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194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气候成因与特征学案

 

 

————————————————————————————————作者:

————————————————————————————————日期:

 

微专题10 气候成因与特征(含气压带、风带和洋流)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加试要求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

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b)

(2)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b)

(3)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b)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b)

3.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c)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

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的影响最为重要。

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分布

(2)移动

①冬季(北半球)——位置南移

②夏季(北半球)——位置北移

③春(秋)分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不大,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

和湿润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

热干燥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

温多雨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b级特别提醒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三、全球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及其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东南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b级拓展延伸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及判读方法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B、C同纬度,B地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四、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气温:

高、低、年较差、日较差。

常用语为高温、寒冷、温和、炎热。

(2)降水:

多、少、季节变化。

常用语为多雨、少雨、干燥、湿润、均匀、季节变化大。

五、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

2.南亚季风与北印度洋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区,冬季盛行东北风,索马里沿岸地区形成索马里暖流,由东北向西南流,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甲图)。

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离岸风(西南风)的影响,深层冷水上泛,在上升流的影响下,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乙图)。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

影响

实例

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东海岸降水丰富;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的荒漠环境;南美大陆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

寒流降温减湿

海洋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

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

航运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南下,且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真题设问

1.(2018·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该日为

2.(2018·4月浙江选考)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3.(2017·11月浙江选考)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4.(2017·4月浙江选考)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考向和规律

1.考向: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对某地区风向及气候的影响;洋流分布、流向及对气候的影响。

2.命题规律

题型: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是本专题重要的考查形式,其中非选择题的考查频率要高于选择题的考查频率。

材料特征:

多以区域气压带、风带、洋流的区域分布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图表相结合,并配以文字材料,或者它们的不同组合来呈现信息。

设问特征:

选择题多是以原因、结果、表现设问,简述题中多是以“说明(分析)……的成因(分布、特征等)”的设问方式进行考查,填空题则是非常直接的设问方式,内容指向直接明了。

选项或答案特征:

利用所学知识,围绕材料,结合区域位置及特征,分析、判断或归纳出正确的答案或者是答案的要点。

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

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

(1)~

(2)题。

(1)该日为( )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2)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向西

答案 

(1)D

(2)B

解析 (1)根据图中的经度可知为南半球,从气压带全部偏南可知,此日为冬至日。

(2)甲地的洋流为西风漂流,在南半球为自西向东流。

例2

 (2017·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

动力原因 上升B.乙:

动力原因上升

C.甲:

热力原因下沉ﻩD.乙:

热力原因下沉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纬度信息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甲气流上升,乙气流下沉。

例3

(2017·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答案 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

解析①地处于几内亚湾沿岸,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后形成的西南风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北半球东北信风的影响,吹东北风。

(2018·浙江长兴检测)下面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

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据此完成1~2题。

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ﻮ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2017·浙江杭州统测)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下图中以1028hPa等压线的分布作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

读图完成第3题。

3.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其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 )

A.冷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B.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C.暖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D.暖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B

(2017·嘉兴海宁调研改编)读下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中有关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时恒河正处于丰水期

B.此时加拿大枫叶正红

C.此时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D.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ﻮ5.如果图示地区在某大陆的西岸,则阴影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4.C5.A

解析 第4题,从图中的纬度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从气压带的移动可知此时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所以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冬季,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第5题,图中阴影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当地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高,其应为南半球的陆地。

在30°~40°大陆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2017·浙江四地联考)2016年6月中旬以来,乙地区连续多日阴雨天气,甲地区发生多次严重森林大火,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两地区此季节气候特点与成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甲地区伏旱,受夏季风影响

C.乙地区梅雨,受湿润西风影响

D.乙地区伏旱,受热带气旋影响

7.下列有关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高温、雨季均不同期

B.甲、乙两地高温同期、雨季不同期

C.甲、乙两地高温不同期、雨季同期

D.甲、乙两地高温、雨季均同期

答案 6.A7.B

解析第6题,6月中旬,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出现旱灾;乙地受准静止锋影响,出现连续性降水。

第7题,甲、乙均是夏季为高温期,甲地冬季是雨季,乙地夏季是雨季。

(2018·浙江嘉兴测试)读图,完成第8题。

8.若图中为中低纬度洋流示意图,则( )

A.①洋流性质可能为寒流ﻩB.②海域可能有渔场分布

C.③洋流可能位于南半球ﻩD.④沿岸可能会形成荒漠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洋流为中低纬度洋流,且呈顺时针方向,说明该环流位于北半球,③是自东向西的北赤道暖流;④是自南向北的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不会形成沙漠,C、D错误;①是自西向东的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A错误;②是自北向南的寒流,该地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沿岸会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会有渔场分布,B正确。

(2018·浙江永康质检)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

B.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0.该季节()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高温多雨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西风,炎热干燥

答案 9.D10.A

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甲地盛行西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D正确。

第10题,该季节甲地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低纬度海洋吹来,高温多雨;东北信风在北半球,不可能影响到乙地;丙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丁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东风,温暖多雨。

故A正确。

11.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冰岛的风向是________,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________方向流动。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

(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冰岛)低压偏南风逆时针

(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解析

(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为冬季。

(2)北半球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吹偏南风;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与北半球东北信风会合。

28、29加试加练

12.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a、b两阶段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

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a阶段气压带位置较b阶段偏北。

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

(4)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2)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东北风。

(3)与二分日相比,a阶段的气压带位置偏北,b阶段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

(4)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13.(2018·浙江湖州检测)下图是“沿60°N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受其影响,此时印度半岛盛行__________季风,进入一年中的____________季。

(4)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 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同纬度气温大陆低于海洋

(2)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月份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低

(3)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东北 旱

(4)偏北风(西北风)寒冷干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印度半岛为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我国盛行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

(2017·温州泰顺调研改编)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丙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高,气流上升ﻩB.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大ﻩD.控制地区降水丰富

2.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B.由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

第2题,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乙风带)控制。

(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3.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蚀作用较强的河岸是( )

A.④B.③C.②D.①

答案C

解析 河流弯曲处由于流水的惯性,对凹岸冲刷大,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南半球向左偏,对左岸冲刷,而②处既是凹岸又是南半球左岸,冲蚀作用最强,选择C。

(2017·浙江温州模拟)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

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

完成4~5题。

4.该月为( )

A.10月B.7月C.4月D.1月

5.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南北气流辐合B.地势高,气压低

C.阳坡受热增温D.沿岸寒流降温

答案 4.D5.C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亚洲季风的风向,此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说明是北半球冬季,为1月。

第5题,据图可知东、西两侧都是南北气流辐合形成,A项错;该处地势比东部低,B项错;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可能原因是阳坡受热增温,致使该地区形成热低压,C项正确;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图中虚线框范围沿岸有几内亚暖流经过,D项错。

(2018·浙江龙泉检测)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

读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

①东南亚 ②东热带太平洋 ③北美地区 ④热带印度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乙图所示季节( )

A.海河径流量变大

B.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

C.天山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增强

答案6.D7.C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辐合带甲位于10°N附近,在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的辐合带,由季风分布可知,该辐合带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辐合带乙位于10°S附近,在北半球冬季,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季风与南半球东南信风相遇形成的辐合带,由该辐合带成因可知,其典型分布地区为澳大利亚西北部,即热带印度洋地区。

第7题,乙图所示风带和气压带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冬季海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变小,A错;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草木茂盛,B错;冬季天山气温低,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C对;冬季黄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减弱,D错。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8~9题。

8.关于①③气候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

A.①地全年多雨ﻩB.①地全年炎热

C.③地夏热冬冷ﻩD.③地冬雨夏干

9.影响②③气候类型不同的因素是(  )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

C.地形ﻩD.洋流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①③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全年炎热;③地夏热冬温,雨热同期,选B。

第9题,②③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主要是因为②的北侧有高大地形阻挡,导致②的冬温比较高,从而使得②③气候类型不同,选C。

10.(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读“局部洋流模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属于中低纬海区洋流

B.B是暖流,且为赤道逆流

C.C为大陆东岸的寒流

D.D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答案 A

解析根据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图示部分的洋流为以30°为中心的中低纬度大洋环流,A项正确;为逆时针,说明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此判断B为南赤道暖流,B项错误;C位于大洋的东侧,大陆的西岸,属于寒流,C项错误;D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项错误。

下图示意某季节某大洋局部洋流。

读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转偏向力B.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

C.地形、大气环流ﻩD.海陆分布、大气环流

12.图中阴影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刚果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B.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显著

C.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D.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答案11.D12.B

解析第11题,M、N两处洋流折向明显,主要是受夏季风和大陆轮廓(海陆分布)的影响。

第12题,图中阴影海域为索马里沿岸渔场,该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每年夏季沿岸盛行离岸风,导致上升流明显,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众多,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13.下面甲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乙图是其区域简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气温差值均较大,试分析原因。

(2)图乙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乙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答案 

(1)内陆比沿海气温高,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

(2)北部:

盛行离岸风,上升流明显,底层海水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的饵料。

南部:

寒暖流交汇,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

(3)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解析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内陆比沿海气温高,受洋流的影响东岸比西岸气温高。

(2)从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回答,结合图乙洋流的分布,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北部盛行离岸风,上升流,南部则是寒暖流交汇处。

(3)根据M城市的地理位置判断M城市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原因是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沛,形成湿季;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