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495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 绪论.docx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绪论

  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经验看,凡是能够恪守商业伦理,凡是真正能够追求卓越,也就是说能够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这样的企业就会强大,就会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中国的百年老店,像同仁堂、达仁堂、乐仁堂等等,我认为没有一个不是尊崇商业伦理的结果。

如果不是恪守高尚的商业伦理,像通常所讲的一些商业方法或者市场经济的一些操作要点,搞什么千奇百怪的策划宣传,我想没有一个几代都不衰的。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一般伦理学的概念

一、伦理与道德

1、什么是伦理?

(1)词源意义的伦理:

西方——习惯、风俗、人格;中国——伦即辈分、等序,理即条理。

中西差异是极其明显的。

“伦”和“理”原本是两个词,在《说文解字》这本书中,对两个词的解释是:

“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也。

”“伦”的本意也就是“关系”或“条理”,古人说的“五伦”也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五种主要关系,或者说条理,即所谓的“五常”或“纲常”。

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孟子认为: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伦的主体是亲属关系,所以人们也会说享受亲情的快乐是“天伦之乐”,而破坏这种关系的一种罪行则为“乱伦”。

2004年13.中国古代对伦理的“伦”字有如下区分(  BCE )

A.法则、原理B.辈分、等次C.顺序、秩序D.大道、法理E.伦常、纲常

(2)伦理包含了双重含义:

一方面是指人与人、人与相关事物的客观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这些关系的道理。

2004年9.伦理关系是一种( C  )

A.独立于其它社会关系之外的一种关系

B.人们自行设计,并经人们努力创造的一种客观事实

C.客观的、必然的社会关系事实

D.仅仅包含在家庭关系中的社会关系

2011年1.伦理关系是一种【D】

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主观性关系D.客观必然性关系

(3)具体理解伦理的两层含义:

一方面,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见课本)

另一方面,伦理包含着应当怎样的客观要求和好坏、善恶、是非、正邪的价值取向。

伦理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样的价值标准,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05年1.“伦理”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在于【B】

A.它包含了人自身各种潜质潜能的全面发展

B.它包含了好坏善恶的价值标准

C.它包含了天、人、物的和谐相处

D.它包含了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

伦理的主题就是关于“善”的问题。

善的另一面就是恶。

从形式上看,善总是显现为某种被要求或被命令的东西;恶则显现为某种被禁止的东西。

善行就是要求我们或者希望我们做的那一类行为,或者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

我们应该做的行为就是“善”。

既然谈善,就一定不能离开恶。

恶总是以禁止的方式显现。

我们的耳朵里从小就灌满了--------我们应该做这个,我们不能做那个;我们必须去做有些事情,而其他的有些事情则不能去做。

于是,我们心里也就逐渐形成了概念,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那些行为符合人们的预期,而那些行为则为人所不齿。

如八荣八耻中八荣就是善,八耻就是恶。

伦理的“善”就应该是: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共同繁荣,人自身各种潜质潜能的全面发展这两大目标。

综上所述,伦理是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和关系规律的事实,又是从这关系规律中引申出的法则、法理、道理及其“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

2004年(2010年)21.伦理

2005年11.以下表述中正确的结论是【ABCE】

A.伦理关系是经过人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规定的

B.伦理关系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关系和过程

C.伦理关系渗透在家庭、社会、国家、全球等各个层面

D.伦理关系是一种主观意识的关系

E.伦理关系渗透在一切现实的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日常人际交往等各种关系中

2、什么是道德?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

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2006年23.道德练习册P2

一是指伦理关系中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的法则、道理给人提出的规范要求

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

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二是指人对这种客观外在的规范要求认识之后,自觉地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心和行为的准则,并形成了个人的品性、品德。

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一个尺度。

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

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

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

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口头上标榜仁义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义道德,因此人们往往“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作出评判。

3、伦理与道德关系?

伦理与道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总体而言,伦理比道德的范围更宽,包含了道德。

我们可以把道德与伦理的关系理解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

道德是伦理发展的一个环节。

具体而言,它们的关系如下:

(1)道德的根源深植于客观的伦理关系之中。

道德指人们之间实际的道德关系,伦理指有关这种关系的道理。

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道德体现了伦理的精神。

(2)道德将客观伦理和他律转化为主体意志的自律

(3)道德是调节伦理关系的方式、手段。

但不是唯一的调节手段。

道德与法律调节伦理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法律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

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

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约束作用。

我们下面以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道德概念——“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

首先,讨论一下“见义勇为”。

所谓“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

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权益是别人的权益,即不是个人自身的权益。

“见义勇为”者所采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见义勇为”是属于社会善良风俗的范畴,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它还未上升为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牵扯到两个法律概念。

一个是正当防卫的问题。

这是“见义勇为”者采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时,常遇到的问题。

正当防卫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权益受到直接侵犯时,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从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

即,在怎样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当防卫呢?

首先,必须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采取防卫的措施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这是防卫的必要性。

其次,根据侵害的程度,来决定防御的程度,这是防卫的度的问题。

正当防卫一般采取最小有效原则,即再保证所采取的防卫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侵害方的损失。

所以,正当防卫遵循两个原则,防卫必要原则和最小有效原则。

只有遵循这两个原则才算是正当防卫的行为。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拾金不昧”的问题。

所谓“拾金不昧”一般是指拾得他人财物主动交公或主动交还失主的行为。

这个问题往往是作为道德问题来讨论的,是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的标准。

但,它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于拾得之物,拾得者有归还失主或交公处理的义务。

此项义务是一种作为义务,即义务承担者必须做出指定的行为,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拾金不昧”不再作为良好道德的标准,而成为法律义务每个拾得者必须遵守,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拾得者不交还失主或交公处理,而由自己占有,即构成不当得利。

金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新闻报道的某女拾获手机SIM卡,自己使用而被拘留,就是很好的明证。

“拾金不昧”的问题就反映出,社会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

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道德问题,深刻的反映出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法律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和基础。

区别见课本。

2007年7.调节伦理关系的强制手段和非强制手段主要指的是(B)

A.政治与法律B.法律与道德C.政治与道德D.法律与文化

2008年6.调节伦理关系的强制性手段是(B)

A.道德B.法律C.政府D.社会

2008年10哪一项是社会对其成员最基本的、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是最低限度的道德(B)

A.伦理规范B.法律规范C.社会规范D.文明规范

2009年9.调节伦理关系的非强制性手段是(B)

A.法律B.道德C.文化D.风俗

二、伦理学与商业伦理学

1、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伦理学,也就是道德哲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蕴涵的内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道德上的善、恶、正当与不正当,及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学问。

2006年1.伦理学的同义词是(C)

A.商业哲学B.商业伦理C.道德哲学D.企业伦理

2、伦理学的分类与商业伦理学的地位

伦理学可以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大类。

商业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一类。

理论伦理学又分为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

三、商业伦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成中英教授认为,商业伦理是任何商业团体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营利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第二节商业伦理学的要义

一、商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

1、商业伦理学是研究商业活动中在物与物的背后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及其所蕴涵的内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如何确立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的学问。

2、商业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提升人们的道德精神,指导人们如何经商。

3、基本方法:

从现实的现象和事实入手,寻求分析商业伦理的矛盾;解释这些矛盾并揭示商业伦理的目标;设计具体的制度规范。

2006年11.商业伦理是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它宏观上关系到(CDE)

A.企业文化的建立B.员工的培训C.国家政府的制度建

D.商业信用体系的建立E.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

2010年1、从分类来看,商业伦理学应该属于(D)

A、元伦理学B、规范伦理学C、美德伦理学D、应用伦理学

2010年11、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商业伦理在微观上要(ADE)

A、调解各种利益关系B、培训员工C、建立企业文化

D、培养高素质的商业人E、处理特殊商业伦理矛盾

二、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矛盾

1、自利与利他

(1)经济人假设的含义(自利)

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人假设指的是人们从事一切市场经济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都是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都是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化(使货币发挥最大的效用)。

经济人的本性就是自利、利己。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经济交易,其基础是每个人的利己心或自利的打算而不是相互的恩惠。

人们要获得某种东西、满足某种需要总要通过某种方式,商品交换就是一种常用的而且又正当的方式。

此外,还有抢劫、盗窃、施舍、赠送、诈骗等,但是,这些方式都不是常有的方式,而是特殊的方式。

这些方式要不极不道德。

要不又十分高尚。

商品交换和互通有无,其基础不是相互之间的恩惠和施舍,而是人们各自的“自利”的打算,是人们的利己心的作用。

人们到底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利益?

经济生活中“为自己”的行为在道德上是否合理应当?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说明如何看待利己心。

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满子利己心而制造商品,然后拿到市场上,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如此既满足了利己心,又满足了他人的需要;既得到了个人利益,又促进了社会利益。

所以商品交换本身是道德的,利己心不是不道德的。

研究商业伦理的道德不是要取消利己心,而是要采用正当的途径和手段满足利己心。

需要注意的是,肯定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合理性,与肯定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本质区别。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是错误的,对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2011年8.只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并只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行为主体,被称为【A】

A.经济人B.社会人C.道德人D.自然人

(2)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

等价交换(竞争)

市场主体不论地位高低、权力大小、资本多少,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商品交易中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否则就必然导致损人利己或损己利人,市场就不会有序发展。

等价交换体现着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质优价高、质劣价低,量多钱多、量少钱少的分配原则。

(3)市场经济就这样通过自利和竞争这两大因素的作用达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种利益得到相当实现

市场经济下,在市场上,自利促使买卖双方发生联系并走到一起。

(举例)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商品交换中,原本不相同的人,之所以发生联系和关系,唯一的动力是他们的利己心。

但是,人不是只有自利和利己心,如果只有利己心没有利他心,必然只有损人利己的行为,交易双方也必然要发生冲突。

商品交换是一种互利互惠的行为,在交换中,人们在主观上为了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客观上也满足了他人的需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拿到市场上去出售时为了获得交换价值,卖者看重的是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买者看重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和拥有者要想把商品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就必须把商品做好,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可以说,此时的商品生产者和出售者心中想的就是顾客,替顾客着想,为顾客服务,使顾客满意。

此时,商品交换中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就转化成了“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两个命题可以相互转化的。

(4)结论:

利益是人类的教师。

自利必然利他。

自利与利他、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是商业活动者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必然遇到的基本矛盾,是商业伦理关系的两个缺一不可的内在规定性。

2、经济发展目标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矛盾

(1)人性的三个维度:

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

(2)追求经济技术发展的单一目标,不会自动带来道德的提高,以及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相反会导致从根本上贬低乃至抛弃伦理道德的价值,最终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危害。

2005年26.商业伦理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哪两对基本矛盾?

2007年11.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矛盾是(AC)

A.经济效用最大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B.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C.自利与利他D.个人本位主义与社会本位主义E.自私自利与大公无私

三、解决商业伦理基本矛盾的方法

1、解决自利与利他这对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公正

(1)商品交换活动的基本条件是自由、平等和所有权,又经过契约这个中介环节实现交换。

(2)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市场体系或社会秩序,保证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称、相等,保证了个人意志与公共意志的恰当平衡,兼顾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因此是公正、正义的社会伦理关系。

(3)在实现中,社会公正的首要问题是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

(4)只靠制度创造不出伦理奇迹,制度只是实现公正、合理的经济伦理秩序的一个条件,离不开道德。

(5)制度、法律是调节伦理的外部机制,道德则是调节伦理的内部机制,是最根本的东西

(6)发挥制度规则外在机制和道德内在机制的作用,是实现公正、合理的经济伦理秩序的两个缺一不可的途径。

(2004.7,单项选择题,P29,第一章)5.《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是( C  )

A.墨子B.孔子C.亚当·斯密D.富兰克林

2、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矛盾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人活着的目的绝不仅仅是生命存在的维持和延续,而是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对生命存在的超越与优化,是对善的追求。

“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经济发展对于这一终极目标来说,只应作为必要的基础条件和手段,为实现这一总目标服务。

经济活动不仅生产出物质生活资料,还应不断生产出社会秩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生活意义等,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1)保证公民与政治权利平等的社会制度

(2)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平等

(3)可持续发展模式

3、结论:

解决商业伦理矛盾的总的方法、实现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和基本原则是,兼顾与结合、最优化妥协。

2009年26.简述商业伦理的基本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

2011年31.试论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矛盾及其解决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