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690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docx

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拔高训练第八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某班正在开展辩论赛,正反方的辩题分别为“释放蒋介石”、“除掉蒋介石”。

请问这个班正在辩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四一二政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与下图联系最紧密的判断是()

A、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东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其中“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应开始于()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迫使蒋介石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B、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C、标志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与1935年一二﹒九运动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华北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

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

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B、日本:

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

C、苏联:

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D、欧美:

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材料2: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请回答:

(1)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

(2)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3)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

(4)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

反映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十分危险),危如垒卵。

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

“复兴”!

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

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造成当时中国“国势岌岌”局面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神圣抗战”主要是指抗战中的哪两次重要战役?

这两次战役的地位各是什么?

依据教材归纳两次战役的共同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

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

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

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请回答: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这个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请列举国民党军队打日本的战役一例。

根据材料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三省,除各种抗日义勇军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依靠群众,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

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的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

……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党组织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

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中华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进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抗战活动。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人民之战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期间,中国没有取得任何完全胜利。

鸦片战争战败的消息很久才传到湖南、江西等地,当地人还认为是谣言。

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逸费,帮助日军搬运炮弹。

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

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

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

……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

时年23岁的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

她去台儿庄域之前,有个10岁的中国男孩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查,在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曰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的炮弹,为什么?

原来,这名10岁的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5年4月9日第1624期《抗战地理二》

请回答:

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