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350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1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docx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连平附城中学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

连平附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生物实验强化记忆

常用仪器、试剂或药品的用途

1、NaOH:

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2、Ca(OH)2:

鉴定CO2

3、CaCl2:

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HCl:

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

5、NaHCO3:

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

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

用于调节液pH

7、NaCl:

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L或2M/L)

8、琼脂:

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9、酒精:

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的冷酒精)、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及洗去浮色(50%)

10、蔗糖:

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1、二苯胺:

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12、甲基绿:

检测DNA,呈绿色

13、吡罗红:

检测RNA,呈红色

14、伊红美蓝大肠杆菌深紫色

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

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16、双缩脲试剂:

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1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

用于脂肪鉴定

18、碘液:

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20、纤维素刚果红红色

21、健那绿:

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22、重铬酸钾溶液:

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23、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25、伊红美蓝:

鉴定有无大肠杆菌的存在,呈黑色

27、pH试纸:

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如乳酸

28、卡诺氏固定液:

用于细胞有丝分裂根尖的固定

29、解离液(15%盐酸和95%酒精按1:

1的比例配成):

有丝分裂中根尖的分离与固定

30、层析液:

用于叶绿素的分离

31、20%新鲜肝脏研磨液:

含有H2O2酶,可促进H2O2分解产生O2

32、无土营养液:

用于植物无土栽培

33、柠檬酸钠:

血液抗凝剂

36、滤纸:

过滤或纸层析

37、纱布、尼龙布:

过滤,遮光

38、云母片:

阻止生长素传递

39、微电流计:

测量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内或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情况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吹气;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

(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7)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彩色玻璃(薄膜)滤光

(8)获得单一的细胞器——细胞匀浆超速离心

(9)动物细胞破裂――蒸馏水渗透胀破;搅拌;离心

(10)杀灭细菌――煮沸;烘烤;酒精;高浓度NaCl;含青霉素培养基

(11)控制容器的温度——用保温瓶或绒棉来隔热,避免生物所产生的热会散失至四周。

或用水浴加热、恒温箱保温。

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现象的观测指标

⑴光合作用:

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生成量。

⑵呼吸作用:

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有机物消耗量

例:

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

⑶原子或分子转移途径:

同位素标记法或元素示踪法

⑷细胞液浓度大小或植物细胞活性:

质壁分离与复原

⑸溶液浓度的大小:

U型管+半透膜

⑹甲状腺激素作用:

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⑺生长激素作用:

生长速度(体重、体长变化)

⑻胰岛素作用:

动物活动状态(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昏迷)

⑼胰高血糖素作用:

尿糖的检测(在尿液中加班氏试剂进行沸水浴,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⑽菌量的多少:

菌落数、亚甲基蓝褪色程度

⑾生长素作用及浓度高低的显示:

可通过去除胚芽鞘后补充生长素后的胚芽生长情况来判断(弯曲、高度)

⑿淀粉:

碘液(变蓝色)放射性元素标记法的应用

①一般常用的放射性元素有:

15N、3H、2H、32P、14C、18O、35S

②用放射性因素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可验证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DNA分子能保持连续性,从而说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③用放射性元素15N标记研究DNA的复制过程,可说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④用4H标记氨基酸,可以研究氨基酸在细胞内合成分泌蛋白所经途径:

氨基酸→核糖体→内质网→高

尔基体→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⑤用放射性元素18O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H2O

H218O+CO2→18O2H2O+C18O2→O2

⑥用放射性元素14C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途径

14CO2→C3→C6

⑦用放射性元素32P标记胸腺嘧啶可研究DNA的合成去向及细胞分裂的情况

⑧用放射性元素32P标记尿嘧啶可研究RNA的合成去向及蛋白质的合成情况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1.显微镜的重要结构

2.使用方法

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物像→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3.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cm)停止下降。

(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3)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可将光圈由小变大,将反光镜由平面镜转换为凹面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同时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找到清晰的物像,使用高倍镜时千万不能调节粗准焦

螺旋。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1)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了180度,所以要把左上方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应该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即“偏哪移哪”。

(2)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3)目镜的放大倍数和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和镜头的长度成正比。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①在放大倍数10×10的视野中能看到单行排列的细胞是64个,转换到放大倍数10×40的视野中,就可以看到单行排列的细胞应为64÷4=16个。

②在放大倍数10×10的视野中能看到64个细胞充满整个视野,转换到放大倍数10×40的视野中,则可以看到的细胞应为64÷42=4个。

6.低倍物镜观察与高倍物镜观察(清晰时)的比较

 

低倍镜时

高倍镜时

镜头与装片的距离

所看到细胞的数目

所看到细胞的大小

视野的明暗

视野的广度

宽广

狭窄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4、淀粉的鉴定:

马铃薯匀浆。

四、实验用具:

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五、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

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

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

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液:

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1.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

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

 

 

3.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OH)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OH生成。

4.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二、脂肪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

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

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片不易成形。

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

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

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

装片不宜久放。

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质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制备组织样液。

(浸泡、去皮研磨、过滤。

 

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

鉴定。

加样液约2ml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

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

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OH)2沉淀,而失效。

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浆。

蛋清要先稀释。

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附:

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响颜色观察

七、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答: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答: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

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

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

混合的目的?

为何要现混现用?

答: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答: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答: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答: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答: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

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答: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实验用具:

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

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取材

①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

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

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

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五、考点提示:

1、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2、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5、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实验四: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半透性

二、实验材料:

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三、实验用具:

蒸馏水、试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用试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并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五、考点提示:

1、选择动物细胞进行实验的原因: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2、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的原因: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膜),可以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3、细胞破裂后,用什么方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将涨破的细胞溶液,经过离心分离得到细胞膜。

4、如何获得植物细胞膜:

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植物细胞壁水解得到原生质体;再将原生质体放入清水中,水自由扩散进入,原生质体涨破;最后经过离心分离得到植物细胞膜。

5、稀释及稀释的时候用生理盐水的原因:

稀释后,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等杂物。

用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渗透压,防止在稀释的时候就发生细胞破裂。

实验五: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实验原理: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二、实验材料:

新鲜的藓类的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摄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四、方法步骤:

1、观察叶绿体

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2、观察线粒体

染色→制片→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五、考点提示:

1、观察叶绿体时选择藓类叶的原因:

藓类属于低等植物,叶片是绿色的单层细胞,不需加工即可进行观察。

2、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

保证细胞器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细胞器形态的观察。

实验六: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程度不同,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三、实验材料:

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实验用具:

显微镜、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

五、方法步骤:

1、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面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这一小块洋葱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方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撕取的仅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

在取标本时,可以将洋葱的内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进行对折,不要太用力,然后取其外表皮作为材料,将它平展地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2、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蔗糖溶液中。

注意重复3-4次。

4、再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清水中。

6、还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六、实验结论: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细胞壁又复原。

实验七: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二、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三、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四、实验用具: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夹,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大烧杯,石棉网,温度计

五、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1,2,3,4,向试管内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情况,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2至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3、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更猛烈。

六、实验结论:

1、加热能促进H2O2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酶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八: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验证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产生还原性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非还原糖)。

(2)斐林试剂能使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

2.实验程序

注意事项

(1)实验选用蔗糖,不能用还原性的糖(如葡萄糖或果糖等),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部浸在温水中,以创造试管内淀粉酶所需的适宜温度条件,使淀粉酶的催化能力最强。

(3)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4)在淀粉酶分解淀粉和蔗糖的实验中鉴定试剂只能用斐林试剂而不能用碘液。

(5)酶和反应底物不能同时加入

(6)淀粉酶的来源不同,其最适温度也不一定相同,在保温时必须加以考虑。

市售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60℃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②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①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②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实验顺序

项目

试管

1

2

3

1

加入可溶性淀粉

2ml

2ml

2ml

2

温度条件

60℃水浴

100℃沸水浴

冰水

3

时间

5min

5min

5min

4

加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5

时间

5min

5min

5min

6

加入磺液

1滴

1滴

1滴

7

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结论

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高,冰水中温度低,酶的活性很弱,沸水中酶失去活性,没有催化能力

说明:

①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②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为底物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①H2O2

H2O+O2。

②pH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