喜燥恶湿喜升恶降, 

胃为燥土喜湿恶燥以降为用。

3.脾统血

脾控制血液,脾失健运就会出血

4.脾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伤脾导致不思饮食,胃部胀闷,面色萎黄,头晕目眩。

5.脾在液为涎(口津)

涎是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

脾胃不和可以导致涎液分泌剧增,口涎自出,也就是自流口水。

6.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主运化食物,输送营养于全身,进而供养肌肉和四肢运动。

7.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口唇望诊诀

口唇淡白脾气虚寒,口唇红赤脾火上炎.

唇若涂朱脾有积热,唇淡而润脾虚失运.

唇干少津脾阴受伤,唇裂干痒脾受风邪.

内经: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脾和中央,土,甘,肉,口,黄,宫,歌,哕,思相关

中国的四川湖南等地湿热,人们喜欢吃辣椒除湿,就是中央生湿的表现

四川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驱除脾湿用的是芳香化湿的办法,比如藿香,就是因为甘入脾

有的病人喜欢唱歌,就要怀疑是脾的问题了,脾在声为歌

哕  指膈痉挛,俗称打呃忒。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发怒可以减少思伤脾的危害

运用的就是肝木克脾土的原理

一个地方树多了土壤就贫瘠了,木克土

风胜湿很好理解,地上有水,一刮风一会就干了

身体发黄可以考虑是脾的问题,因为脾在色为黄,当然也可能是胆汁上逆

嘴里发甜可能是脾热,多由喜食肥甘引起,可能是糖尿病先兆,不可忽视。

 

四.肝

肝位于膈下,腹腔右上方,右肋之内。

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属木,位于阴处,但是又和树一样向上升发出地表,所以肝为阴中之阳)

,主动主升。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经脉起于大趾,上行络阴器(生殖系统),循少腹,布两肋,循喉咙,连目系,上至巅顶。

1.肝主疏泄

A.调畅气机:

肝失疏泄则胸肋少腹胀痛不适,疏泄太过则肝气横逆,胁肋攻窜作痛。

若气升发太过,则头痛目赤或吐血甚至昏厥。

B.调畅情志

肝失疏泄则心情抑郁,多愁善感。

升发太过则气火上逆,急躁易怒。

C.分泌和排泄胆汁

胆附着于肝叶间,胆囊所贮藏的精汁,受肝之余气而成,可排泄下行,注入肠中,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D.促进脾胃消化

E.促进津液和血液流通

2.肝藏血

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肝血不足则眼花,夜盲,抽筋,月经量少或经闭。

2.肝在志为怒

肝血不足导致肝阳气盛则易怒。

3.肝在液为泪

肝阴血不足则目涩,肝经湿热则迎风流泪。

4.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久行伤筋,久视伤血,手脚处关节最多,关节靠筋连,是肝主筋最集中的体现。

5.肝在窍为目

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两目上吊,斜视。

内经:

岐伯对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肝和春,木,东,风,酸,筋,目,苍,角,呼,握,怒都是相关的

东方生风,中国东方靠海,海边风多也大,所以古人认为东方生风。

春风化物,万物复苏,就是风生木。

成家的人都知道怀孕前要吃叶酸,叶酸就是树叶里提取的,所以木生酸。

酸生肝,肝在五行属木,因为肝和树一样虽然扎根地下属阴,但是都是向上运行的,都是阴中之阳

肝气喜欢抒发顺达,树枝也是向上扩散的形状,特点相似,肝藏血,木能保持水土,功能相似

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肝主筋,筋不好可能就是肝的问题,比如抽筋,罗锅等

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所以筋生心

肝开窍于目,肝火大的时候眼睛可能是红的,肝血不足眼睛干涩。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大怒的人让他伤心就会消气,不信可以试试哦。

原理是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或者从五行的角度,怒是肝木的情绪,悲是肺金的情绪,金克木,所以悲胜怒

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也是这样理解的

我们炒菜要是醋放多了,可以放点辣椒克制醋的酸,就是辛胜酸

内经: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属木,肝和怒的关系甚大,就像将军发号施令,出谋划策

内经: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五.肾

位于腰部,左右各一,生命的根源,先天之本,经脉络膀胱,与膀胱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水,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和二阴,主藏精。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精包括脏腑之精血津液和生殖之肾精。

精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和后天脾胃运化之精。

肾阴(元阴,真阴)为阴液根本,滋养濡润脏腑。

肾阳(元阳,真阳)为阳气根本,温煦推动脏腑。

两者都以肾的精气为基础,精是物质,气是功能。

肾阴虚:

目眩,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头晕耳鸣,遗精,女子梦交。

吃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

精神疲惫,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阳痿遗精,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

吃金匮肾气丸。

肾阳虚和阴虚可以转化,久病阴阳两虚。

精血同源,相互转化。

2.肾主水

肺为水之上源-----宣发肃降

脾为水之制---运化

肾为水之主----蒸腾气化

3.主纳气

肺主呼气,肾主入气,肾为气之根

肾不纳气:

动则气喘,呼多吸少

4.肾在志为恐

恐则气下可以导致大小便失禁,惊则气乱导致心神不宁

5.肾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中稠厚者

吐口水是坏习惯,唾咽不吐可以滋养肾气

久睡会消耗肾中精气

6.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髓分为骨髓和脑髓,都是肾精所化

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都是肾精滋养的

7.肾在窍为耳和二阴

命门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亦称元气,元阳,真火

内经: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骨),湿(热)胜寒;咸伤血(骨),甘胜咸。

肾和北方,寒,水,咸,骨,耳,黑,羽,颤栗,呻吟,恐相关

恐伤肾,思胜恐----大家还记得杯弓蛇影的寓言吧

就是思胜恐的案例

搞明白了就不害怕了

咸伤血,甘胜咸--有人认为是咸伤骨,其实咸伤血在现代医学也讲的通

高血压心脏病就不能吃太咸的,会加重心脏负担

骨病忌盐

内经: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内经: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中的精化为骨髓和脑髓是智力的物质基础,所以叫做作强之官也就是技术总监,伎巧出焉也就是负责技巧的。

内经至真要大论,提到以辛润之适用于肾燥引起的渴症。

就是用麻黄桂枝之类的辛热药物润燥。

外通腠理,内化寒冰,通肺气,生金水,内经所谓的热胜燥也。

我的一个中医朋友在看病的时候也是这样临床总结的经验。

他治疗非糖尿病的消渴最后就是用补肾阳的办法治好的。

肾水太寒则水分无法蒸腾散布全身,故渴也。

不读内经是不行滴,中医基础不能取代内经。

第二节六腑

胆、小肠、大肠、胃、膀胱、三焦。

功能:

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

以通为用,实而不能满。

七冲门:

唇(飞门)---口腔---会厌(吸门)---食管---胃(贲门)----太仓下口(幽门)---大小肠(阑门)----肛门(魄门)

一.胆

呈囊形,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互为表里。

1.胆储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生于肝,味苦,黄绿色,在消化食物时排泄,助脾胃。

肝气郁结导致胆汁排泄不利导致厌食。

肝疏泄太过导致胆汁上逆导致口苦,吐黄绿水。

肝胆湿热导致胆汁外溢导致黄疸身黄。

2.胆主决断

惊悸失眠多梦可以治胆

内经: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之官就像现在的法官,是公正的代表,负责决断,所以胆小者优柔寡断

内经: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有人认为十一是土的误笔,古代人从上往下写字,容易把土写成十一,胆可以帮助脾胃等土脏消化,也有人认为就是五脏六腑的十一脏,胆在生理上助脾胃消化,在精神上主决断,其作用不可忽视。

二.胃

胃脘包括上脘(贲门),中脘(胃体),下脘(幽门)

1.主受纳

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

2.主腐熟水谷

3.以降为和

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

胃失降浊影响食欲导致口臭,腹胀痛,便秘

胃气上逆导致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

三.小肠

位于小腹,上口在幽门和胃之下口相连,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上口相连。

小肠于心互为表里。

1.主受盛,化物

2.分清别浊

分利方法治疗大小便异常即: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四.大肠

位于腹中,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下端紧接肛门。

大肠与肺互为表里,作用是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残渣,吸收多余水分,故大肠主津。

内经: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小肠是吸收精华,排泄糟粕的地方,也就是化物

五.膀胱

小腹中央,贮尿,与肾相通,互为表里。

小便异常:

虚者治肾,实者多为湿热蕴结膀胱。

内经: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储存水液,州都在古代是水州之城的意思,肾阳可以气化膀胱,有用的液体输送全身,没用的变为尿液

六.三焦

三焦为孤府

上焦为膈以上的心肺胸部头面,膈就是心肺下面和脾胃隔开的膜。

中焦为膈以下,肚脐以上

下焦为肚脐以下

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括诸脏,六腑中最大器官。

1.主持诸气

人体亢气升降出入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

2.水液之通路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上焦为心肺所居,功能输布气血,以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若雾露之溉大地,所以说“上焦如雾”。

中焦属脾胃,功能腐熟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通过肺脉化生营血,这种功能形如酿酒一样,故说“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主要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和肠道排泄大便的作用,犹如沟渎一样,必须疏通流畅,故曰“下焦如渎”。

内经: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五脏六腑+心包=十二官是相辅相成的,要各安其职,共同健康的运行身体这个小国家,心这个国君要开明,其他脏腑官员才能忠心齐力,一国之君昏庸,贪官污吏就会横行,身体和国家是一样的。

内经: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第三节奇恒之府

脑,骨与髓,脉,胆,女子胞

多中空与腑相似,藏精气而不泄与脏类同,除胆外皆无表里,五行。

一.脑

于颅腔之内,有髓汇集而成,脑为髓海,与脊髓相通。

1.主精神思维与感觉运动,脑为元神之府。

2.脑与五脏的关系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二.骨与髓

1.骨藏髓,髓滋养骨,充脑髓

2.骨支撑形体,保护内脏

3.髓化生血液

三.脉

脉为血府,血气运行管道。

四.女子胞

又称胞宫,胞脏,子腑,包括内生殖器,子宫,卵巢,输卵管等整个系统,有通调月经,生育胎儿的作用。

内经:

岐伯对曰: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

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帝曰:

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岐伯曰: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第四节脏腑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1.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两者为气血关系。

气为阳,血为阴。

无气则血凝,无血则气散。

气行血,血载气。

2.心与脾

心主血,脾生血。

心阳助脾,脾化生水谷生心血。

心行血,脾统血。

3.心与肝

心主血,肝藏血。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

4.心与肾

心属火,主神志,主血脉;肾属水,主藏精。

两者体现阴阳水火互济和精血互生,精神互用。

水火共济,心肾相交:

正常时心火下降,温暖肾阳;肾阴上济,滋养牵制心阳,不使其过亢。

水气凌心:

心火不足,不暖肾阴,导致肾水不化,水气凌心,心悸心慌,水肿。

心肾不交,阴虚火旺:

肾水不足,不滋心阴导致心阳独亢导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舌生疮。

心主行血,肾主藏精。

精血互滋互化,精血同源是心肾相交的物质基础。

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功能表现。

5.肺与肾

肾主一身之水,肺为水之上源。

在水液代谢上,肺主通调水道,肾主关门开合。

水肿:

标在肺,本在肾,称为水寒射肺,用温阳利水的办法。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肾主纳气,肺主呼气。

肺肾之阴互相滋生,为金水相生。

6.肺与脾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枢。

补脾益气就是通过补脾土来补肺金,也叫培土生金。

肺不宣降导致湿困脾阳导致水肿,倦怠,便溏。

脾不健运导致水湿化痰导致咳嗽,喘息,吐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7.肺与肝

肝气升发,肺气宣降。

肝左升,肺右降。

这里的左右不是指肝肺的位置而是循环功能。

肝气郁结导致灼伤肺金即木火刑金灼肺导致咳逆,咽痛,气急,咳血。

肺气虚亏导致肝功异常导致抑郁,咳而胸痛,头晕,头痛。

8.肝与脾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肝气郁结导致脾胃失调,称为肝脾不和,肝胃不和,即木乖土。

脾失健运导致肝疏泄不利导致胆汁不排溢于血中导致黄疸,即土壅木郁。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见脾之病,治在疏肝。

9.肝与肾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水能涵木,肝肾同源。

肝常有余,肾常不足——肝一般都是实证,肾一般都是虚证。

肾阴不足导致肝失濡养导致肝阳上亢导致头晕痛,易怒,耳聋耳鸣即水不涵木。

肝阳妄动,下劫肾阴导致肾精亏虚。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相火寄于肝肾,相火妄动,封藏失职,而为遗泄。

相火不可灭,只能通过滋肝肾之阴去火。

心火为君火---心者,君主之官,故为君火。

心属阳中之阳,肝肾为阴。

阳火可灭,阴火需通过滋肝肾之阴去火。

10.脾与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肾阳不足导致脾阳亏损导致食少,腹胀,腹泻,即火不生土,脾肾阳虚。

脾制水,肾主水。

脾阳被伤导致损及肾阳导致水肿。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传化关系,以通为用。

三.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表里相合关系,脏主藏精为阴,腑主化物为阳。

1.心与小肠

生理上,心火下移小肠,则能受盛分清别浊。

病理上,心移热小肠导致尿少,尿赤,尿道灼热。

小肠移热于心导致舌红疼痛,口舌生疮。

2.肺与大肠

肺热壅盛导致灼伤津液导致大肠腑气不通

大肠实热导致肺气失于宣畅导致肺气壅滞,喘促,胸满

3.脾与胃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共同消化饮食。

病理上,纳运失常,升降失司,燥湿不济。

4.肝与胆

胆汁来源于肝。

肝主疏泄,胆主决断。

5.肾与膀胱

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肾气影响膀胱开合。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一节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

气是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

一.气的生成

三合一:

先天之精气(肾气)+后天水谷精气(脾气)+空气(肺气)

二.气的分类与分布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原气,真气)

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A.组成与分布

元气根于命门(右肾),通过三焦运行于全身。

B.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激发各器官的原动力。

维持人体生命活力最基本的物质。

2.宗气

积于胸中(膻中,气海)

A.组成分布

宗气=自然清气+水谷精微之气

下行入足阳明胃经,上行通心脉行气道。

B.功能

行呼吸行气血并司嗅觉。

3.营气

与血共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与卫气相对,营气属阴,卫气属阳。

A.组成分布

水谷精微所化,出中焦,按十二经络脉流注次序,每昼夜行50周次。

B.功能

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4.卫气

与营气相对,行脉外,保卫机体。

A.组成分布

水谷精气精华者入脉形成营气,慓疾滑利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