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169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x

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第3讲 “概括分析题(简答题)”如何准全作答

文言文简答题是江苏卷近几年出现的题型。

这种题型设问内容和形式看似多种多样,实则不外乎概括文意要素和文本观点态度两大命题方向。

一、明确2大命题方向——审题更精确

概括文意要素

或概括情节,或概括人物(事物)特点,或探寻事件原因、影响(意义)等。

[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 愈  

君讳适,姓王氏。

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

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

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

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

君笑曰:

“此非吾时邪!

”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

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

乃踏门告曰:

“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

”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

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

君曰:

“狂子不足以共事。

”立谢客。

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

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

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

“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君曰:

“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

”即谩谓媒妪:

“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诺许,白翁。

翁曰:

“诚官人邪?

取文书来!

”君计穷吐实,妪曰:

“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

”行其谋。

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

“足矣!

”以女与王氏。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

[自主尝试] 

 

 

[解析] 题干强调用自己的话概括,即不能照抄原文。

王适奇在“怀奇负气”,未通达时“不肯随人后举选”;认为时来运转,他“缘道歌吟,趋直言试”,虽然“对语惊人”却未中第;落第后,卢从史遣客邀其出来做官,王适却以“狂子不足以共事”拒绝;最后叙写他抬高虚拟自己的身份“骗娶”得意中人。

[参考答案] ①他喜欢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②应考时边走边歌咏,对语惊人,却不被录取;③拒绝“狂士”征召为官;④虚拟官人身份骗婚。

[参考译文]

君名适,姓王。

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

但困于没有资格和地位,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

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生硬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

皇上刚登帝位,便用四种科目考试的办法来招募天下人才。

王君笑着说:

“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

”于是就提着他所写的书,沿路边走边歌咏,去参加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

考试时,他对答的话语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

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轻,喜爱多事,可以打动他。

他就登门报告说:

“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陈述事情。

”一见面,两人谈得合意,从此王适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

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

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诉他,他立即派人想办法招致王君。

王君说:

“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

”立刻谢绝了来客。

李将军从此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平时尽量采纳他的意见。

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后,王君也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妻子是上谷郡处士侯高的女儿。

起初,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自己说:

“我因和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一个女儿,应怜爱她,一定让她嫁给做官的,不嫁给一般的人。

”王君说:

“我寻求妻家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称人心意,而且我听说他女儿贤惠,不可失掉这个机会。

”就骗媒婆说:

“我明经及第,将被选为官员,很快我就是当官的人了。

如果你能使侯翁答应我,我就用百金给你作谢礼。

”媒婆答应去对侯翁说说。

侯翁问道:

“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

拿文书来。

”王君无法,只好对媒婆说了实话。

媒婆说:

“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会欺骗他的。

你弄一卷像告身那样粗的一卷书,我把它藏在衣袖内前往,侯翁见后,未必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

”于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办。

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信而不疑,说:

“够了。

”就把女儿许给了王君。

概括观点态度

或提炼作者观点,或概括作者情感倾向,或探究写作意图等。

[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刘正夫书

韩 愈  

或问:

“为文宜何师?

”必谨对曰:

“宜师古圣人。

”曰:

“古圣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

”必谨对曰:

“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

“文宜易宜难?

”必谨对曰:

“无难易,唯其是尔。

”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夫文岂异于是乎?

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绝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

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顾常以此为说耳。

韩愈在答复刘正夫“宜何师”时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

请分条概括。

[自主尝试] 

[解析] “哪些重要看法”暗示答案不止一点,第一段中“为文宜何师”“辞皆不同,宜何师”“文宜易宜难”已经明确标示三点。

第二段提出“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强调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并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佐证之,即用功深,思想有创见,“收名也远”。

[参考答案] ①学习对象应是古代圣贤;②文章内容应不因袭陈词,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③选文方面不要过分关注难易,要力求准确;④思想方面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

[参考译文]

如果有人问我:

“做文章应该效法谁?

”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

“应该效法古代圣贤。

”如果又问:

“古代圣贤所写的书保存下来的很多,文辞各不相同,该效法谁的呢?

”我会郑重地回答道:

“应该效法他们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们的文辞。

”如果再问:

“做文章应该写得易懂些好还是晦隐些好?

”我一定会郑重地说:

“不管简单晦隐,符合文章内容就好”。

如此罢了,绝不是极端地提倡文章一定应该这样写,坚决禁止文章一定不能那样写。

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一起观赏谈论。

文章难道和这不同吗?

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文章做得最好。

那么可以说,下的功夫深的,名声就传得远。

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

您家中的各种物品,都是日常离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你所珍爱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东西。

那么君子做文章的道理,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的那些要写文章的晚辈后生们,能够深入探求努力获取,以古代圣贤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人都要这样做,但若有像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才出现,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绝不是出自按部就班的人。

至于圣君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会看中那些有真正才能的人,这种才能不是别的,就是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因循他人说法的人啊。

自从出现文字以来,谁不写文章呢?

但是能够保存到现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啊。

所以我经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

二、遵循解题3大步骤——答题更精准

[解题方略]

文言文简答题解题“3步骤”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平甫文集序

曾 巩

①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

②……

③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

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

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

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

则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

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

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④……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

请根据第③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王平甫的作品能够在当世突显的原因。

答:

解析:

试题已经明确指出答案信息区间为第③段,只要从中找出与试题相关的关键句,再转化成自己的话归纳即可。

从“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中可概括出他诗文皆工这一要点;从“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中可归纳出王平甫写作有真情实感这一要点。

参考答案:

①写作发乎内心(抒发真情实感);②诗文皆工。

参考译文:

王平甫过世后,他的家人汇集他留下来的文章,编成百卷,委托我写序文。

……

平甫的文章能单独显现于世。

世人都说平甫的诗应该作为乐歌,推荐给(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先的)宗庙;他的文章应该作为典册,在朝廷实施。

然而推及实际情况,一千年的时间不能说短,殚精竭虑舞文弄墨的人不能说少,处在富贵的位置上的人,每天都有,他们都湮没在历史中,没什么佳话可以传世,或者传下一些丑闻给后世。

平甫却弯下非同寻常的身姿,身怀单独显现于世的才能,让自己处于不朽的地位,虽然不能满足他的志向,但是他的文章确实可贵,世人都难以掩盖。

那么平甫求做官,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古今创作诗文的人,有的能写文章不一定擅长写诗,有的擅长写诗不一定有文章留世,唯独平甫两个都能。

他对诗歌尤其喜欢。

他的忧喜、哀乐、感激、怨怼的情感,全部体现在诗中,所以他的诗特别多。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

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

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

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

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

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

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诸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

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

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

方希则以茂才入官,作者与之“形忘乎外,心照乎内”,然而三举进士不利,作者感慨其“命乎数奇”,“数奇”即“不偶”,即命运不好,命途多舛,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数奇,终身未得封侯。

方希则落第后,“缙绅议者咸伤冤之”,而“君方澹乎冲襟”,说明方希则轻去就,看淡功名利禄。

最后一段是赠序的常规内容,表达对晚辈的奖掖、勉励、祝愿、安慰、期盼等。

参考答案:

①对方希则命途多舛、仕途不顺的感慨;②对方希则看淡得失、胸襟豁达的赞赏;③对方希则一展所学、志气得伸的期盼(祝愿、安慰)。

参考译文:

方希则因美好的才华而步入仕途,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顺利,命运啊,多么不好啊。

在当时不被重用,他都适时地坦然拂衣而去,充满自信,从讯息的多少来推断好坏,不在乎事物的去留,修养深厚是一个高雅的君子,几乎就像古代的贤者啊。

我从上都来,寄居在客店,往来于金马门,第二次见到方君已经是第二年春天。

恰逢天子正好推崇儒学,招引俊杰,开设了选拔官吏的考试,命令从乡里选拔人才,而四面八方怀揣上报公文来参加入京应试的杰出人才,就要用几百几千来计数。

我虽然是后进晚辈,却也牵着衣服、磨着脚背、推着胳膊来交往在他们当中。

交往的人原本就很多了,晚些时候才遇到他,车盖遮瞒道路,交往密切,尽情得相互取笑作乐,外表得意忘形,内心敞亮豁然,即使是庄子与惠子的在濠梁时的美好交往也不会像这样啊。

不久,他在内台应试,因主管官吏的冤枉,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停止了考试。

官宦们谈论都为他感到伤心委屈,他还内心恬静,竟然使人不能察觉内心的不平。

过了几天,他带着行装,准备了船只,飘然东下,向我这个愧对友情的人,索要几句话作为临别相赠。

那些广泛了解宇宙世界的人而见识就会长远,完全懂得祸福依伏的人就会知道命运的无常,这不是可以对见识浅薄、听闻少寡的人说得清楚的。

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事理、出类拔萃的人,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评价他。

过去,公孙弘曾经退隐,乡里人又推举他,在对策考试中最终取得第一名,又写了十几份奏章上报皇上,每次都要得到回复才肯罢休,最终成为汉朝的名臣。

凭借方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得像这样呢?

好的工匠最晚完成的是大器,出发晚却先到达的是良马。

他的才华就像那奇异日子彩虹垂挂,就像在银河里洗濯头发,使各位儒生后辈仰慕不已,这原本就是方希则胸中所积累的才华,难道还要借助我的话说出来吗?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简答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分)

顾成传

顾成,字景韶。

祖父操舟江淮间,居江都,为诸大贾纪纲。

诸顾率负气好事,号“拳棒顾”。

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自文其身,欲入水以御龙罔象①。

有盗入其舟,同舟震去,成独持短兵斗盗,盗披靡走。

事张士诚不乐,来归,常持伞盖,待上出入。

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奋斗入城,众不继,为其所缚。

成绝缚,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

青军②据扬州,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得,以计将母亡去。

历从中山、开平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

洪武元年,扈从陈州,舟胶,负舟而行,上壮之,即日升坚城卫指挥佥事。

从临江侯时西取蜀道,调成都后卫总帅守之,禽妖贼王玄保于重庆。

太祖名其省曰“四川”,隶以贵州归附诸蛮,以成为贵州卫指挥佥事。

九年,先后讨平瓮傍、洛邦、洛河、鼓组诸叛蛮。

蛮中慑成,呼为“老虎”,以止儿哭。

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守普定,为留后。

出兵克西堡,尝生擒十八人,斩其十七,纵一人归,曰:

“吾夜二鼓杀汝。

”夜二鼓,乱鼓角以击之,贼俱喙走,追败之,悉平普定所隶诸蛮。

十七年,平河黑等十余寨,降尾洒蛮酋乃马之众。

土官阿宗来攻普定,成深入,屡败之,其党杀阿宗以降。

立普定为卫,析三州六长官司分制之。

升镇国将军,征康佐叛蛮阿老诸寨洞。

二十七年,平都匀、丰宁等寇,升骠骑将军都督府佥事。

佩征南将军印,征水西叛寇,斩其酋居敬德。

已而西堡及诸夷复叛,诛其叛首,余众悉降之。

建文初,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败真定,被执。

燕王解其缚,命辅世子居守北平。

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燕王即位,封镇远侯,镇贵州如故。

时高煦有篡嫡意,成上书内宁以防北虏,亦请早建东宫,上嘉纳之。

召还,复遣镇贵州如故。

成卒年八十有五。

成履行阵,被创弗却,料敌制胜,百不爽一,身至大将,不以富贵骄人。

在镇之日,蛮彝生祠之,及卒,吏民哀恸。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有删节)

[注] ①罔象:

传说中的水怪。

②青军:

元末,张明鉴在淮西聚众,以青布作为旗号,称为“青军”。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顾率负气好事  率:

轻率

B.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间:

机会

C.舟胶,负舟而行胶:

搁浅

D.百不爽一爽:

差错

解析:

选A 率:

全都,一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盗贼袭击顾成的坐船,同船人纷纷逃走,只有顾成和他们短兵交战,击退了歹人。

B.青军占领扬州,把顾成之母作为人质,胁迫其投降,顾成不为所动,用计策带着母亲逃走了。

C.顾成镇守普定,土官率军来犯。

顾成屡挫敌军,土官的党羽杀死首领,向顾成投降。

D.顾成北上作战被浮,燕王不但释放了他,还委以要职,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解析:

选B “胁迫其投降”错,应是“顾成前往劝说青军投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译文:

(2)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译文:

参考答案:

(1)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刚强勇武,常常为人打抱不平,遇到强横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

(得分点:

“诸”,各位,1分;“持不平”,打抱不平,1分;“强项”,强横的人,1分;句意通顺,2分)

(2)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策,击退南军。

(得分点:

“习”,熟悉,1分;“卒”,最终,1分;“任”,听从,1分;“却”,击退,1分;句意通顺,1分)

4.简要概括顾成的形象特点。

(4分)

答:

 

解析:

根据“有盗入其舟,同舟震去,成独持短兵斗盗,盗披靡走”等内容,可概括出“生性勇猛”;根据“以计将母亡去”“料敌制胜,百不爽一”等内容,可概括出“有智有谋”;根据讨平诸叛蛮的叙述,可概括出“善于用兵”;根据“身至大将,不以富贵骄人”,可概括出“平等待人”。

参考答案:

①生性勇猛;②有智有谋;③善于用兵;④平等待人。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

祖辈父辈在江淮之间撑船为业,后来定居江都,成为富商中的首领。

顾氏子弟一概争强好胜,号称“拳棒顾”。

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刚强勇武,常常为人打抱不平,遇到强横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

顾成给自己身上刺青,打算下水与龙和水怪相搏。

有盗贼闯入他的舟中,同舟的人都震骇逃散,只有顾成持短兵器与盗贼相搏斗,盗贼望风而逃。

顾成侍奉张士诚不称意,来投奔太祖,常常手持伞盖,随从太祖出入。

跟随太祖攻打镇江,和十个勇士奋战入城,但后力不继,为敌军所擒。

顾成挣断绑缚,跳入激流当中,找机会逃走。

青军占据扬州,顾成因为母亲在扬州,便前往劝说青军投降,没有成功,便用计策带母亲逃亡。

先后追随徐达、常遇春立有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

洪武元年,随从太祖到陈州,舟搁浅,顾成背负舟前行,太祖赞赏其雄壮,当天升他为坚城卫指挥佥事。

顾成跟随临江侯西取蜀道,调任为成都后卫总帅,把守成都,在重庆生擒妖贼王玄保。

太祖命名这个省叫“四川”,把贵州归附诸蛮划归其管理,任命顾成为贵州卫指挥佥事。

洪武九年,顾成先后讨平瓮傍、洛邦、洛河、鼓组诸叛蛮。

诸蛮慑服于顾成的威势,称他为“老虎”,来吓唬孩子,止小儿啼哭。

洪武十四年,顾成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征讨云南,把守普定,担任普定留后。

顾成出兵攻克西堡,曾经生擒十八人,斩首十七人,放一人逃回,说:

“我今夜二鼓来歼灭你们。

”当夜二鼓,顾成吹角鸣炮,贼人都叫嚣溃逃,顾成追击,把普定所属诸蛮全部平定。

洪武十七年,顾成平定河黑等十余寨,降服尾洒蛮酋乃马的部众。

土官阿宗来攻普定,顾成深入,屡败敌军,土官的党羽杀死阿宗投降。

朝廷划普定为卫所,分三州六长官司来治理。

晋升顾成为镇国将军,征讨康佐叛蛮阿老诸寨洞。

二十七年,顾成平定都匀、丰宁等寇,升为骠骑将军都督府佥事。

佩征南将军印,征讨水西叛寇,斩其首领居敬德。

不久西堡及各部族再次叛乱,顾成诛杀其叛首,剩下的敌人全部投降。

建文初年,顾成以右都督身份随长兴侯耿炳文北伐,兵败于真定,被擒。

燕王解开他的绑缚,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策,击退南军。

燕王即位,封顾成为镇远侯,依旧镇守贵州。

当时朱高煦有谋求太子之位的心意,顾成上书安定国内来防北边之敌,并请早早确立太子,皇帝嘉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召还顾成,又遣还他镇守贵州,和以前一样。

顾成八十五岁去世。

他亲临战阵,受伤不退,料敌制胜,极少出差错,身至大将,不仗着富贵骄横待人。

在地方官任上,蛮夷为其立生祠,等他去世,官吏百姓都很哀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分)

遂初堂记

归有光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

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

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

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

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

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

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

“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

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

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

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

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

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

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

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

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

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形。

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

(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按兴公尝隐会稽    按:

追究,查办

B.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际:

人们之间的关系

C.宫闱戚畹戚畹:

外戚

D.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孔道:

大路,要道

解析:

选A “按”在此处意为“考察”。

整句话的意思是“据考察,孙兴公曾隐居会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遂初堂建在无锡,书斋的名字取自孙兴公的《遂初赋》,宋光宗赵惇曾为其书写匾额相赐,尤文简的后代在没有找到书斋遗址的情况下重新修建了一个遂初堂。

B.伊尹、傅说、姜子牙等人原来只是奴隶、平民,后来得到赏识,来辅佐商、周的君主,他们的志向得到了满足,理想得到了实现,再也没有生发过隐居的念头。

C.归有光说,“后之君子”虽已显贵但仍“不安其位”,不免产生退隐之思。

欧阳修“位登两府”,而有“‘思颍’之诗”、“‘归田’之录”,便属于这一类情况。

D.归有光由遂初堂这一书斋的名字,引发了自己对古人是隐居还是入仕的抉择的见解,虽是受人之托作记,但是却对书斋主人尤文简做了直接而严厉的批评。

解析:

选D “直接而严厉的批评”表述有误,首先这篇文章是尤文简的后人请作者为遂初堂写的记,所以作者只是提出委婉的批评。

另外由文中“文简公历仕三朝……不相当者”可看出作者的批评是婉转的。

包括后文谈到尤文简为官之不易,并举了欧阳修的例子,说尤文简有隐退之念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可看出作者批评时对话语分寸的把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

译文:

 

(2)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