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艺高跷教材.docx
《乡土文艺高跷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文艺高跷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土文艺高跷教材
阜宁县东沟中心小学
高跷教材
(乡土教材内部教材)
主编:
目录
高跷的起源………………………………………………………1
高跷的分类………………………………………………………2
制作与规格………………………………………………………3
基本技术………………………………………………………4
方法与技巧………………………………………………………6
表演形式………………………………………………………7
比赛规则………………………………………………………8
场地器材………………………………………………………12
安全工作………………………………………………………13
高跷的起源
高跷,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表演者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捕鱼生活有关。
据历史学家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跳舞。
考古学家认为,甲古文中已有近似踩跑起舞的形象的字。
两者可相互印证。
踩高跷现在已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它不仅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还能达到娱乐的作用。
由于踩高跷所需的器材简单,不受场地的限制,运动强度较小,娱乐性强,因此,特别适合目前在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
踩高跷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加深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并促进和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发展。
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振兴民族精神和活跃、充实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跷的分类
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
双跷多绑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
(因此难度较大,今已失传,目前流传的为双脚高跷。
)其表演 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
山东高跷常叠起三层(二三层无跷)扮演戏曲人物,上层人踩在下层人的肩上照常行进。
京津一带的高跷,表演者常“单脚跳”、“劈叉”、“过障碍”等高难技巧;有的则用单脚表演从四张高桌上一跃而下等绝技。
东北盛行高跷,并以“辽南高跷”最负盛名,其形式完整,表演规范,开时先要“搭象”(叠起两层的造型)唱秧歌,寓意“太平有象”,既而跑大场变换队形图案,然后分组表演双人对舞:
“扑蝴蝶”、“渔翁钓鱼”以及扮演民间小戏等。
少数民族的高跷,演员均着本民族的服饰,表演别具一格。
例如:
布依族既有双跷、又有单跷,两手都持有跷端,制作方便;白族的“高跷耍马”,表演者也是踩着木跷,身着马形道具表演;维吾尔族“双人高跷”,则把民间对舞融入其中令人耳目一新。
制作与规格
(一)适用年龄:
6岁以上(有胆识、平衡感佳为主)
(二)适合人数:
一人
(三)童玩益处:
1、平衡感的训练2、利用腿、腰部的肌肉运动3、胆识的培养。
(四)目的说明:
玩踩高跷是极需耐心和平衡感的,在这个前提下,幼童才能配合着自身的腿和腰部的肌肉运动来达到目的,所以超人的胆识也是必要的条件。
(五)制器具
1、制作材料:
竹棒、木棍、绳索。
2、制作方法:
用绳索将木棍绑在竹棒上。
(六)高跷规格
1、各地的高跷高度不一,高跷低的低至数寸,高的高至七、八尺,有的高跷高度达到一丈五尺甚至一丈八尺。
2、我校制作的高跷,被赋于新内容的同时,也进行了改进,踏板离地最高一米,一般高跷将双脚绑在木质顶端,但我校的高跷踏板比一般高跷高,且双脚不绑在高跷上,可随时脱离高跷着地,以预防安全。
踩高跷的基本技术
踩高跷的技术比较简单,我们把完整的技术分为持握高跷、上高跷、踩高跷、下高跷四个部分。
(一)持握高跷
1、下握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腋夹紧扶把,踏板向内,双手下垂,虎口向下,大拇指与其它四指分开,与肋骨下端同高并紧握高跷,双臂内夹,两眼平视前方。
2、上握式站立且将高跷立于体前(两高跷宽度为0.5米左右),高跷踏板向后,两手虎口朝上,握紧高跷上端(约与肩同高)。
[教学建议]
(1)教师先示范一遍完整的动作,让初学者对高跷的基本技术有初步印象。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持握高跷的手法、部位及高跷的放置位置,保持身体平衡。
(3)练习者学习持握高跷,教师纠正练习者的错误动作。
(二)上高跷
[动作要领]
下握式上高跷:
持握好高跷后,一脚先踏上高跷的踏板,另一只脚稍蹬地,迅速蹬上踏板,同时用上臂与肋上部夹高跷扶把,握高跷的双手向内夹控制好高跷。
上握式上高跷:
持握好高跷后,一脚先踏上高跷的踏板,另一只脚稍蹬地,迅速蹬上踏板,同时上臂向肋部靠拢,双臂稍紧张控制好高跷。
[保护与帮助]:
保护者立于练习者体侧,面对练习者体侧,用手扶其肩部,帮助其保持身体平衡。
[教学建议]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上高践,强调动作关键。
(2)练习者两人一组,一人进行保护与帮助,另一人做上高跷的练习。
(3)一个人固定高跷后,练习者练习上高跷。
(4)练习者站在台阶上(高跷放置于台阶下)上高跷,体会动作。
(5)练习者双手持高跷在平地上进行上高跷练习。
(三)踩高跷
[动作要领] 站在高跷上,保持身体平衡,两眼平视前方,然后重心左(右)移动,左(右手将高跷提离地面,脚踩高跷向前迈步(迈右步,右手上提高跷,重心向左侧移动)。
[动作关键] 保持身体平衡,提高跷时,同侧脚不离高跷踏板。
[保护与帮助]:
同上高跷的[保护与帮助]
[教学建议]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
(2)练习者站在高晓上,两人一组,一人手扶练习者的肩膀帮助练习者平衡重心。
(3)练习者按动作要领及要求自己练习。
(4)练习者加大练习难度进行练习。
①教师发出节奏信号,练习者按节奏进行练习。
②练习者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加快踩高跷的速度。
③踩高跷上下坡。
④踩高跷做转弯、侧移、跳跃练习。
(四)下高跷
下高跷常用的方法有双脚下法和单脚下法。
[动作要领] 当练习者在行进间或到达终点准备下高跷时,手、脚协调用力,保持身体平衡,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同时支撑身体重量,双脚向前跳下落地。
单脚下高跷时应保持蹬高跷一侧的重心稳定,另一侧脚先下,然后另一只脚同时跟着落地。
[动作关键] 两臂内收挟持高跷扶手,保持重心平衡,单脚或双脚前跳落地。
[教学建议]
(1)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单人或双人互扶进行保护练习,行走中下高跷。
(3)练习者脱离保护,自然行走下高烧。
(4)双脚下高跷与单脚下高跷交替进行练习。
踩跷的方法及技巧
我校的高跷,是用两根长及肩部,底部缚有踏板的竹杆做成。
踩跷者在踩跷时,双脚紧靠踏板;肩部夹住两竹杆后两手反手握两竹杆;在行进时,靠双手提杆使之离地,就似人有甩同过手走路,使之来保持平衡。
注:
初学才须知
1、上杆时重心应由下而上。
2、踏板不是紧靠,提杆时,动脚而后提杆,应切记自己此时是靠两跷在行进,而不是自己在两跷上走;且在提跷时,重心不要过份向侧面或前或后,以免失去身体的平衡。
要真正做到:
人跷合一。
3、步幅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快。
4、行进中双眼应视前方,不要求身体是否正直。
踩高跷的表演形式
一、民间表演
踩高跷的表演者涂脂抹粉,身穿各种戏服进行表演,在高跷上做出各种动作。
二、形式
踩高跷团体表演有队列、队形变化,也可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如踩高踩跳竹杆、跳舞等。
三、竞赛形式
a)高跷竞速
可根据场地条件进行20米、30米、50米等不同距离的高跷比赛。
在场地上画好跑道,比赛队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到达终点线所用时间最短者为第一名,其余类推。
b)高跷迎面接力
两队以上,每队出多名队员,各队排成一路纵队,站立在起跑线后,各排第一人听到信号后出发,向前走30米绕过标志再走回原出发点,然后第二人出发,按同样路线走回,直到本队最后一人为止。
以最后一人先回到起点的队为胜方。
运动员必须两脚踩在高跷上跑完全程。
c)踩高跷2*50米接力
要求在标准的田径场地内进行比赛,接力区宽为2米。
运动员必须在接力区交接高跷,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方。
运动员必须是两脚踩在高跷上跑完全程,允许掉下高跷,但必须在原地上高跷后才能继续前进。
d)踩高跷角斗
画一直径为10米的圆圈,并通过圆心画出中线,两人在圈外中线两端准备,听到裁判吹哨后,双方进入圈内进行角斗,可用身体各部位撞、顶、挤或用高跷下端绊、扫等方法,迫使对方下高跷或将对方挤出界外。
采用五局三胜制。
在比赛中禁止袭击对方的头部、腹部、档部等部位,也不准用拳、腿、膝、足撞击对方。
e)踩高跷踢足球
在长28米,宽15米的篮球场内进行,两端线处各设置一个球门。
比赛时两队各派5名或7名队员上场,比赛分上、下半场,每半场1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
比赛结束时以把足球踢进对方球门的多少决定胜负。
比赛时,双方的脚必须踩在高跷是,如果掉下高跷,则判出场休息10秒钟后,方可继续进场参加比赛。
踩高跷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
现我校比赛的有高跷竞速,项目有50米、2*50米。
在非正式的比赛中有踩高跷角斗、踩高跷踢足球等。
一、高跷竞速
(1)参赛队员必须站在起跑线后起跑,并在规定的跑道内进行比零,否则判为犯规。
(2)如在比赛中途掉下高践,必须在落地处上高跷,不得趁机向前移动再上高跷。
(3)2*50米踩高跷接力时,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高跷,在接力区以外完成交接的队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4)运动员必须是两脚踩在高跷上跑完全程。
(5)判定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顺序,是以运动员躯干的任何部位触及终点线垂直面的先后为准。
先到者名次列前。
二、踩高跷角斗的比赛规则
(1)比赛必须在直径为10米的圆圈内进行,出圈者判为失败,负一局。
双方比赛时,两脚不能离开高跷着地,凡在圈内任何一脚着地均判失败,负一局。
(2)可用身体各个部位撞、顶、拐、挤或用高跷下端绊、扫等方法,迫使对方掉下高跷或出圈。
(3)禁止用头、腹、档等部位,也不准用拳、脚、膝、足撞击对方。
(4)采用五局三胜制。
胜一局为2分,负一局为1分,弃权为0分。
三、高跷足球规则
(一)、比赛场地
1、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可以是篮球场地(28X15),也可以稍大些。
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2、画线:
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6厘米。
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
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做中线。
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1.8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
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米高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0.5米处。
3、罚球区:
在比赛场地场地端距球门柱内侧4米入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4米与球门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
4、球门:
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3米与西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米(或更高)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
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高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6公分。
(可不挂球网)
(二)、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应为圆形,它的外壳应用皮革或其它许可的材料制成,在它的结构中不得使用可能伤害运动员的材料。
如用排球、藤编竹球等,但球不可太重,一般在350克左右。
(三)、队员人数
1、上场比赛的两个队每队队员人数不得超过5人或7人。
(即“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
)
2、可不设守门员。
3、每队在比赛时可有1----2名替补队员。
4、在经裁判员同意后,在比赛暂停时,替补队员可在外踩跷入场,替换队友。
5、未经裁判员同意,任何队员不得上场或下场。
6、替补队员进入比赛场地,即成为场上队员,同时被替换出场的队员不再是场的队员,至此替补结束。
7、下半场的最后两分钟内双方队员不得替换。
(四)、比赛时间
1、比赛时间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场,每半场15分钟。
2、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五)、比赛开始
1、比赛开始前应用猜币的方式选定开球或场地的选择权。
2、比赛时间开始时,队员都应在本方场内。
3、在进一球后,应由负方队员重新开球继续比赛。
4、下半场开始时,两队应互换场地,并由上半场开球队的对方开球。
(六)、计胜方法
在比赛中,进球较多的一队为获胜队,若双方均未进球或进球数目相等,则判这场比赛为“平局”或“点球”决胜。
(七)、罚球、点球
点球应从罚球点上踢出,必须明确主罚队员。
踢球时除主罚队员外,其他队员均应在主罚队员身后。
且每队可派3名队员罚点球。
(八)、界外球
当球的整体经对方碰撞出界外,通称界外球。
此时应由本方队员在临近出界线处发球。
(不设角球)
(九)、犯规及其它
1、当队员下跷,应判该队员离场休息30秒钟,有意用跷绊人或用肘及其它撞人,应判离场休息1分钟,此时不能派替换队员填补空缺。
2、对于情节严重的,裁判员可以要求取消比赛资格。
且本场内不能作为替换队员。
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
猛烈地带有危险性地冲撞对方队员。
3、每次替换队友的上场时间不得超过10秒,否则判罚该队任何一名在场球员休息30秒。
4、当某队因一人受罚而人数缺少时,双方同等的队员,同时判同样的处罚,允许立即替换。
(十)、注释
该高跷足球不存在越位。
且角球通通掷界外球。
未尽事宜,希望大家补充。
裁判员及工作员职责
在比赛中,每场比赛应有一名裁判员、一名计罚计时员、一名记录员。
(一)裁判员职责
1、裁判员管理全部比赛,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判罚争议作出最后判决是裁判的职责。
2、裁判员应把所有犯规受罚者的号码及犯规类别如何处罚通知记录员或记录计时员。
他应把所有射中球者的号码通知记录员。
3、出现下列情况应该停止比赛:
球出界、球被其他人干扰、替换队员早入、队员受伤、场上人数过多等。
(二)计罚计时员
计罚计时员应记录所有的处罚,包括队员的号码、犯规种类、受罚时间和每次判罚的时间。
(三)记录员
比赛开始前,记录员应从两队得到所有合法参赛的队员名单和比赛开始时上场的阵容。
他应把得分者、受罚者全部记录下来,并标出哪些队员实际参加了比赛。
踩高跷的场地与器材
(一)器材
高跷由扶把和踏板两部分构成,扶把直径为5厘米,长与人的身体高度接近(约米),在每根扶把距底约40厘米的地方,各钉一块与脚掌宽度相等的板作为踏板。
(二)场地
高跷竞赛在平整的空地上进行。
高跷角斗在直径为10米的圆圈内进行。
高跷足球在长28米、宽15米的篮球场内进行。
当前,在高跷竞速的比赛中,在符合规则要求的前提下,已出现用竹杆和铁管制作的高跷,这种高跷较符合高速跑动的力学特点,提高高跷竞速的速度,在比赛中已广泛使用。
附
东沟小学体艺活动安全预案
为切实做好体艺活动训练期间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活动训练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进行,提高应急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具体如下:
一、准备工作
1.参训前对全体与会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本预案,每个人都要明确职责,熟悉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由班主任贯彻给每一个学生。
2.学校、体艺组及班主任就参训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提出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愿报名参加此项目,任何人不得强制学生参加比赛;对有心脏病、癫痫等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许其参加此项目;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征询学生是否可以参加比赛,身体条件不允许的学生可在课下找老师说明情况,老师有对学生病情保密的义务。
4.体育教师及工作人员应在训练中认真检查好比赛器械及场地,保证训练的安全。
5.在未参训的学生中设置安全责任岗,责任人。
要求同学们做细工作,做细小工作。
6.校医室应提前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7.后勤部门为训练做好后勤准备,尤其要加强对食堂的监督检查,确保课间师生用餐安全。
二、组织过程
1、人身安全教育:
要求参训学生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语言和举止文明,遵守课堂纪律和相关要求。
2、食品卫生安全:
教育队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不乱吃食物,不饮用生水。
3、运动安全教育:
教育队员按照运动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注意比赛时队员与队员间的相互碰撞,相隔距离不能太近,以免他人下跷时产生磕碰。
且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及时下跷,以免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三、应急措施
1.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全体师生应按照预案要求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听从统一指挥,严禁私自行动。
2.广大师生应保持镇定,原地待命,切勿惊慌乱跑,造成混乱,发生踩踏事故,班主任在班干部的协助下做好本班稳定工作。
3.组织者应根据事先安排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并立即进行救助;通讯联络组应将情况迅速上报相关部门,请有关部门协助救助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4.事件发生后,领导教师应积极救助,严禁擅离职守,先行撤离。
5.若有学生发生运动伤害,校医应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救助,如果伤情严重可由老师陪同就医,由班主任通知家长。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
许永顺
副组长:
周卫东、何恒芝、周乃全、王亮、陈建锋
成员:
曹兆勇、曹海燕、陈祥(小)、唐玉会
(二)职责分工
1、许永顺校长负责整个安全工作的监控;
2、班主任和本班学生干部负责队员的安全工作及后勤服务工作。
3、裁判及工作人员负责安全组织工作。
4、副组长及负责成员在场地期间的安全工作。
五、报告程序
当现场发现有任何安全隐患或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并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实施救治。
六、后勤保障
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多方协作,快速、准确、高效地配合工作,建立良好的通讯网络,做到信息及时、准确、畅通,提高效率。
联系电话:
校办公室662318
校医662303