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摘录.docx
《教育学重点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点摘录.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重点摘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礼记•••学记》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论述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300多年后)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四书集注》朱熹《传习录》王守仁《大学》无名氏《师说》韩愈
《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资本主义)
归纳法英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
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是如何运转的,教育就应该怎样去做。
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原则、方法“泛智”的思想《世界图解》(教材)
《教育漫话》英国洛克《爱弥儿》法国卢梭
《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裴斯泰洛齐
《人的教育》德国福禄贝尔(著名学前教育家的代表作)
《教育论》英国斯宾塞《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乌申斯基
《普通教育学》德国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五段教学法”: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教育学》凯洛夫
《民本主义与教育》美国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
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
结构主义学说的倡导者——美国布鲁纳
四大教育流派:
形式教育派:
重视智力,忽视知识。
实质教育流派:
重视知识,忽视智力。
传统教育流派: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赫尔巴塔、凯洛夫
现代教育派:
学生中心,直接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杜威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科学化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克鲁普斯卡娅——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论述综合技术教育问题。
)
《教学与发展》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倡导者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大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论共产主义教育》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马卡连柯
《教育学》凯洛夫——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教育流派)
《新教育大纲》(1930)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阿莫纳什维利苏联教育家合作教育学理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核心)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
教育学发展中行程的理论派别
1.实验教育学——“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总结推导出教育原则指导实践并接受检验。
《实验教育学纲要》梅伊曼《实验教育学》拉伊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教育目的:
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个体的主观文化,培养完整人格。
途径:
陶冶、唤醒,强调师生对话。
《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狄尔泰《教育与文化》斯普朗格
《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利特
3.实用主义教育学:
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论,强调儿童中心主义。
主张: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在做中学提出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
《民本主义与教育》美国杜威《设计教学法》克伯屈
4.批判教育学:
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民主的建制解放的力量,是再生产着社会不平等的工具。
教育学的目的:
帮助分析教育背后的利益关系,达到意识的启蒙解放,寻找克服不公正的策略。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鲍尔斯与金蒂斯《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布厄迪尔
《教育与权力》阿普尔《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吉鲁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广义: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
狭义:
学校教育
有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同义语
1.自然人社会人2.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3.教、受教、内容之间的矛盾
本质属性: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传授知识、技能、经验
教育的属性:
1.永恒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社会职能)
2.思想、风俗、行为规范
社会属性2.历史性:
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时期,教育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阶级性是教育的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
(1)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的继承性)。
(不同国家不同特色、不同地区不同传统、特点)
3.相对独立性:
(2)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宗教、文学…)
1.表现在教育观点上2.反映在教育内容上
(3)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
教育的起源:
2.生物起源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
3.心理起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教育的发展
1.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尺度:
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2.以生产关系为尺度:
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
(1)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机会平等、目的一致)
原始社会的教育
(2)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一起(无专职人员与场所)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手段(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奴隶社会的教育——鲜明的阶级性
3.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古代社会的教育
相统一为尺度:
封建社会的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现代社会的教育——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出现学校,我国最早。
夏朝学校称作:
庠、序;殷商和西周:
学、瞽宗、辟雍、泮宫…
2.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斯巴达:
培养骁勇的军人和武士。
(赛跑、跳跃、角斗、骑马…)
4.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大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
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提倡“缪斯”教育。
(体操、军事、读、写、算、体操、艺术…)
5.学校教育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没有培养生产者的任务,与生产劳动脱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
1.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私学,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2.教育内容是儒学: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
国子学(三品以上)、太学(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律学、书学、算学(后三个八品及以下或数组地主);
“二馆”:
崇文馆、弘文馆(皇帝、皇后的近亲及宰相大臣)
3.教育方法:
崇尚课本,死记硬背。
棍棒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4.教育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目的:
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
教会教育(僧侣封建主教学)——宗教的麻痹
内容:
“七艺”——“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
5.欧洲封建教育——脱离劳动,阶级性明显“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目的:
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教育
骑士教育——宝剑的镇压
内容:
“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1.双重培养目标:
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和熟练的劳动力
2.改革教育内容:
增设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和新的学科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3.改革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
对封建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4.改革教育组织形式:
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
5.改革教育权:
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
1.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
4.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
5.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唯一方法
教育的功能: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
中介
个体功能——最直接功能
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感知、记忆想象、思维、需要、兴趣…)
作用的对象政治功能:
为一定的政治服务重要社会功能
经济功能:
为一定的经济服务重要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1.传递和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掌握、理解、运用)
正向文化功能3.交流融合文化(培养具有国际素质的人才)
教育的功能:
作用的方向4.选择文化(通过改革教育内容选择文化)
负向5.更新和创造文化(三大优势:
人才济济、知识密集、科研优势)
显性
作用的呈现形式
隐形
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目的:
根据发展水平制定目的门类变多
2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
——决定性因素之一内容丰富、深化
生产力对教育3.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直接影响、最终的决定作用
的作用4.学校结构——复杂多样化
5.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教育与生产力
相互制约1.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马克思:
作为劳动力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育对生产力2.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马克思:
生产力里包括科学)
的促进作用(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把意识形态的生产力直接生产力)
(教育具有生产性)3.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与社会发展使教育目的体现统治阶级的要求,为其培养人才1.目的1.通过政权力量
相互制约2.领导权2.利用经济力量
社会政治经济3.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作用
3.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与政治经济——马克思: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教育又给予政治经济制度积极的影响。
制度相互制约维护、巩固、加强1.培养人,维护、巩固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社会政治2.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其服务
经济制度的反作用3.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前提——不起决定作用
2.环境:
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有目的地培养人,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影响人的发展3.教育——主导作用2.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的主要因素3.有专门的老师。
教育与人的发展
相互制约
1.顺序性、阶段性,“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跳一跳,摘个桃
2.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人的发展对3.稳定性、可变性,相对稳定,由于不同影响也会有变动。
教育的制约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人的社会角色:
劳动者,接班人…
教育目的: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总要求
人的质量规格、总要求:
全面发展
意义:
出发点、归宿;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具体化。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包括道德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旧式分工造成片面发展
1.马克思《资本论》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依据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基础和可能,开辟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唯一途径。
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充当生产斗争的工具。
2.社会生产方式——主要根据
受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以其为基础的政治观点.制度制约。
教育的另一职能—政治斗争的工具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重要依据
根据个人发展需要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否定社会历史条件
个人本位论——卢梭人生来健全,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制约
教育目的确立理论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教育目的除社会目的外,别无其他目的否定了个人兴趣爱好
教育结果只能用社会效益加以平衡等的制约的可能性
试图调和二者关系——怀特
培养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性质和方向
基本点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实现的根本途径
1950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产服务。
1957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方针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目的——指导国家教育工作的1958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基本政策、指导思想《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十一届六中全会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新时期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0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1999.06.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一个宗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
两个重点: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工作方向
三个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为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尊重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使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工作方法
四个统一:
科学文化——思想修养;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祖国人民;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具体阐述
五个协调:
把德智体美劳与实践有机统一全面贯穿:
贯穿于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成人高等学校社会家庭…….
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意义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神话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
物质、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作用
德育意义各育的核心
智育:
传授知识、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巧——基础性、系统性
训练技能、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
人才培养的需要;处理信息的需要;挖掘人潜能的需要
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意义为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体育:
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体者,载知识之舟而寓道德之所也。
”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物质基础)促使学生发育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传授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任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关心集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
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内容:
田径——基础体操球类游戏游泳武术军事体育
体育课——基本形式
早操、课间操
全面发展组织形式课外体育锻炼——重要内容
运动队训练
运动竞赛
促进智力发展,扩大加深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意义促进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促进体育,怡情健身
促进劳动,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喜悦
美育:
形象性、情感性培养正确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
席勒《美学书简》任务表现美、创造美
1912蔡元培心灵美、行为美
“以美育代宗教”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
课堂教学,音乐、美术——基本途径
途径通过大自然
日常生活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是重要渠道
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
意义有利于身体健康
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需要
培养劳动观点,养成劳动态度、习惯
劳动技术教育任务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劳动技能
现代工业、手工工艺
内容农、副业
服务型
校办工厂、农场等
途径服务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
概念国民教育制度:
一切教育设施
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核心
(具有阶级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决定教育的程度结构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基本一致)
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902(光绪28)壬寅学制张百熙——第一个(未实行)分为:
初等、中等、高等
1903癸卯学制张之洞、荣庆、张百熙——实行新学制的开始(三段五级)
旧中国1912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改学堂为学校。
1922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28年修改后沿用至解放初期
1951.10.01内容:
1幼儿:
3-72初等:
7岁入学限五年3中等:
中学业余
《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中等专业4高等:
大学专科5政治学习训练班
——学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特点:
民族、男女平等;面向工农;为生产建设服务;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方针、任务统一方法方式灵活
现行的学制是最需要积极地和稳妥地加以改革
目的: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
1958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
《关于教育三个结合:
多样性—统一性普及—提高全面规划—地方分权
工作的指示》六个并举:
国家办学—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职业
成人—儿童全日制—半工读、业余学校教育—自学免费—收费
学制的——从清末开始
沿革
目的:
提高中国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1985实行义务教育——强制性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中等教育改革: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新中国体制改革的决定》高等教育改革
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确立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
1993改革办学体制
《中国教育改革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
和发展纲要》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质量为2010全面普及打下基础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
教育部《2003-2007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助学制度,扶持农村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
健全教育督导与评估体系,保障教育发展与改革目标的实现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务,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两重:
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学制进一步改革普及和提高结合
的基本原则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
教师
社会——桥梁作用
作用人类——关键作用矛盾主要方面
加里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的决策者
教育工——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
教育效果的影响着者
教好书——主要任务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经常性工作之一
任务:
教书育人——根本任务关怀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
关心学生生活
复杂性:
目的全面性任务多样性对象差异性创造性:
因材施教教学革新教育机智
特点连续性:
时间的连续性广延性:
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
周期长,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歇性:
以学生为中介主体性:
劳动手段是自身示范性:
一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对事业:
爱岗敬业——强大动力、精神支柱爱与严格结合
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师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
热爱学生——前提关怀学生
斯宾塞: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关爱全体学生——普遍性
罗素:
凡是缺乏教师的爱的地方,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
专业对集体:
团结协作: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素养对自己:
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政治理论知识:
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基本理论,体系学科最新动向
知识素养文化基础知识:
科学知识日益融和,渗透青少年多方面发展
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各学科教材教法——最基本
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语言表达能力——重要工具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能力素养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巧妙结合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班集体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
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制定计划、编写教案加强预见性、有序性
组织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任务顺利完成
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监督反馈应变能力
概念:
由一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的过程。
专业发展:
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自我的形成
途径:
师范教育(职前培训)入职辅导、在职培训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自我教育提高
依据: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表现:
自觉性(主动性)—最基本独立性(自主性)—进一步
创造性—最高表现
依据:
1学生被教育、组织、领导者2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特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表现:
学生明确任务是学习,愿意服从指导,接受帮助促进发展
1.学生与成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性的
2.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学3.需要获得成人的教育关怀
生婴儿期(先学前期)——出生~3岁
幼儿期(学前期)——3~5、6
童年期(学龄初期)——5、6~11、12
年龄分期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14、15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14、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